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舆情热点事件分析报告之月饼生产日期提前标注
- 格式:docx
- 大小:13.83 KB
- 文档页数:3
临期食品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最近对我市临期食品情况的调查和汇总,我向您汇报如下情况:一、临期食品销售情况。
经过对我市各大超市、便利店、食品市场等进行实地走访和数据统计,发现临期食品销售情况较为普遍。
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和清理库存,存在着将临近保质期的食品以低价甚至虚假标注日期的方式进行销售的现象。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对食品安全造成了潜在威胁。
二、临期食品监管情况。
在对我市食品监管部门的调查中发现,尽管部分地区对临期食品的监管力度有所加强,但仍存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问题。
一些商家以及食品生产企业存在着违规销售临期食品的行为,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
三、临期食品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
临期食品的存在不仅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成侵害,更严重的是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临期食品的食用可能导致食品中微生物增多、营养成分流失等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四、临期食品处理建议。
针对目前临期食品存在的问题,我市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临期食品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商家和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严格打击违规销售临期食品的行为。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避免购买和食用临期食品。
五、临期食品监测机制建议。
为了更好地监测和管理临期食品,建议建立健全的临期食品监测机制,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安全。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临期食品的处置和销毁工作,确保不合格食品不进入市场。
以上就是我市临期食品情况的汇报,希望领导能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食品安全。
谢谢!。
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食品典型案例分析X公司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食品案。
下面,主要从案情简介、焦点问题、主要做法、总结分析四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案情简介1.当事人基本情况。
本案当事人XXXX公司,成立于XXx 年09月07日,法定代表人:韦某某,经营场所在工业园,主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本地农特产品,是我市知名的电商企业。
2.案件核查处置情况。
20XXx年Xp月Xp日,我局执法人员到当事人经营场所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销售区摆放的乡XXx 香辣丝、XXD香辣脆等食品,标签上生产日期在颜色深浅、字型结构、喷印方式等与流水线生产的有所不同,执法人员内心疑惑,相同食品的生产日期喷码怎么会有这么的差异呢?执法人员随即重点针对生产日期展开检查调查。
当事人法定代表人韦某某为牟取更多利益,减少经营损失,于2022年10月25日从淘宝购买打码机、清洗液等设备,授意员工篡改生产日期进行销售。
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4月22日期间,销售篡改超过保质期食品生产日期共计199瓶,其中:XXX妈妈香辣丝72 瓶、XXD香辣脆65 瓶和X豆瓣62 瓶,货值金额元,违法所得526元。
上述货值金额合计8762.18元,违法所得526元。
当事人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食品,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之规定,构成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食品的违法行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一百二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七十五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处罚结果:1.没收XXX香辣丝1122瓶、XXD香辣脆119瓶和X豆瓣62瓶;2.没收打码机1台、清洗液1瓶;3.没收违法所得526元;4.罚款65000元整;5.对法定代表人韦某某罚款3120.00元。
二、案件焦点1.违法行为认定难。
我局从四个方面对当事人存在的违法行为进行分析研判。
情况说明
尊敬的领导:
我是本院某某包坊负责人小李,关于本院职工从我店购买的月饼发霉一事情况经调查,本批次80g火腿月饼生产日期为2021年8月16日,保质期45天,2021年9月10日发现月饼发霉之后,店内月饼全部下架,紧急回厂查看其它经销商和厂内库存本批次月饼即(8月16日生产的80g火腿月饼),均未发现变质发霉,现调查情况如下:本批次月饼生产后,8月17日出厂拉到某某面包坊,放置于面包坊生产间,生产间因条件限制,通风降温情况不好,并且生产间生产食品设备(烤箱、醒发箱)等长期产生高湿、高温度,至使此批次月饼没有按照月饼贮存条件(干燥、阴凉)存放,月饼长期放置于此环境中产生了水气后未到保质期即发生了霉变。
各位院领导请放心,关于这次事件我本人及全体店员深刻的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和不足的地方,对于购买到变质月饼
的医职工,我们将积极的配合本院给予医职工做出深刻的道歉和赔偿。
今后我店加强各个环境严格把关,专人专管,责任到个人,提高我店工作人员责任心,这次事件给我店敲响了警钟,我们从这次事件中深刻的吸取了教训,以后将提供更安全,口感更好的放心食品服务于本院职工,望院领导给予凉解为谢!
