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习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2019年北林林学院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随着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
对于准备复试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并不了解,例如复试考什么?复试怎么考?复试考察的是什么?复试什么时间?复试如何准备等等。
今天启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复试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复试,减少一点对于复试的未知感以及恐惧感。
准备复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啊!院系简介林学院是北京林业大学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型学院,也是学校历史最久、师资最强、培养人才最多的学院。
学院的前身为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1952年成立时的唯一院系––林业系,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基础。
六十年来,在老一辈林学家、教育家开拓进取和艰苦创业精神的激励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23人,其中教授40人(含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副教授33人,讲师27人;共有博士生导师39人,硕士生导师70人。
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0%,获得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者有2人,获得部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者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16人,多人在学术团体担任副理事长以上职务。
复试时间复试内容(科目)2复试分数线复试流程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时间为2018年12月22-23日(24日考试时间为6小时的科目)。
我校复试工作在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公布后进行,在此期间须对达到初试成绩要求的考生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审查的考生方可参加复试。
考生选报导师的工作在复试阶段进行(专业目录中带“*”的导师为外聘导师),考生可以登录研究生院、学院网站或北林研招微信公众号查询导师信息。
复试分数线、复试比例,复试安排等将在复试前公布在研究生院网站。
复试资料(1)统考考生、联考类考生(应届本科毕业、往届本科毕业生)需携带①准考证;②有效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③往届生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有学位证书应携带学位证原件和复印件;④应届生需携带学生证原件和复印件,本科阶段成绩单(需加盖学籍管理部门公章),应届生在研究生入学时交验毕业证;⑤《北京林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登记表》,完整填写考生报考类别以上的栏目,尤其注意填报导师;⑥政审表。
2018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考研复试通知复试时间复试分数线复试经验启道考研网快讯:2018年考研复试即将开始,启道教育小编根据根据考生需要,整理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考研复试细则,仅供参考:一、复试科目(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090302 植物营养学2(1)01 植物营养生理与生态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3植物营养学④843土壤学不招收同等学力0102科目二:土壤理化分析03 土壤修复与健康同上生理学090703 森林保护学28(14)01森林昆虫学02林木病理学03昆虫与菌物系统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2普通昆虫学或720植物病理学④833森林生态学不招收同等学力方向01科目③限考712普通昆虫学;方向02科目③限考720植03 森林结构与生长模型模拟同上04 林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同上090900 草学17(8)01 草坪科学与管理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 721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④805草坪学或801草地生态学不招收同等学力二、复试通知(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各位考生: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和我校研究生院相关招生复试、录取文件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学院成立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组,加强对复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现将复试录取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复试环节及具体安排:(一)复试前期准备1、复试工作安排公布时间为2017年3月20日前,方式为学校、林学院主页人才培养栏目和通知公告栏目。
(/)(二)资格审查,体检表盖章时间:2017年3月22日下午12:00-15:00地点:北京林业大学林业楼东门大厅(审核材料)。
1、审查对象参加林学院各学科复试的所有考生。
2、审查内容(1)统考考生、联考类考生(应届本科毕业、往届本科毕业生)①准考证原件;②有效身份证原件;③毕业证书原件(应届生查验学生证,本科阶段成绩单,入学时交验毕业证,联考类考生的往届毕业生同时要求提供学历认证报告)。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招生说明————1、欢迎符合教育部及我校规定报考条件的考生报考北京林业大学。
2011年我校计划招生规模1200余名,包括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及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我校2011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各专业均可接收推免生。
专业学位学制两年,毕业可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就业政策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相同,在校期间需交纳学费,可享受生活助学金2500元/年,可参评优秀奖学金。
3、欢迎大学本科毕业工作满四年,毕业以后回原单位工作的在职人员以单独考试方式报考。
单独考试只招收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型各学科专业均可招收单独考试考生,单独考试考生录取类别为委托培养。
详细情况可网上查询我校的单独考试招生简章。
4、以本科同等学力报考我校的考生,除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报考条件外,另需提供英语四级证书或正式成绩单或公共英语三级证书原件,并需提供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与所报专业相关的论文原件一篇以上。
专业目录备注中未注明同等学力考试科目的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5、报考我校材料学院设计艺术学及材料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的所有考生必须选择“北京林业大学”报名点报名并到我校参加考试。
6、我校从2008年起学术型研究生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招生类别调整为三类:①非在职研究生:无工作单位,非在职脱产学习,必须转工资关系、档案,可转户口,毕业按照国家政策可参加就业派遣。
②委托培养研究生:有工作单位,在职脱产或不脱产学习,不转档案户口,毕业后须回委托培养单位就业。
③专项计划培养研究生:我校目前仅有少数民族骨干专项计划,录取的该类研究生毕业后须回定向单位或地区就业,档案户口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管理。
