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4.92 KB
- 文档页数:3
渝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案例分析2001年1月14日,渝阳煤矿+15Om水平N2801工作面运输巷在施工直径86mm排放钻孔时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煤量695t,瓦斯量41000m3,煤炭抛出距离16Om左右,瓦斯逆流70Om以上,死亡6人,造成重大经济和财产损失。
一、工作面基本情况N2801工作面位于+150m水平,是矿井第一个8号煤层掘进工作面。
上覆的7号煤层由于薄化未采。
地表标高1700~1739m,8号煤层底板标高+254~+341m,埋深398〜446m;煤层倾角5~7。
,平均煤厚2.28m,顶板为泥岩,底板为沙质泥岩。
工作面沿倾向布置,上行开采,走向长120m,倾向长480m0工作面处于F103断层西侧,小构造比较发育。
到事故前,工作面煤巷已掘进1116m,剩余166m贯通。
工作面已揭露断裂构造40条,其中煤掘进中揭露了37条。
二、突出前采取综合防突措施情况煤巷掘进防突措施采用预测兼排放钻孔,钻孔深度10~13m,钻孔直径为86mm,孔底间距1m,钻孔控制巷道两帮范围5m,超前距不少于6m o采用电煤钻施工42mm钻孔进行效果检验。
2001年1月10日夜班至1月11日夜班,在巷道5.2m位置,施工排放孔15个,深IOm,均在7.5—9.5m后喷孔,1月11日夜班施工检验孔5个,深IOm,打孔正常,测得最大K1=0.3,S=3.2kg/m,同意掘进4m,实际进尺4m。
2001年1月13日夜班至中班,施工排放钻孔8个,孔深7.2~9m后喷孔、吸钻,1月14日夜班施工排放时发生突出,突出前3个小时磺头瓦斯探头的瓦斯没有超限,浓度为0.5%左右。
三、事故经过2001年1月12日中班,N2801运输巷下头上一轮防突允许进尺掘完后,1月13日夜班开始用MYZ-150型钻机施工孔径86mm排放孔,设计孔数15个,孔深10〜13m。
至1月13日中班,该磕头已施工了排放孔8个,孔深10〜13m,均在7.5~9.5m后喷孔0.2〜1.5m,个别孔有吸钻现象。
贵州东风煤矿四月九号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心得体
会
4月9日,贵州毕节金沙县黎明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风煤矿发生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量1028吨、瓦斯量5.4万立方米,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238.22万元。
该矿10901切眼掘进工作面区域和局部防突措施不到位,预抽瓦斯钻孔未覆盖掘进区域,施工超前排放钻孔导致煤与瓦斯突出。
这次事故的发生令人深思,煤矿的安全一直是煤矿工作生产的第一要务,这次事故的发生暴露出许多问题,首先是监管人员到矿上检查时阻碍和隐瞒现场真实情况,安全防控措施不完善,人员监管不当,未能第一时间发现现场第一情况,警示了我们对于煤矿上的监管人员要做好业务培训,其次,区域防突措施不到位,安全技术管理混乱,在事故发生前已经有了征兆,但是还是继续施工没有执行区域防突措施,煤矿对于安全管理工作做得也并不到位,煤矿上的工作风险远远大于普通工种,这就对安全管理有了更加高的标准。
这次的事情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无论面临着什么样的事情,安全是始终需要放在第一位的,安全第一!。
丰城矿务局建新煤矿“10.13”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2007年10月13日,丰城矿务局建新煤矿6#采区1113东顺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9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00.4万元。
一、矿井概况及事故工作面基本情况㈠建新煤矿概况建新煤矿位于丰城市上塘镇境内。
井田走向长 3.10km,斜长2.26km。
始建于1958年7月,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
通过矿井改造后,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81万吨/年,2007年1~9月实际生产原煤60.6万吨。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混合式通风,矿井总风量8890m3/min,矿井负压3100~3400Pa。
开采B4单一煤层,2006年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68.02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29.64m3/t ,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现开采水平为-600m水平。
矿井现有4个生产采区、3个回采工作面、5个煤巷掘进工作面、5个岩巷掘进工作面,其中事故所在的6#采区有1个综采工作面、2个煤巷掘进工作面、1个岩巷掘进工作面。
矿井装备了KJ-101安全监控系统和地面瓦斯抽放系统,每个采区装备移动抽放系统,矿井月抽放瓦斯纯量110万立方米。
该矿证照齐全,采矿许可证:3600000220876,煤炭生产许可证:203622020179,安全生产许可证(赣)MK安许证字:[2005]0705,工商营业执照:3622021325662,矿长周海军,矿长资格证20070910045,矿长安全资格证07036012202742。
㈡事故工作面基本情况1113东顺槽位于6#采区6#皮带下山西侧,为由东向西掘进的工作面顺槽,巷道设计长度690m。
1113顺槽标高-580m,开采深度约630m。
巷道布置在B4煤层中,该区瓦斯压力约3.9MPa,瓦斯含量约18m3/t,属严重突出危险区。
B4煤层平均煤厚2.5m,夹矸厚0.3m,顶板为深灰泥质粉砂岩,厚3-4m,底板为泥岩,厚1.2-1.5m。
建新煤矿“10•13”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救援案例分析2022年10月13日23时47分,江西省丰城矿务局建新煤矿1113工作面平巷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量360t(图6-1)。
事故的发生后,救护队先后出动6个救护小队,经过30多个小时的紧急救援,成功救出遇险人员2名、遇难人员19名,出色地完成了抢险救援任务。
一、矿井概况建新煤矿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塘镇境内,始建于1963年11月,2022年核定生产能力81X104Va;采用斜井多水平开拓。
