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72.74 KB
- 文档页数:2
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美国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1985~2005年非西班牙裔的白种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倍,而其他种族的女性患者也增加了20%~50%。
目前,甲状腺癌已是女性恶性肿瘤第5位的常见肿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于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也越来越多。
本文就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甲状腺癌的诊断1.1 病理诊断1.1.1 术前细针穿刺活检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具有创伤小、快捷、准确的优点。
有文献报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符合率达到了96.7%,结合免疫化学细胞计数,可以使敏感性达到100%。
1.1.2 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冷冻切片是确诊甲状腺癌的可靠方法,随着高档冷冻制片机的使用,其制作出来的冷冻切片质量高、染色好,能够辨认乳头状结构及毛玻璃样核,部分可观察到砂粒体、钙化灶或磷化灶。
1.1.3 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是确诊甲状腺病变良性和恶性的金标准。
乳头状癌一般有乳头状结构,可见毛玻璃核;滤泡癌可伴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髓样癌可见条索状结构,浸润性生长,可见玻璃样变性或淀粉样变性,癌组织挤压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
1.2 影像学检查1.2.1 超声方少兵等研究结果显示,高频超声表现为实行肿块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内可见沙粒状钙化,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血流阻力增加,提示肿块内血流丰富。
乌丽亚提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能显示肿块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脉冲多普勒显示血流高速、阻力高、宽频带,部分逆向频谱。
1.2.2 CT 冯浩等研究结果显示,CT诊断甲状腺癌的符合率达到92.5%。
国外有研究认为甲状腺恶性病变多边缘强化,而良性病变多不均匀强化。
罗德红等研究认为,当肿块中显示颗粒状的钙化点时,应考虑甲状腺癌的可能。
1.2.3 核素显像核医学对患者安全、无创伤,能以分子水平在体外定量地、动态地观察人体内部的生化代谢、生理功能和疾病引起的早期、细微、局部的变化,提供了其他医学新技术所不能替代的简便、准确的诊断方法。
有关甲状腺癌肿瘤标志物的探讨
巫泓生;张帅;古维立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9(025)022
【摘要】@@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传统上分为甲状腺分化性癌、甲状腺未分化癌和甲状腺髓样癌,分化性癌又分为乳头状癌和滤泡型腺癌[1],甲状腺未分化癌比较少见且预后极差,甲状腺髓样癌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一种,在多发性2型内分泌瘤中约25%的患者伴有甲状腺髓样癌[2].
【总页数】3页(P3900-3902)
【作者】巫泓生;张帅;古维立
【作者单位】510180,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区;510180,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区;510180,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推荐血清肿瘤标志物应用于甲状腺癌诊断 [J],
2.高放射剂量对甲状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期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J], 王庆兰;李敬芳;孙小英;李霞
3.血清肿瘤标志物改善甲状腺癌管理 [J], --引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4.血液 TSHR-mRNA 作为分子肿瘤标志物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J], 姜威;王朝晖;李玉中
5.甲状腺癌患者超声血管化指数与肿瘤标志物和血管新生指标水平的相关性 [J], 梁丽媚;刘绍明;袁建均;陈俊君;袁智帆;何文旭;何志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状腺癌肿瘤标志物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张学良;王华
【期刊名称】《交通医学》
【年(卷),期】2008(22)2
【摘要】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女性发病率高。
临床甲状腺肿瘤中有5%~10%为甲状腺癌。
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占90%,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甲状腺滤泡状癌(FTC),未分化癌较为少见,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除了上述来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癌外,还有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的甲状腺髓样癌,主要存在于多发内分泌肿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2A和2B型中。
【总页数】5页(P132-136)
【作者】张学良;王华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江苏,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江苏,22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4
【相关文献】
1.甲状腺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J], 王力群
2.甲状腺癌相关基因及其在临床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J], 魏佳;王瑶琪;孙旭;逄
仁柱;杨帅;石亮;李勇;孟宪瑛
3.甲状腺癌的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J], 胡淑阳;吴艺捷
4.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J], 鹿枭蟒;孙子渊
5.甲状腺癌相关基因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J], 李响;马芙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指南》推荐血清肿瘤标志物应用于甲状腺癌诊疗指南标题:血清肿瘤标志物在甲状腺癌诊疗中的应用指南一、引言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它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清肿瘤标志物在甲状腺癌的诊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指南旨在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为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选择1.甲状腺球蛋白(Tg):Tg是甲状腺组织合成的一种甲状腺特异性蛋白,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和监测。
