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流量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21
流量计流量系数的测定 ——文丘里流量计流量系数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因轴线水平, Z 1=Z 2 , 则上式为:gV g V r P r P 22212221-=- (1) 又因 h r P r P ∆=-21 ,用连续性方程 2(21⎪⎭⎫⎝⎛=d D V V 代入(1)式得:g V d D h 21224⎥⎥⎦⎤⎢⎢⎣⎡-⎪⎭⎫ ⎝⎛=∆ , 即:124-⎪⎭⎫⎝⎛∆=d D h g V因此,通过文丘利流量计的理论计算流量为:42D Q π=理124-⎪⎭⎫ ⎝⎛∆d D h g , 令12442-⎪⎭⎫ ⎝⎛=d D g D K π (常数)则 h K Q ∆=理由于实际存在能量损失,所以实测流量实Q (计量水箱测得)应小于理论计算流量理Q ,即:理实Q Q =μ,μ称为流量系数。
对于文丘利管: D=0.035md=0.015m流量计量: 计量水箱每毫米液高,相当于0.2116×10-3m 3体积水量。
四. 实验方法及步骤1. 首先缓慢打开(顺时针方向)流量调节阀、溢流阀、放水阀。
再开启水泵给各水箱上水,使各水箱处于溢流状态,以保证测量水位稳定。
2. 缓慢关闭(逆时针方向)流量调节阀,排出测试管段内空气,直到测压计的所有玻璃管水位高度一致。
3. 缓慢打开流量调节阀到一适当开度(应预先估计,使阀在全关到全开即:00-900范围,能调出6-8个不同开度),同时观察测压计。
当液柱稳定后关闭放水阀,记录所测管段进出口玻璃管液位及计量水箱接纳一定容积水所用时间。
4. 调节到另一开度,重复上述测量内容,共测量6-8个不同开度,将测试数据记入实验数据表。
五. 实验数据表以雷偌数Re为横坐标,流量系数μ为纵坐标作出关系曲线。
六.误差分析含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及误差原因分析。
文丘里流量管流量系数怎样确定6.1 流量计的出厂标定如果用户对流量计并无特殊标定要求,每台流量计在出厂前,都在水标定装置上对流出系数C进行实流标定,并开具标定证书。
实验六 孔板流量计流量的校正一、实验目的1.掌握流量计流量系数校正的方法; 2.了解流量系数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工程上通过测定流体的压差来确定其速度及流量。
孔板流量计数学模型为:ρρρ/)(2A C V 00-=i gR m ),(R C e 0f =孔板流量计是基于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关系,由流体通过孔板前后压差的变化来确定流体流过管截面的流量。
)(Rg 2/2//2//Hg 212221222211ρρρρρρ-=∆⇒-=-=∆+=+P u u P P P u P u P 由于2-2(缩脉)处面积难以确定,所以工程上以孔口速度u 0代替u 2,流体通过孔口时有阻力损失,又因流动状况而改变的缩脉位置使测得的(P 1-P 2)/ρ带来偏差,因此通过实验来确定C 0,流量计的计算式:ρρρ/)(200-=Hg S gR A C V孔板流量计不足之处是阻力损失大,这个损失可由U 形压差计测得。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1.水箱 2.引水阀3.调节阀 4.涡轮流量计5.测定孔板前后压降的U形压差计 6.测量阻力损失的U形压差计7.孔板流量计 8.离心泵主要参数:管道直径:27mm;孔板孔径:18mm四、实验步骤1.水箱充满水至80%2.打开压差计上平衡阀,关闭各放气阀。
3.启动循环水泵。
4.排气:(1)管路排气;(2)测压导管排气;(3)关闭平衡阀,缓慢旋动压差计上放气阀,排除压差计上的气泡,注意:先排进压管后排低压管。
5.读取压差计零位读数。
6.开启调节阀至最大,确定流量范围,确定实验点,测定孔板前后压降和经过孔板所带来的压降。
7.测定读数:改变管道中的流量,读出一系列流量,压差。
8.实验装置恢复原状,打开压差计上的平衡阀,并清理场地。
五、实验记录六、实验报告1、数据整理2.本实验μρ/1du R ed=,m),(0ed R f C =,对于特定孔板m 为常数,上式可写成)(0ed R f C =。
径流量的测定方法径流是指地表水在流域内汇集成河流、湖泊或水库的流量。
在水资源管理和水文学研究中,径流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测定径流量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 10 种常用的方法并进行详细描述:1. 浮标法浮标法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径流测定方法,因此在野外测量中非常常见。
该方法需要安装一个浮标在水面上,并标记其位置,然后测量时间内浮标移动的距离和水流速度。
这两个参数可以根据浮标的位置和途中标志物的距离来计算。
2. 平面数据测法平面数据解决了利用现有的地图和空气照片进行水文学研究的可能性。
这些数据允许定量测量水体表面的面积、河流流速和水位高度。
现代的平面数据技术还可以计算径流总量。
3. 冲洗法在冲洗法中,先预测水库中的污染物总量,然后将所有来自流域内各个水流径流的河水冲洗到水库中。
