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出土论语知道篇小考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4
解海昏侯刘贺三题伴随西汉南昌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第一代海昏侯刘贺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
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作为昌邑王被征召入朝,被立为皇太子,在位二十七天被废。
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精美随葬品令人赞叹不已,而墓主人刘贺的传奇经历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一问:海昏侯墓中财富从哪里来自2011年发掘以来,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万余件(套)珍贵文物和五千多枚竹简,黄金铜钱等物品种类丰富且数额巨大。
这座墓葬基本没有受到盗掘,陪葬物品保存完好。
同时,由于海昏侯的特殊经历,下葬前又已经除国,不再有后嗣继承侯位,这些都是陪葬物品众多的原因。
因由这些陪葬品出发并结合江南其他地区出土的西汉文物,有学者认为,在西汉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这个观点有别于已有的历史文献记载。
我认为,看待这一问题,应当相信《史记》《汉书》等基本传世文献。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写道,"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这是对西汉中期楚越等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状况的总结。
《史记·货殖列传》曾记载"豫章出黄金",但同时也提到,"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意思是在豫章地区开采黄金的成本比获得的收益更大,往往得不偿失,因而刘贺也不大可能从当地采取黄金。
这些随葬物品若非朝廷赐予,或在当地取得抑或从昌邑故国带来。
而我认为从昌邑国带来的财富都占据着陪葬物品中的主要部分。
主要原因是当地的生产水平比昌邑国低很多。
从历史经济地理角度,昌邑故国确实具有雄厚的物力与财力。
1958年,史念海先生发表《释"陶为天下之中"兼论战国时代的经济都会》一文。
这篇被视为中国历史地理研究领域的经典名作从交通地理角度,对"陶"这一都邑在战国时期得以繁荣的独特区位优势做了系统的阐发。
文章提出《货殖列传》是《史记》中的特殊篇章,其中记述了一些发家致富的代表性人物,但更多的篇幅是在讲春秋战国以迄汉武帝时期全国各地区域地理特征和重要经济都会。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一、“推恩令”的实施1.“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为此,汉武帝()A. 分封诸侯B. 广设郡县C. 实施“推恩令”D. 设立“三司”2.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令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样,诸侯王的疆土越来越小,势力大为减弱,材料中采取的措施是()A. 推行郡县制B. 设立锦衣卫C. 颁布推恩令D. 实行行省制3.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他在位期间基本解决了困扰汉朝多年的王国问题,他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颁布“推恩令”B. 进行财政改革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北击匈奴4.西汉武帝在推行一项措施后,诸侯国大者不过十余城,朝廷不用削藩,就使王国面积自然析分、缩小。
该措施是指(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推恩令”D. 行省制5.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如图体现的措施是()A. 商鞅改革户籍制B. 文景帝以德化民C. 汉武帝的推恩令D. 挟天子以令诸侯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B. 削减侯国数量C. 推行郡县制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一措施?()A. 颁布“推恩令”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派张骞出使西域D. 统一文字8.近年来,人们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发现了孔子的图象和生平介绍,另外还在出土的竹简中发现了《论语》,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这主要是跟当时的统治者大力推行哪一思想政策有关()A. “百家争鸣”B. “焚书坑儒”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尊孔复古”9.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在长安兴办太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这些事件的共同作用是()A. 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D. 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10.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开始于谁的统治?()A. 黄帝B. 炎帝C. 秦始皇D. 汉武帝三、盐铁买卖11.汉武帝统一铸币权和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所起到的作用有()①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②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③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④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12.西汉在汉武帝在位时期达到鼎盛。
国学与国学前沿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上海大学第一章测试1.《汉书·艺文志》中说:“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中“人更三圣”指代的是伏羲、周文王和()参考答案:孔子2.《周易》六十四卦中下面哪一卦不属于十二消息卦()参考答案:讼卦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易传》中哪一传()参考答案:《象传》4.《易传》共有十部,俗称“十翼”,其中没有分上、下的是()参考答案:《文言》5.《周易》认为:可以“成变化成鬼神”的“大衍之数”是()参考答案:55第二章测试1.《诗经》“三颂”,篇数最少的是()。
