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美术绘画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择性必修“绘画”《神来之笔 (幻想与偶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应能够:1.了解神来之笔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2.掌握幻想与偶然在绘画中的表现手法;3.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表达自己幻想与偶然的绘画作品。
二、教学内容2.1 神来之笔在绘画中的重要性2.1.1 神来之笔的概念神来之笔是指艺术创作过程中突然迸发的灵感和创意。
它是艺术家心灵的闪现,能够使作品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2.1.2 神来之笔在绘画中的作用•增添艺术作品的个性和独特性;•增强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作品更富创意和想象力;•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2.2 幻想与偶然在绘画中的表现手法2.2.1 幻想的表现手法•使用夸张和变形表达内心的幻想;•运用奇幻的色彩和构图形式创造虚幻的情景;•融入神秘和梦幻的元素,体现幻想的独特性。
2.2.2 偶然的表现手法•利用意外和偶然的元素来构思作品;•探索变化和巧合的可能性,表达偶然的奇妙性;•运用随机性的创作技巧,突破常规,创造独特的效果。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神来之笔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神来之笔的兴趣和探讨。
3.2 知识讲解与示范结合幻想与偶然的概念,讲解神来之笔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并示范一幅运用神来之笔创作的绘画作品。
3.3 学生实践与探索学生按照所学的表现手法,自行创作一幅表达自己幻想与偶然的绘画作品。
老师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
3.4 学生展示与评析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评析。
通过互相分享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幻想与偶然在绘画中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发言、作品展示和评析等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个人口头表现、绘画作品评分等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对于幻想与偶然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和创作能力提升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通过示范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幻想与偶然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和表现手法。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择性必修“绘画”《文明的瑰宝 (艺术色彩)》教案一、教材分析《文明的瑰宝 (艺术色彩)》是人教版高中美术选择性必修“绘画”第二单元“色彩”的第二课。
本课主要讲艺术色彩,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基本问题”旨在明确本课学习的目的,即认识绘画作品中的色彩是承载艺术家创造力、想象力与表现力的关键元素。
“情境导入”从不同地域的人们对色彩的语言描述切入,引发学生对语言影响了我们对色彩的理解与表达感动好奇。
“探究与思考”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人类对色彩的理解为何不同。
“拓展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使用丙烯颜料,用点彩法复制画家修拉的一幅作品,并在绘制过程中体会画家是如何选择并安排色彩的。
“创意表达”旨在让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知识和技能,开动脑筋完成图案,发挥自己的创意表达。
本课虽然是模块课,以学生实践为主,但是依然要遵循审美在上的原则。
所有的技法技巧的实施都要建立在健康的、高级的审美之上,因此对绘画作品所表达出的主题的剖析尤为重要。
通过组织学生对不同门类优秀绘画作品的观看和赏析,帮助他们了解艺术家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时代与趣味的关系、主题与风格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技法与情感的关系。
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道绘画作品中的色彩是承载艺术家创造力、想象力与表现力的关键元素。
2.知道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在各自族群文化的熏陶下创作出了色彩各异、风格多样的绘画作品。
3.明白语言、文化因素会导致人们对色彩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是不同的,绘画中的色彩是可以不断创新的。
4. 明白通过调整不同色点的配比能绘制出不同的色彩倾向。
5.能够熟练掌握点彩画法、丙烯画的知识和技法,完成绘画创作。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绘画作品中的色彩是承载艺术家创造力、想象力与表现力的关键元素;明白语言、文化因素会导致人们对色彩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是不同的,绘画中的色彩是可以不断创新的;掌握绘画的色彩知识和技法,完成绘画创作。
人教版高中《绘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是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绘画》一课。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教材分析《绘画》是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绘画艺术的基本理论、技巧和表现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艺术实践能力。
本课内容涵盖了绘画的基本概念、绘画材料与工具的使用、绘画技法的分类与特点、以及绘画作品的鉴赏与创作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艺术学习体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同绘画材料和工具的特性,能够运用基本的绘画技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绘画技法的学习与实践,绘画材料与工具的正确使用,绘画作品的创作与表现。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客观事物转化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艺术作品,如何帮助学生在绘画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绘画艺术的奥秘。
2.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现场示范,向学生展示绘画技法的操作过程和技巧要点。
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实践,通过亲身体验来巩固和提高绘画技能。
4.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互相观摩和评价,促进学生绘画能力的提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绘画艺术的世界。
2. 讲解理论:系统讲解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包括色彩、构图、光影等方面的内容。
3. 教师示范:选取一种绘画技法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绘画技法的运用过程。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第一讲陶器第二讲瓷器第三讲青铜器第四讲织绣玉器漆器第五讲陶塑第六讲石雕第七讲彩塑第八讲古代人物画第九讲古代壁画第十讲古代山水画第十一讲古代花鸟画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第十三讲现代山水画花鸟画第十四讲宫殿建筑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第十六讲民间美术第十七讲传统工艺美术第十八讲现代设计艺术第十九讲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第二十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第二十一讲现代雕塑第二十二讲近代雕塑第二十三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第二十四讲古典主义绘画第二十五讲浪漫主义绘画第二十六讲现实主义绘画第二十七讲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第二十八讲现代主义绘画第一讲陶器一、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
