八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1
- 格式:pdf
- 大小:837.38 KB
- 文档页数:8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
“冬天,在北方是最冷的季节。
”我对这句话很不满意,我觉得济南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好得多。
因为在北方,雪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而在济南,冬天的雪是很罕见的。
济南的冬天最有特色的是“白雪皑皑”。
看吧,山上的积雪像是给山峰戴上了一顶白色的帽子;房子上、树上、地上都落满了雪,整个大地好像都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地毯,看起来十分美丽;远远望去,白茫茫一片,仿佛是天上的仙境。
到了冬天,泉水“哗啦哗啦”地流个不停。
那泉水清凉甘甜,十分好喝。
你看那泉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里面有几条小鱼在游动;那泉水凉丝丝的,轻轻捧起一把泉水往脸上浇下去,感觉凉丝丝的,十分舒服;那泉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里面有几条小鱼在游动。
济南还有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大明湖”。
到了冬天“大明湖”结起了一层厚厚的冰。
人们在冰面上滑冰、玩耍,十分开心;孩子们则在冰上滑冰、打水漂、捉小鱼。
—— 1 —1 —。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并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时间一、导语设疑,激发兴趣朱自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郦道元的笔下,三峡四季,风光旖旎,摇曳多姿;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怎么样呢?他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上帝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
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1、作家作品。
(1)学生相互交流收集的材料。
(2)(课件展示)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散文清新优美。
2、关于济南。
位于山东境内,南面为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有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他们都是“小山”,最高千佛山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其他地方的冬天气候截然不同,城内多泉水,号称“泉城”。
3、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语感的把握。
(课件展示冬景图)4、学生自由读。
(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展示)响(xiǎng)晴着(zhuó)落宽敞(chǎng)贮(zhù)蓄澄(chéng)清髻(jì)水藻(zǎo)狭(xiá)窄空灵(2)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方法。
如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读出喜爱之情等等。
教师点拨:朗读课文时,脑海中要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5、学生展示读,可配乐。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3.12济南的冬天提技能+一课两练新人教版【练基础】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济.南(Jǐ) 伦.敦(lún) 看.护(kàn)B.水藻.(zǎo) 垂.柳(chuí) 镶.边(xiānɡ)C.暖和.(huo) 宽敞.(chǎnɡ) 澄.清(chénɡ)D.狭窄.(zhǎi) 发髻.(jì) 着.落(zháo)【解析】选B。
A项中的“看”应读kān;C项中的“敞”应读chɑnɡ;D项中“着”应读zhu ó。
2.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
改为答案:蓝篮(2)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默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改为答案:默墨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
毒:(2)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
着落:(3)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答案:(1)毒辣,猛烈。
(2)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3)晴朗无云。
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作家,被授予“”的称号。
小说代表作是。
答案:老舍人民艺术家《骆驼祥子》5.语言品析。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从修辞的角度品析) 答: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山包围的济南比喻成“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
(2)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品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答:答案:“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
6.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4段,回答(1)~(4)题。
(1)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
此段主要围绕“妙”字描绘雪后的山景。
答案:济南冬天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在文中有何作用?答:答案:这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济南的冬天》重难点解决的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
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
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
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教学方法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济南的冬天作文济南的冬天作文(通用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济南的冬天作文(通用1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济南的冬天作文篇1济南是个美丽的地方,但是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觉得冬天不美丽,而有些人认为济南的冬天是极其美丽的。
而我就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温暖而有美丽的。
为是么呢?因为在冬天总是能勾起我一个个令人留恋的回忆……在那年冬天,上天给我们制造了一次银色世界,给每个物体换上了银色的冬装,一切是多么得纯洁、美丽……“鑫鑫、淼淼、帅帅……”一听这响声就知道,我的那些朋友门来找我们打雪仗了,我拿上手套就向楼下冲,不顾妈妈的劝说。
“|啪啪啪”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见几个雪球冲面而来。
给了我一个开门红,我心想“敢耍我!让你们尝尝做雪人的滋味吧哈哈哈~”在心中一阵狂喜,我们配完了伙,便开始了一场厮杀!我是专门造雪球和远投的,没队还有个“近战士”偷偷躲到别人后面,朝他背后发块雪球,让他感觉在冰箱里的“爽快感觉”,而我也不能闲着,不停地制造弹药,让我们有充沛的背后资源,有时还时不时的扔一个,常常砸人的甜头。
玩累了以后,就坐在屋檐下“赏雪”有时还会有几个人伸出舌头,说是要尝尝雪的滋味……每到冬天,我都会想起这一个个儿时回忆,有时还会忍不住的偷笑两声,笑我们当时的可爱,这就是济南的冬天,这就是人们的乐园。
我爱济南,更爱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作文篇2你看过济南的冬天吗?如果没有。
就让我今天好好的带你去济南参观吧!如果你问我,济南的冬天和这里的冬天有什么不一样,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
那里更美,更稀奇的是,那里是响晴,如果你想知道更多,下面就让我带你走进济南的冬天吧!济南,一个美丽而优雅的地带,对于那里的冬天,就甚是美丽。
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可别觉得惊讶,那里的冬天还是响晴的,可别认为跟我们这边一样。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新课内容进行自然过渡。
(2)通过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和特点。
4. 案例分析:(1)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案例分析。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5. 写作实践:(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拓展文化视野,培养审美情操。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7. 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巩固重点词语和句式。
(2)完成课后写作作业,展示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
初中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笔记说起初中语文的第二课,那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当时上课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课题,然后就开始给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述济南冬天的种种美好。
我记得老师说,这篇文章就像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把济南的冬天一点点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没有北方冬天惯有的严寒和萧瑟。
他写济南的山,那可不是一般的山呐!像是个温柔的巨人,静静地守护着这座城市。
他说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围可不得了,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了一个小摇篮里,让济南安安稳稳地过冬天。
我当时就在想,这得多奇妙啊,山居然能像摇篮一样,给城市带来温暖和安心。
老师让我们细细品味文中描写山的那些句子,我一笔一划地记在笔记本上。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瞧瞧,这山都仿佛有了生命,会说话啦,还跟大家保证暖和,简直太有趣了!还有那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矮松顶着雪,被形容成日本看护妇,这比喻真是新奇又贴切,我一下子就记住了。
再说济南冬天的水,那也是别有一番韵味。
老舍先生写水不但不结冰,反倒还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水藻也特别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我边听老师讲边想象着那画面,清澈的水,绿绿的水藻,还有随风舞动的垂柳,这济南的冬天简直就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
课堂上,老师还特别强调了一些词语的用法。
比如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这里两个“卧”字用得多妙啊,让那些村庄和雪都变得懒洋洋、慢悠悠的,特别悠闲自在。
还有“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个“声”字,就把济南冬天的风写得轻柔无比,不像我们这儿的风,呼呼地刮得人脸生疼。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老师还放了一些济南冬天的图片。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2015年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这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也写出了济南冬天的特色,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本单元重在对四季景色的描绘,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品味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温情”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赞美喜爱之情,请欣赏初中课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范文。
一、说教材和学情(一)教材《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二)学情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
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过程方法目标: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学重难点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上,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教学:1.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通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
《济南的冬天》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1、这段文字写雪后的山给人们总的印象是()A、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B、好像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C、好像日本看护妇D、实在是太秀气了1、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
2、本段在描绘雪后山景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在文中画出来。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请分析一下“秀气”一词的表达作用。
【拓展训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
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
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
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
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
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
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
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
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
【语文知识点】济南的冬天课文原文及段落解析《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