参考答案:《鲁颂》2.以“重章叠句,多用比兴”为形式特点的是()。
参考答案:风诗3.在末章描述了牧野之战的诗篇是()。
参考答案:大明4.《卫风·氓》中的诗句涉及婚姻“六礼”中的()。
参考答案:亲迎;纳吉;请期5.“六笙诗”不包括()。
参考答案:南有嘉鱼;鱼丽;南山有台6.周代礼仪用诗,“合乐”用的是《诗经》中哪两个部分的诗?()参考答案:周南;召南7.继孔子、子夏之后,战国诸子中被认为在《诗》学传承上有重要地位的是()。
参考答案:荀子8.汉代今文“三家诗”不包括()。
参考答案:毛诗9.诗经宋学的代表作是()。
参考答案:《诗集传》10.以下楚简文献中,哪篇并非上博简?()参考答案:《耆夜》第三章测试1.五经不包括下列哪部经典()参考答案:《汉书》2.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事迹可被概括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参考答案:成一家之言3.《汉书》成书于()参考答案:东汉前期4.孔子、项羽和李广在《史记》中分别处于何种体例的篇章之中?参考答案:世家、本纪、列传5.以下哪部史书不属于中古以来的“三史”参考答案:《后汉书》6.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参考答案:《汉书》7.史书类文献在《汉书·艺文志》中属于哪一个分类?参考答案:六艺略·春秋类8.《汉纪》的作者是()参考答案:荀悦9.在古典目录中,史部名称第一次出现在()参考答案:《隋书·经籍志》10.中国古典史学开始独立发展是在()时代参考答案:魏晋第四章测试1.司马光的故乡是今天的()参考答案:山西夏县2.王安石的“三不足”是()参考答案: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天变不足畏3.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的三个助手是()参考答案:刘攽;范祖禹;刘恕4.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的三个步骤是()参考答案:编制丛目;起草长编;删改定本5.《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起止年是()参考答案:前403-9596.司马光记载北宋历史的著作是()参考答案:涑水记闻7.《资治通鉴》内容编写的原则包括()参考答案:国家之兴衰;生民之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鉴;帝王所宜知者8.胡三省注《资治通鉴》的贡献包括()参考答案:拾遗;辨误;训诂;音注9.《资治通鉴》取材包括()参考答案:《则天实录》;《飞燕外传》;《汉武故事》10.《资治通鉴》中引用过其史论的史学家有()参考答案:司马迁;仲长统;欧阳修第五章测试1.按照司马迁《史记》的记载,下列哪一个称呼是用来称“李耳”的:参考答案:老聃2.老聃其人生活的大致年代是:参考答案:春秋末期3.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其中“黄”指代的是:参考答案:黄帝之学4.下列哪一种观点不可能是《老子》一书的主张:参考答案:舍生取义5.著有《解老》、《喻老》两篇文章的是:参考答案:韩非子第六章测试1.《论语》的“论”,有多种诠释,不包括以下哪种?()参考答案:辩也2.孔子“生在贵族的家庭,长在礼教的邦国”,“礼教的邦国”指的是()。
江苏初一初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需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你应该带他们到哪个省市?A.北京市B.陕西省C.云南省D.浙江省2.汤山猿人是江南迄今发现的惟一完整且和北京人属同一时期的古猿人。
存放该猿人化石的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在近期对外开放了。
据你所学知识判断,该猿人A.能够制造和使用粗糙的石器B.会种植水稻C.住在干栏式的屋子里D.会种植粟3.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诗句。
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A.黄帝B.炎帝C.秦始皇D.大禹4.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
“他”是A.黄帝B.禹C.舜D.启5.“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
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
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6.小明看电视剧《封神演义》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他由此回忆起哪一个历史事件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B.商汤灭夏C.国人暴动D.牧野之战7.《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二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人口C.土地和耕牛D.人口和铁犁8.“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A.铁犁牛耕的推广B.商鞅变法的实施C.都江堰的修建D.秦朝统一的完成9.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奖励生产B.加强刑罚C.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D.推行县制10.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诸侯割据混战扩大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C.封建制度逐步瓦解D.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11.秦统一后,围绕着在地方采取何种统治方式的问题,君臣之间发生过激烈争论。
海昏侯墓发现佚失近两千年的《论语·知道》,解读却成了难题[孔]子智(知)道之昜(易)也。
昜(易)昜(易)云者三日。
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
”很巧的是,甘肃居延的肩水金关汉简有一部分“戍边吏卒习字简”,也曾发现相似的简文:“孔子知道之昜(易)也。
昜(易)昜(易)云者三日。
子曰:‘此道之美也’”这处竹简出土地址相隔数千里,内容却很相似,又不见于今天所能见到的各种先秦文书。
那么,这些简上所写的内容在表达什么,这些文字出自什么典籍?海昏侯墓竹简(一)失传的“子曰”通常认为,海昏侯汉简和金关汉简的这两段文字都来自同一部书,即国人很熟悉的《论语》。
然而如今流传下来的《论语》,却没有和这段话相似的内容。
这是因为,《论语》在汉代的时候曾经被“再加工”,有的语句被剔出去了。
今天我们所见的《论语》以《学而第一》开始,《尧曰第二十》结束,一共二十篇。
但根据《汉书·艺文志》,当时的《论语》可以分为齐论语、鲁论语、古论语等不同版本,每个版本的语句都有差异。
齐论语多《问王》《知道》两篇,共二十二篇。
相对而言,鲁论语更受重视。
《隋书·经籍志》说西汉张禹把《鲁论》与《齐论》“合而考之,删其烦惑”,从《鲁论》二十篇为定,除去了《问王》《知道》两篇,号《张侯论》。
《张侯论》的影响不小,汉代大儒郑玄为论语作注的时候,即以《张侯论》为本。
一来二去,到了汉末魏晋,《齐论语·知道篇》就失传了。
