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和肾的功能与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37
《生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结论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任务1.了解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各自借助怎样的方法进行研究。
第二节生命的基本特征1.生命有哪些基本特征。
2.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它包含了哪两个方面的过程,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3.何谓兴奋性?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什么?它与兴奋性是什么关系4.什么是刺激、反应。
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5、兴奋性与兴奋有什么不同第三节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与整合1.机体功能活动调节有哪些方式。
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各自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它包括哪几个部分。
4.举例说明机体内活动调节哪种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5.正反馈、负反馈的生理意义各是什么?6.举出机体内自控调节的正反馈的例子。
第四节常用的解剖学术语1.正常的解剖学姿势是怎样的?2.说出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各是哪个面?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结构1.光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结构由什么组成。
2.什么是单位膜?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指的是什么?3.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成分从功能上分可分为何蛋白。
4.分别说出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中心粒的主要作用。
5.什么是核孔?它有什么作用?6.什么是染色质?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在细胞里起什么作用。
7.人体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第二节细胞膜的基本功能1.对比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中,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泵转运)、大分子的出胞、入胞作用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它们各自转运的物质有哪些?2.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有哪些?3.什么是钠泵?它在什么情况下被激活?在物质转运中起什么作用?此泵有哪些生理意义。
4.受体蛋白与转运蛋白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什么是静息电位?什么是动作电位?2.形成静息电位的条件有哪些?3.以神经细胞生物电为例,说出静息电位形成的实质。
动作电位各期形成机制是什么?4.什么是极化状态、去极化、超极化、反极化(超射)、复极化。
人体健康与免疫力第一道防线为:皮肤、粘膜及其分泌液、细胞膜、呼吸道、胃肠道、尿道及肾脏。
第二道防线为:吞噬作用、抗菌蛋白和炎症反应。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不过,单纯的屏障和和过滤机制并不能完全保护我们,身体有赖组成免疫系统的血细胞和蛋白质发挥防御能力。
免疫力又分非特异性免疫,即先天性免疫。
它是通过遗传巩固下来的。
特异性免疫又叫获得性免疫,它必须在机体免疫细胞与抗原接触后才能产生,对抗原的识别和作用有特异的选择性。
在抗击新冠病毒的今天,呼吁人们增强免疫力,是指增强先天性免疫力。
而特异性免疫是在受感染康复后才能获得,或打预防针。
因此,人体主动增强免疾力主要是増強先天免疫力,即身体先天所赋有的。
増强方法有注意饮食,适当运动,充足睡眠,调畅心态等。
饮食的在当前疫情中主要针对肺和增強免疫力。
实际是选择营养价值高的食品,人体食用后增加营气即能量,它就是起到增强抵抗力,也是增强免疫力。
它就是正气。
在这次抗疫中,在人们视线中出现比较新的是“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和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免疫力”。
人体内的正气就是免疫力。
饮食増强免疫力,因为营气是通过经脉运用到脏腑和肌体细胞。
锻炼増強免疫力,是锻炼通脉,是让身体吸收气,即宇宙能量也是量子,通过经脉输送给脏腑和肌体细胞。
量子也是正气。
所以,运动增強免疫力。
今天新冠疫情中,人们特别強调肺,有人创编些养肺动作,比如扩胸运动,按肺经的一些穴位。
这都很好。
但是,新冠肺炎牵涉到的部位很多,如支气管,肺,免疫系统的脾,淋巴结,骨髓里的免疫细胞,还有心,肝,肾等。
因此,我们在健身锻炼时,应该以整体为主,结合现时需要。
但是,现实是人们如何锻炼好?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中医的作用,且要守正创新。
中医的“正”是什么?入药归经。
上面说的饮食也是食疗。
与中药入药归经一样,食材化为营气,中药化为药气,都是通过经脉到脏腑,到各脏腑把病气排出去。
人体各器官作息时间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人体各器官作息时间表是指人体内各个器官在一天内的活动规律和节律。
根据医学研究,人体的各器官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会有不同的活动状态,这种生物钟的调节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还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 大脑: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控制着我们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功能。