某某面包坊负责人:
2021年9月13日。
食品生产日期标注规定食品生产日期标注规定是为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权益而制定的相关规定,以下是关于食品生产日期标注的一些规定。
一、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在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
二、标注的内容1. 生产日期应标示年、月、日。
通常使用的日期格式为“年-月-日”或“年.月.日”。
2. 标注时应使用易脱落、难以更改的防伪标签或标记,以防止食品被更改或伪造。
3. 生产日期标注应明确,易于辨认,并确保持久耐用。
三、标注的位置1. 在食品包装上明显位置,一般在正面或反面的可见处。
2. 包装不允许覆盖、遮挡或模糊生产日期标注。
四、适用范围1. 所有经食品包装的食品,包括预包装食品、罐装食品、瓶装食品、袋装食品等。
2. 部分易变质的食品,如鲜肉、水产品、蛋类等,应当标注生产日期。
五、异常情况标注对于特殊食品的生产日期标注,应注明异常情况,如冷藏食品的生产日期应标注为“冷藏食品,制品日期”或“加工日期”等。
六、生产日期与保质期的区别1. 生产日期是指食品生产的具体日期,消费者可根据生产日期判断食品新鲜度。
2. 保质期是指食品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安全食用状况的时间期限,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可能存在风险,消费者应避免食用。
七、示例标注1. 液态饮料:生产日期2019年10月15日2. 饼干:生产日期2019.10.303. 蒸饺:冷藏食品,制品日期2019年11月10日八、执法和监管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及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标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业将依法进行处罚。
总之,食品生产日期的标注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食品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标注,确保消费者能够正确了解食品的生产日期,以确保食品安全。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应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并避免食用过期食品。
南京冠生园月饼陈馅事件分析报告摘要:南京冠生园月饼陈馅事件是一起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
本文通过对该事件的背景资料、事件处理过程以及后续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报告指出,事件处理的不当以及对食品安全的忽视是导致该事件爆发和危害扩大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一事件,本报告提出了一些行动建议,包括改进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等,以确保公众的食品安全和权益。
一、背景介绍南京冠生园是一家知名的月饼制造企业,产品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然而,在最近的一次月饼销售季中,南京冠生园突然爆出了陈馅问题。
有消费者发现他们购买的月饼陈馅,有些馅料已经过期或变质,引起了公众广泛的关注和质疑。
二、事件经过1. 消费者举报一些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购买南京冠生园月饼后的陈馅问题。
这些投诉迅速引起了更多消费者的共鸣,形成了舆论风暴,对南京冠生园的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2. 官方介入当地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并要求南京冠生园立即停产并进行回收。
官方媒体也开始广泛报道此事,加大了舆论的压力。
3. 企业回应南京冠生园发表了一份道歉声明,并承诺将对陈馅事件展开彻底调查。
该企业表示将对涉事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重新调整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三、事件分析1. 事件处理不当南京冠生园对事件的处理过程存在一些不当之处。
首先,企业在事件发生后的回应速度较慢,导致事件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对企业形象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其次,在道歉声明中,南京冠生园没有对事件的原因进行详细说明,也没有表明将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这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质疑和不满。
2. 食品安全管理不到位事件暴露出南京冠生园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企业应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把控,确保没有过期或变质的食品原料投入生产。
此外,企业应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生产线上没有操作不规范或违反卫生标准的行为。
3. 监管不力事件中,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月饼生产不及格典型案例月饼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在中秋节期间备受欢迎。
然而,近年来,一些月饼生产企业却因为生产不及格而成为典型案例。
下面将列举10个月饼生产不及格的典型案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1. 使用劣质原材料: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的原材料生产月饼。
这些原材料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2. 产品口感差:一些月饼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控制好烘焙时间和温度,导致月饼口感硬、干燥,影响了消费者的食用体验。
3. 不合格的包装:一些企业在月饼包装上存在问题,如包装材料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包装不严密等,容易导致月饼变质。
4. 产地不明确:一些企业在产品上没有明确标注月饼的产地,导致消费者无法判断月饼的质量和安全性。
5. 虚假宣传:有些企业在产品宣传中夸大其词,虚假宣传月饼的功效和品质,误导消费者购买。
6. 不合理的配方:一些企业在月饼配方上存在问题,如添加过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不适宜的馅料等,影响了月饼的口感和品质。
7. 无证生产:一些小作坊或非正规企业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违法生产月饼,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8. 生产环境不洁净: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导致月饼受到污染,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9. 忽视产品质量检验: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10. 价格不合理:一些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故意提高月饼的价格,使其超出了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以上是十个月饼生产不及格的典型案例。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乏规范、不合理的经营策略以及对产品质量的忽视所导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应该加强对原材料的把控,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加强对产品包装、宣传的监管,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月饼生产企业的检查和执法力度,确保市场上的月饼质量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提升月饼产业的发展水平。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4.03.21•【文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第8号•【施行日期】2024.03.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市场监管总局公告2024年第8号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为方便消费者清晰辨识预包装食品(含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现就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公告如下:一、在预包装食品最小销售包装的主要展示版面显著标注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最小销售包装有多层的,在其最外层包装上标注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二、采用“见包装物某位置”的形式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其位置应当清晰明显、描述准确、易于查找。
