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设计洪水计算
- 格式:pptx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93
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一、概述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是水文学和水资源工程中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洪水频率分析、防洪工程设计和水资源规划等方面。
在实际工程中,准确地评估洪水地区组成对于防洪工程的设计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应用价值。
二、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1. 历史回顾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水文学发展阶段,但随着统计学、水文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关方法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
目前常用的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包括概率分布、频率分析和模拟方法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2. 计算方法比较概率分布方法是最早应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洪水过程进行概率建模,来评估设计洪水地区组成。
频率分析方法则是基于历史洪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常用的频率分布包括Gumbel分布、Log-PearsonⅢ分布等。
而模拟方法则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洪水过程,通过多次模拟得到设计洪水地区组成。
不同的方法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三、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的应用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在防洪工程设计、水电站规划和水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防洪工程设计中,准确地评估设计洪水地区组成可以为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供依据;在水电站规划中,对设计洪水地区组成的合理评估可以确保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在水资源管理中,利用设计洪水地区组成可以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是水文学和水资源工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于工程和规划的实施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不能盲目地套用某一种方法,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另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设计洪水地区组成的计算方法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总结本文通过对设计洪水地区组成计算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全面评估,探讨了其应用的重要性和价值。
网络教育学院《工程水文学离线作业》题目:同频率放大法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学习中心:专业:年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取与推求仅有设计洪峰流量和设计洪水量还难以确定水库的防洪库容和泄水建筑物的尺寸,这是因为洪峰流量出现的迟早和洪量集中的程度不同,即洪水过程线形状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设计防洪库容和最大泄量。
因此,设计洪水过程线亦是设计洪水的一个不可缺的重要内容。
设计洪水过程线指符合某一设计标准的洪水过程线,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方法。
思路:先从实测资料中选取一场典型洪水过程,然后按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量进行放大,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
选择资料完整精度较高且洪峰流量和洪量接近设计值的实测大洪水过程线;具代表性,洪水发生季节、洪水的历时、峰量关系、主峰位置、峰型等均能代表该流域较大洪水特性的实测洪水过程;选择对工程防洪不利的典型洪水过程线,尽量选择峰高量大的洪水,而且峰型集中,主峰靠后的过程。
放大方法同倍比放大法用同一放大系数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以求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方法。
该法的关键是确定以谁为主的放大倍比值,有以下两种方法:以洪峰流量控制的同倍比放大法(以峰控制)适合于无库容调节的工程设计,如桥梁、涵洞及排水沟及调节性能低的水库等。