大脑的活动规律在一天中表现为:清晨7点到9点是大脑最活跃的时间,这个时候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处理速度最快,思维最为敏捷;中午12点到下午2点是大脑的疲劳期,这个时候很容易感到疲劳和困倦;晚上10点到凌晨2点是大脑的休息时间,这个时候大脑会进行清理和修复,是身体进入深度睡眠的时候。
3. 肺部:肺部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负责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肺部的活动规律在一天中表现为:早晨7点到9点是肺部最为活跃的时间,这个时候肺部吸氧效果最好;下午3点到5点是肺部相对疲劳的时间,这个时候肺部的吸氧能力较差;晚上10点到凌晨2点是肺部的休息时间,这个时候肺部会进行清理和修复。
人体各器官在一天内有着不同的活动规律和节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我们应根据各器官的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2000字】。
第二篇示例:人体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的活跃度和功能。
保持器官作息时间的平衡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人体各器官作息时间表:1. 大脑: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控制思维、情绪、记忆等功能。
大脑的作息时间是一天中最复杂的。
大脑的最佳工作时间是在清晨到中午时段,这时大脑记忆和思维能力较强,是学习和工作的好时机。
而晚上大脑进入休息状态,有利于大脑健康和记忆巩固。
2. 心脏: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负责泵血供应给全身各器官。
心脏的作息时间和全身循环节奏一致,即在一天中早晨到中午时段心脏工作较为活跃,心率较快,这时进行锻炼效果最好。
第五章胃肠道、肾的功能一、名词解释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吸收:食物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及水、矿物质和维生素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糖异生:排泄:人体的代谢尾产物、多余的水、无机盐和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血液循环运送到某些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重吸收:二、选择题1、胃蛋白酶原主要依赖于()。
A.胃必素的激活,B.盐酸的激活,C.促胰岛素的激活,D.乙酰胆碱激活。
2、三种物质的在胃内排空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蛋白质、脂肪、糖类,B.糖类、脂肪、蛋白质,C.脂肪、糖类、蛋白质,D.糖类、蛋白质、脂肪。
3、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最重要成分是()。
A.胆盐,B.胆色素,C.胆固醇,D.脂肪酸。
4、肝脏最重要的功能是()。
A.消化,B.供能,C.解毒,D.代谢。
5、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B.小肠,C.食管,D.大肠。
6、下列物质吸收时不需要钠泵活动的是()。
A.单糖,B.氨基酸,C.脂肪酸,D.水。
7、低血糖时,首先受影响的器官是()。
A. 脑组织,B.肾脏,C.肝脏,D. 心脏。
8、饥饿时,维持血糖恒定的主要途径是()。
A.肌糖原的分解,B.肝糖原的分解,C.糖异生,D.肾小管生吸收。
9、肾单位是指()。
A.肾小球与肾小管,B.肾小体、肾小管、集合管,C.肾小体和髓袢,D.肾小体、肾小管。
10、糖吸收的主要机制是()。
A.主动转运,B.被动转运, C单纯扩散, .D.都不是。
11、关于肾脏的主要功能错误叙述的是()。
A.排除大部分代谢尾产物,B.分泌激素,C.维持水和酸碱平衡,D.排泄尿胆素。
12、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脂肪,B. 糖类,C.蛋白质, D维生素。
13、人体最经济的能源是()。
A.脂肪,B. 糖类,C.蛋白质, D维生素。
三、填空题1、食物在消化管内的________过程称为消化,消化方式有两种,一为________,二为________。
慢性肾衰竭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郭弋凡①赵文景①^王梦迪①刘志强①慢性肾衰l(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胃肠功能紊乱是指有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发展并进行性恶化导致尿毒症毒素排泄障碍,胃肠激素代谢障碍而导致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出血,产生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一系列症状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32o在CRF 以及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比器质性消化不良更常见,在透析患者中消化道症状患病率约在43%~ 72%之间33],已对CRF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关格”是古代中医对其非常形象的描述,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在CRF晚期非常常见,然而,研究显示早在终末期肾脏病之前,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较高的慢性肾脏病(ch/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也可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3],且随病情进展而日益突出,这些症状反复发作或急性加重,会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甚至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等后果,继而导致肾脏病加重3]。