三、使用最小高度不小于3毫米、高度与宽度之比不大于3:1的文字、数字、符号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四、以白底黑字等背景颜色与日期颜色对比明显的形式清晰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五、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明确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到期日。
六、同一预包装内有多个单件预包装食品的,在外包装上以最早到期的单件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标注保质期到期日,或在外包装上分别标注每个单件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到期日。
七、采用分装方式生产的预包装食品,同时标注所分装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分装日期,以所分装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标注保质期到期日。
八、改进喷码、打印等日期标注技术和设备,确保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注内容持久清晰。
特此公告。
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3月21日。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食品市场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食品标签作为消费者了解食品信息的重要途径,其加贴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本文通过对一起食品标签加贴法律案例的分析,探讨食品标签加贴的法律规定和法律责任,以期为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提供参考。
一、案例背景2019年,某消费者在购买某品牌牛奶时,发现牛奶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与实际不符。
经调查,该品牌牛奶的生产日期被提前标注,保质期被延长。
消费者将此事投诉至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依法查处。
二、案件处理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投诉后,立即对涉案企业进行调查。
经调查,涉案企业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在食品标签上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2. 未按照规定进行食品标签加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涉案企业作出如下处罚:1. 责令涉案企业立即改正违法行为;2. 对涉案企业罚款人民币5万元;3. 对涉案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直接责任人进行警告。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食品标签内容真实、准确,不得含有虚假、误导性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未按照规定进行食品标签加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涉案企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和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其违法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食品标签中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消费者了解食品新鲜程度和食用安全的重要依据。
涉案企业通过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误导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 未按照规定进行食品标签加贴:食品标签加贴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遵守的规定,其目的是确保食品标签信息的真实、准确。
涉案企业未按照规定进行食品标签加贴,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关于食品包装上增加“过期日期”标识的建议2024年7月17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过程中,食品包装上的信息透明度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过期日期”作为消费者判断食品是否可安全食用的关键指标,其清晰、准确的标识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当前市场上部分食品包装在“过期日期”的标注上仍存在不规范、不显著等问题,亟需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一、基本情况目前,我国对于食品标识标签的相关法律规定主要是《食品安全法》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2011年修订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充分考虑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的实施情况,细化了《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食品标签的具体要求,增强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明确规定:相关规定、规范性文件规定的相应内容与本标准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本标准执行。
目前该标准是食品标识标签的最新国家标准。
2011年卫生部发布的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对保质期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新标准中对保质期的定义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其规定如下:5.1.6.1 应清晰地标示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或包装日期)和保质期,也可以附加标示保存期。
如日期标示采用“见包装物某部位”的方式,应标示所在包装物的具体部位。
日期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
5.1.6.1.1 应按年、月、日的顺序标示日期。
如20040115(用间隔字符分开);20040115(不用分隔符);2004-01-15(用连字符分隔);2004年1月15日。
年代号一般应标示4位数字;难以标示4位数字的小包装食品,可以标示2位数字。
5.1.6.1.2 应按下列方式之一标示保质期或保存期:a)用于保质期“最好在……之前食用”或“最好在……之前饮用”;“……之前最佳”,“……之前食用最佳”或“……之前饮用最佳”;“此日期前最佳……”,“此日期前食用最佳……”或“此日期前饮用最佳……”;“保质期(至)……”;“保质期××个月;××日(天),××年。
食品安全法生产日期食品安全法是一个国家立法体系,是为了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安全和卫生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和法律。
其中,生产日期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是指食品在生产或加工过程中所标注的日期,用于提示消费者食品的新鲜程度和保质期。
生产日期的标注是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企业的一项严格要求。
按照相关规定,生产日期的标注必须明确、准确,并且不可篡改。
生产日期的标注应当包括年、月、日三个方面,以确保消费者能够清楚了解到食品的生产时间,从而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同时,生产日期的标注还包括了特殊规定的食品,如新鲜食品、易变质食品等,要求更加严格。