《戴记·乡饮酒义》说:“‘孔子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此即《知道》。
”算是勉强为后人留下了一条线索。
直到金关汉简出土,才引起了对《知道篇》的猜测,而海昏侯墓汉简又一次证明了这种猜测。
汉代“知”、“智”互通,海昏侯墓出土竹简中把《论语》中“知者乐水”写成“智者乐水”,而且《论语》每篇的题目都来自该篇首段的第一句话,因此“[孔]子智(知)道之昜(易)也”,有极大可能就是失传近两千年的《齐论语·知道篇》的首章。
海昏侯墓十问十答Q1:海昏侯墓墓主是谁?海昏侯墓的墓主于2016年3月被确认为汉废帝刘贺。
Q2:海昏侯墓墓园结构是什么样的?墓园由两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一座陪葬坑、园墙、门阙、祠堂、厢房等建筑构成,内有完善的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具有汉代高等级墓葬所包含的许多重要元素,反映了西汉列侯的墓园制度,对研究西汉列侯的园寝制度价值非常巨大。
Q3:海昏侯墓出土文物都有什么?自2011年来,考古人员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约1万平方米,共清理出土了各类文物1万余件。
成套出土的有编钟、编磬(qing,四声)、琴、瑟、排箫、伎乐俑;竹简、木牍5000多枚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等数以千计;出土金器478件,五铢钱10余吨近200万枚;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上的花纹惟妙惟肖;青铜镜上镶嵌着玛瑙、绿松石和宝石等等,都是汉代考古文物珍品。
车马坑出土了实用高等级马车5辆,马匹20匹,错金银装饰的精美铜车马器3000余件。
这也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
Q4:海昏侯墓是如何被发现的?发掘历程如何?2011年3月,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文物部门立刻对该墓葬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
整个发掘历时5年多,考古工作者一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
整个发掘过程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考古水平、文物保护水平和展示水平。
墓园的考古发掘有10余家单位跨学科合作,运用科技手段全程提取和记录信息。
在考古调查和发掘前期,大量使用了地球物理探测、GPS定位、电子全站仪布网测控、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记录等科技手段,将调查资料完整信息化。
Q5:海昏侯墓为何能免遭盗墓贼洗劫幸存至今?省文物考古所所长徐长青、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等多位专家都提到,这得益于东晋时期江西的一场大地震,使墓室早年就坍塌,地下水上涌淹没了墓室。
当时人们不具备水下盗墓的条件,才使得该墓得以幸免。
初一历史模拟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
”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 A .楚秦 B .齐燕 C .秦齐 D .秦燕2.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
”“大风气”指的是 ( )A .“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尊孔复古D .“打倒孔家店”3.下列“考古发现”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的是( )①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②大量人工栽培稻的遗迹③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④中国最早的用火遗迹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4.电视片里有描绘半坡居民生活的四个镜头,你认为其中的哪个镜头是错误的( )A .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B .用火把肉烤熟吃C .有人在纺线织布D .使用铁制农具5.有一个叫《轩辕伏魔录》的游戏曾大为流行。
这个游戏讲述的是轩辕氏(即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蚩尤的故事。
故事中被华夏子孙尊奉为人文始祖的是( ) A .黄帝 B .炎帝 C .炎帝和黄帝 D .蚩尤6.屈原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最主要依据是他( ) A .主张改革变法B .创造出新体诗歌,著有《离骚》C .提出“仁”的学说D.主张“兼爱”、“非攻”7.下列远古居民中,生活年代距今最久远的是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8.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9.2009年2月11 日,余秋雨在他的博客中说:“我曾一再指出,中国文化从14世纪开始由于朱元璋实行的文化专制主义,创新精神严重衰减。
考古新发现古墓纪录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轰动一时。
关于考古新发现古墓纪录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考古新发现古墓纪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考古新发现古墓纪录之出土文物海昏侯墓已清理出土文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成套编钟、竹简、木牍和10余吨近200万枚五铢钱等。
海昏侯墓已被列入2015年国家重大考古项目,创下多个“首次”和考古之最。
2015年11月4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对外公布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阶段性考古成果。
墓中出土一万余件珍贵文物,包括10余吨西汉铜钱(200万枚,相当于现在50公斤黄金)、编钟、竹简、伎乐俑…文物展现了西汉高等级贵族生活,具有重大考古价值。
墓葬中还出土了青铜火锅。
[6]2015年11月9日,在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主墓的西侧有一个占地约80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坑首次发现车马陪葬坑,在这个坑里共发现5辆木质彩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
考古工作人员从车马坑里清理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
从清理出的车具如盖弓帽、杠箍、龙虎首轭饰、辕首饰、衡饰、车軎等,马具如络饰、衔镳、当卢(古代系于马头部的饰件)等多鎏金错银和麻质伞盖看,其制作极其考究,使用等级很高。
在这里还发现大型青铜蒸馏器、青铜火锅及数十件陶瓷器及陶胎漆器储酒器。