以洪量控制的同倍比放大法(以量控制)适合于蓄洪为主的工程设计,如调节性能高的水库,分洪、滞洪区等。
放大倍比按上述方法求到后,以放大倍比乘实测的典型洪水过程线的各纵坐标,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
该法简单易行,能较好地保持典型洪水过程的形态。
但该法使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洪峰或洪量的设计频率不一致,这是由于两种放大倍比不同(KQm KW )造成的。
如按KQm放大后的洪水过程线所对应的时段洪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洪量值。
反之如按KW 放大洪水过程线,其洪峰值不一定为设计洪峰值。
故为了克服这种矛盾,为使放大后过程线的洪峰和各时段洪量分别等于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可用下述的同频率放大法。
网络教育学院《工程水文学离线作业》题目:同频率放大法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学习中心:专业:年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取与推求仅有设计洪峰流量和设计洪水量还难以确定水库的防洪库容和泄水建筑物的尺寸,这是因为洪峰流量出现的迟早和洪量集中的程度不同,即洪水过程线形状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设计防洪库容和最大泄量。
因此,设计洪水过程线亦是设计洪水的一个不可缺的重要内容。
设计洪水过程线指符合某一设计标准的洪水过程线,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方法。
思路:先从实测资料中选取一场典型洪水过程,然后按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量进行放大,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
选择资料完整精度较高且洪峰流量和洪量接近设计值的实测大洪水过程线;具代表性,洪水发生季节、洪水的历时、峰量关系、主峰位置、峰型等均能代表该流域较大洪水特性的实测洪水过程;选择对工程防洪不利的典型洪水过程线,尽量选择峰高量大的洪水,而且峰型集中,主峰靠后的过程。
放大方法同倍比放大法用同一放大系数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以求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方法。
该法的关键是确定以谁为主的放大倍比值,有以下两种方法:以洪峰流量控制的同倍比放大法( 以峰控制 )适合于无库容调节的工程设计,如桥梁、涵洞及排水沟及调节性能低的水库等。
以洪量控制的同倍比放大法( 以量控制 )适合于蓄洪为主的工程设计,如调节性能高的水库,分洪、滞洪区等。
放大倍比按上述方法求到后,以放大倍比乘实测的典型洪水过程线的各纵坐标,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
该法简单易行,能较好地保持典型洪水过程的形态。
但该法使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洪峰或洪量的设计频率不一致,这是由于两种放大倍比不同 (KQm KW )造成的。
如按 KQm放大后的洪水过程线所对应的时段洪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洪量值。
反之如按 KW放大洪水过程线,其洪峰值不一定为设计洪峰值。
故为了克服这种矛盾,为使放大后过程线的洪峰和各时段洪量分别等于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可用下述的同频率放大法。
网络教育学院《工程水文学离线作业》题目:同频率放大法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学习中心:专业:年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1.1 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取与推求仅有设计洪峰流量和设计洪水量还难以确定水库的防洪库容和泄水建筑物的尺寸,这是因为洪峰流量出现的迟早和洪量集中的程度不同,即洪水过程线形状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设计防洪库容和最大泄量。
因此,设计洪水过程线亦是设计洪水的一个不可缺的重要内容。
设计洪水过程线指符合某一设计标准的洪水过程线,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方法。
思路:先从实测资料中选取一场典型洪水过程,然后按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量进行放大,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选择资料完整精度较高且洪峰流量和洪量接近设计值的实测大洪水过程线;具代表性,洪水发生季节、洪水的历时、峰量关系、主峰位置、峰型等均能代表该流域较大洪水特性的实测洪水过程;选择对工程防洪不利的典型洪水过程线,尽量选择峰高量大的洪水,而且峰型集中,主峰靠后的过程。
1。
2 放大方法同倍比放大法用同一放大系数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以求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方法。
该法的关键是确定以谁为主的放大倍比值,有以下两种方法:以洪峰流量控制的同倍比放大法(以峰控制)适合于无库容调节的工程设计,如桥梁、涵洞及排水沟及调节性能低的水库等。
以洪量控制的同倍比放大法(以量控制)适合于蓄洪为主的工程设计,如调节性能高的水库,分洪、滞洪区等。