在手术切除后,术后Tg水平的持续升高通常意味着肿瘤残留或复发。
2.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TTF-1是一种转录因子,主要表达于甲状腺组织和部分肺癌中。
它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预后和治疗反应有关,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指标进行评估。
3.钙粘蛋白(CEA):CEA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
4.骨硷磷酸酶(ALP):ALP是一种酶,其高水平的存在可能暗示着患者存在骨转移情况,特别是在早期甲状腺癌患者中。
三、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1.诊断:血清肿瘤标志物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帮助鉴别甲状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特别是对于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2.术前评估:血清肿瘤标志物可以用于判断手术前的肿瘤负荷和预测手术效果。
高水平的Tg或CEA可能意味着肿瘤较大或存在转移,术前评估可以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3.术后监测: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可以用来评估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判断患者的预后。
术后无Tg或CEA的升高通常表示手术治愈,反之则需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4.复发监测:对于复发的甲状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是全身性复发或局部复发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帮助监测复发病变的进展和引导后续治疗策略的制定。
5.治疗反应评估: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可以用来评估治疗的反应和疗效。
在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后,Tg水平的降低通常意味着良好的治疗反应。
超声对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分析甲状腺癌是发生于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易与甲状腺腺瘤相混;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良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种,占甲状腺肿瘤的70%~80%。
彩超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无辐射、可反复检查等优点,能精确地显示病灶的数目、位置、形态、大小等特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疾病的检查诊断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对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从而为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26例,多数患者因颈部肿块就诊,部分患者于体检时超声检查发现。
其中男7例,女19例,男∶女为1∶2.7,年龄19~76岁,平均46.2岁。
同时选择同期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的甲状腺腺瘤患者32例,既往无颈部手术史,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22~72岁,平均45.7岁。
肿块横径20 mm者11例。
1.2 仪器与方法应用Mindray M7型和汕头彩超*****1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 MHz,患者取仰卧位,先用二维超声进行纵横多方位扫查,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峡部厚度及病灶数目、大小、形态、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晕环及其周围情况,再应用CDFI观察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情况。
用脉冲多普勒测量其收缩期最高流速(Vmax)及阻力指数(RI)。
血流分级采用半定量法:0级:结节内或周边无血流信号:Ⅰ级:结节内血流信号分布范围占结节面积1/3以下,周边血流信号分布范围约占结节周长1/3以下;Ⅱ级:结节内血流信号分布范围占结节面积1/3以上,周边血流信号分布范围约占结节周长1/3以上;Ⅲ级:结节内血流信号分布几乎布满结节,周边血流信号分布几乎占据整个周长。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病理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和超声影像特征研究进
展
陈雨欣;郑笑娟;黄昭铭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24(46)5
【摘要】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通常认为其预后较好、长期生存率高,但部分亚型相较于经典型PTC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和更不理想的预后。
高细胞亚型、柱状细胞亚型和鞋钉亚型为高侵袭性PTC亚型。
实性/小梁细胞亚型和弥漫硬化亚型预后较差。
滤泡亚型、包膜亚型、筛状-桑椹胚亚型和Warthin瘤样亚型预后较好。
本文就不同病理亚型的PTC临床病理和超声影像特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7页(P538-543)
【作者】陈雨欣;郑笑娟;黄昭铭
【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超声医学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的超声特征与细胞病理学分析
2.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病理亚型声像图特征分析
3.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亚型病理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进展4.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超声及其病理学基础研究进展5.不同病理亚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监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的研究也日趋深入。
下面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
液体活检技术成为最新的研究热点之一。
传统的肿瘤检测多依赖于活检组织的获取,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创伤性高、有限的样本量等问题。
液体活检技术通过从体液中获取循环肿瘤标志物,可以非侵入性地对肿瘤进行检测。
这种技术的发展为肿瘤早期的筛查提供了新的思路。
