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4章杆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92
【问题描述】如图I所示的桁架结构,L1-10长为1m,L10-9长也为1m。
桁架各单元横截面如图II所示。
材料弹性模量E=210GPa,泊松比μ=0.3,承受载荷的方式为在点8处施加竖直向下的集中力载荷F=60000N,约束为结点1处约束X、Y方向的自由度,结点5处约束Y方向的自由度。
图I 桁架结构示意图图II 桁架各单元横截面示意图【要求】在ANSYS Workbench软件平台上,建立该零件的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施加边界条件以及静力有限元分析,最终得到桁架位移云图。
1.分析系统选择(1)运行ANSYS Workbench,进入工作界面,首先设置模型单位。
在菜单栏中找到Units下拉菜单,依次选择Units>Metric(kg,m,s,℃,A,N,V)命令。
(2)在左侧工具箱【Toolbox】下方“分析系统”【Analysis Systems】中双击“静力结构分析”【Static Structural】系统,此时在右侧的“项目流程”【Project Schematic】中会出现该分析系统共7个单元格。
相关界面如图1所示。
图1 Workbench中设置静力分析系统2.输入材料属性操作步骤如图2所示。
(1)在右侧窗口的分析系统A中双击工程材料【Engineering Data】单元格,进入工程数据窗口。
(2)在已有工程材料下方的单元格“点此添加新材料”【Click here to add a new material】中输入新材料名称truss。
(3)在左侧工具箱下方双击“各项同性线弹性”选项:【Linear Elastic】>【Isotropic Elasticity】。
(4)在弹出的材料属性窗口中输入弹性模量以及泊松比的数值:【Young’s Modulus】=2e+11Pa,【Poisson’s Ratio】=0.3。
(5)点击“项目”【Project】选项卡返回项目流程界面。
杆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原理杆梁结构是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由多个杆件或梁组成,用于承担载荷和传递力量。
有限元分析是一种通过将结构离散为许多小单元,利用数学方法对结构进行分析的技术。
下面将详细介绍杆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原理。
一、杆件离散化在有限元分析中,首先需要将杆梁结构离散化为一组子结构,即离散化为一组离散的杆件。
离散后的每个杆件可以看作是一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由两个节点组成,节点之间以杆件连接。
通过节点与杆件的连接方式,能够模拟出整个杆梁结构的受力特点。
离散化的过程中,需要确定杆件的几何形状、截面以及材料特性等参数,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杆件单元数目。
通常,单元数目越多,离散程度越高,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计算成本也会增加。
二、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结构分成许多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内的行为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函数来表示。
对于杆梁结构,常用的单元有梁单元和杆单元。
梁单元适用于承受弯曲强度较大的杆件,而杆单元适用于承受轴向载荷的杆件。
通过将结构分成小单元后,可以建立一个与原结构相似的离散模型,并在每个单元上建立相应的方程。
三、应力应变关系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需要获得每个杆件的应变和应力。
应变与杆件的变形有关,而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则与材料的本构关系有关。
对于线弹性材料,应力与应变之间可以通过胡克定律来描述。
胡克定律表明,应力与应变之间成线性关系,材料的弹性模量E、泊松比ν以及应变关系能够决定应力。
应根据结构中不同材料的应变特性来选择相应的材料模型。
四、施加边界条件在进行有限元分析前,需要施加适当的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用于模拟实际情况中的约束和限制。
常见的边界条件有固定边界、弹性边界和施工阶段边界。
五、求解位移和应力当离散化杆梁结构、建立了位移和应变关系、施加了边界条件之后,可以通过数值求解方法,例如有限元法中的坐标变形法,计算得到结构的位移和应力。
坐标变形法能够基于得到的位移结果,进一步计算应力。
杆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原理杆梁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工程结构,广泛用于建筑、桥梁、机械等领域。
为了研究杆梁结构的力学性能和设计优化,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有限元分析。
有限元分析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将连续结构离散化为一个个有限的单元(元素),再通过计算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近似表示整个结构的力学性能。
下面将逐步介绍杆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原理。
1.离散化:首先,将杆梁结构离散化为一个个的单元,通常可以选择线性单元、二次单元等。
线性单元简单且计算效率高,而二次单元更准确但计算开销较大。
根据具体工程需求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单元进行离散化。
每个单元由节点和单元梁组成。
2.建立本地坐标系:为了方便计算,对于每个单元,可建立本地坐标系。
本地坐标系是以单元的一个节点为原点,并建立与该节点有关的坐标轴。
通过本地坐标系可以方便地描述单元内部的各种力和力矩。
3.单元刚度矩阵计算:对于每个单元,需要计算其刚度矩阵。
刚度矩阵描述了单元内部的相互作用,包括节点间的弯曲刚度和剪切刚度等。
通过根据材料的力学特性和几何信息,可以得到单元刚度矩阵。
4.装配全局刚度矩阵:将所有单元的刚度矩阵按照它们的几何关系组装成全局刚度矩阵。
全局刚度矩阵描述了整个杆梁结构的力学行为。
5.施加边界条件和加载情况:根据具体问题的边界条件和加载情况,在全局刚度矩阵中添加与之对应的约束和加载项。
边界条件通常涉及到约束的位移和力的平衡,加载情况则涉及到外界施加在结构上的力。
6.求解杆梁结构的位移:通过求解全局刚度矩阵与位移的乘积等式,可以得到结构的位移。
位移是描述结构变形的重要参数,可以用来计算应力、应变和变形等。
7.计算应力和应变:通过已知的位移以及杆梁的几何信息,可以计算单元内部的应力和应变。
应力和应变是评估杆梁结构受力情况的重要指标,在结构设计和安全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8.结果后处理:最后,可以通过后处理技术对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进行处理和展示。
例如,可以绘制位移云图、应力云图等,以方便工程师对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