[7]11月14日上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清理正式启动。
考古人员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画像。
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将为研究孔子的实际形象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从侧面印证了西汉时期统治阶层独尊儒术的景象。
[8]出土的马蹄金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两个马蹄形的金器,虽然在地底埋藏了2000多年,但经过初步的清洗后,立刻闪耀出黄金的光泽。
专家介绍,公元前95年,汉武帝祭天时梦到了纯白的麒麟,敦煌一带出现了金马,泰山出现了黄金,汉武帝认为这是一种祥瑞之兆,所以从那一年开始,就将所有的金饼都铸造成马蹄的形状。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学说是()A. 道家B. 墨家C. 法家D. 儒家2.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A. 统一文字B. 统一度量衡C. 建立皇帝制度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实行“推恩令”C. 连年征战D. 开拓西域4.《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
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
其中的“核心价值”指()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佛教思想5.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
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A. 秦汉B. 西汉东汉C. 汉三国D. 三国西晋6.汉朝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史称()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7.汉朝的法律规定,商人禁止穿丝绸和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及其子孙当官,向他们加倍征税。
据以上材料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该政策有利于商业的发展B. 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 该政策导致更多人弃农经商D. 该政策导致人们不再经商8.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
”“大风气”指的是()A. “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尊孔复古D. “打倒孔家店”9.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A. 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B. 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C. 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D. 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10.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想。
综合测试(四)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分)1.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A.已从事农业生产B.以捕鱼狩猎为生C.住半地穴式房屋D.会人工种植水稻2.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属于典型的农耕文化,根据所学,下面哪项不是农耕文化的特点A.会建造房屋,定居生活B.会种植庄稼,经营原始农业C.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D.会饲养家畜,以备不时之需3.《礼记·礼运篇》描述了原始社会的一些情况,其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通“举”)能,讲信修睦。
”赞颂了()A黄帝的功绩 B禅让的做法 C公有制的先进 D国家的出现4.电视剧《封神演义》有这样一个镜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
由此我们可以回忆起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商汤灭夏D、国人暴动5.有学者认为早在商朝就可能出现了牛耕,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孔子有位学生姓名为司马耕字子牛C.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D.《诗经》中有关于农耕生活的描写6.商朝末年,为了完成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的心愿,泰伯、促雍兄弟避居吴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但他们还不可能做到的是()A.传授铸造铁器的方法 B.带来青铜礼器C.带来精美的彩陶器具 D.传播甲骨文字7.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管仲改革之时B.周平王东迁之际C.商鞅变法之后D.晋文公称霸中原之前8.历史活动课上,一学生说出这样的台词:“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他代表的思想流派应该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9.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
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A.皇权专制B.权力分散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10.民间流传的民谣:“生男慎勿举(抚养),生女哺用餔(婴儿喝的糊状食物)。
考古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是()A. 1921 年仰韶文化的发掘B. 1899 年甲骨文的发现C. 1928 年安阳殷墟的发掘D. 1900 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答案:C解析:1928 年安阳殷墟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2.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考古学常用的断代方法()A. 放射性碳十四测年法B. 热释光测年法C. 树木年轮测年法D. 基因测序法答案:D解析:基因测序法一般不用于考古学的断代,前三种是常见的考古学断代方法。
