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吹泡泡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676.01 KB
- 文档页数:26
幼儿园小班艺术《小鱼吹泡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艺术领域教材第四章《涂鸦与创作》,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小鱼吹泡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用泡泡泥进行创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泥的特点,学会用泡泡泥进行简单造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幼儿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用泡泡泥进行简单造型。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鱼吹泡泡课件、泡泡泥、模具、剪刀、胶水、画纸等。
学具:泡泡泥、模具、剪刀、胶水、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小鱼吹泡泡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等,激发幼儿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如何用泡泡泥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并引导幼儿观察、模仿。
(2)教师演示如何将泡泡泥黏在画纸上,组成一幅美丽的画作。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分发泡泡泥、模具、画纸等材料。
(2)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用泡泡泥进行创作。
4. 巩固拓展(5分钟)(1)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2)教师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简单点评,鼓励幼儿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1. 《小鱼吹泡泡》2. 内容:(1)泡泡泥的特点及使用方法(2)泡泡泥造型的步骤(3)作品展示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泡泡泥创作一幅关于小鱼吹泡泡的画作。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用其他材料进行创作,如彩泥、水粉等。
(2)开展关于泡泡的主题活动,如观察泡泡、泡泡游戏等,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例题讲解的步骤7.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和实际需求。
幼儿园小班美术《鱼儿吹泡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水中世界》,详细内容为《鱼儿吹泡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鱼儿的特征,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描绘鱼儿吹泡泡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鱼儿的特征,培养他们对水中生物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鱼儿吹泡泡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线条和色彩描绘鱼儿吹泡泡的情景。
2. 教学重点:认识鱼儿的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鱼模型、画纸、水彩颜料、画笔等。
2. 学具:画纸、水彩颜料、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鱼模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幼儿观察鱼儿的特征,激发他们对水中世界的兴趣。
2. 讲解:播放PPT课件,讲解鱼儿的特征以及吹泡泡的情景,引导幼儿关注鱼儿在水中吹泡泡的动态。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鱼儿吹泡泡,同时讲解绘画技巧。
4. 实践:让幼儿动手尝试绘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互动: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的疑问,给予鼓励和肯定。
6.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鱼儿吹泡泡》2. 内容:鱼儿的特征、绘画步骤、色彩搭配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技巧,画一幅关于鱼儿吹泡泡的画。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其他水中生物,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鼓励幼儿用其他艺术形式表现水中世界,如手工制作、黏土创作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描绘鱼儿吹泡泡的情景。
2. 教学重点:认识鱼儿的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指导。
4. 作业设计。
一、教学难点:描绘鱼儿吹泡泡的情景1. 示范:在示范环节,教师应详细讲解绘画步骤,如先画鱼儿的轮廓,再添加眼睛、嘴巴等细节,描绘泡泡。
小鱼吹泡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鱼吹泡泡》一课,该内容位于教材第三章第二节,主要详细内容为: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的组合与分解,通过小鱼吹泡泡的情景,让学生探索并认识到圆形和长方形的基本特性及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形和长方形的基本特性,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组合与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组合与分解,以及两者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圆形和长方形的特性及其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鱼吹泡泡课件、PPT、实物模型。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鱼吹泡泡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泡泡的形状,引出圆形。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物模型,介绍圆形和长方形的特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小鱼吹泡泡的例子,讲解如何将长方形分解为两个圆形,以及如何将两个圆形组合成长方形。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图形的组合与分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形和长方形的特性及组合与分解的方法。
6. 互动环节(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邀请部分学生到讲台前展示,增强课堂互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形,然后将长方形分解为两个圆形。
(2)请用两个圆形组合成一个长方形,并说明组合方法。
2. 答案:(1)画出的长方形和圆形如下:长方形:_______圆形: O分解后的两个圆形:O O(2)组合方法:将两个圆形的直径相对放置,然后连接两个圆心,形成一个长方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小鱼吹泡泡的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圆形和长方形的特性及组合与分解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024年幼儿园小班艺术《小鱼吹泡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小班艺术课程,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色彩与形状》中的第三节《小鱼吹泡泡》。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椭圆形等基本形状;学习使用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圆形、椭圆形等基本形状。
2. 培养幼儿使用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
3.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圆形、椭圆形的画法。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及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画笔、颜料、调色板、画纸、小鱼模型、泡泡机。
学具:画笔、颜料、调色板、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小鱼在水中游动的情景,引导幼儿关注小鱼吹出的泡泡形状。
使用泡泡机吹出各种形状的泡泡,让幼儿说出形状并触摸泡泡。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圆形、椭圆形的特点,展示小鱼吹泡泡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形状。
示范如何使用画笔、颜料,教授画圆形、椭圆形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指导幼儿使用画笔、颜料,按照步骤画出小鱼吹泡泡的场景。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为小鱼画上不同形状的泡泡。
4. 互动环节(5分钟)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幼儿猜猜画中的泡泡形状。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圆形、椭圆形等形状。