这些流量将被分析和计算,以测算径流总量。
4. 土壤墒情法土壤墒情分析法依赖于土壤的含水量和含量来估计水域的大小。
这可以通过多个土壤数据点进行计算。
这些数据点会提供一个比较准确的记录,可以用于计算径流量。
5. 含氧量法含氧方法依赖于测量水中的含氧量来评估流域的大小。
测量表示水体质量。
这项技术需要一些高级仪器。
6. 河道梯度法河道梯度法结构清晰,原理简单,比较准确,可应用于河流上、中、下游流量测定。
它的缺点是比较麻烦。
7. 堰闸法堰闸法是将河道某处建堰或闸门,通过测量来往流量的差值,来估计下游径流量的方法。
它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测量精度高。
8. 水位计测法水位计的测量原理是大气压力测量水位。
水位计需要安装在测量点附近,可以自动或手动获取水位数据。
此方法适用于小型水体测量,也适用于跟踪水位的变化。
9. 原位置比较法原位置比较法是在同一点进行两次水流测量,以便比较。
第一次标记测量点,第二次测量时,对比两次测量数据计算径流量。
原位置比较法简单易行,但是需要多次重复测量,以提高准确性。
10. 水理模型法水理模型法使用流量模型来预测径流量。
该方法需要输入一些流量、水位和其他参数。
流量计的标定实验报告标定流量计实验报告流量计的校核实验报告文丘里流量计实验报告篇一:实验2 流量计标定实验实验2 流量计标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文氏管、转子流量计、孔板流量计和涡轮流量计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2.掌握流量计的标定方法;3. 用直接容量法或对比法对文氏流量计、孔板流量计、转子进行标定,测定孔流系数与雷诺数间的关系;3.学习合理选用坐标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流体流过文氏管由于喉部流速大压强小,文氏管前端与喉部产生压差,此差值可用倒U管型、单管压差计测出。
又压强差与流量大小有关,根据柏努力方程及压差计计算公式,可以推导出公式如下:Vs=Cv〃Sv2gR?0?? ?则在测定不同流量下的R、Vs等数值代入公式即可求得1Cv值。
当流体流过流量计时,因为阻力造成机械能损失。
把文氏管看成一个局部阻力部位,流体克服局部阻力所消耗的机械能(损失压头)可表示为动能(动压头)的倍数。
22u0u0?J/kg? 或Hf???m? 即hf??22g若流量计前部压强为p1 后部为p2列出实际流体的机械能衡算式为:2p1u1p2u2?z2g??2?hf z1g???2?2对在水平管上安装的文氏管,上式可整理成p?phf?12?J/kg? ?即只要在文氏管两端连接测压导管并用U型压差计测出p1-p2值,即可测出文氏管阻力,并进一步得出局部阻力系数。
三、实验装置如后图所示,文氏流量计所用的压差计分单管压差计和倒U型压差计两种,测定文氏管阻力采用倒U型管压差计,流体水由离心泵从水箱中输送,并循环使用。
四、实验方法1.装有单管压差计的装置(1)在出口阀(即流量调节阀或管道进口阀)关闭情况下开动离心泵。
(2)打开计量槽下阀门,再缓慢开启泵出口阀,排出管2道中气体。
(3)关闭泵出口阀,观察压差计液面是否指零,不指零说明测压导管中有气体,需要重新进行排气调节。
(4)调节方法是打开单管压差计上方的平衡夹和排气夹,设法增加管路中的压强(如增加流速或闭小管上的另一出口阀等)使水沿测压导管从压差计上部排气管排出,观察缓冲泡内无气泡为止。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报告篇一:孔板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篇二:实验3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实验3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⒈了解几种常用流量计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
⒉掌握流量计的标定方法(例如标准流量计法)。
⒊了解节流式流量计流量系数C随雷诺数Re的变化规律,流量系数C的确定方法。
⒋学习合理选择坐标系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⒈通过实验室实物和图像,了解孔板、1/4园喷嘴、文丘里及涡轮流量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⒉测定节流式流量计(孔板或1/4园喷嘴或文丘里)的流量标定曲线。
⒊测定节流式流量计的雷诺数Re和流量系数C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流体通过节流式流量计时在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产生压强差,它与流量的关系为:式中:被测流体(水)的体积流量,m3/s;流量系数,无因次;流量计节流孔截面积,m2;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的压强差,Pa ;被测流体(水)的密度,kg/m3 。
用涡轮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作为标准流量计来测量流量VS。