多组学技术在肿瘤标志物检测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多组学技术是指通过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多种高通量技术的手段,全面地研究一个生物系统。
在肿瘤标志物检测方面,多组学技术可以同时分析多个标志物,提高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同时,利用多组学技术可以对肿瘤的发展和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新的肿瘤标志物。
传统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虽然在某些肿瘤中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因此,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些最新的研究表明,细胞自由DNA(circulating cell-free DNA, cfDNA)、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以及肿瘤相关RNA等可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这些研究成果为未来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标志物检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肿瘤标志物检测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大规模数据的分析和模式识别,提高肿瘤标志物的预测准确性。
通过训练算法,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识别和提取出与肿瘤相关的特征,从而帮助医生进行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总结起来,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液体活检技术、多组学技术、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诊断研究进展
潘永勤;徐铭禧;李进义;杨华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24(30)8
【摘要】甲状腺滤泡状癌(FTC)不同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其特征为细胞的异型性以及包膜和血管浸润。
由于肿瘤的良恶性只能通过术后病理鉴别,绝大部分滤泡性腺瘤患者采取诊断性腺叶切除,但接受腺叶切除的患者术后绝大部分为良性,因此目前亟须寻找一种针对FTC的额外诊断补充依据。
术前评估肿瘤的良恶性可减少不必要的手术伤害和短期甚至长期的药物补充治疗。
未来全面了解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诊断进展,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总页数】6页(P945-950)
【作者】潘永勤;徐铭禧;李进义;杨华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04;R736
【相关文献】
1.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分子诊断标记物研究进展
2.超声诊断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研究进展
3.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分层系统ACR TI-RADS对294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4.超声成像对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诊断的研究进展
5.多模态超声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甲状腺滤泡性肿瘤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状腺癌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0-11-01T13:56:31.013Z 来源:《心理医生》2010年第9期供稿作者:罗章伟
[导读] 甲状腺癌基因不同程度的变化还会激活体内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改变,其在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罗章伟(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广西百色 533000)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9-015-02
据2000年世界发病趋势肿瘤登记协会报告,全球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结节的5%,占全身肿瘤的1%,发病率女性 3.0/10万,男性1.2/10万,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有报道全球发病率以每年增幅4%,跃居女性常见肿瘤第8位,成为研究的热点[1],备受关注,目前甲状腺癌临床诊断还比较困难。
超声和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诊断有极大的帮助。
1 超声诊断
1.1三维超声三维超声成像技术通过获取和存储甲状腺的立体体积参数,并通过数据重组获得甲状腺的三维图像,其可显示甲状腺的各个断面,可以充分展现甲状腺各组织结构的解剖特征和空间关系。
Gul K等对经病理证实的32例甲状腺恶性肿瘤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三维血流能量成像检查,发现三维血流能量成像对甲状腺瘤血流的显示明显高于二维彩色超声。
三维血流成像显示恶性肿瘤的血运分布以内部为主,且粗大杂乱。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29例病变均见动脉血流,其中RI≥0.6的28例,RI<0.5的仅有1例,认为三维血流能量成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更充分的表现肿瘤的血流分布状态及性质,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Kagoya等[2]对56例62个甲状腺结节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进行三维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发现三维灰阶超声能迅速提供甲状腺肿物的三维重建冠状断面图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三维超声中恶性实性结节无完整的高回声界面占69.2%,恶性实性结节表现为内部无环状低回声或环状低回声宽窄不一,占76.9%,认为甲状腺三维超声成像拓宽了超声检查的视野,提供直观的、立体的肿块形态学特点,为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成像方法。
1.2弹性成像弹性成像是依据各种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不同,通过外力或交变振动后其应变不同的原理。
收集被测体的某时间段内的各片段应变率信号,用自相关综合分析法,以灰阶或彩色编码进行成像[3]。
叠加于二维超声声像图上的弹性成像显示法又称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目前通常以红色到蓝色来表示病变区组织从软到硬,并用5分法作为诊断标准:1分:受压后病变区与周围组织完全为绿色覆盖;2分:病变区蓝绿混杂,以绿色为主;3分:病变区以蓝色为主,周边见部分绿色;4分:病变区完全为蓝色覆盖;5分:病变区完全为蓝色覆盖,且病变周围的少部分组织也为蓝色。
Krzysztof等[4]分析甲状腺占位性病变158例(211个病灶) 的超声弹性图表现,将图像分为0-IV级,并与病理结果作对比,结果显示良性病变组弹性分级80.3%(139/173)为0-Ⅱ级,而恶性病变中86.8%(33/38)为Ⅲ-Ⅳ级。
