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注浆设计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40
化学注浆工程量计算摘要:1.化学注浆工程量计算的概述2.化学注浆工程量的计算方法3.化学注浆工程量计算的注意事项4.化学注浆工程量计算的实际应用正文:【化学注浆工程量计算的概述】化学注浆工程量计算是指在化学注浆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对注浆材料、注浆设备以及注浆施工等方面所需要的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
这一计算过程对于保证化学注浆工程的质量、效率以及降低工程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注浆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化学注浆工程量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浆材料的计算: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土壤类型、注浆目的等因素,确定所需注浆材料的种类和数量。
具体计算公式为:注浆材料用量=注浆面积×注浆深度×注浆材料浓度。
2.注浆设备的计算:根据注浆材料的种类、数量、注浆压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注浆设备,并计算其数量。
具体计算公式为:注浆设备数量=注浆面积/单台设备注浆面积。
3.注浆施工的计算:根据注浆设备的数量、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注浆施工的时间、人力等需求。
具体计算公式为:注浆施工时间=注浆面积/单台设备注浆速度,注浆施工人力=注浆设备数量×每台设备所需人力。
【化学注浆工程量计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化学注浆工程量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土壤类型等基本情况,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和设备,以满足工程需求并降低工程成本。
3.注浆工程量计算应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以应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
4.注浆工程量计算结果应与其他工程量计算结果相互协调,以保证工程的整体合理性。
【化学注浆工程量计算的实际应用】化学注浆工程量计算在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基础加固、隧道开挖、地下水治理等。
3.6、如招标没有类似项目按照新增暗挖注浆原则进行计算,新增暗挖隧道的注浆量计算参考《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试行)》,超前支护注浆、初支背后注浆、二衬背后注浆,其计算方法如下:(1)超前支护注浆公式:Q=πR2Lnαβ(其中R为扩散半径取0.3,L为每根小导管注浆长度=(小导管设计长度-1),n为地层空
隙率(0.4),α为地层填充系数取0.8,β为浆液消耗系数
取1.1);
(2)初支背后注浆:保证初支背后回填密实,Q=0.02Lβ(L为注浆范围弧长,β为浆液消耗系数取1.1);
(3)二衬背后注浆:保证初支与二衬间密实,Q=0.01Lβ(L为注浆范围弧长,β为浆液消耗系数取1.5)。
(4)土体加固注浆按Q=Vnαβ(其中V为注浆土体体积,n为地层空隙率(查地勘资料)(0.4),α为地层填充系数取0.8,
β为浆液消耗系数取 1.1)。
(小导管间距过密等不适用小导
管公式计算的,按土体加固注浆体积计算)。
(5)锁脚锚杆超前支护注浆量计算。
包括计算导管长度。
单液浆水灰比1:1(质量比),1吨水体积是1方,而1吨水泥的体积是1000/3100=0.323方,所以水泥浆液的密度是
2000/(1+0.323)=1512公斤/立方,故1方水泥浆液中水泥的重量为1512/2=756kg。
C25喷射砼配合比。
94钻头钻孔注浆量计算公式大全钻孔和注浆是地质工程中常用的施工方式之一,用于地下工程的勘察和施工。
钻孔注浆量计算是确定施工中所需材料和工艺的重要步骤,其准确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本文将介绍钻孔注浆量计算的常见公式,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这一重要技巧。