每一个流量在压差计上都有一对应的读数,将压差计读数△P和流量Vs绘制成一条曲线,即流量标定曲线。
同时用上式整理数据可进一步得到C—Re关系曲线。
四、实验装置该实验与流体阻力测定实验、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共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流程图。
⒈本实验共有六套装置,流程为:A→B(C→D)→E→F→G→I 。
⒉以精度0.5级的涡轮流量计作为标准流量计,测取被测流量计流量(小于2m3/h流量时,用转子流量计测取)。
⒊压差测量:用第一路差压变送器直接读取。
图1 流动过程综合实验流程图⑴—离心泵;⑵—大流量调节阀;⑶—小流量调节阀;⑷—被标定流量计;⑸—转子流量计;⑹—倒U管;⑺⑻⑽—数显仪表;⑼—涡轮流量计;⑾—真空表;⑿—流量计平衡阀;⒁—光滑管平衡阀;⒃—粗糙管平衡阀;⒀—回流阀;⒂—压力表;⒄—水箱;⒅—排水阀;⒆—闸阀;⒇—截止阀;a—出口压力取压点;b—吸入压力取压点;1-1’—流量计压差;2-2’—光滑管压差;3-3’—粗糙管压差;4-4’—闸阀近点压差; 5-5’—闸阀远点压差;6-6’—截止阀近点压差;7-7’—截止阀远点压差;J-M—光滑管;K-L —粗糙管五、实验方法:⒈按下电源的绿色按钮,使数字显示仪表通电预热,调节第1路差压变送器的零点,关闭流量调节阀⑵⑶。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报告篇一:孔板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篇二:实验3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实验3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⒈了解几种常用流量计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
⒉掌握流量计的标定方法(例如标准流量计法)。
⒊了解节流式流量计流量系数C随雷诺数Re的变化规律,流量系数C的确定方法。
⒋学习合理选择坐标系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⒈通过实验室实物和图像,了解孔板、1/4园喷嘴、文丘里及涡轮流量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⒉测定节流式流量计(孔板或1/4园喷嘴或文丘里)的流量标定曲线。
⒊测定节流式流量计的雷诺数Re和流量系数C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流体通过节流式流量计时在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产生压强差,它与流量的关系为:式中:被测流体(水)的体积流量,m3/s;流量系数,无因次;流量计节流孔截面积,m2;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的压强差,Pa ;被测流体(水)的密度,kg/m3 。
用涡轮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作为标准流量计来测量流量VS。
每一个流量在压差计上都有一对应的读数,将压差计读数△P和流量Vs绘制成一条曲线,即流量标定曲线。
同时用上式整理数据可进一步得到C—Re关系曲线。
四、实验装置该实验与流体阻力测定实验、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共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流程图。
⒈本实验共有六套装置,流程为:A→B(C→D)→E→F→G→I 。
⒉以精度0.5级的涡轮流量计作为标准流量计,测取被测流量计流量(小于2m3/h流量时,用转子流量计测取)。
⒊压差测量:用第一路差压变送器直接读取。
图1 流动过程综合实验流程图⑴—离心泵;⑵—大流量调节阀;⑶—小流量调节阀;⑷—被标定流量计;⑸—转子流量计;⑹—倒U管;⑺⑻⑽—数显仪表;⑼—涡轮流量计;⑾—真空表;⑿—流量计平衡阀;⒁—光滑管平衡阀;⒃—粗糙管平衡阀;⒀—回流阀;⒂—压力表;⒄—水箱;⒅—排水阀;⒆—闸阀;⒇—截止阀;a—出口压力取压点;b—吸入压力取压点;1-1’—流量计压差;2-2’—光滑管压差;3-3’—粗糙管压差;4-4’—闸阀近点压差; 5-5’—闸阀远点压差;6-6’—截止阀近点压差;7-7’—截止阀远点压差;J-M—光滑管;K-L —粗糙管五、实验方法:⒈按下电源的绿色按钮,使数字显示仪表通电预热,调节第1路差压变送器的零点,关闭流量调节阀⑵⑶。
水文学实验——流速的测定;过水断面面积的和流量的计算实验地点和时间:湘江 2016.11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河道宽度,合理选择宽河道段面布点设置方案;2)熟悉了解超声波测深仪和流速仪;模拟进行河流断面深度和流速测量,熟练掌握流速仪测流量的原理和方法。
3)绘出“过水断面图,根据“三角形—梯形”面积法计算过水断面面积。
根据“流量=流速*过水断面面积”的公式计算,快速算出各部分流量,相加即得出总流量。
实验原理(简述):1.采用实测法,应用流速仪测速的原理测的过水断面上某点的流速,推算出过水断面某点的平均流速;2.分别用梯形、三角形面积公式,根据断面的平均流速和断面面积,由流量=平均流速*过水断面面积求得总流量。