以Ⅲ级及其以上作为判断甲状腺组织恶性的标准,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7.1%,准确性81.8%。
1.3 超声造影常规多普勒超声对肿瘤新生血管网难以观察其全貌,而目前应用的静脉超声造影剂体内的平均直径多在2-6μm,不透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从而成为真正的血管造影剂,有利于肿瘤血管的显示。
Ogawa等对4l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43个病灶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并用时间一强度曲线对同一病灶设置不同感兴趣区域(ROI)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坏死及囊性变使ROI组织的到达时间(AT)延迟,峰值强度(PI)减低,其占ROI的面积越大,对AT、达峰值时间(TTP)、PI的影响越明显。
若ROI包括粗血管时,AT、TTP会稍提前,PI会轻度增高,认为甲状腺超声造影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选择合适病例、严谨的操作方法和准确选择 ROI是获得正确结果的必需条件。
2 肿瘤标志物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甲状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基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肿瘤标志物成为研究热点,寻找与甲状腺癌相关的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可信度高的肿瘤标志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1原癌基因目前认为与甲状腺癌关系密切的原癌基因有6个[5-7]:①ret原癌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10q11.2,现已查明ret原癌基因主要通过基因重排方式激活甲状腺癌。
②BRAF基因位于染色体7q34,目前认为BRAF基因突变在甲状腺癌的生长、浸润和去分化的演变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③Ras基因的点突变可能引起滤泡状甲状腺癌的骨转移密切相关。
④Trk基因在甲状腺癌突变的表达率约为12%,但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有待于进一步临床探讨。
⑤PAX8-PPARv基因重排和滤泡状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⑥erBb-2基因与甲状腺肿瘤癌变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2.2抑癌基因目前认为与甲状腺癌关系密切的抑癌基因有4个:①P53基因突变可能诱发甲状腺癌的恶行程度及侵袭性的增强。
②PTEN基因缺失或突变,可诱发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和恶化。
③Bcl-2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使得线粒体内钙离子和细胞色素c向外释放,诱发甲状腺癌的进一步发展。
④p16基因甲基化与甲状腺癌的浸润和远处转移,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实验证实。
2.3其它肿瘤标志物甲状腺癌基因不同程度的变化还会激活体内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改变,其在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①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是一种判断甲状腺滤泡状癌、乳头状癌复发的重要糖蛋白。
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其表达异常也提示着甲状腺癌的预后情况。
③端粒酶是DNA和特异性蛋白组成的染色体末端特殊结构,其在甲状腺癌的阳性率高。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胰岛素样激素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和明胶酶B,抗人白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表皮生长因子,癌胚纤维连结蛋白,包壳素和凋亡相关蛋白等与甲状腺癌也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 Corrias A, Mussa A, Baronio F,et al. Diagnostic features of thyroid nodules in pediatrics.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10,
164(8):714-719.
[2] Kagoya R, Monobe H, Tojima H. Utility of elastography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thyroid nodules.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0,143(2):230-234.
[3] Sevinc AI, Canda AE, Unek T, et al. Clinical images. 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erithyroidal soft tissue mimicking substernal goiter. Am J Surg, 2010,199(6):e82-83.
[4] Krzysztof K, Wiktor B, Tadeusz ?,et al. Neuroendocrine tumours--analysis of own material--a nine--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0,57(98):236-2341.
[5] Mordalska A, Latek J, Ferenc T, et al. Evaluation of NDRG2 gene expression in primary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and in metastases
of this neoplasm to regional lymph nodes. Thyroid Res, 2010,30;3(1):6.
[6] Wojciechowska-Durczynska K, Krawczyk-Rusiecka K, Cyniak-Magierska A, et al. Relative quantification of PIK3CA gene expression level in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thyroid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with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and non toxic goitre by real-time RT-PCR. Thyroid Res, 2010,3(1):5.
[7] Schmitt AC, Cohen C, Siddiqui MT. Paired box gene 8, HBME-1, and cytokeratin 19 expression in preoperative fine-needle aspiration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diagnostic utility. Cancer Cytopathol, 2010,118(4):19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