强调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小鱼吹泡泡》2. 内容:圆形、椭圆形的画法小鱼吹泡泡的场景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用画笔和颜料为家人画一幅小鱼吹泡泡的场景画。
2. 答案:见附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在绘画技巧、观察力等方面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作业展示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园小班艺术《小鱼吹泡泡》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艺术领域教材《创意美劳》第四章《水中生物》,详细内容为《小鱼吹泡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小鱼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点,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小鱼吹泡泡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鱼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点,培养幼儿对水中生物的兴趣。
2. 学会使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鱼吹泡泡的情景,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鱼吹泡泡的情景。
重点:了解小鱼的外形特点,学会观察和描绘小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鱼吹泡泡的图片、彩笔、画纸、投影仪等。
2. 学具:彩笔、画纸、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小鱼吹泡泡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小鱼在水中是如何吹泡泡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图片为例,讲解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小鱼吹泡泡的情景,重点强调小鱼的线条、泡泡的形状和颜色。
3. 随堂练习(15分钟)指导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描绘小鱼吹泡泡的情景,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创作。
4. 互动环节(5分钟)让幼儿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鱼吹泡泡》2. 内容:小鱼的外形特点小鱼吹泡泡的情景表现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彩笔描绘一幅小鱼吹泡泡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小鱼吹泡泡的作品,增进亲子关系。
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小鱼,激发他们对水中生物的兴趣。
开展小鱼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024年幼儿园小班艺术《小鱼吹泡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小班艺术课程,涉及教材的第四章《色彩与形状》,详细内容为《小鱼吹泡泡》。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实践,使他们在游戏中认识和掌握圆形、椭圆形等基本形状,并学会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掌握圆形、椭圆形等基本形状,并能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2. 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圆形、椭圆形等基本形状,并能灵活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重点: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鱼吹泡泡玩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画板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小鱼吹泡泡玩具,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和颜色,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圆形、椭圆形等基本形状。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画小鱼吹泡泡为主题,现场演示如何用画笔和水彩颜料画出圆形、椭圆形等形状,并讲解色彩的搭配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的示范,自主选择颜色和形状,开始绘画练习。
4. 互动交流(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鱼吹泡泡》2. 板书内容:(1)圆形、椭圆形等基本形状的认识和运用(2)色彩的感知和运用方法(3)创作主题:小鱼吹泡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画一幅关于小鱼吹泡泡的作品。
2. 答案:作业答案不唯一,主要考察幼儿对圆形、椭圆形等基本形状的掌握以及对色彩的运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大自然中的圆形、椭圆形等形状,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小鱼吹泡泡课件.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小鱼吹泡泡”详细内容:本课时主要通过观察小鱼吹泡泡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索液体表面张力的原因,以及液体表面张力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原因。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分享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液体表面张力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观察现象的准确性,科学知识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鱼缸、小鱼、吹泡泡装置、液体胶水、显微镜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小鱼吹泡泡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液体表面张力的现象。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鱼吹泡泡的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 观察思考:引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泡泡的形状,探讨液体表面张力的原因。
4. 交流分享:学生汇报实验观察结果,分享对液体表面张力的理解。
5. 例题讲解:出示液体表面张力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例,思考液体表面张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液体表面张力:原因、现象、应用七、作业设计1. 描述液体表面张力的原因。
2. 举例说明液体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绘制一幅液体表面张力的应用场景。
答案:1. 液体表面张力的原因是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
2. 液体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黾能站在水面上、液体滴在叶片上形成球状等。
3.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液体表面张力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方面仍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液体表面张力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液体燃料火箭推进剂、液体润滑剂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小鱼吹泡泡”详细内容:本课时主要通过观察小鱼吹泡泡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索液体表面张力的原因,以及液体表面张力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幼儿园小班美术《鱼儿吹泡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材第三章《色彩的世界》,详细内容为《鱼儿吹泡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将掌握简单的色彩搭配技巧,了解泡泡在水中形成的原理,并运用这些知识创作出美丽的画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掌握红、黄、蓝三原色的搭配原理,提高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红、黄、蓝三原色的搭配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泡泡在水中形成的形态,并运用色彩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湿巾、范例作品。
学具: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湿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小鱼吹泡泡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泡泡的好奇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展示PPT课件,讲解红、黄、蓝三原色的搭配原理,让幼儿了解色彩的变化。
3. 示范:现场演示如何用红、黄、蓝三原色调制出美丽的色彩,并创作一幅《鱼儿吹泡泡》的画作。