现开采四水平(即-600m水平),混合式通风,开采单一煤层;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68.02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29.64m3∕t,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最大突出量为1003t o建有地面瓦斯抽放系统和较先进的瓦斯监测系统。
井上、井下可实行连续监控。
1113工作面平巷,属于高瓦斯突出区,瓦斯含量高,有突出威胁性,巷道断面积9.6m2,工作面采用手镐落煤成巷。
锚、梁、网组合支护和9∙3m锚索加强支护,煤层平均厚度2.5%巷道设计长度690m,于2022年7月31日开始施工到事故的发生时共计进尺49.1m,该巷采用2BKJX15对旋局部通风机、80Omnl风筒供风,供风距离40m,风筒口出风量260m3∕min o巷道采用以迎头长孔抽放和巷帮抽放为主的瓦斯泄压防突系统措施。
二、事故的发生经过10月11日,开始恢复工作面进尺,经过效果检验,数据均未超过规定。
13日晚班23时37分,矿调度室瓦斯显示,1113工作面平巷回风瓦斯浓度突然上升到10%,调度员立即通知将2号底板区域的电源切断。
23时43分调度员接到汇报,2号底板除风机外所有电源全部切断。
23时50分,负责该工作面的瓦斯检查员向调度室汇报:“1113工作面平巷第二道风门打不开,好像被煤体堵住,迎头可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风门内有掘进二队和其他人员在作业。
'‘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三、事故处理经过14日0时8分,丰城救护大队接到局调度室电话通知,建新煤矿1113工作面平巷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人员伤亡不明,并要求立即出动。
煤矿瓦斯燃爆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第一章采煤工作面瓦斯燃爆事故案例1:山西焦煤屯兰煤矿2009.2.22瓦斯爆炸事故2009年2月22日凌晨2时17分,山西焦煤屯兰煤矿井下南四盘区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时在井下的矿工有436人,共造成74人死亡,114人受伤(其中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2386.94万元。
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在南四盘区12403综采工作面区域,该工作面开采2#、3#煤层,煤层厚度4.26米,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一次采全高,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37.77 m3/min,瓦斯抽放率44.13%。
采用“二进一回”(皮带巷、轨道巷进风,尾巷回风)的通风方式。
在1号联络巷安装有两部2×30kw局部通风机和4台风机开关向工作面尾巷14号联络巷密闭施工点供风,在1号联络巷靠尾巷侧约6m处设一料石密闭墙,密闭墙上设有一个调节风窗。
2月22日凌晨2时17分,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
事故原因:1、12403采煤工作面1号联络巷微风或无风,局部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界限。
2、引爆瓦斯的火源是12403工作面1号联络巷内风机开关内爆炸生成物冲出壳外,引爆壳外瓦斯。
爆炸破坏瓦斯抽放管路,管路内瓦斯参与爆炸并沿瓦斯抽放管路传爆。
案例2:余吾煤业2011.6.22瓦斯燃爆事故2011年6月22日,余吾煤业N1203工作面发生一起瓦斯燃爆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N1203工作面位于北一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2.1m3/t,煤层平均厚度为6.6m,采用大采高低位放顶煤综合机械化开采,采高3.2m,放煤高度3.4m。
工作面长度301.67m,推进长度1024.3m,工作面采用“两进两回”通风系统,工作面总风量为5592 m3/min(回风巷1420 m3/min、瓦排巷4172m3/min)。
回采至停采线约80m处时,工作面距煤溜机头45-60架左右发生瓦斯燃爆。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前,工作面有明显的顶板来压声响,同时工作面煤墙有片帮漏矸现象。
2022年3月17日湖南省金竹山土朱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单位概况土朱煤矿隶属湖南省煤业集团金竹山矿业公司,位于冷水江市沿口镇境内,始建于1966年,1970年投产。
核定生产能力27万吨/年,证照齐全有效。
土朱煤矿开采范围内含煤七层,其中3、5层煤可采,2、4煤局部可采,1、6、7煤呈煤线状,不可采。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16.68m3/min,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5、6、7煤为突出煤层。
6煤因构造引起局部增厚,在一水平12采区揭煤时曾发生过2次煤与瓦斯突出。
土朱煤矿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有主平硐、西翼进风井、11风井、12风井、14风井5个井口,矿井划分为-50m、-250m水平开采,14采区、21采区为生产采区,22采区、23采区为准备采区,共布置5个采煤工作面和9个掘进工作面。
矿井采用分区式通风,总进风量4770m3/min,总回风量5240m3/min。
本次突出事故位于21采区-220水平中石门掘进工作面。
二、事故经过:2022年3月17日,金竹山矿业公司土朱煤矿21采区-220水平中石门在出班放炮时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突出后瓦斯逆流至行人上山,稀释达到瓦斯爆炸浓度,撤退人员慌忙从架空乘人装置吊椅跳下时,导致装置脱托辊运行,吊椅与地面碰撞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造成4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16万元。
该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核定生产能力27万吨/年。