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
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
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
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
廉政文化进校园中国花鸟画— —梅兰竹菊主讲人:XXX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梅花的花语:坚强、高雅和忠贞梅花的寓意: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梅花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元·王冕《墨梅》梅齐白石很喜欢画梅花,但他很少像一般文人画家那样以梅花寓意冷艳高洁、孤清傲寒。
白石老人对于梅花的美和家乡的感情密切相关。
他年轻时曾租过一个叫梅供祠的祠堂居住,房周围种满了梅树,他称之为“百梅祠”。
他每次画梅,常表现出对那段生活的怀念。
齐白石画梅多以凝重的金石笔法画枝干,点花则喜爱用纯净的西洋红平涂,纯而又纯,红艳至极,还将梅枝干和花蕊变色为重墨,使红艳的红梅在墨色映衬下更加明亮清新。
兰花的花语: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兰花的寓意:空谷幽香,高雅纯洁、忠贞不渝兰郑思肖《墨兰图》右侧题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
"作者借兰花的自叙,表达自己超凡脱俗、清高自傲的襟怀。
《墨兰图》卷画面几片兰叶,一朵兰花,构图简洁、舒展,兰花饱满,兰叶互不交叉,用笔沉稳流畅,挺拔刚劲,婉转富有变化,表现了兰叶挺拔、富有韧性、刚柔相兼之质。
郑思肖将满腔悲愤化作了一股力量转入他的绘画里,在创作时款款写出,笔端不露丝毫霸悍之气,从而尽得清逸儒雅的君子风范。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高中美术绘画
高中美术绘画《走进中国画教室》说课稿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二班凌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的凌霄,很高兴能有向大家说课的机会。
我将用最大的精力来把这节课说好。
对于本节课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简析:
我说课的课题是:
山东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绘画第四课《走进中国画教室》。
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内容皆在让学生深入绘画这个美妙的艺术天地,了解、熟悉中国画的发展,分类,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扩宽知识领域,锻炼观察世界,把握形象,表达感受的能力,从而进行创作表现,为以后能在生活中用敏锐的眼光发现美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依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状况以及《美术课程标准》中对高中学生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阶段所确立的。
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把握中国画中蕴藏的内涵。
1 / 5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们能独立的完成一幅中国画基本的创作,把学到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创作中。
情感目标:
让学生更深刻体会中国画艺术魅力,热爱中国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们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理论,用笔,用色, 用墨,构图等。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学生们基本可以进行简单创作。
教学重点、难点是根据本课教学目标,高中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及喜爱具有探索性,尝试性的特征而确定的。
教学方法:
本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变教师传授为师生交流,变灌输为引导,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欣赏,讨论,实践,体会中国画艺术魅力的乐趣。
学法:
根据高中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适合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创设有利于学生兴趣持续的学习情境。
---------------------------------------------------------------最新资料推荐------------------------------------------------------ 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
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相互回答。
教学准备:
笔,墨,纸,砚一套(老师准备),多媒体,一些国画作品教学过程:
(导入\新授\拓展\小结\作业) 1 导入:
导出一张张图片中国古代名画(人物,山水,花鸟)。
让学生们讨论这些图片的内容,所表达的内涵。
学生讨论,自由谈想法。
讨论后举手发言分析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列举出谢赫的六法论,引出学习中国画的基本审美理论,接着把中国画的本身意义放在:
一幅画强调的是画家对自然,人生的体验,追求一种审美的内在心理空间与外在视觉空间的和谐交融。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中国画的用笔,构图,色与墨教学重点,分析教材的难点。
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利用直观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资料,开阔眼界。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3 / 5
乏味的知识兴趣。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教授过程中,我还将运用一些学习方法。
讨论:
同学们几人一组,围在一起各自讨论,我会根据高中生的认识水平,让学生们讨论自己对中国画的感受,每个人心中形成对中国画的不同认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欣赏, 在交流中学习。
现场练习法:
课前准备好的笔墨纸砚,在中国画的墨法学习过程中,老师示范,接着让学生们亲自体验一番。
具体,真实的融入到国画的艺术魅力中。
3 扩展在本节课过程中,我会加入一些与课内无关的话题,图片等,如太极图,阴阳留白,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留一些具体简单问题,在课堂进行讨论。
探究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等。
充分展现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兴趣。
调动积极性,最终让学生们体会到中国的文化内涵在国画中提体现。
在探究性学习中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践、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和解
---------------------------------------------------------------最新资料推荐------------------------------------------------------ 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评价:
通过学习中国画,学生们对自己的体会进行总结。
派代表讲解,然后再讨论,最后各自评价,谁的体会完整,谁的想法最有个性,谁的体会更深入。
评价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
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作业:
画一幅写意花鸟,下节课进行讲评,要求认真,细致,把学到的知识尽量运用上。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