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仪与加速度计的测试目的与意义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23
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精度漂移原理
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是惯性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的姿态和加速度。
它们都存在
精度漂移的问题,但原理略有不同。
陀螺仪通过测量物体的角速度来确定其旋转状态。
其精度漂移主要由两个原因
引起:器件内部的噪声和器件本身的不完美特性。
首先,陀螺仪内部存在噪声源,如温度变化、电子元件的不均匀性和机械振动等。
这些噪声会引起输出信号的波动,从而导致精度漂移。
此外,陀螺仪的灵敏度也可能会随时间发生变化,进一步增加了漂移的可能性。
其次,陀螺仪的不完美特性也会导致精度漂移。
例如,陀螺仪的零偏误差(Bias)是指在无旋转状态下输出的非零信号,这会导致姿态测量的误差。
此外,
陀螺仪还可能受到机械结构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增加了精度漂移的可能性。
与陀螺仪不同,加速度计测量的是物体的加速度。
它的精度漂移主要由重力、
振动和温度等因素引起。
首先,重力是一个常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加速度计可能受到非重力加速度的
影响,例如振动或外力干扰。
这些非重力加速度会引起加速度计输出的误差,从而导致精度漂移。
其次,加速度计的灵敏度也可能受到温度的影响。
温度变化会导致加速度计内
部元件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输出信号的波动。
综上所述,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精度漂移主要受到内部噪声、器件特性、重力、振动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减少精度漂移,常常需要采取校准、滤波、温度补偿等方法来对传感器进行校正和补偿,以提高其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陀螺定位原理陀螺定位是一种利用陀螺仪测量角速度来确定位置和方向的技术。
它是一种基于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定位方法,通过测量物体的角速度和加速度,来计算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陀螺仪是一种测量角速度的装置,它利用陀螺效应来测量物体的旋转。
陀螺仪内部有一个旋转的转子,当物体旋转时,转子会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位移,通过测量位移可以得到物体的角速度。
陀螺定位的原理是基于惯性导航的思想,即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推测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在陀螺定位中,陀螺仪用于测量物体的角速度,加速度计用于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通过对这两个参数的测量,可以得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具体来说,陀螺定位通过积分计算物体的速度和位移。
首先,通过加速度计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并将其积分得到速度。
然后,通过陀螺仪测量物体的角速度,并将其积分得到位移。
通过不断地对加速度和角速度进行积分计算,可以得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然而,陀螺定位存在一定的误差累积问题。
由于陀螺仪和加速度计都存在一定的噪声,而且积分过程会放大噪声的影响,导致位置和方向的估计误差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积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会采用其他定位技术来辅助陀螺定位,比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或视觉定位。
陀螺定位在航空、航天、导航和无人驾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方向信息,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环境和场景。
例如,在航空领域,陀螺定位可以用于飞机的导航和姿态控制;在无人驾驶领域,陀螺定位可以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定位和导航。