放大倍比按上述方法求到后,以放大倍比乘实测的典型洪水过程线的各纵坐标,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该法简单易行,能较好地保持典型洪水过程的形态。
但该法使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洪峰或洪量的设计频率不一致,这是由于两种放大倍比不同(KQm KW )造成的.如按KQm放大后的洪水过程线所对应的时段洪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洪量值。
反之如按KW 放大洪水过程线,其洪峰值不一定为设计洪峰值.故为了克服这种矛盾,为使放大后过程线的洪峰和各时段洪量分别等于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可用下述的同频率放大法。
设计洪水与设计水位推算方案一、设计洪水推算概述1. 设计洪水标准明确本项目所需遵循的设计洪水标准,包括洪水重现期、设计洪水频率等。
2. 洪水类型及特征分析本项目所在区域的洪水类型,如暴雨洪水、融雪洪水等。
描述各类洪水的特征,包括发生时间、频率、持续时间等。
3. 推算方法选取依据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洪水推算方法,如频率分析、水文模型模拟等。
说明所选方法的适用性和优势,为后续推算提供依据。
二、设计洪水推算步骤1. 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项目所在流域的历史洪水资料、降雨资料、地形地貌等数据。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审核、整理和预处理,确保数据质量。
2. 设计暴雨分析分析设计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确定设计暴雨的强度、历时等参数。
结合地形地貌,分析暴雨对洪水形成的影响。
3. 洪水过程线推算利用所选推算方法,结合设计暴雨成果,推算设计洪水过程线。
分析不同重现期下的洪水过程线特征,为设计提供依据。
4. 设计洪水成果合理性分析对比历史洪水资料,分析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
如有必要,对设计洪水成果进行修正,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设计水位推算概述1. 设计水位标准明确本项目所需遵循的设计水位标准,包括防洪标准、排涝标准等。
2. 水位影响因素分析影响设计水位的主要因素,如河道形态、糙率、比降等。
描述各因素对设计水位的影响程度,为后续推算提供依据。
3. 推算方法选取依据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设计水位推算方法,如水力学计算、水理模型模拟等。
说明所选方法的优势和适用性,为后续推算提供依据。
四、设计水位推算步骤1. 河道参数确定收集项目所在河道的地形地貌、糙率、比降等参数。
对河道参数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确保数据准确性。
2. 水位流量关系建立基于实测数据,建立河道水位与流量的关系曲线。
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水位流量关系,为设计水位推算提供依据。
3. 设计水位推算利用所选推算方法,结合设计洪水成果,推算设计水位。
4. 设计水位成果合理性分析对比历史水位资料,分析设计水位成果的合理性。
设计洪水的推求1.1计算中用到的资料溪口水文站自1951~1994年的实测和插补延长的最大洪峰洪量资料;青溪水库1995~2001年入库洪水洪峰洪量资料;1842年的两院历史调查洪水资料。
1973年6月典型洪水过程。
1.2具体计算过程1.2.1资料的一致性修正青溪水库1995年建成运行,由于建库后形成库区,河道的调蓄能力减小,产汇流条件均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入库洪水洪峰出现时间提前,洪峰流量变大,汇流时间缩短。
首要是进行实测流量系列的一致性修正。
资料一致性修正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将资料统一到入库洪水条件。
具体做法如下:点绘建库前后Qm~W3d、W24h~W3d相关图、W3d~W5d、W3d~W7d之间的相关图。
再对此进行分析(最终选择哪个图来确定Q的转换关系)。
对于Qm,若建库M前后相关图差别较大,则需要进行修正,将坝址的洪水转化为入库洪水,建立转换公式。
利用转换公式对1951~1994年的天然坝址的洪峰流量进行修正,统一到入库洪水资料条件,形成入库洪水计算样本。
1.2.2各频率下洪峰及时段洪量值计算●利用期望公式计算经验频率在处理历史洪水时,由于资料提供的重现期是介于100与150之间,一般重现期越长,设计洪水成果的稳定性越好,精度越高。
在本次设计过程中,可采用重现期为150年。
历史洪水加入系列后,计算洪水资料的经验频率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处理法和统一处理法。
选择一种方法进行频率计算。
●选择线型和参数估计设计参数估计可采用矩法初估参数:P-III型分布中要估计的主要参数是Ex,Cv,Cs。
查阅《工程水文学》课本加入历史洪水后参数的计算公式。
●计算机目估适线分别对年最大洪峰流量Q m,时段洪量W T(T=24h,3d,5d,7d)系列进行频率计算,推求各种频率的洪峰流量Q P(P=0.2%、0.33%、0.5%、1%)和时段相应频率的洪量W TP(T=24h,3d,5d)。
(2)程序流程:(3)计算结果图形界面(4)青溪水库年最大洪水频率计算成果表1.2.3设计洪水过程的推求●控制时段t k的选择本次设计是进行复查工作,为进行比较,采用过去初设及第一次复查时的t k,即选取t k=24h,3d,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