1. 注浆管数量计算公式:注浆管数量 = 钻孔长度 / 注浆间距注浆间距一般为孔深的1/2,通过合理计算可以确定所需注浆管数量,确保注浆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2. 注浆液配比计算公式:注浆液配比 = 注浆液密度 / 水泥密度注浆液密度和水泥密度是注浆液的两个重要参数,通过两者的比例确定注浆液的配比,保证注浆液的稳定性和粘度。
3. 注浆液混合物浓度计算公式:注浆液混合物浓度 = (水泥重量 + 适量稀释剂重量) / 注浆液总重量混合物浓度的合理控制是注浆施工的关键,通过计算可以确定适量的水泥和稀释剂重量,达到注浆液的稳定性和流动性的要求。
4. 注浆液总体积计算公式:注浆液总体积 = 注浆管数量× 钻孔长度× 注浆液混合物浓度注浆液总体积的计算是在确定注浆管数量、钻孔长度和注浆液混合物浓度的基础上,通过简单乘法计算得出。
5. 注浆液用量计算公式:注浆液用量 = 注浆液总体积× 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是指在实际施工中,根据工程要求和控制要求设置的一个系数,通过乘法计算得出注浆液的最终用量。
以上是钻孔注浆量计算中常见的公式,通过对这些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可以很好地指导钻孔注浆工程的实施。
需要注意的是,公式只是计算工作的辅助工具,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实际场地情况和工程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进行计算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所采用的公式和参数可靠有效,并在计算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2. 注浆量计算应结合具体地质情况和工程要求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出现过少或过多的注浆现象。
3.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注浆效果和安全问题,并及时调整注浆参数和工艺。
六号线西延以“项”计分部分项清单项目组价工程量核算原则(仅用于新增工程、新增清单项或调整原则中允许按施工图重新计算情况)(一)超前支护注浆1、注浆量以单管注浆量乘以小导管根数计算。
单管注浆量计算公式:Q1=πR2Lnαβ式中:R—浆液扩散半径(按0.25米算)L—注浆长度(按小导管长度减去1米计算)n—地层空隙率(按地质报告取)α—地层填充系数,取0.8β—浆液消耗系数,取1.12、锁脚锚管按施工图图示计算。
3、注意事项(1)超前支护注浆清单项目特征包含锁脚锚管。
(2)不包含特、一级风险源范围内的超前注浆。
扣减特、一级风险源加固范围内的小导管及超前注浆工程量。
(3)小导管排数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取整(不加一);每排小导管根数四舍五入取整((不加一))。
(二)初支背后注浆1、注浆量以每延米注浆量乘以暗挖隧道初支外皮长度计算。
每延米注浆量计算公式:Q2=0.02Lβ式中:L—断面布设初衬注浆管范围弧长β—损耗系数,取1.12、初支背后注浆的小导管数量按图示计算。
(三)二衬背后注浆浆液工程量1、注浆量以每延米注浆量乘以暗挖隧道二衬外皮长度计算。
每延米注浆量计算公式:Q3=0.01Lβ式中:L—断面起拱线以上布设二衬注浆管范围弧长β—为损耗系数,取1.52、二衬背后注浆可利用防水板注浆圆盘进行二衬背后注浆,不单独计算注浆管及注浆圆盘的数量。
(四)封闭掌子面工程计算原则按纵向间距10米一素封,30米一网喷,全断面封闭计算。
素封喷砼厚度50mm;挂网喷砼厚度100mm,单层钢筋网(Φ6@150x150);喷射混凝土标号同初期支护;只计算喷射混凝土的工程量及钢筋的工程量。
(五)深孔注浆(标黄部分不适用于新线)1、新增风险源及以风险源项调整原则中可按实际工程量计算情况工程量仅计算浆液量。
不单独计算止浆墙及注浆孔成孔数量。
注浆量计算公式:Q4=Anαβ式中:A—注浆范围体积n—孔隙率α—浆液填充系数,取0.8β—浆液损耗系数,取1.12、注意事项(1)深孔注浆加固范围图纸暗挖隧道标准断面图存在超前小导管注浆,仅按深孔注浆计算,不计算超前小导管及超前注浆工程量。
基坑注浆计算公式基坑注浆是指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了保证基坑周边土体的稳定性和防止地下水渗透,采用注浆技术对基坑周边土体进行加固和防水处理的一种方法。
在进行基坑注浆工程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计算和设计,以确保注浆效果和施工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基坑注浆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1. 基坑注浆灌浆量计算。