实验步骤:测流速:1.选取实验地点:湘江;2.测量河岸两侧AB的宽度并在AB中间分设30个距离相等的点;3.布设测深垂线。
根据每个点的位置在断面上布设若干条有代表性的测速垂线,在每条垂线上布设若干测速点;4.测深。
利用超声波测深仪测得所布点处水深;5.测速。
利用流速仪移动到河底距河面的正确位置,在水深6/10处测得河流平均流速。
过水断面面积和流量的计算:6.过水断面图的绘制。
将测流速实验中测深仪所测出的测深数据表,利用excel现有的绘图功能绘出“距水面左岸长度—测深深度”的X-Y函数图。
7.采用“梯形—三角形面积计算法”,即在已绘制的过水断面图的基础上,利用各点的横纵坐标,将过水断面分为许多三角形和梯形,再根据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各点对应的断面面积。
8.计算流量。
根据流量=断面平均流速*过水断面面积,将测流速实验中所得到的测速数据与机算过水断面面积所得到的面积数据对应相乘再相加,得出最后的流量计算结果。
实验结果(文字描述、绘图):由v=L/t可得平均流量为0.98m/s;过水段面面积为7902.09m2根据流量=断面平均流速*过水断面面积:总流量=S*v=7744.05m3/s总结:(结论、问题并加以讨论)1.河流的平均流速出现在水深6/10处,垂线上绝对最大流速出现在水面以下水深1/10-3/10处;2.河底与河岸附近流速最小,从水面向河底流速减小;3.流量与过水断面面积和断面流速有关;流量大小可以通过水位高低反映出来,水位升高,流量增大;4.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模拟实验,但因缺少实际操作,实验结果有误差。
《化工原理》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化工原理是报考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教诲部授权各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其命题和评价标准是相关工科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化工基础。
《化工原理》以传递过程(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为主线,涵盖了化学工业中涉及的主要单元操作过程。
要求考生控制研究化学工程问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主意,控制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及典型设备设计、选型与校核计算的能力,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力求反映专业特点,以科学、平等、确切、规范的尺度去测评考生的化学工程基础知识水平、基本判断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评价目标(1)是否熟练控制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2)是否控制主要单元操作过程的基本设计和操作计算主意;(3)是否控制典型设备的特性和操作,并具备基本选型能力;(4)是否能够灵便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对化工单元过程举行操作分析和调节,并解决单元操作常见问题。
三、考试内容考试的核心在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最基本的定量、定性分析主意,含有一定的代数、数值计算工作量,需要决定计算器。
(一)流体流动考试要求:控制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及流动逻辑,包括流体静力学方程、延续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
能够灵便运用流体力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计算流体流动问题,包括流体流动阻力计算和管路计算。
第1页/共13页1.1流体静力学(1)流体的压强及表示方式;(2)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及应用。
1.2流体动力学(1)流动过程的质量守恒方程;(2)机械能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及应用。
1.3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1)流体流动现象(流体的粘性及粘度的概念、圆管内的流动逻辑、边界层的概念);(2)流动型态(层流和湍流)及判据;(3)流动过程阻力的计算以及因次分析主意。
1.4管路计算(1)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2)复杂管路(并联管路、分支管路)的特点;(3)非定态流动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