陀螺定位是一种基于角速度测量的定位方法,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计算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虽然存在误差累积的问题,但它在航空、航天、导航和无人驾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改进,相信陀螺定位技术会越来越精确和可靠,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发展机遇。
“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工作原理最近看到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比较火,而且也有很多人都在研究。
于是也在网上淘了一个mpu6050模块,想用来做自平衡小车。
可是使用起来就发愁了。
网上关于mpu6050的资料的确不少,但是大家都是互相抄袭,然后贴出一段程序,看完之后还是不知道所以然。
经过翻阅各个方面的资料,以及自己的研究在处理mpu6050数据方面有一些心得,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1、加速度和陀螺仪原理当然,在开始之前至少要弄懂什么是加速度计,什么是陀螺仪吧,否则那后边讲的都是没有意义的。
简单的说,加速度计主要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加速度,陀螺仪主要测量物体转动的角速度。
这些理论的知识我就不多说了,都可以在网上查到。
这里推荐一篇讲的比较详细的文章《AGuide T o using IMU (Accelerometer and Gyroscope Devices) inEmbeddedApplications》,在网上可以直接搜索到。
2、加速度测量在开始之前,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加速度具有合成定理?如果不记得可以先大概了解一下,其实简单的举个例子来说就是重力加速度可以理解成是由x,y,z三个方向的加速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反过来说就是重力加速度可以分解成x,y,z三个方向的加速度。
加速度计可以测量某一时刻x,y,z三个方向的加速度值。
而自平衡小车利用加速度计测出重力加速度在x,y,z轴的分量,然后利用各个方向的分量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来计算出小车大致的倾角。
其实在自平衡小车上非静止的时候,加速度计测出的结果并不是非常精确。
因为大家在高中物理的时候都学过,物体时刻都会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产生一个向下的重力加速度,而小车在动态时,受电机的作用肯定有一个前进或者后退方向的作用力,而加速度计测出的结果是,重力加速度与小车运动加速度合成得到一个总的加速度在三个方向上的分量。
不过我们暂时不考虑电机作用产生的运动加速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96 jinzhai road, hefei anhui 230026,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陀螺仪实验实验报告李方勇 pb05210284 sist-05010 周五下午第29组2号2006.10.22 实验题目陀螺仪实验(演示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角加速度确定陀螺仪的转动惯量;2、通过测量陀螺仪的回转频率和进动频率确定陀螺仪的转动惯量;3、观察和研究陀螺仪的进动频率与回转频率与外力矩的关系。
实验仪器①三轴回转仪;②计数光电门;③光电门用直流稳压电源(5伏);④陀螺仪平衡物;⑤数字秒表(1/100秒);⑥底座(2个);⑦支杆(2个);⑧砝码50克+10克(4个);⑨卷尺或直尺。
实验原理1、如图2用重物(砝码)落下的方法来使陀螺仪盘转动,这时陀螺仪盘的角加速度?为:?=d?r/dt=m/ip (1) 式中?r为陀螺仪盘的角速度,ip为陀螺仪盘的转动惯量。
m=f.r为使陀螺仪盘转动的力矩。
由作用和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为:f=m(g-a) (2) 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a为轨道加速度(或线加速度)轨道加速度与角加速度的关系为:a=2h/tf2; ?=a/r (3) 式中h为砝码下降的高度,r如图1所示为转轴的半径,tf为下落的时间。
将(2)(3)代入(1)2ip?2mr2t?h2mgr可得: (4)2f测量多组tf和h的值用作图法或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求出陀螺仪盘的转动惯量。
2、如图3所示安装好陀螺仪,移动平衡物w使陀螺仪ab轴(x轴)在水平位置平衡,用拉线的方法使陀螺仪盘绕x轴转动(尽可能提高转速),此时陀螺仪具有常数的角动量l:l=ip.?r (5) 当在陀螺仪的另一端挂上砝码m(50g)时就会产生一个附加的力矩m*,这将使原来的角动量发生改变:dl/dt=m*=m*gr* (6) 由于附加的力矩m*的方向垂直于原来的角动量的方向,将使角动量l变化dl,由图1可见: dl=ld?这时陀螺仪不会倾倒,在附加的力矩m*的作用下将会发生进动。
加速度陀螺仪算倾斜角-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成为了物理学和工程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传感器之一。
