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理论流派复习资料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82.50 KB
- 文档页数:28
名词解释:❖1、结构主义人类学:20th40’s~50’s,在反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口号下,兴起的人类学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列维——斯特劳斯。
该派主张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可以从隐藏行为的背后的层次去寻找根源,这个所要寻找的层次就是结构。
它是一种基本的关系,反映的是文化意识形态在内涵上的对立统一。
结构主义主张象征系统决定论,通过对人类象征符号的分析和概括,可以认识决定人类行为的东西,即人类行为由文化的深层结构决定。
❖2、列维-斯特劳斯: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与马凌诺斯基并称为结构功能主义之父.代表作《忧郁的热带》、《野性的思维》、《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结构人类学》❖3、新进化论学派:二战结束后,以怀特、斯图尔德为代表的一些人类学家重提、修正和改进文化进化论学说,创立了新进化论学派。
该学派在原有进化论基础上,把更多的自然科学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其中,对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动力和路线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整体性的民族志研究作为研究基础,对不同生态和社会体系下的文化变迁的路线作出了新的探索,在这些探索中隐含了对不同文化的人性一致性的怀疑。
❖4、怀特:美国知名人类学家,文化进化理论、社会—文化进化论以及新进化论的代表人。
他对创建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发挥了关键作用.于1964年任美国人类学协会主席。
对人类学的贡献,第一是复兴进化论;第二是澄清文化的概念。
代表作《文化的科学》、《文化的进化》.❖5、斯图尔德:新进化论学派代表人物,多线进化论的提倡者.1921年入加州伯克利分校,选修过克娄伯、罗维的课程,一年后转入康奈尔大学,那时该校还没有人类学系,于是1925年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伯克利分校,并进入人类学研究所,1929年获得该校博士学位,毕业后到密歇根大学任教,1930年转任犹他大学,1933年又到伯克利分校任讲师。
1935年进入史密森研究院,后来于1943年在该院建立了文化人类学研究所;1946年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接替林顿退休后留下的位置;1952年他受聘为伊利诺伊大学研究教授。
杜尔克姆尔干杜尔凯姆文化人类学10大理论流派●第一节古典进化论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理论学派,成熟标志是泰勒的《原始社会》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问世。
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
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一、产生背景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成立2、殖民贸易的促进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蓬勃发展,殖民贸易和殖民地统治达到空前的程度。
除殖民贸易和殖民统治官员的需要这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之外,殖民当局的官员和传教士将他们在当地所见所闻报导给国内,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因此,学者研究的方向也为之一变,转向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民族文化风俗的人类学研究。
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根源,是19世纪进化理论的提出。
达尔文首次详细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
《物种起源》一书概括了达尔文的主要思想,即物种不是永远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生存下来。
第一个建立社会进化理论的是斯宾塞。
在一切进化理论中,斯宾塞最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问题。
他第一次使用进化这个词是在1850年;1857年斯宾塞描述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过程;1862年,斯宾塞给出了进化的明确定义:“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的变化。
”斯宾塞进化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将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视为本质相同的事物。
二、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1、生平与著述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
自学成才,1871年出版《原始文化》而驰名世界。
人类学概论早期人类学理论知识汇总古典进化论(人类学学说史上第一个理论流派)1.背景①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②随着殖民地贸易的兴起,西方对于非西方国家与地区的殖民贸易和殖民统治也达到空前程度,西方人遇到了世界各地的文化;③启蒙运动之后,理性主义的兴起传播,特别是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出版;④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双重影响。
2.主要观点①由于人类的大脑结构都是相同的,因此全人类的心智能力是一致的。
②由于全人类的心智能力是一致的,因此人类文化也具有一致性,具有一样的发展规律,每个民族也都必然经历同样的文化进化过程:蒙昧一野蛮一文明。
③关注的是全人类文化的总体进化,并不关注某一个具体社会、具体文化的内部特征与发展。
3.代表人物:爱德华·泰勒古典进化论的第一位代表人物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被人类学界尊称为“人类学之父”从文化角度探究整个人类发展进化史主要观点有:①文化概念的经典定义②心理一致说:相信人类无论如何不同,但在本质上没有不同,因此都能按照自己的速率演化③人类在宗教信仰上经过了万物有灵--多神教--一神教三个阶段④世界上不同民族与文化都依据同样的进化路线,只是进化的速率有所不同而已,那些较慢的犹如现代文明的过去,故用“遗存”称之。
遗存概念是泰勒进行比较的方法论前提4.代表人物:摩尔根美国人类学家从社会角度探讨人类的宏观进化过程代表著作有《易洛魁联盟》《人类家庭的血亲与姻亲制度》《古代社会》等。