基坑注浆灌浆量的计算是基坑注浆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灌浆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基坑注浆的效果和成本。
一般来说,基坑注浆灌浆量的计算公式如下:V = A × H × C。
其中,V为注浆灌浆量,单位为立方米;A为基坑周边土体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H为注浆深度,单位为米;C为注浆系数,为无量纲数值。
2. 基坑注浆浆液配比计算。
基坑注浆浆液配比的计算是基坑注浆工程设计的另一重要内容。
浆液配比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注浆效果和工程质量。
一般来说,浆液配比的计算公式如下:W = (C1 × V1 + C2 × V2 + ... + Cn × Vn) / V。
其中,W为浆液配比,为无量纲数值;C1、C2、...、Cn为各种原料的浓度,单位为百分比;V1、V2、...、Vn为各种原料的用量,单位为升;V为浆液总量,单位为升。
3. 基坑注浆浆液密度计算。
基坑注浆浆液密度的计算是基坑注浆工程设计的又一重要内容。
浆液密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注浆效果和施工难度。
一般来说,浆液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下:ρ = (m1 ×ρ1 + m2 ×ρ2 + ... + mn ×ρn) / V。
其中,ρ为浆液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m1、m2、...、mn为各种原料的质量,单位为千克;ρ1、ρ2、...、ρn为各种原料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V为浆液总量,单位为立方米。
4. 基坑注浆施工成本计算。
基坑注浆施工成本的计算是基坑注浆工程设计的最后一个重要内容。
施工成本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主动注浆压力计算公式引言。
主动注浆是一种常用的地下工程加固方法,通过将浆液注入地下岩土层,可以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在进行主动注浆工程时,需要对注浆压力进行准确的计算,以保证施工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主动注浆压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主动注浆压力计算公式。
主动注浆压力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下岩土层的性质、注浆管道的长度和直径、注浆浆液的流动性能等。
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下的主动注浆压力计算公式:P = (π D^2 L ρ g) / (4 A)。
其中,P为注浆压力(Pa),π为圆周率(约3.14),D为注浆管道的直径(m),L为注浆管道的长度(m),ρ为注浆浆液的密度(kg/m³),g为重力加速度(m/s²),A为注浆管道的截面积(m²)。
以上公式可以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各项参数的数值,从而得到主动注浆压力的准确数值。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施工中还需要考虑到地下岩土层的情况、注浆管道的布置方式等因素,以对计算结果进行修正和调整。
主动注浆压力计算公式的应用。
主动注浆压力计算公式可以应用于地下工程中的主动注浆施工过程中。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地下岩土层的情况和注浆管道的布置方式,计算出注浆所需的压力,从而选择合适的注浆设备和浆液参数,以保证施工的安全和有效性。
此外,主动注浆压力计算公式还可以应用于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中。
在进行地下工程设计时,工程师可以根据地下岩土层的情况和工程要求,计算出注浆所需的压力,从而确定注浆设备和浆液参数的选择,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在制定施工方案时,施工单位可以根据计算出的注浆压力,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步骤,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结论。