生产日期的标注对于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生产日期的标注可以让消费者了解到食品的新鲜程度和保质期,从而避免购买和食用过期食品,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其次,生产日期的标注可以让食品监管部门对食品进行有效的追踪和溯源,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能够快速找到问题来源,采取及时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最后,生产日期的标注还可以促使食品生产企业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能力。
然而,当前存在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不严格执行生产日期的标注要求的情况。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故意修改或删除生产日期,使消费者无法辨别食品的生产时间,导致市场上流通的食品质量难以保证。
此外,一些小作坊式的食品生产企业由于缺乏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体系,也容易出现生产日期标注不规范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履行责任意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加强食品监管部门对生产日期的检查和抽查力度,对于违法违规的企业进行严肃处理,提高违规成本;二是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标准化操作的能力和意识,规范生产日期的标注;三是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对生产日期标注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增强自身的食品安全保护能力。
总之,生产日期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尊敬的食品药监局领导:我因近期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规定标注食品生产日期,导致部分产品存在日期错误,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和潜在的安全风险。
对此,我深感愧疚,特此向您提交这份检讨书,以表达我的诚挚歉意。
首先,我要对此次事件中的失误表示深刻的检讨。
以下是我对此次事件的反思:一、责任意识淡薄。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我未能充分认识到标注食品生产日期的重要性,忽视了它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和食品安全的关键作用。
这是我导致日期错误的主要原因。
二、工作态度不端正。
在标注日期的过程中,我过于草率,没有认真核对生产日期,导致部分产品日期标注错误。
这反映出我在工作中缺乏严谨的态度和责任心。
三、业务能力不足。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我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错误。
这是我业务能力不足的体现。
四、沟通协作不畅。
在发现日期错误后,我未能及时向上级汇报,也未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导致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
这反映出我在沟通协作方面存在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整改措施:一、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我将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确保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再出现类似错误。
二、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责任意识。
我将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三、加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凝聚力。
我将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共同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四、严格执行生产流程,确保食品安全。
我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在此,我再次对此次事件造成的后果表示诚挚的歉意。
我深知,这次错误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
我将以此次事件为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改正错误,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敬请领导对我的错误给予严肃批评,并对我今后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谨此致以敬礼!检讨人:[您的姓名]日期:[填写日期]。
食品生产日期存在问题及建议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健康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食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强调要“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近年来,各地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也得到大幅提升,在超市选购食品时,很多人都会查看生产日期。
但在调研中发现,群众普遍反映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不好找、不好认、易掉落。
一、法律规定对于食品生产日期的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也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包装物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大于35平方厘米时,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毫米;应清晰、醒目、持久,应使消费者购买时易于辨认。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生产日期不好找。
印制生产日期没有统一的地方,有的在背面,有的在正面,有的在上方,有的在下方,还有的将生产日期硬生生戳在拼接缝上,上下翻看费时又费力。
有的企业故意让生产日期、保质日期“难以找到”,以便浑水摸鱼,部分食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藏在犄角旯旮处,找起来相当不易。
部分捆绑销售商品促销商品甚至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关键信息都“藏”了起来。
例如散装称重的小包装“磨堡”牌小蛋糕,生产日期标注在就是硬生生戳在拼接缝上,在傍晚超市促销“买一送一”的酸奶将日期相对而放再捆在一起,想找都找不到。
二是部分生产日期不好认。
部分食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模糊不清、字号甚小,别说老年人,即便是年轻人、中年人也需要“瞪大眼睛”查看,以至于有的消费者抱怨说“找个生产日期还需要带放大镜看”。
有的颜色不醒目,深色的外包装配上黑色的生产日期喷码,想要区分并非易事,特别是大部分的瓶装饮料,生产日期都是使用与瓶身相同的颜色刻制在瓶身上,虽然会在醒目标签处标注上“生产日期详见瓶身”,但还是难以在较大的瓶身上找到。
关于生产日期标注形式规定
关于生产日期标注形式规定
各生产车间:
根据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要求,现我公司生产日期标注要求如下:生产日期: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也包括包装或灌装日期,即将食品装入(灌入)包装物或容器中,形成最终销售单元的日期。
1、日期中年、月、日可用空格、斜线、连字符、句点等符号分隔,或不用分
隔符。
年代号一般应标示4位数字,小包装食品也可以标示2位数字。
月、日应标示2位数字。
2、日期的标示可以有如下形式:
①年-月-日:2010 年 3 月 20 日;2010 03 20;2010/03/20;20100320。
②日-月-年:20 日 3 月 2010 年;3 月 20 日 2010 年。
③外协加工:2010 03 20 JJL;2010/03/20/JJL;20100320JJL 。
3、应清晰标示产品的生产日期。
日期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等形式标注。
4、不能超前打印生产日期,生产日期应与当天的年月日相符。
5、日期打印应完整清晰、无漏打、打印不全、双日期、不同日期、印泥污染
等现象。
6、经济责任:未按此文件要求打印生产日期,因日期打印不符合要求造成经
济损失的,责任人赔偿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因日期打印不符合要求造成产品报废的,按产品出厂价赔偿损失。
7、规定生效日期:2011.12.09.