主要观点有:①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摩尔根将整个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一野蛮一文明三个阶段,又将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分别细分出低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并且以物质生产资料即生产技术与生产工具的发明作为衡量每一阶段的具体标志②亲属称谓和家庭进化从亲属称谓的角度来分析和推论家族制度的早期形态,开创了人类家庭史研究的新途径;将所有亲属称谓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分类式”和“说明式”;划分了家庭发展的五个阶段:血缘家庭,伙婚制家庭,偶婚制家庭,父权制家庭,专偶制家庭。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说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的科学。
美国学者霍尔姆斯首先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个概念。
在美国称文化人类学,在英国称社会人类学,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德国称为民族学。
人类学的奠基者:拉菲托《美洲野蛮人风俗与远古风俗之比较》古典进化论学派这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第一个流派,是文化人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盛行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成熟的标志在于E.B.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古典进化论学派认为文化进化的动力:心性一致,即人类心里一致说,人们都朝一个地方想。
古典进化论学派很好地解释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它却把文化的差异性简单地解释为发展阶段的不同,从而为文化歧视甚至是种族歧视埋下了理论种子。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背景:一,早期的人类学知识的积累和研究组织的建立;二,殖民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人们研究异种族、异文化的需要,也扩大了人们的研究视阈;三,思想根源在于进化论理论的提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斯宾塞社会进化论。
泰勒: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第一个给文化和宗教下定义之人,第一个主张采用统计法进行人类学研究的人。
《原始文化》、《论研究制度的方法:对婚姻和继承法的应用》进化论观点:人类社会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跟自然界一样,是通过不断进化而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是相继相承的。
宗教理论:明确了什么是宗教:一切对于神灵的信仰;探讨了宗教的起源和产生:万物有灵(全部宗教史的基础)。
婚姻家庭理论:“回避”习俗与居住模式:从妻居到从夫居;命名制度:亲从子称;继嗣制度;产翁制:由母系向父系转变;婚俗:抢婚和外婚制。
人类学研究方法:比较法(分类比较)、残存法(残留的风俗习惯)、统计法摩尔根: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对易洛魁部落联盟的研究,首次使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人类学,首创用亲属称谓来研究家族制度。
《古代社会》、《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原始社会分期理论:根据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发展确定: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
K.波兰尼E.霍尔施坚雅弗里德曼古典进化论古典进化论的根本观点〔19世纪中叶至末,本质一致;路线一致;自然法那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比方孔德的实证主义〕:p21泰勒进化论的进步意义:打破种族论、打破唯基督教论文化的定义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习俗、道德、法律等一切作为社会的人所应习得的能力和习惯。
泰勒:p20泰勒的人类学研究方法〔比拟法,残存法——由于习惯的力量,仪式、习俗、观点被从旧的社会阶段带入新的社会阶段,区分它的方法是是否具有功能性价值,人们据此可以研究某种文化的历史进程。
统计法〕:p28•万物有灵论〔从对梦的解释出发,原始人认为各种生物死后灵魂继续存在;神灵威力巨大,可影响和控制现实世界,人神可以相通〕,泰勒;p24 •巫术〔类似科学的活动,以真正的观察为根底;巫术以类比划分事物;具有使巫术合理化的方式〕,泰勒:p25巫术•回避、粘附〔居住模式与回避〕,泰勒:p26•继嗣〔家族名称、财产、地位和权利的继承,分为父系继嗣、母系继嗣和双系继嗣〕,泰勒:p27•产翁〔是指由父亲模仿妇女生育,以加强亲权的仪式。
比方丈夫代替妻子卧床承受亲友祝贺,而母亲那么正常外出干活。
产生于双系继嗣的社会阶段,是社会由母系向父系转变趋势的符号和记录〕,泰勒:p27"古代社会",摩尔根•原始社会分期,摩尔根〔蒙昧、野蛮、文明,历史唯物主义〕:p32•氏族制度〔氏族——原始社会的根本单元,单系继嗣群,不担负家庭责任,是从事经济生产和分配的单位,构成社会仪式的根底,提供教育、社会保险等功能,本质上是的。
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是历史开展中顺序相承的几个阶段。
氏族——原始社会普遍采用的社会政治形式,氏族社会和国家社会相对〕,摩尔根:p33氏族制"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摩尔根•亲属称谓制,摩尔根〔亲属称谓有分类式和说明式,它反映婚姻和家庭形式,家庭形式有五个阶段——血缘家庭、伙婚制家庭、偶婚制家庭、父权制家庭、专偶制家庭。
古典进化论学派一、古典进化论(文化进化论)古典进化论是19世纪中叶西方民族学界产生的一种民族学理论,进化论主要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该理论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地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宾塞、泰勒、摩尔根和弗雷泽等人。
二、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背景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建立;2、殖民贸易的促进;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