主动注浆压力计算公式是地下工程中主动注浆施工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施工人员和工程师计算出注浆所需的压力,从而选择合适的注浆设备和浆液参数。
在实际施工和工程设计中,应用该公式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和有效性,是地下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注浆量的确定为了减小和防止地面沉降,在盾构掘进中,要尽快在脱出盾构后的衬砌背面环形建筑空隙中充填足量的浆液材料。
根据地质条件,确定浆液配比、注浆压力、注浆量及注浆起讫时间对同步注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起关键作用。
二次(或多次)压浆是弥补同步注浆的不足,减少地表沉降的有效辅助手段,可使盾构在穿越建筑物、地下管线时,大大降低地面沉降。
1.注浆目的(1) 使管片尽早支承地层,减少地基沉陷量,保证环境安全;(2) 确保管片衬砌早期稳定性;(3) 作为隧道衬砌防水的第一道防线,提供长期、匀质、稳定防水功能;2.注浆方式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形成的管片与土体之间的空隙将采用注浆回填,浆液是通过运浆车送到洞内,注浆与掘进保持同步,采用同步注浆。
盾构推进中的同步注浆和衬砌壁后补压浆是充填盾构壳体与管片圆环间的建筑间隙和减少后期土体变形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加强隧道的稳定性,也是盾构推进施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
为了防止盾构机注浆孔堵塞,同步注浆选择具有和易性好、泌水性小的浆液进行及时、均匀、定量压注,确保其建筑空隙得以及时和足量的充填,浆液配比如表9-9。
压浆量和压浆点视压浆时的压力值和地层变形监测数据而定。
压浆属一道重要工序,须指派专人负责,对压入位置、压入量、压力值均作详细记录,并根据地层变形监测信息及时调整,确保压浆工序的施工质量。
所配出的浆液应具备以下性能:(1) 不堵塞盾构机注浆孔;(2) 和易性好,能更好地充填盾构推进造成的间隙;(3) 可以防止因浆液固结体积减小而引起的地面沉降;(4) 提供一个围绕隧道衬砌的长期、匀质、稳定的防水层;注浆量可根据监测信息分析视情况而定,浆液配比也可视情况适当进行调整。
在盾构掘进的过程中,每环注浆量控制在建筑空隙150%~200%,为减少地下的后期变形,必要时进行衬砌壁后注浆,注浆参数及注浆点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待100m试验段施工得出的数据而定)。
二次注浆采用水泥浆,但在隧道开挖对地表建筑物或管线有较大影响的地段,为减少地面沉降,选择速凝型浆液,在水泥浆中添加适当比例的水玻璃。
地基注浆量计算公式地基注浆量的计算可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呢,就像给房子打牢根基一样关键。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为啥要算这个地基注浆量。
想象一下,你要盖一座超级坚固的大楼,如果地基不稳固,那可就麻烦大了。
而注浆就是为了让地基变得更结实、更能承受压力。
那怎么算这个量呢?这就得提到一个公式啦。
一般来说,地基注浆量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来计算:Q = A × n × α(1 + β) 。
这里的 Q 就是我们要算的注浆量,A 呢是注浆范围的面积,n 是地层孔隙率,α 是浆液填充率,β 是注浆材料损耗系数。
比如说,咱之前做过一个项目,那是一块不太规整的地基。
我们得先测量出它的大概面积,这可不容易,拿着尺子这儿量量,那儿测测,还得考虑各种凹凸不平的地方。
好不容易把面积 A 算出来了。
然后又得通过各种试验和检测,去确定地层孔隙率 n 。
这个过程也很麻烦,要从地里取土样,送到实验室分析。
浆液填充率α也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得考虑浆液的流动性、地层的特性等等。
还有那个损耗系数β,因为在注浆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浆液的浪费,比如管道残留啊,或者渗透到一些不需要的地方。
有一次,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因为一个数据的小误差,结果导致最初的注浆量估计少了。