加速度传感器能够测量物体在三维空间内的加速度,而陀螺仪则可以测量物体在空间中的旋转角速度。
这两种传感器的结合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获取物体的运动信息,包括物体的倾斜角度。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来计算物体的倾斜角度,探讨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它们在各种领域的应用,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了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大的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加速度、陀螺仪和算倾斜角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逐一介绍加速度的概念、陀螺仪的原理以及算倾斜角的方法,并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加速度和陀螺仪的作用,强调算倾斜角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整篇文章将以此结构为蓝本,系统地介绍加速度、陀螺仪和算倾斜角的相关知识,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加速度和陀螺仪在测量和计算倾斜角时的重要性和应用。
加速度和陀螺仪是现代传感器技术中常用的两种传感器,它们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智能手机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加速度和陀螺仪的原理以及两者结合计算倾斜角的方法,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传感器的作用和原理,同时也可以认识到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这两种传感器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2.正文2.1 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速率。
在物理学中,加速度通常用来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2),表示每秒钟速度增加或减小的米数。
北航实验报告封面(共8篇)北航惯性导航综合实验一实验报告实验一陀螺仪关键参数测试与分析实验加速度计关键参数测试与分析实验二零一三年五月十二日实验一陀螺仪关键参数测试与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在速率转台上的测试实验,增强动手能力和对惯性测试设备的感性认识;通过对陀螺仪测试数据的分析,对陀螺漂移等参数的物理意义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陀螺仪和对陀螺仪进行误差建模与补偿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利用单轴速率转台,进行陀螺仪标度因数测试、零偏测试、零偏重复性测试、零漂测试实验和陀螺仪标度因数与零偏建模、误差补偿实验。
三、实验系统组成单轴速率转台、MEMS 陀螺仪(或光纤陀螺仪)、稳压电源、数据采集系统与分析系统。
四、实验原理1. 陀螺仪原理陀螺仪是角速率传感器,用来测量载体相对惯性空间的角速度,通常输出与角速率对应的电压信号。
也有的陀螺输出频率信号(如激光陀螺)和数字信号(把模拟电压数字化)。
以电压表示的陀螺输出信号可表示为:UGUG?0??kG??kGfG(a)?kG?G(1-1)式中fG(a)是与比力有关的陀螺输出误差项,反映了陀螺输出受比力的影响,本实验不考虑此项误差。
因此,式(1-1)简化为 UGUG?0??kG??kG?G(1-2)由(1-2)式得陀螺输出值所对应的角速度测量值:测量?UG?UG(0)(1-3) ??GkG对于数字输出的陀螺仪,传感器内部已经利用标度因数对陀螺仪模拟输出进行了量化,直接输出角速度值,即:测量??0??真值??G(1-4)?0是是陀螺仪的零偏,物理意义是输入角速度为零时,陀螺仪输出值所对应的角速度。
且UG(0)?kG?0 (1-5)?测量精度受陀螺仪标度因数kG、随机漂移?G、陀螺输出信号UG的检测精度和UG(0)的影响。
通常kG和UG(0)表现为有规律性,可通过建模与补偿方法消除,?G表现为随机特性,可通过信号滤波方法抵制。
因此,准确标定kG和UG(0)是实现角速度准确测量的基础。
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传感器:原理、检测及应用
引言
微机电系统(MEMS)将机械和电子元件集成在微米级的小型结构中。
利
用微机械加工将所有电气器件、传感器和机械元件集成至一片共用的硅基片,
从而由半导体和微加工技术组合而成。
MEMS 系统的主要元件是机械单元、检测电路以及ASIC 或微控制器。
本文简要介绍MEMS 加速度计传感器和陀螺仪,讨论其工作原理、检测结构以及目前市场的热点应用,对我们日常生活具有深
远的影响。
1 MEMS 惯性传感器