三、古典进化论的思想渊源1、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维柯、孟德斯鸠、孔多塞;2、民族学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拉菲托、亨利霍姆、亚当弗格森;3、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达尔文。
四、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一)泰勒泰勒是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誉为英国“人类学之父”;他曾旅行墨西哥和美洲热带地区,基于对当时社会文化的浓厚兴趣,发表了其代表作《原始文化》;其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给文化下了经典性的定义②宗教理论方面提出了“万物有灵论”③将人类的进化历史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代④对婚姻家庭理论的研究⑤方法论方面提出了“比较法”“残存法”“统计法”。
(二)泰勒的进化论观点1、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2、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了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但是总会循序渐进;3、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这无论对于分子或有机体的运动还是对于社会的运行来讲都是如此;4、泰勒把人类文化的进步划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阶段。
(三)泰勒的宗教理论1、《原始文化》主要研究的是原始民族精神文化特别是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的产生与发展;2、泰勒明确了什么是宗教(基督教、非基督教、神灵信仰);3、探讨了宗教的起源与产生。
人类学知识点整理名词解释1.人类学:人类学就是研究人及与人之相近得灵长类得一门学问,或者说就是多种相关学问得集合。
2.文化: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得民族学意义来讲,就是一个复合得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得人所习得得其她一切能力与习惯。
3.自然选择:简单地说就就是保持适用环境较好得特征,抛弃不太适用得特征得过程。
两个重要得基本点:1.所谓特征不就是个别得而就是群体得有利特征;2.特征并不就是天生得“优越”,自然选择完全依赖环境,环境改变,那些有利得适用特征也随之改变。
4.主位观点:将焦点放在当地人得解释方式以及重要意义得判断标准。
5.客位观点:强调研究者得解释方式、概念范畴以及判断重要性得标准。
6.主位研究:就就是要研究者从事件参与者本人得角度去观察,要研究者摆脱既有得范式得束缚,抛弃文化本位得偏见,去探讨人类社会得现象。
7.客位研究:即使从旁观者得角度观察人得行为与事物。
人类学家就是通过科学得方法来分析与归纳所获得资料。
客位研究经常把当地人认为无意义得、或不适宜得活动、事件来进行比较与评价。
8.文化相对观:就是直接涉及文化价值判断得方法与理论,就是人类学得核心。
她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得特征与个性。
在过去、现在与将来,任何文化在价值上都就是平等得。
但这种“平等”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赞成或接受某一群体得所思所为,而就是将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得历史、环境与社会中加以对待。
我们不能用普遍、共同、绝对得标准去衡量一种文化得价值。
人类学家用文化相对观来反对种族主义、欧洲中心主义,以及民族中心主义。
9.文化得整合性:文化得所有方面在功能上相互关联得趋向称为整合。
10.族群:就是某种群体由于体质类型、文化得相似,或者由于迁移中得共同记忆,而对她们共同得世系抱有一种主观得信念,此种信念对于非亲属社区关系得延续相当重要,这个群体就被称为族群。
11.原生论:也称为根基论,该理论认为族群认同主要来自天赋或根基性得情感联系。
文学人类学理论知识点总结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人类文化的学科,而文学人类学则是将人类学和文学相结合,探讨文学作品与人类社会、文化、历史之间的关系。
文学人类学旨在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以及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和人类心理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文将对文学人类学的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基础1. 结构主义文学人类学理论结构主义文学人类学是文学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它主张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符号、符号系统和结构来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表达情感,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特定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结构,可以揭示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从而加深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2. 文学人类学的意象与象征理论在文学人类学中,意象与象征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意象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或物象,它们可以代表一种文化观念、情感或价值观。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常常反映了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情感体验和文化传统。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可以揭示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情感和认知模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联系。
3. 文学人类学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意识形态批评是文学人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它主张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创作,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了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意识形态批评强调文学作品与社会、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主张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来揭示出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对话。