调查认定:“3.17”事故是一起典型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三、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1)6煤为突出煤层,21采区-220水平中石门因断层构造引起局部煤层变厚,突出危险性加大,揭煤前没有探明6煤层构造变化和煤层赋存情况.(2)没有采取防突措施消除煤层突出危险性。
(3)违章作业。
事故当班炮眼见煤后没有停止作业,放炮诱导煤与瓦斯突出。
(4)工作面进风侧没有设置防突反向风门,突出后瓦斯逆流至行人上山,稀释达到瓦斯爆炸浓度。
(5)通风系统不独立、不可靠。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壁煤电公司第六煤矿“64”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2021年6月4日,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壁煤电公司第六原矿(以下简称鹤煤六矿)发生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量1020吨、瓦斯量7.12万立方米,造成8人死亡、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892.39万元。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一)企业概况鹤煤六矿位于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隶属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鹤壁煤业集团,为省属国有企业,核定生产能力130万吨/年,开采二1煤层,平均煤厚7.82米,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双祥分公司为鹤壁煤业集团建立的瓦斯治理专业化队伍,负责鹤煤六矿3002下顺槽掘进工作面等地点瓦斯抽采钻孔、水力冲孔等工程施工。
(二)事故地点情况事故发生在3002下顺槽掘进工作面。
该顺槽沿二1煤层顶板掘进,矩形断面,宽5.2米、高3.4米,断面积17.68平方米,采用锚网索+W型钢带联合支护。
掘进工艺为全断面爆破,综掘机装煤、皮带运输,每循环进尺0.7米。
至事故发生时共掘进31米。
(三)防突措施情况3002下顺槽采用在3002下底抽巷施工穿层钻孔预抽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达标评判合格后,又设计在3002下底抽巷补充施工两轮穿层钻孔抽采3002下顺槽瓦斯,均采取水力冲孔增透措施。
至事故发生时,第二轮穿层抽采钻孔已施工完成7个,水力冲孔位置均在3002下顺槽掘进工作面前方15m范围内。
同时,为提高抽采效果,3002下顺槽掘进期间,矿井在3002一横川距3002下顺槽9米范围内,平行3002下顺槽掘进方向施工了10个6()米深的顺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
二,事故直接原因鹤煤六矿3002下顺槽工作面预抽钻控制范围存在空白带,采取的防突措施未消除突出危险,违规用综掘机割煤扰动煤体诱导煤与瓦斯突出。
三、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一)未按要求施工穿层钻孔。
双祥分公司在3002下底抽巷施工穿层钻孔期间未严格落实安全技术措施,事故区域大部分穿层钻孔未穿透煤层进入顶板、未按措施要求敷设筛管,导致事故区域存在抽采空白带。
2010年10月16日6时,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平禹煤电公司四矿12190工作面发生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量2500余吨,突出瓦斯量约18万立方米;当班入井276人,其中239人经及时抢救撤离安全升井,事故共造成37人死亡。
该矿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年,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事故当日在12190工作面切眼施工瓦斯抽放钻孔过程中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初步分析,事故暴露出该矿存在违规违章等严重问题:一是发生事故的工作面曾于2008年8月1日在掘进机巷时发生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23人死亡,但该矿没有真正吸取教训;二是区域防突措施不到位,没有消除突出危险,在实施局部“四位一体”防突措施时发生突出事故;三是在采取施工防突措施期间,井下人员集中,劳动组织不合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009年11月21日1时37分,龙煤股份公司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三水平南二石门15号煤层探煤巷发生煤(岩)与瓦斯突出,突出的瓦斯逆流至二水平,2时19分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8人死亡、133人受伤(其中重伤6人),直接经济损失5614.65万元。
调查认定,这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新兴煤矿始采于1917年,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145万吨/年。
该矿采用分列压入式通风,1993年以来,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核准)结果一直为高瓦斯矿井,安装有移动瓦斯抽放系统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该矿采用斜井开拓,分三个水平开采。
事故前二、三水平同时生产,共有8个采区。
发生事故时,该工作面没有按措施要求打超前钻,违章组织施工。
二、事故原因直接原因:该矿为高瓦斯矿井,在地质构造复杂的三水平南二石门15号煤层探煤巷,爆破作业诱发煤(岩)与瓦斯突出;突出的瓦斯逆流进入二段钢带机巷,在二水平南大巷与新鲜风流汇合,然后进入二水平卸载巷附近区域,达到瓦斯爆炸界限,卸载巷电机车架线并线夹接头产生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间接原因:新兴煤矿及其上级单位鹤岗分公司、龙煤股份公司拒不执行政府有关部门多次下达的停产指令,违法生产,安全生产管理混乱,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黑龙江省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在向新兴煤矿下达停产整改指令后,未督促企业整改落实到位;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及鹤滨监察分局在多次向新兴煤矿下达停产整改指令后,未认真督促企业整改落实。