3. 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生产工具是()A. 陶器B. 青铜器C. 打制石器D. 磨制石器答案:C解析: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主要特征。
4. 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A. 浙江B. 陕西C. 河南D. 山东答案:A解析:河姆渡遗址在浙江余姚。
5. 下列哪一文化的陶器以彩陶为特色()A. 龙山文化B. 红山文化C. 仰韶文化D. 良渚文化答案:C解析:仰韶文化的陶器以彩陶著称。
6.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址是()A. 良渚古城B. 陶寺古城C. 石峁古城D. 城头山古城答案:D解析:城头山古城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址。
7.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是()A. 兵器B. 礼器C. 农具D. 货币答案:B解析:商周时期青铜器多用于祭祀等礼仪活动,是重要的礼器。
8. 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A. 陕西西安B. 河南洛阳C. 河北邯郸D. 山东曲阜答案:A解析:秦始皇陵兵马俑在陕西西安。
9.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最著名的是()A. 金缕玉衣B. 素纱襌衣C. 长信宫灯D. 击鼓说唱俑答案:B解析: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轻薄精美,十分著名。
10. 唐代长安城的正门是()A. 朱雀门B. 含元殿C. 大明宫D. 明德门答案:D解析:唐代长安城的正门是明德门。
11. 宋代五大名窑不包括()A. 汝窑B. 哥窑C. 定窑D. 耀州窑答案:D解析:宋代五大名窑是汝、官、哥、钧、定窑,耀州窑不在其中。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副标题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下列图片为历次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其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作为“20 世纪中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河姆渡遗址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北京人、马王堆汉墓齐名。
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了()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农业的地区B. 该聚落的居民已经开始使用原始文字C. 该聚落居民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等D. 该聚落居民定居,建造半地穴式房屋3.国庆节期间,小明同学一家去浙江绍兴会稽山旅游,游览了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其中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这副对联歌颂的是()A. 炎黄大战蚩尤B. 黄帝发明历法C. 神农尝百草D. 大禹治水4.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商朝的历史卡片,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A. 建立时间B. 开国君主C. 灭亡时间D. 亡国君主5.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
以上事件可以说明()A. 春秋时期分封制度开始渐趋瓦解B. 有些强大的卿大夫自立为诸侯C. 战国时期大国之间频繁兼并混战D. 礼仪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6.由如图所示战役衍生出的成语是()A. 问鼎中原B. 退避三舍C. 卧薪尝胆D. 朝秦暮楚7.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
他们俩名字的特点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 农民能接受教育B. 铁制工具的出现C. 孔子是大教育家D. 牛耕技术的出现8.以下各项为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按照文物时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③②④①C. ④①③②D. ③④①②9.有历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详细阐述如何构建一个理想国家的理论。
海昏侯《论语·知道篇》辨义作文题目:海昏侯《论语·知道篇》辨义前些日子,我在新华书店闲逛,看到一本陈列架上放着两部《论语》,走近一看,原来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论语》。
《论语》以王道思想为核心,谈论“仁”的学说,它不仅阐述了儒家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也集中体现了孔子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等。
《论语》成书于春秋时期,大约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最初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后来又有许多人对《论语》进行了注释。
《论语》中的句子有很多都是广为流传,历经千百年,依然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文章的大多数语言都是浅显易懂的,读起来并不觉得艰涩难懂。
《论语》给人的启示也有很多。
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中有很多关于为人处世的句子,这些句子无不是在向我们宣传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都能够给我们很好的鼓励,让我们更加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勇往直前。
在《论语》中,还有不少是讲人生哲理的,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意思是同样的道理,仁者看到的是仁,智者看到的是智;相同的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意思是同样的事情,因为个人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也不一样。
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自己的解决问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论语》里还有很多关于人生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脚踏实地,切勿急功近利,否则便会一事无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就是一位坚定不移的求索者,虽然他遭受了排挤打击,仍旧坚持寻找真理。