(其它详情请查询我校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简章)录取为非在职的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实行奖学金制,每年可获得4000元-11000元的学业奖学金及生活助研津贴。
录取为非在职骨干计划硕士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助学金。
7、目录中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录取时将根据国家下达指标及考试情况进行调整。
2019年北林林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随着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
对于准备复试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并不了解,例如复试考什么?复试怎么考?复试考察的是什么?复试什么时间?复试如何准备等等。
今天启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复试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复试,减少一点对于复试的未知感以及恐惧感。
准备复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啊!院系简介林学院是北京林业大学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型学院,也是学校历史最久、师资最强、培养人才最多的学院。
学院的前身为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1952年成立时的唯一院系––林业系,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基础。
六十年来,在老一辈林学家、教育家开拓进取和艰苦创业精神的激励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23人,其中教授40人(含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副教授33人,讲师27人;共有博士生导师39人,硕士生导师70人。
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0%,获得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者有2人,获得部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者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16人,多人在学术团体担任副理事长以上职务。
专业介绍“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是在地图制图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理学类地理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
复试时间复试内容(科目)复试分数线复试流程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时间为2018年12月22-23日(24日考试时间为6小时的科目)。
我校复试工作在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公布后进行,在此期间须对达到初试成绩要求的考生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审查的考生方可参加复试。
考生选报导师的工作在复试阶段进行(专业目录中带“*”的导师为外聘导师),考生可以登录研究生院、学院网站或北林研招微信公众号查询导师信息。
复试分数线、复试比例,复试安排等将在复试前公布在研究生院网站。
北京林业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考研北一、学科概述本学科以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化理论为指导,以现实流域和资源环境系统为对象,采用数字化方法,应用计算机手段,其核心是要形成数字化的、覆盖整个指定地域空间的、多重时空尺度的、多种要素的流域和资源管理数据产品,具有多学科相互交叉和相互结合的特点。
本学科2003年获准成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累积投入学科建设经费200万元,学科取得了较大进展。
二、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主要研究土地资源的调查方法,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土地可持续、优化利用的多目标规划,土地生产力评价模型;国土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合理利用,国土规划,土地整理,中外国土开发与治理比较研究。
自然资源与环境: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环境的组合类型及其地域分异规律,自然资源与环境的评价体系,承载量预测,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开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和影响,生物资源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灾害的地域类型、形成机制、灾情评估与减灾对策。
研究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自然资源特征和区域发展以及保护性资源利用的技术、政策和管理措施。
流域自然地理:主要研究流域单元内的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自然综合体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动态性;流域自然地理过程中能量和物质传输,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优化配置,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查、诊断,流域自然灾害综合防治,自然资源综合开发经营与发展规划,流域管理效益分析与评价等技术与理论。
本学科是经过教育部批准2003年1月1日正式设立的新学科。
经过几年的筹建及一年多的运行,本学科已经初步建成了一定规模、结构合理的学科研究、教学梯队,今年将招收第一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在学科筹建与一年多的运行中,本学科自筹资金投入学科建设,累计投资大约30万元。
本学科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生态环境工程学科,是随着生态学、环境学、工程学的发展而交叉、融合形成的全新学科,对林学学科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与推动作用。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1、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采集、存储、管理、处理、检索、分析、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科学与技术,是集地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
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具有时空特征的地理信息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作为整合其它各类社会经济和人文统计信息的基础平台,地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紧密结合我校学科优势和社会各行业部门的需要,以创新为主线,围绕地理信息科学理论、地理信息工程、资源环境遥感、客家人文地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空间数据库理论与空间数据挖掘(2) 数字地图理论与方法(3) GIS应用工程(4) 虚拟地理环境与数字矿山(5) 地理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6) 多维动态地理信息系统(7) 资源环境遥感(8) 客家人文地理2、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是研究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应用和可视化表达的有关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的学科。