MEMS 传感器在许多应用中测量沿一个或多个轴向的线性加速度,或者环绕一个或多个轴的角速度,以作为输入控制系统(2 加速度计工作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理加速度(m/s2)与受到的合力(N)成正比,与其质
量(kg)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力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加速度计的作用力检测单元捕获产生加速的力。
所以,
加速度计实际测量的是力,而不是加速度;基本上是通过测量施加在加速度计其中一个轴向的作用力间接测量加速度。
加速度计也是一种机电装置,包括孔、空腔、弹簧和管道,机械加工采
用微加工技术。
加速度计采用多层晶圆工艺,通过检测物体重心相对于固定电
极的位移测量加速力。
3 加速度计的检测单元
加速度计常见的检测方法是电容检测,其中加速度与运动产生的电容变
化相关(εr= 电极板之间的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A = 电极板之间的重叠面积。
陀螺仪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的区别和相关应用对于不熟悉这类产品的人来说,陀螺仪传感器是一个简单易用的基于自由空间移动和手势的定位和控制系统。
在假想的平面上挥动鼠标,屏幕上的光标就会跟着移动,并可以绕着链接画圈和点击按键。
当你正在演讲或离开桌子时,这些操作都能够很方便地实现。
陀螺仪传感器原本是运用到直升机模型上的,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手机这类移动便携设备上(IPHONE的三轴陀螺仪技术)。
陀螺仪的原理就是,一个旋转物体的旋转轴所指的方向在不受外力影响时,是不会改变的。
人们根据这个道理,用它来保持方向。
然后用多种方法读取轴所指示的方向,并自动将数据信号传给控制系统。
我们骑自行车其实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轮子转得越快越不容易倒,因为车轴有一股保持水平的力量。
现代陀螺仪可以精确地确定运动物体的方位的仪器,它在现代航空,航海,航天和国防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惯性导航仪器。
传统的惯性陀螺仪主要部分有机械式的陀螺仪,而机械式的陀螺仪对工艺结构的要求很高。
70年代提出了现代光纤陀螺仪的基本设想,到八十年代以后,光纤陀螺仪就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激光谐振陀螺仪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光纤陀螺仪具有结构紧凑,灵敏度高,工作可靠。
光纤陀螺仪在很多的领域已经完全取代了机械式的传统的陀螺仪,成为现代导航仪器中的关键部件。
光纤陀螺仪同时发展的除了环式激光陀螺仪外。
陀螺仪传感器应用1、国防工业陀螺仪传感器原本是运用到直升机模型上的,而它现在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手机这类移动便携设备上,不仅仅如此现代陀螺仪是一种能够精确地确定运动物体的方位的仪器,所以陀螺仪传感器是现代航空,航海,航天和国防工业应用中的必不可少的控制装置。
陀螺仪传感器是法国的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命名的,到如今一直是航空和航海上航行姿态及速率等最方便实用的参考仪表。
2、开门报警器。
陀螺仪、加速计和磁力计现代移动及车载终端包含越来越多的传感器,陀螺仪、加速计、磁力计、感光器等等,从原理上讲,这些传感器的本质都是相同的,都是把外部环境变化转化为通信系统可理解的电信号的过程。
像温度计、光感器等传感器,因为功能单一非常容易理解,而陀螺仪、加速计和磁力计则因为原理及结构复杂,导致实际功能出现重叠,但又各有特点和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对其应用边界产生混淆,本文总结它们三者概念要点,如有理解错误,敬请指出。
一、陀螺仪陀螺仪(Gyroscope、GYRO-Sensor)也叫地感器,传统结构是内部有个陀螺,如下图所示(三轴陀螺),三轴陀螺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三维坐标系内陀螺转子的垂直轴与设备之间的夹角,并计算角速度,通过夹角和角速度来判别物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状态。
三轴陀螺仪可以同时测定上、下、左、右、前、后等6个方向(合成方向同样可分解为三轴坐标),最终可判断出设备的移动轨迹和加速度。
也就是说陀螺仪通过测量自身的旋转状态,判断出设备当前运动状态,是向前、向后、向上、向下、向左还是向右呢,是加速(角速度)还是减速(角速度)呢,都可以实现,但是要判断出设备的方位(东西南北),陀螺仪就没有办法。
传统的陀螺仪属于机械式的,随技术发展,还有出现了振动式陀螺仪、激光陀螺仪、微机电机械陀螺仪等,无论是在体积微型化、测量精度和易用性上都有大大提高。
二、加速计加速计(Accelerometer、G-Sensor)也叫重力感应器,实际上是可以感知任意方向上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则只是地表垂直方向加速度),加速计通过测量组件在某个轴向的受力情况来得到结果,表现形式为轴向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XYZ),这一点又有点类似于陀螺仪,但陀螺仪的更多关注自身旋转情况(原位运动),加速计则主要是测量设备的受力情况,也就是三轴运动情况,尽管加速计也可能在某个小范围换算出角速度的可能,但设计原理决定似乎更适合于空间运动判断。