后来施工的时候发现不够,又得重新补充注浆,不仅耽误了工期,还增加了成本。
从那以后,我们对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核对,不敢有一点马虎。
总之,地基注浆量的计算可不是简单地套个公式就行,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仔细测量、认真试验,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为打造牢固的地基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还得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和工程要求进行灵活调整。
比如说,有的地方地质比较复杂,可能就得增加一些安全余量。
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看这个地基注浆量的计算,它可是关乎着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呢!(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计算需依据具体工程情况和相关标准规范。
)。
工作面注浆施工作业规程第一章工程概况回风斜井基岩段设计为直墙半圆拱型,掘进宽度为4.7m,掘进高度为3.85m,墙高1.7m,基础深0.1m,掘进断面为16.19m2,净宽4.4m,净高为3.7m,喷浆厚度0.15m,净断面为14.20m2,采用锚网喷支护。
现已施工至256m,底板标高为+832m,预计还剩25米左右揭露11#煤底板,井筒落底。
在里程256m处进行探水施工,探水工作面共布置4个钻孔,1#、2#、3#孔打钻时间为3月19日,4#孔打钻时间为3月27日,孔1布置在井筒正中、孔2与孔3布置在井筒距左右两帮500mm,距底板1200mm处,孔4布置在1#、3#孔之间距1#孔1000mm,孔2与井筒方位成36°夹角布置,孔3与井筒方位成30°夹角,孔4与井筒方位成10°夹角,钻孔倾角-20°。
打钻情况如下:1#钻孔钻进14m,钻进6m时返水为黑色(预计进入10#煤层),14m时钻孔出水,约30m⊃;/h。
停钻,退钻;2#钻孔钻进60m,钻进35m时返水呈黑色(预计见10#煤层),至49.5m时,返水呈灰色,钻进速度慢,51m-56m处返水呈黑色(预计见11#煤层),56m-60m 返水呈青灰色,退钻;3#钻孔钻进40m,钻进8m时返水呈黑色17m结束(预计见10#煤层),17m-19m时返水呈灰色,钻进速度慢,20m处返水呈黑色至29m结束(预计11#煤层),29-40m返水呈灰色,退钻时钻孔出水,出水量约30m⊃;/h;4#钻孔钻进27m,钻进14m时遇空巷,出水量约10m⊃;/h,空巷长度4m。
3月19日1#、3#钻孔出水量约30m⊃;/h,排至3月27日时钻孔无出水,3月27日4#钻孔出水量约10m⊃;/h,钻孔出水量逐渐减少。
为保证能够顺利恢复生产,工作面需进行注浆堵水,并对工作面进行预注浆,以保证井筒安全并符合开工报告批复的要求,特此编制本措施指导施工。
第四章 注浆设计注浆设计由设计单位完成,《注浆设计》应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注浆目的、注浆段落、注浆方案、设计参数、注浆孔布置图、注浆孔布设参数表、注浆材料及配比、注浆工艺、注浆参数、设计总注浆量、注浆效果检查评定方法及要求。
注浆设计的重点是设计参数、注浆孔布置图和注浆孔布设参数表。
4.1 注浆孔布设模式注浆孔布设有极坐标法、绝对坐标法、相对坐标法三种模式。
4.1.1极坐标法布设模式极坐标法布孔是将钻机固定在某一位置,通过固定轴移动钻臂,对准掌子面开孔位置(坐标),按设计钻孔长度进行钻孔。
极坐标法钻孔布设模式如图4.1。
根据极坐标法钻孔方式,设掌子面注浆孔开孔坐标为B0(00,Y X ),注浆孔终孔坐标为B (Y X ,)。
计算公式如下:X LA AX ⋅+=0 (4.1) Y LA AY ⋅+=0 (4.2) 22020222)(A Y X A L Y X l ++-+++= (4.3)式中:Y X ,为注浆终孔坐标(m,m );00,Y X 为注浆孔开孔坐标(m,m );A 为极点距掌子面距离(m );L 为注浆段落长度(m );l 为注浆钻孔长度(m )。
4.1.2绝对坐标法布设模式绝对坐标法布孔是将钻机对准掌子面开孔位置(坐标),按设计的钻孔偏角和立角进行钻孔固定,按设计长度进行钻孔。
绝对坐标法钻孔布设模式如图4.2。
B图4.2 绝对坐标法钻孔布设模式根据绝对坐标法钻孔方式,设掌子面注浆孔开孔坐标为B0(00,Y X ),注浆孔终孔坐标为B (Y X ,)。
计算公式如下:LX X arctg-=α (4.4) ()2020X X L Y Y arctg-+-=β (4.5)()()22020L Y Y X X l +-+-=(4.6)式中:Y X ,为注浆终孔坐标(m,m );00,Y X 为注浆孔开孔坐标(m,m );L 为注浆段落长度(m );α为钻孔偏角(度);β为钻孔立角(度);l 为注浆钻孔长度(m )。