本学科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作风、系统地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原理和GIS应用开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工程技术骨干,了解地图学、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及相关领域的进展和学术动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有较好的创新意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专业的外文文献;能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研究、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数字工程建设、空间分析与应用、辅助决策管理与空间数据处理等方面工作。
毕业后能胜任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管理等工作,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GIS理论与方法、高级GIS应用开发、空间数据库理论与技术、遥感图像解译原理与方法、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共享技术、GML技术及应用、高等经济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进展、虚拟地理环境概论等。
地理信息系统学科成立于2002年,但学科在与之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可追溯到建校初期的测量学、森林航空摄影测量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1952年以后,邢允范、韩熙春等老一辈学科带头人,面向学校相关专业开设测量学,奠定了学科以林业为特色的发展基础,1956年以后,董乃钧等人将航空摄影测量与测树学结合,奠定了中国航空摄影测树的基础,并培养研究生。
新世纪以来,游先祥、冯仲科、张晓丽等发展了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3S技术。
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建设遵循“立足林业、兼容其它、注重开发、突出应用”原则,设立以上几个主要研究方向:(1)3S基础及集成系统解决方案(2)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系统(3)不动产信息化管理与评价人才培养:学科建立北京林业大学测绘与3S中心,依托自主设立的林业装备工程博士点每年接收博士生5人,在研人员15人,在研博士后1-3人,每年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点接收硕士生20人左右,同时招收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生,在研人员70人。
学术成果:近十年来承担各级各类课题近30项,科研经费达2000余万元;在《测绘学报》《林业科学》《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近100篇论文为SCI、EI、ISTP等世界三大检索系统收录,一篇论文获国际矿测学会ISM优秀青年学术论文奖(2004)。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北京市农业科技推广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
5项发明专利与4项实用新型专利被授权,完成7项软件著作权登记,开发了林业广义3S技术平台。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一、研究方向及简介1.地学信息机理研究本方向从事面向应用的地学信息处理与数据采掘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地球探测手段所获取的模拟或数字型数据的前期处理;数据转换与集成技术,服务于特定的实际问题和应用模型;面向具体应用目标的数据采掘方法研究;可视化数值模拟技术与虚拟现实,侧重于模拟结果的互动式三维、动态、实时显示以及虚拟现实方法。
2.空间信息分析与建模本研究方向定位于空间信息的分析、建模及预测,通过建立空间信息系统的数学模型,合理有效的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空间信息处理和应用模型研究;空间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成图技术研究;建模中的近代数学方法研究,包括灰色控制系统、模糊数学、随机数学方法、人工神经网络等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与城乡规划管理将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用于城乡规划管理并使两者有机结合,可将城乡规划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本研究方向定位于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方法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采掘生成城乡规划管理数据库;城乡规划管理中的概念模型与物理模型研究;城乡规划管理中的数学模型研究。
4.地理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在商品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针对最终用户的特定需求,进行直接面向应用的二次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GIS与其它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接口、算法的扩充、空间分析、虚拟现实、Internet上空间信息查询、管理决策支持等。
二次开发的出的应用系统可直接应用于特定地区的地质、测量、水文、储量、城市规划、人口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
5.数字矿山技术研究综合利用地质勘探和矿井测量成果,以及采掘生产实际资料,利用GIS系统原理和方法,结合数据库和计算机建模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监测网络,实现动态矿山动态模拟和监测,包括地质和测量、机电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以及矿井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从而实现生产、安全的动态管理,提高矿山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
*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1.森林培育(090702 已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林学)(1)林木种子经营理论和技术;(2)苗木培育理论和技术;(3)森林培育理论和技术;(4)经济林栽培与利用的理论和技术。
2.生态学(071012 已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生物学)(5)树木生理生态;(6)种群生态学;(7)森林群落生态;(8)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9)景观生态学;(10)保护区(含湿地)管理;(11)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12)分子生态学;(13)污染生态学;(14)生态经济学;(15)森林水文及水资源管理;(16)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管理。
3.森林经理学(090704 已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林学)(17)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和技术;(18)森林资源管理及决策;(19)森林资源演替理论及模型模拟技术;(20)林业信息技术。
4.林木遗传育种学(090701 已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林学)(21)森林遗传学;(22)良种选育;(23)林木种质资源及遗传多样性;(24)林业生物技术;(25)航天育种技术。
5.木材科学与技术(082902 已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林业工程)(26)木材解剖学;(27)木材物理学;(28)木材力学;(29)木材化学;(30)木材干燥学;(31)木材保护与功能改良学;(32)木材性质与林木培育关系学;(33)木材性质与加工利用关系学。
6.木材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34)结构复合材料学;(35)功能复合材料学;(36)木质重组材料学;(37)木质材料环境影响学;(38)木材及其制品先进制造技术;(39)非木质材料学。