贵州能化公司五轮山煤矿“8.1”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调查分析报告2013年8月1日23时05分,贵州能化公司五轮山煤矿南翼回风大巷岩石掘进工作面爆破作业时,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量612t、瓦斯量74259m3,无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贵州能化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于8月21日向集团公司书面报告调查分析情况。
集团公司按照规定,成立由副总经理、安全监察局局长李伟任组长,以安全监察局、总调度室、通防部、地质测量部有关人员和瓦斯治理专家为成员的事故调查组,于8月23日至25日对事故进行了调查分析。
经过现场补充探测,询问有关人员,查阅核实有关技术、管理资料,基本查明了事故经过、原因及性质,提出了防范措施和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建议。
一、矿井概况五轮山煤矿为在建矿井,2004年7月18日开工建设,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40万吨,服务年限为114年。
矿井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煤矿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等证照齐全。
经贵州省能源局批准,于2013年3月22日联合试运转,计划投产时间为2013年9月。
目前已完成基建工程量17650m,剩余工程量2383m。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中央并列式通风,主、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划分为二个水平共七个盘区开采。
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1层,均为突出危险煤层,煤种为无烟煤,首采8号煤层。
目前开采水平为+1330m,现有1个采煤工作面、7个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为1801首采面,掘进工作面分别为胶带大巷、轨道大巷、南翼回风大巷、8煤集中巷、北翼回风大巷、1802瓦斯抽采进风巷、1802瓦斯抽采回风巷。
矿井配备两台同等能力的轴流对旋式主要通风机,总回风量10978 m3/min,总回风流甲烷浓度稳定在0.17%左右。
装备了KJ90NB型安全监控系统,并与贵州能化公司实现联网,建立了地面永久高低压瓦斯抽采系统,配备高、低负压抽采泵各两台(一用、一备)。
2013年1~8月份共抽采瓦斯1800万m3,矿井瓦斯抽采率60%。
富远县平安煤矿3,15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反思标题:富远县平安煤矿3·15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反思概述:富远县平安煤矿3·15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是一起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
针对这一事故,以下是对其原因和应对措施的详细反思。
事故原因分析:安全管理不到位:事故暴露了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监督部门未能充分履行监管责任,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未得到有效实施。
技术设备不完善:煤与瓦斯突出是由于矿井中瓦斯积聚过多而引发的,暴露了矿井内的瓦斯检测设备和通风设施存在缺陷,未能及时发现和控制瓦斯超标情况。
人员操作不规范:矿工对于瓦斯突出的应急处理和自救逃生技能掌握不足,导致事故发生后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造成更大的伤亡。
反思与改进: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煤矿的日常监管,确保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得到有效实施,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完善技术设备:煤矿应对瓦斯突出的预防和控制技术设备进行全面升级,确保瓦斯检测和通风设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和控制瓦斯超标情况。
加强培训教育:矿工应接受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安全培训,提高应急处理和自救逃生技能,确保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煤矿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管理的全面覆盖和有效执行。
加强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煤矿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发现和消除潜在安全隐患,确保矿井内部的安全环境。
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煤矿应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和措施,提高矿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结论:富远县平安煤矿3·15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是一起令人痛心的事故,通过对事故原因的深入分析和反思,可以从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技术设备、加强培训教育和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