注浆压力计算规则
简介
注浆压力的计算是在注浆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注浆压力的计算要考虑注浆管长短、注浆孔直径、深度等因素,同时还需要结合注浆材料的性质进行确定。
本文将介绍注浆压力计算的相关规则。
计算公式
注浆压力计算的公式如下:
$P=K \times Q \times L$
其中,
- P表示注浆压力;
- Q表示注浆流量;
- L表示注浆管长度;
- K为系数,和注浆材料的性质有关。
系数K的确定
系数K与注浆材料的性质有关,不同类型的注浆材料K值不同。
下面是一些常见注浆材料的系数K值:
- 水泥浆注浆:K=0.3~0.5;
- 聚氨酯注浆:K=0.2~0.3;
- 硅酸盐水泥注浆:K=0.6~0.7。
注浆压力的确定
注浆压力计算要结合注浆孔的直径、注浆管的长度和注浆材料
的性质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注浆压力的范围为0.2~0.5MPa。
结论
注浆压力的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系数K和注浆压力的确定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
本文介绍了注浆压力计算的相关规则,希望对注浆工程的实际操作有所帮助。
灌注桩后注浆量计算公式
1、钻孔混凝土灌注桩工程量计算
①成孔工程量:
1)钻孔桩:计量单位:m3
V=桩径截面积*成孔长度
V入岩增加=桩径截面积*入岩长度
成孔长度----自然地坪至设计桩底标高
入岩长度----实际进入岩石层的长度
2)冲孔桩:计量单位:m3
V砂粘土层=桩径截面积*砂粘土层长度
V碎卵石层=桩径截面积*碎卵石层长度
V岩石层=桩径截面积*岩石层长度
其中:砂粘土层长度+碎卵石层+岩石层长度=成孔长度
②成桩工程量:
计量单位:m3
V=桩径截面积*(设计桩长+加灌长度)
设计桩长----桩顶标高至桩底标高
加灌长度---按设计要求。
如无设计规定,桩长25m以内按0.5m;桩长35m以内按0.8m,桩长35m以上按1.2m。
③桩孔回填工程量:
计量单位:m3
V=桩径截面积*回填深度
回填深度=自然地坪至加灌长度顶面。
注浆施工技术汇总1、注浆配合比设计注浆配合比,必须考虑合理的岩溶地基处理相关参数和施工工艺,使用材料、施工机具等加以决定。
根据设计要求中的规定,岩溶注浆的技术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8:1-1:1。
2、注浆水泥采用PO32.5水泥。
3、双液注浆采用水玻璃38-43Be,,模数2.4-3.0。
4、拌合水:水质应符合《铁路砼及砌石工程施工规范》中的各项规定。
1.1配合比设计1m3水泥浆(绝对体积)需要的材料按下式计算:1000=WPW-CPC+PiPP式中W——水的重量(kg),C——水泥重量(kg),Pi——缓凝剂重量(kg),P——各种材料比重则:1000=WPW-CPC设PW=1.0,PC=3.12则:1000=W+0.32C由W/C=1.0得1000=1.0C+0.32CC=757.6(kg)W=757.6(kg)Pi=757.6×0.0095=7.20(kg)水泥浆:水玻璃=1:0.5(体积比),水玻璃密度为1.38(g/cm3)。
根据此配合设计双液浆体稠度为8.4s,水泥浆比重为1.52(g/cm3),满足施工要求。
2施工工艺2.1岩溶注浆要遵循“探灌结合”原则,封闭土石界面,形成隔水帷幕。
要求:岩溶注浆孔要求注浆厚度不小于8m,入基岩5m, 注浆孔按设计要求采用梅花形或正方形布置,孔间距7.0×7.0m或5.0×5.0m;路堤地段加固范围至路堤坡脚外约5m,路堑地段加固范围至侧沟平台外边缘。
另外,施工中如遇溶洞,孔深至溶洞底板下1m。
2.1.1施工准备①调查地下管线分布情况,防止钻孔伤及地下管线和当地水井,防止污染水源;②将试验场地平整,设置必要的排水坡,防止地表水下渗;③完成工艺试验段全部孔位放样,并测量、记录孔口地面高程;④接通施工用水、电,钻机试运行,确保设备能正常开钻;⑤准备灌浆用的水泥、砂、水玻璃等,并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检验;⑥检测所有注浆设备状态,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转;⑦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岗前培训。
1、注浆工程调查首先进行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性质的调查。
调查的范围是地层需要处理的范围。