通过意识形态批评的分析,可以揭示出文学作品中潜在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内涵,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复杂性。
二、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理论基础之外,文学人类学还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关系。
其中,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1.历史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是一种结合了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遗迹的分析,揭示出文学作品与人类社会和文化历史之间的深刻联系。
青海省考研人类学复习资料人类学理论与人类学方法重点概念总结人类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如人类起源、文化变迁、社会结构等。
在青海省考研人类学的复习中,人类学理论与人类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对这两个方面的重点概念进行总结。
一、人类学理论的重点概念1. 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是指认为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相对独特性的理论观点。
它强调文化相对于人类认知和社会背景的相对特异性,观察不同文化时需要抱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2. 文化进化论文化进化论是指人类文化随时间推移不断发展演进的理论观点。
它认为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产物,随着社会演变,文化也会发生变化。
3. 社会构建主义社会构建主义认为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
它强调社会和文化对于个体认识和行为的塑造作用,人类学家需要从社会构建的角度来观察、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
4. 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研究社会组织和文化功能的理论观点。
它关注社会结构和文化规则的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研究社会组织和文化如何维持秩序和平衡。
二、人类学方法的重点概念1.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的核心方法之一,通过深入到研究对象所在的社区或文化中进行观察、交流和记录,以获取真实的研究材料。
它是一种全面、直接、深入的研究方法,可以获得关于人类社会和文化方方面面的信息。
2. 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田野调查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研究者作为一个参与者进入研究对象的社群,积极参与其中并观察、记录相关信息。
通过参与观察,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被研究对象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3. 访谈方法访谈方法是人类学中常用的调查方法之一,通过与被研究对象的交谈获得信息。
访谈可以是结构化的、半结构化的或非结构化的,研究者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访谈方式来获得研究所需的数据。
4. 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是人类学研究中探索文化演变和发展的重要方法。
通过研究历史文献、考古遗址和口述历史等资料来还原过去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场景,为人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历史背景。
民族学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历史条件和背景新大陆的发现,殖民统治扩张开阔了西方的民族志视野。
2〕启蒙运动,自然法、社会契约论讨论赋予了“野蛮人”新的认知价值: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化;人类的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高尚的野蛮人——早期的民族学作品大都出自一些法理学家之手,通过想象他者来确立变革的合理性。
3〕生物进化论:人类文化的差异被理解成文化进化的差异,人类的多样性被赋予时间意义,具有了新的学术价值,通过想象他者来确立自己的优越性,解释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为什么有不同的境遇。
4〕知识生产的制度化:学会、刊物、大学职业化。
进化论学派基本论点:代表人物:巴斯蒂安、泰勒、摩尔根。
1、主要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地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而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是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2、人类心智的一致性决定了文化进化的普同性,能把文化推向相似的发展阶段。
3、文化的异同所反映的不过是文化所处的进化阶段的的差异,进化速率上的差异。
4、文化的异同被赋予了时间意义,人类的差异被理解成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差异。
缺点和局限:首先,他们在解释人类文化现象的时候,只考虑文化现象发展的顺序,不考虑文化现象的其他联系和规律。
其次,进化论派大多数把欧洲文化当作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高阶段,而把其他民族的文化都冠以蒙昧、野蛮、落后的帽子,因而不免有欧洲中心主义的思想。
最后,进化论者把文化的相似性的根源看做是人类心理的一致性,显然无视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地理与生态环境等客观因素的作用。
泰勒:1、英国人类学之父,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主要代表,第一个在近代科学意义为文化下了一个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2、在《原始文化》中,泰勒主要研究的是原始民族精神文化特别是宗教信仰、神话和传说的产生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