批准:审核:编制:质检部。
南京冠生园月饼“陈馅”事件分析报告正文:一、事件概述自2022年10月1日起,南京冠生园月饼“陈馅”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媒体报道,消费者在购买冠生园月饼后发现,部分月饼的馅料存在过期、变质等问题,引发了消费者的抗议和质疑。
此事件对南京冠生园品牌形象和销售业绩产生了严重影响。
二、事件起因分析1、影响馅料质量的原因分析:a:供应链管理不善。
冠生园月饼的馅料供应链管理存在漏洞和失控的情况,导致馅料的质量无法有效控制。
b:生产工艺操作不规范。
由于工艺操作不规范,馅料的保存、加工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导致馅料的质量下降。
c:质量检验不严格。
冠生园月饼生产环节中的质量检验体系存在疏漏,无法及时发现和排除馅料质量问题。
2、事件暴露与曝光:a:消费者抗议和曝光。
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部分消费者发现并曝光了冠生园月饼馅料问题,引发了消费者的抗议和质疑。
b:媒体监督和报道。
媒体对该事件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和追踪,加大了事件的曝光度和社会关注度。
三、事件影响与危机处理1、销售业绩下滑。
受到此次事件的影响,南京冠生园月饼的销售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品牌形象受到严重损害。
2、品牌形象受损。
此次事件暴露了南京冠生园月饼的供应链管理问题和质量管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的信誉和声誉。
3、危机公关处置:a:停售受影响产品。
冠生园立即停售存在问题的月饼产品,以避免对消费者健康的进一步威胁。
b:公开致歉并承担责任。
冠生园发布公开道歉声明,并承诺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以重建公众对其的信任。
c:加强质量控制与监督。
冠生园加强了对供应链的管理,改进了生产工艺操作,并加强了质量检验体系,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四、相关法律名词及注释1、《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相关法律法规,对产品质量的生产、销售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南京冠生园月饼“陈馅”事件一、背景资料:2001年9月3日,央视《新闻30分》报道了“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情况,在曝光两小时后,江苏省和南京市卫生防疫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即组成调查组进驻该厂。
南京卫生监督所到冠生园进行了采样,采集了十多种月饼进行化验。
该厂的成品库、馅料库全部被卫生监督部门查封,各类月饼2.6万个及馅料500多桶被封存。
9月6日,南京冠生园被有关部门责令全面停产整顿。
其后不久,冠生园的一位老师傅又向媒体透露了南京冠生园用冬瓜假充凤梨的内情。
原来自1993年冠生园合资后就用冬瓜假冒凤梨,被曝光前,厂里每天有一二十位职工专职削冬瓜皮,切成条后加糖腌制,再加上凤梨味香精,批发价仅两角一斤的冬瓜就变为一元左右的凤梨,以每天生产一万个凤梨月饼零售价3元估算,就是3万元的销售额。
据了解,每年月饼生产旺季,该厂要进四五十斤冬瓜。
之后,南京冠生园2001年9月18日在媒体上作出声明,摘录其中几句原话:某媒体9月3日播出的"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报导,不但歪曲而且完全失实!对蓄意歪曲事实、毁损我公司声誉的部门和个人,我公司绝无在月饼生产中使用中央电视台发霉或退回的馅料生产月饼。
记者利用隐藏式摄像机将本公司所谓各"生产过程"片断拍下,经拼接后,再配以旁白陈述以及所谓"目击证人"提供的信息,就作为"事实"的陈述。