工程调查的目的是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 能否采用注浆方法处理;(2) 注浆处理时采用何种浆液材料,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的确定;(3) 注浆处理后,地层强度增加或渗透性减小的程度。
工程调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注浆区的地质构造及浆液可能流失的通道和空穴;(2)地质分层及需要注浆处理地层的土质或岩性特征;(3)需要处理地层的强度或渗透程度;(4)构筑物的损害程度和注浆会对周围构筑物的影响;(5)注浆过程中,废浆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和注浆后地下水位的变化对邻近居民饮水及灌溉的影响。
2、粘性土注浆加固,多采用劈裂注浆。
土体的力学特性较为重要。
工程调查中的试验内容分为室内土工试验和现场试验。
注浆调查的试验内容计算注浆量时应考虑:注浆类型、岩土的孔隙率和裂隙率、浆液充填程度等因素。
劈裂注浆的注浆量与注浆范围内浆脉的多少有关,浆脉越多,注浆量也越多,注浆效果也越好。
但浆液不可能无限制地注,应该有个最佳的注浆量。
劈裂注浆的注浆量计算对于脉状劈裂注浆,只考虑孔隙率为主体的注浆率是不能确定注浆量的。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求注浆量。
1)从土的含水率来求注浆量对于软塑性土,注浆时浆脉可以使土体发生压缩脱水,使天然含水量降低到塑限以下,土体变为硬塑状,加之脉状浆体成网状分布于土体,使土体稳定性增加,这种注浆通常称为软土固结注浆。
注浆量表示为2)从土被压缩的难易程度来求注浆量浆脉的插入可认为土颗粒间孔隙缩小,孔隙缩小的体积即为浆脉的总体积,这样可按照土的压缩指数来求注浆量3)经验法仍按渗透注浆公式 , ,对于粘性土 值见表 λV Q =)1(βαλ+=n工程实践经验,注浆量约为土体体积的 10%或更大些。
比较合理的办法是在现场通过观测到的注浆压力的变化来决定注浆量。
4、注浆压力劈裂注浆脉压提高后,土颗粒更加密实和固结。
但是压力超过边界条件允许的范围,就会引起地面、基础、结构物的变形和破坏。
1、大管棚单液注浆量
(1)注浆材料及配合比: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8:1~1:1。
(2)注浆压力:2.0~3.0MPa 。
(3)浆液扩散半径:不小于0.5m
(4)单根钢管注浆量Q :
Q =πr 2L +πR 2L ηαβ
式中:r 为钢管半径;L 为钢管总长度;R 为浆液扩散半径;η为地层孔隙率,Ⅳ、Ⅴ级围岩取3%~5%,Ⅲ级围岩取2%~3%,软岩取1%~2%,堆积体取12%,在洞口段均按堆积体孔隙率计算;α为浆液有效填充率,取0.9;β为浆液损耗系数,取1.15。
2、小导管单液注浆量
Q =πr 2L η=π⎡⎡(0.6~0.7)s ⎡⎡L η 2
式中:r 为考虑注浆范围相互重叠原则后的浆液扩散半径,r =(0.6~0.7)s ;s 为小导管的中心间距;L 为小导管的有效长度;η为地层孔隙率,Ⅳ、Ⅴ级围岩取3%~5%,Ⅲ级围岩取2%~3%,软岩取1%~2%,堆积体取12%。
3、锚杆注浆量
Q =π(Φ2)LD 2
式中,Φ为锚孔孔径,锚孔孔径与锚杆直径之差应在6~12mm 之间,最好为7~8mm ;L 为锚孔深度;D 为设计锚杆的注浆直径范围,根据地层情况一般取1~5倍的钻孔直径。
竖井小导管注浆量计算一、注浆量计算方法一:Q=Ahnα(1+β)Q—注浆量;A—h—n—α—β—其中)为注hn为n=V孔/V总αβ;Q=(6.6+5.2)*2*(0.5*1.5*2)*2.6*0.39*0.9*(1+0.2)=38.76m3则每延米注浆量Q=38.76/1.5=25.84m3故总的注浆量Qm=13.635*25.84=352.33m3(13.635m为图纸注浆范围)方法二(参照横通道小导管注浆计算原理,即按总量计算注浆量):每环注浆总量:Q?=?S*G*L= (8.0*6.6-5.2*3.8) *0.39*3.0=38.656m3?S——注浆扩散范围面积(扩散范围暂为0.7m);G?——岩体孔隙率(根据孔隙比换算成孔隙率),本围岩孔隙率较大,暂取较小值39%。
L?——(水泥为=161.63t横通道小导管注浆量计算根据《隧道施工规范》里的单孔注浆计算量是在很理想的情况下发生的,不能很好的反映实际情况,因为实际施工中因钻孔偏差或钻眼内的地质原因, 注浆液窜浆或跑浆经常出现,?每个注浆管内的注浆量很不均匀,?因此理论单眼注浆量尚不能作为单孔注浆的一个控制指标,?应以整排小导管的理论推算总量作为控制指标。
故按整排小导管上下各0.?5?m ~ 1 m 范围的岩土体内均已注浆填充考虑, 应以下列公式估算注浆总量。
Q = (Π×α/360) ×[ (R + t) 2- (R - t) 2 ]×G×L式中:Q ——注浆量,m 3;α——拱部小导管布设范围相对于圆心的角度;RtLG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