7.林产化学加工工程(082903 已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林业工程)(40)松脂化学;(41)林产资源基础化学;(42)林产资源药物化学;(43)木材降解与碳素材料学;(44)林产资源基高分子复合材料学;(45)纤维素化学;(46)林产化工过程理论。
8.森林保护学(090703 已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林学)(47)森林(含经济林、花卉、草坪)病理学;(48)森林(含经济林、花卉、草坪)昆虫学;(49)森林有害生物综合管理;(50)资源昆虫学;(51)林火生态及管理。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070503)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又红又专、得才兼备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人才。
具体体现在: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体系;2.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事业,具有高尚的科学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团结友爱的科学合作境界;3.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数理基础、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地图学与GIS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综合应用能力;4.融宽广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全面的素质于一体,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研究方向硕士阶段:1.地图学研究与地图设计2.遥感机理、方法与应用3.GIS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4.虚拟地理环境技术5.数字地球6.数字摄影测量7.数字图像处理博士阶段:1.GIS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2.遥感机理研究与地学应用3.数字地图与应用地图学4.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探测5.虚拟现实工程三、招生对象硕士阶段: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或优秀大专生(工作2年以上)。
博士阶段:专业相同或相近的硕士生或优秀本科毕业生(工作6年以上)四、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一般为二年半,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五、课程设置硕士阶段:A类: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秋 2学分2.自然辩证法春 2学分3.硕士英语秋 4学分B类:1.现代自然地理秋 3学分2.规划理论与实践春 3学分3.地理信息系统春 3学分C类:1.遥感原理与方法春 3学分2.3S技术集成秋 3学分3.资源环境遥感春 3学分4.地图学原理秋 3学分D类:1.遥感物理春 2学分2.GIS区域建模春 2学分3.热红外遥感秋2学分4.景观生态遥感春2学分5.图像分析秋2学分6.地理信息学秋2学分7.空间数据分析秋2学分8.数字地球导论春2学分9.GIS空间建模秋2学分10.Web GIS原理春2学分11.空间决策分析秋2学分12.人工智能与GIS 秋2学分(A类课须全选,B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C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同等学力者和跨专业考生需加选三门本专业本科段专业主干课)博士阶段: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公共课)博士英语(公共课)自然地理学进展人文地理学进展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进展(五门课程全部修学)六、培养方式1.课堂授课与讨论,包括多媒体和CAI手段的使用;2.撰写读书报告;3.学术交流,包括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形式;4.生产实践。
新祥旭官网/ 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一.研究方向
013S 技术集成开发与应用
0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开发
03资源监测与信息化管理
二.初试考试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707高等数学
④ 806测绘地理信息学基础
三.复试笔试科目
3S 技术与应用
四.参考书目
1.初试参考书目
707高等数学
【1】《微积分》 赵树媛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线性代数》 赵树媛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06测绘地理信息学基础
【1】冯仲科.《测量学原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
【2】冯仲科.《“3S ”技术及其应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
【3】冯仲科.《森林观测仪器技术与方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年
【4】潘正风.《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复试参考书目
《3S 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冯仲科等编写。
2019考研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习指导
一.研究方向
013S技术集成开发与应用
0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开发
03资源监测与信息化管理
二.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7高等数学
④806测绘地理信息学基础
三.复试笔试科目
3S技术与应用
四.参考书目
1.初试参考书目
707高等数学
【1】《微积分》赵树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线性代数》赵树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06测绘地理信息学基础
【1】冯仲科.《测量学原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
【2】冯仲科.《“3S”技术及其应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
【3】冯仲科.《森林观测仪器技术与方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年
【4】潘正风.《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复试参考书目
《3S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冯仲科等编写
五、北林机械工程复习备考建议
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
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
这个期间非常痛苦,
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
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
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最终基本达到北林本科水平。
2、基础复习阶段(6-8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
同时多练习相关参考书目课后习题、习题册,提高自己快速解答能力,熟悉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
3、强化提高阶段(9月-11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将知识积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动手做真题,形成答题模式,做完的真题可以请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帮忙批改,注意遗漏的知识点和答题模式;总结并熟记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师兄师姐可以通过新祥旭的辅导班认识,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