如果拍摄当时真看到冠生园用霉变原料去加工生产的话,记者应当立该向执法部门举报,严惩厂家,即时制止防范危害社会大众之事发生,怎可等待近两个月时间,乃至一年后等厂家将生产出的月饼走进全国市场后再做报导?这是怎样的用心呢?二.各方反应(一)冠生园的态度:1. 媒体歪曲事实某媒体9月3日播出的“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报道,不但歪曲而且完全失实!这是由于去年中秋节前,我公司某些因故离职的员工以一些不实的讯息提供给南京某广播频道的记者,在广播中恶意中伤我公司,企图在中秋月饼旺销时损毁我公司未能得逞,但这些人企图打击冠生园的活动并未停止。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月饼过度包装,使我们失去中秋正文:月饼过度包装调查:60多元月饼装礼盒卖三五百元生活报发布时间:09-1321:34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临近中秋,除了一直以来的口味之争,月饼包装成为商家营销、朋友圈晒饼的热点。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今年的月饼包装极简风回潮并成为主流,“网红”月饼的包装凸显文化创意。
与此同时,虽然一些地方严查过度包装,但市场上“小饼配大盒”的“土豪式”包装依然存在。
不重包装重口味,极简渐成主流作为中秋节的应时食品,月饼一度“变味”成为人情腐败的载体,包装豪华动辄数千元的“天价”月饼屡见不鲜。
近年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深入人心,月饼逐渐回归正常的食品属性和市场规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重视口味,极简包装回归并渐成主流。
从8月下旬开始,贵州省人民医院职工食堂的门前就排起了长队,抢购闻名当地的“省医月饼”。
这一热销月饼分两种包装:散装的每斤45元,塑料盒装的每斤50元。
在上海南京路的几家老字号店铺,近来常常有购买鲜肉月饼的市民排长队,有的甚至要排一个小时。
虽然商家也提供礼盒装的月饼,但多数消费者会选择散装月饼,用纸袋或者塑料袋直接带走。
好几位排队的消费者都说,“我只在乎味道,包装越简单越好。
”北京老字号“义利”门店销售人员表示,“自来红”等畅销口味的月饼都以散装形式出售,今年的年轻消费者特别多。
北京稻香村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节计划产量近4900吨。
散售袋装月饼为7元至15元不等,月饼礼盒大多在100元至200元区间。
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19年全国月饼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今年月饼行业在包装上以盒装为主,简装和散装产品预计占据20%到30%的市场份额。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光伟认为,极简包装是大势所趋。
在经历了前些年浮夸的过度包装之后,月饼包装已趋于理性,“既因主管部门的严查严管,也因为消费者更加理性。
”市场仍存过度包装,60多元月饼装进礼盒卖三五百元临近中秋,北京市民刘洋收到一个月饼礼盒:6块巴掌大的月饼,装在一个篮球大的六边形三层大礼盒里。
食品过期情况汇报尊敬的上级领导:您好!我是食品检测部门的负责人,特向您汇报我部门近期的食品过期情况。
自最近一次食品抽检工作开始以来,我们已经检测了大约100个样品。
在这些样品中,有5个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食品已经过期。
我将详细描述每个样品的情况以及我们的处理情况。
首先,我们发现了一包过期的饼干。
根据包装上的生产日期,这包饼干已经过期两个月。
经过初步调查,我们得知这包饼干是一家小型饼干厂商生产的,他们存在生产日期标注不清晰的问题。
我们及时联系了该厂商,要求他们加强生产日期标注的管理,并且将这包饼干从市场上召回。
第二个过期样品是一瓶过期的酱油。
根据瓶盖上的生产日期,这瓶酱油已经过期一个月。
我们立即联系了酱油生产商,了解到他们存在生产日期标注错误的问题。
他们表示会加强管理并全面回收过期酱油,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安全。
第三个过期样品是一盒过期的速冻水饺。
根据包装上的生产日期,这盒水饺已经过期三个月。
我们与水饺生产商进行了联系,得知他们曾在库存管理上出现问题,导致一批水饺过期未发现。
他们保证会进行全面排查,并承诺加强现有库存和出货管控。
第四个过期样品是一瓶过期的果汁。
根据瓶盖上的生产日期,这瓶果汁已经过期两个月。
我们及时联系了果汁制造商,并提供了相关检测结果。