伟大领袖毛主席也说过:要上下求索。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保持这样的态度,既要认真做事,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
而在生活中,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我们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近了。
在我国现存的《论语》版本中,朱熹是比较被大家推崇的一个。
2022-2023学年广西贵港市桂平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1.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A.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B.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C.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D.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2. 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
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A. 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B. 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C. 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D. 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3.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歌以及病疫等内容,这表明甲骨文()A. 印证当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B. 影响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C. 反映当时社会的等级界限D. 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学创作4. 商周时期,工匠已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且能用不同的方法铸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这表明当时青铜器()A. 生产规模宏大B. 制作工艺高超C. 象征权力大小D. 分布地域广泛5.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说明()A. 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B. 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C.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D.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6. 下列选项中,对表格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 百家争鸣流派众多B. 诸子思想影响深远C. 百家争鸣禁锢思想D. 古今思想南辕北辙7. 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B. 汉武帝开通丝绸之路C.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大动脉D. 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8. 考古发现汉文帝霸陵(霸陵:汉文帝刘恒和窦皇后合葬的陵寝)的外葬坑没有太多的贵重物品,除了印章、陶俑之外,还有一些车马器,很少有金银器物。
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汉文帝时期()A. 经济凋敝B. 豪强乱政C. 崇尚节俭D. 奢侈享乐9. 考古学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
海昏侯墓出土《论语・知道》篇小考
(首发)
王楚宁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竹书《论语・知道》篇。
《考古》杂志2016年第7期的《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一文中言:“《论语》中发现《知道》篇,很可能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并公布了两张《论语・知道》篇的竹简图片1。
竹简图片“M1:剖面2 564反”与“M1:剖面2 564正”的数字编号相同,当为同一支简的正、反面。
一般情况下,竹简上的文字多书于一面,此简正、反两面均书文字,当为此卷竹书的篇首简。
为便于探讨,现附笔者所做摹本、释文如下(“M1:剖面2 564正”为镜像图片,现调整后制作摹本):
孔子智道之昜也昜昜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
智道
图一“M1:剖面2 564反”与“M1:剖面2 564正”文字摹本,王楚宁绘
西汉时期,《论语》分为《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
关于《齐论语》与《论语》其他版本的区别,《汉书·艺文志》有所记载:
《齐(论语)》二十二篇……有《问王》、《知道》。
2
“智道”即“知道”,当为此卷竹书的篇题。
汉代“知”、“智”互通,稍早公布的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上就将今本《论语》中“知者乐水”一句写为“智者乐水”3。
由此可知,“M1:剖面2 564反”上所书“智道”,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载《齐论语》第二十二篇的篇题——“知道”。
“智道”背面书写有:“孔子智道”等二十四字,笔者试标点如下:
“孔子智道之昜也,昜昜云者,三日。
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
”
篇题“智道”即取自本句开头“孔子”之后的两个字,这符合《论语》各篇的命名规则,如《论语・乡党》篇的篇题即取自首章“孔子于乡党”中的“乡党”二字。
据此,此句当为《知道》篇的首章。
综上所述,此简当确定为《论语・知道》篇的篇首简。
因此可以
确信,海昏侯墓出土竹书《论语》确系失传一千八百年的《齐论语》。
1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考古》2016年第7期,第61页。
2[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1964年,第1716页。
3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