测绘技术中的飞行器姿态测量方法与误差控制近年来,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和无人机市场的兴起,飞行器姿态测量技术在测绘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飞行器姿态测量是指测量飞行器在空中的方位、俯仰和横滚姿态参数,以获取空中目标的准确位置信息。
本文将重点探讨测绘技术中常用的飞行器姿态测量方法及其误差控制方法。
一、传统的飞行器姿态测量方法在传统的飞行器姿态测量方法中,陀螺仪、加速度计和磁力计是常用的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可以感知飞行器在空中的方位、俯仰和横滚角度,从而提供准确的姿态信息。
陀螺仪主要用于测量飞行器的角速度,通过积分运算可以得到方位角;加速度计则用于测量飞行器的加速度,从而得到俯仰和横滚角度;磁力计则可以感知地球磁场,以辅助方位角的测量。
这些传感器通过互补滤波算法将各自的测量结果进行融合,得到更加准确的姿态参数。
然而,传统的飞行器姿态测量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陀螺仪存在漂移问题,长时间使用后会导致姿态测量的累积误差增大。
其次,加速度计对振动和重力变化非常敏感,导致姿态参数的测量精度不高。
磁力计则容易受到外界磁场干扰,进而影响姿态测量的准确性。
因此,为了提高飞行器姿态测量的准确性,需要采取一些误差控制方法。
二、误差控制方法为了控制飞行器姿态测量中的误差,可以采用如下方法:1. 零偏校正陀螺仪的漂移误差是影响姿态测量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消除陀螺仪漂移误差,可以进行零偏校正。
零偏校正是通过测量陀螺仪在静止状态下的输出值,并将其作为零偏进行校正,从而消除测量误差。
2. 多传感器融合传统的飞行器姿态测量方法中采用了陀螺仪、加速度计和磁力计等多个传感器进行姿态测量。
利用这些传感器的测量信息,可以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将各个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进行融合,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姿态参数。
常用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包括卡尔曼滤波器、粒子滤波器等。
3. 外部引导点为了进一步提高飞行器姿态测量的准确性,可以利用外部引导点或引导航标来辅助测量。
加速度计、陀螺仪(2014-01-16 16:35:29)转载▼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微机械加工技术在硅片上加工形成了一个机械悬臂。
它与相邻的电极形成了两个电容。
由于加速度使得机械悬臂与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两个电容的参数。
通过集成的开关电容放大电路量测电容参数的变化,形成了与加速度成正比的电压输出。
似乎只需要加速度就可以获得车模的倾角,再对此信号进行微分便可以获得倾角加速度。
但在实际车模运行过程中,由于车模本身的运动所产生的加速度会产生很大的干扰信号叠加在上述测量信号上,使得输出信号无法准确反映车模的倾角车模运动产生的振动加速度使得输出电压在实际倾角电压附近波动,可以通过数据平滑滤波将其滤除。
但是平滑滤波也会使得信号无法实时反映车模倾角的变化,从而减缓对于车模车轮控制,使得车模无法保持平衡。
因此对于车模直立控制所需要的倾角信息需要通过另外一种器件获得,那就是角速度传感器-陀螺仪角速度传感器-陀螺仪:陀螺仪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旋转角速度。
它利用了旋转坐标系中的物体会受到克里利奥力的原理,在器件中利用压电陶瓷做成振动单元。
当旋转器件时会改变振动频率从而反映出物体旋转的角速度。
由于陀螺仪输出的是车模的角速度,不会受到车体振动影响。
因此该信号中噪声很小。
车模的角度又是通过对角速度积分而得,这可进一步平滑信号,从而使得角度信号更加稳定。
因此车模控制所需要的角度和角速度可以使用陀螺仪所得到的信号。
由于从陀螺仪的角速度获得角度信息,需要经过积分运算。
如果角速度信号存在微小的偏差,经过积分运算之后,变化形成积累误差。
这个误差会随着时间延长逐步增加,最终导致电路饱和,无法形成正确的角度信号。
如何消除这个累积误差呢?可以通过上面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得的角度信息对此进行校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概括这么几个基本并且重要的话题:- 加速度计(accelerometer)检测什么- 陀螺仪(gyroscope,也称作gyro)检测什么- 如何将传感器ADC读取的数据转换为物理单位(加速度传感器的单位是g,陀螺仪的单位是度/秒)- 如何结合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的数据以得到设备和地平面之间的倾角的准确信息在整篇文章中我尽量将数学运算降低到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