制造商表示此次过期果汁是因为仓储失误导致,他们决定对涉及的仓库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加强仓储管理规范。
最后一个过期样品是一袋过期的面粉。
根据包装上的生产日期,这袋面粉已经过期四个月。
我们与面粉厂商进行了沟通,发现他们在产品出库前存在漏检的情况。
厂商表示将对此次事件进行深刻反思,并完善产品出库前的检测程序。
综上所述,我部门在近期的抽检工作中发现了5个过期食品样品,分别是饼干、酱油、速冻水饺、果汁和面粉。
我们积极与相关生产商进行联系,并督促他们加强产品管理、提高生产标准。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加强食品抽检工作,确保市场上的食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关注。
食品舆情热点事件分析报告之月饼生产日期提前标注
近日,广西贵港,有市民在购买月饼时发现,部分月饼生产日期提前标注,生产日期竟为9月10日,网友戏称“早产”月饼。
月饼生产厂家回应称,原因系新职员调动喷码日期时出现手误所致。
目前,此批次的月饼已被召回。
“穿越”月饼由此在网上引起舆论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和热议。
9月6日,有关月饼生产日期提前标注的信息开始在微博客类社交平台传播及发酵,@潇湘晨报、@头条新闻、@凤凰网财经、@南国早报、@新浪财经、@中国经营报、@荔枝新闻等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助推舆情热度进一步攀升。
9月7日,@红星新闻、@梨视频、@中国新闻周刊、@环球时报、@央视网、@每日经济新闻、@封面新闻等对月饼生产日期提前标注做了跟进报道,带动更多网友参与到事件的传播及讨论当中,舆情热度达到峰值。
处理态度、结果令网友不满
通过蚁坊软件舆情监测软件对于#月饼生产日期提前标注#一事网友热议词云分析来看,企业的解释不但没有平息舆论风波,反而招来一片质疑、吐槽声。
质疑企业无责任心:“这都没有自己发现的企业,做的月饼还敢吃吗?”对早产月饼处置措施表示不满:“批次的月饼已被召回,召回干嘛?改个日期又发出来吗?难道不是销毁呢?”“就算被召回一来二去时间到了还是卖出去了”;认为企业的解释是甩锅行为:“早就猜到了,肯定是新员工或者临时工的锅”“不知道别人信不信,反正我不信手误”。
认为这波解释是在大事化小:“我觉
得明显不是“手误”这么简单,就算是手误那是不是说明月饼在制作的过程中安检不到位啊”;消费了公众的信任:“不但欺骗了消费者,也让大家对于生产企业的信任程度大打折扣,同时对企业形象也是一种打击”。
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上上谦火锅餐饮具检出大肠菌群#、#海底捞一门店筷子检出大肠菌群#、#小白心里软被抽检出丙二醇超标#此类关于食品质量问题的新闻不断登上热搜榜,可见舌尖上的安全,越来越受到舆论关注和热议,食品安全无小事,每一次事件的发酵和热议,都代表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月饼代表了人们对于节目的美好祝福和精神寄托,在日期上做手脚,侵犯了消费者的权利,应当受到重罚。
行业潜规则引争议
“绝对不可能输错!故意的。
我之前也见到过早产年货”、“明明就是故意为之,一向是不法商人的潜规则之一”、“以前接触过食品公司,冲调类临过期的产品拿回来把生产日期改了继续卖”、“袋装面包特别常见这种现象”、“食品行业本来这样操作的。
这个解释还不如不解释,说谎反而不好”。
生产日期提前标注被网友们认为是行业默认的潜规则,并不只是某个员工的个人失误行为,而是一种常规操作,每一年这种日期乱印的新闻时常遭到曝光:鲜牛奶、熟食、生鲜、水果、甜点…这些从未来穿越回来的食品,无非都是想让消费者看到
日期后认为自己买到的是新鲜的产品,试问生产日期那么重要的信息都可以出错,那产品的质量又如何能让人放心?
呼吁加重处罚力度
对于此次月饼企业的做法和解释,舆论呼吁,食品安全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食品企业是否能够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严把检验关,尽可能的做到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对生产有质量问题产品的企业从严从重处罚,让大家能够做到入口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