4. 实践: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进行色彩搭配,创作自己的《鱼儿吹泡泡》画作。
5. 互动: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配色心得。
6. 评价:作品完成后,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示,大家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鱼儿吹泡泡》2. 内容:a. 色彩搭配原理b. 泡泡在水中形成的形态c. 创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运用红、黄、蓝三原色,创作一幅关于鱼儿吹泡泡的画作。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他们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色彩,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突出性4.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评价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拓展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幼儿园小班艺术《小鱼吹泡泡》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幼儿园小班艺术领域教材中《小鱼吹泡泡》这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椭圆形,学习用简单线条和色彩描绘小鱼和泡泡,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认识圆形、椭圆形,学会用这两种形状描绘小鱼和泡泡。
2. 培养孩子们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孩子们对绘画兴趣,激发他们艺术潜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会用圆形和椭圆形描绘小鱼和泡泡,并能运用色彩进行创意绘画。
教学重点:认识圆形、椭圆形,培养孩子们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范例作品。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小鱼和泡泡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讨论,让他们说出小鱼和泡泡特点。
2. 例题讲解(5分钟)以范例作品为例,讲解如何用圆形和椭圆形描绘小鱼和泡泡,以及如何运用色彩进行创意绘画。
3. 课堂实践(15分钟)(1)孩子们在画纸上用铅笔勾勒出小鱼和泡泡轮廓。
(2)用画笔和颜料为小鱼和泡泡上色,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创作出独一无二作品。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根据老师指导,独立完成一幅以小鱼吹泡泡为主题绘画作品。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孩子们展示自己作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鱼吹泡泡》2. 内容:(1)圆形、椭圆形认识(2)小鱼和泡泡绘画方法(3)色彩搭配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小鱼吹泡泡》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孩子们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绘画过程中,部分孩子对圆形和椭圆形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其他动物和物体形状,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提高他们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
2024年幼儿园小班美术《鱼儿吹泡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材第三章《有趣的圆形》,详细内容为“鱼儿吹泡泡”。
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让幼儿了解圆形的特点,学会运用圆形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并知道圆形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运用圆形创作出鱼儿吹泡泡的画面。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基本特点,并能够运用到创作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鱼儿吹泡泡的图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范例作品等。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鱼儿吹泡泡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圆形泡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5分钟)讲解圆形的基本特点,如圆滑、没有角等,并示范如何运用圆形画出鱼儿吹泡泡的画面。
3. 实践操作(15分钟)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运用圆形画出自己的鱼儿吹泡泡作品。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相互欣赏、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鱼儿吹泡泡》2. 内容:画圆形、鱼儿吹泡泡的步骤、注意事项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课后用圆形画一幅鱼儿吹泡泡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圆形事物,如硬币、球、饼干等,激发幼儿对圆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如何让幼儿理解圆形的基本特点并应用到创作中。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确保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性和适宜性。
幼儿园中班美术《小鱼吹泡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奇妙的色彩世界》,详细内容围绕“小鱼吹泡泡”展开。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体验和创作,让幼儿了解泡泡的色彩和形状,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进行绘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色彩和形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绘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色彩和形状,并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绘画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泡泡机、彩色笔、画纸、图片等。
2. 学具: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使用泡泡机在教室内吹泡泡,让幼儿观察泡泡的色彩和形状,引导他们说出泡泡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张画有小鱼的画,引导幼儿观察小鱼吹泡泡的情景。
讲解绘画方法,如线条、色彩的使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在画纸上尝试画出小鱼吹泡泡的情景,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挑选部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幼儿互相评价、交流。
5. 色彩游戏(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色彩搭配游戏,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
六、板书设计1. 《小鱼吹泡泡》2. 内容:画出小鱼吹泡泡的情景,标注线条和色彩的使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线条和色彩,画出自己喜欢的小鱼吹泡泡情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小鱼吹泡泡的绘画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创作,增进亲子关系,同时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特点。
2. 例题讲解中,如何让幼儿理解并掌握绘画方法。
小鱼吹泡泡
(偏艺术领域---美术小班上)
活动目标:
1、通过瓶盖拓印,萌发创作欲望。
2、尝试用大小不同的瓶盖印染出不同的圆或圆圈。
活动准备:
泡泡枪、康定斯基作品图片、颜料、各种大小不一的瓶盖。
活动过程:
一、表达对于泡泡的经验。
1、你们吹过泡泡吗?你们看,我会变出泡泡。
2、有多少泡泡?
3、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小结:泡泡圆圆的有大有小,五彩缤纷。
二、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圆之舞》PPT。
1、过渡语:有个画家画了许多泡泡,看看他画的泡泡和刚才你们看到的泡泡一样吗?他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呢?
2、这些泡泡都是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吗?
3、教师小结:这些泡泡有的紧紧挨在一起,有的分散东西,就像有的喜欢和好朋友挤在一起,有的喜欢单独呆在一个很空的地方一样。
三、创设情境,进入瓶盖拓印的环节。
1、过渡语:小鱼也喜欢用嘴巴吹出许多的泡泡呢,你们想让小鱼吹出一个什么样的泡泡呢?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是什么颜色的?
2、请幼儿操作,吹泡泡。
(边印边说儿歌:“拿起小瓶盖,蘸一蘸颜料,瓶盖亲一下,变成小泡泡。
”最后提醒幼儿印好洗手)
四、欣赏、分享。
跟自己的好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