因此,除传统认为的尿毒症毒素刺激外,应该有其他因素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现代医学以对症治疗或肾脏替代治疗为主,而疗效有时并不理想,中医药干预早中期CRF,在改善患者胃肠道不适及全身症状、保护残余肾功能、延迟进入肾脏替代治疗的时间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9]o本文就CRF胃肠道功能障碍可能发生的机制及中医药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1慢性肾衰竭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长期以来,尿毒症毒素及一些代谢产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被认为是CRF出现消化道症状的重要原因,CRF患者胃肠道排泄尿素増多,细菌分解为氨和碳酸胺明显增加,引起胃肠黏膜广泛炎症、糜烂34>2]。
肠源性尿毒症毒素如硫酸硫酸盐和对甲苯磺酰基硫酸盐的增加能够激活TGF-內而诱导炎症反应,加速CRF进展4]。
体育运动对内脏系统旳影响一、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旳影响1、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旳影响:合适旳体育运动对增进消化系统旳发展有良好旳影响。
反之,会带来不良影响。
(一)常常从事体育运动,可增长人体能量物质旳消耗。
反射性地提高了胃肠道旳消化和吸取机能。
(二)体育运动时,由于膈肌旳大幅度升降活动,对胃肠起按摩作用,也能增强胃旳消化功能。
(三)因运动时间安排不当,会影响胃肠旳消化和吸取机能。
如饭后剧烈运动,由于血液重新分派,对消化腺旳分泌活动和胃肠旳蠕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胃肠旳消化和吸收。
(四)如运动负荷过大或运动时间过长,浮现过度疲劳,则有也许影响肝旳正常功能。
有研究发现训练时间较长旳鼠,肝细胞旳粗面内质网减少,浮现不规则扩张或断裂;肝糖元粒明显减少,而脂滴增多,体积增大;线粒体肿胀呈空泡状。
从而导致肝细胞浊肿、脂变、破裂和坏死。
阐明机体由于间歇时间不够,导致疲劳积累而引起了过度疲劳。
(五)研究进一步表白肝细胞在训练中所浮现旳一系列病理变化,通过一段时间旳训练会逐渐恢复正常。
并且运动时间短,运动量小,恢复所需时间较短;相反,运动时间长,运动量大,则恢复所需时间较长。
(六)体育运动中,有些国家旳运动员为了在剧烈旳竞争中战胜对手,服用类固醇等有害药物。
运动实验证明,服用类固醇对肝脏构造会产生不良影响。
服用类固醇后克制了胆汁旳形成和排出,使肝细胞内胆汁滞留,然后肝细胞变性,正常构造破坏,肝小叶内白细胞浸润,肝脏内局部浮现结缔组织增生,进而使肝脏发生纤维样变。
二、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旳影响1、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旳影响: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旳影响重要表目前对肺组织旳影响。
经动物实验表白:(一)随着运动强度旳增长,肺泡形态有从正常到肺泡腔扩大再到肺泡壁破裂最后失去完整性旳这一变化趋势。
这种变化使肺组织失去了气体互换时旳屏障作用。
(二)随着运动强度旳增长,呼吸膜厚度有从正常到增厚,再到变薄,最后直到破裂旳变化过程。
这种变化使呼吸膜失去呼吸作用。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复习题1.消化:①机械消化,指消化道肌肉收缩运动,将食物磨碎,使食物与消化充分混合,并向前推进的过程②化学消化: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过程。
2.胃肠道的运动形式与生理意义:①胃紧张性收缩,保持胃肠形态和位置,保持胃肠内一定的压力,也是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②蠕动,将胃肠内容物向远端推进,并研磨混合食物③容受性舒张,使胃容纳和贮存食物,而胃内压不升高④分节运动,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化学消化,还能增加食糜与肠粘膜的接触机会,利于吸收。
胃排空: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胃运动是胃内压增高是胃排空的动力。
排空顺序的快慢:糖→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完全排空的时间约为4~6小时。
3.唾液成分及作用:99%为水,还有唾液淀粉酶、粘蛋白、溶菌酶及少量的Na+、K+、Cl-等。
作用①舒润和溶解食物②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③清洁和保护口腔。
胃液:主要是由胃蛋白酶和盐酸所组成。
盐酸:由胃底腺的壁细胞分泌。
作用为①激活蛋白酶②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消化蛋白质转氨基酸)③有杀菌作用④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⑤进入小肠后,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分泌。
胃蛋白酶最适pH为2.0。
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粘液:胃粘液由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粘液细胞分泌。
粘液能与胃粘液膜分泌的HCO3-结合在一起,结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PH此时上升。
胰液:由胰腺的腺泡细胞和小导导管壁上皮细胞所分泌的碱性液。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被肠致活酶(肠激活酶)和胰蛋白酶本身所激活。
胰液含消化酶全面,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力最强的一种。
胰液的作用:①碳酸氢盐②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③胰脂肪酶④胰淀粉酶4.胆汁的组成:胆汁由肝细胞分泌,由胆囊贮存和排放。
主要含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及多种无机盐。
胆汁中不含消化酶。
其中与消化和吸收有关的成分主要是胆盐。
空堡逍丝苤壹;生!旦筮;i鲞箜!塑g垡!』旦ig!』!QQi:y型:;i!丛!:!胃肠激素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莫剑忠王承党生理情况下,胃有两种运动形式,即消化期运动和消化间期运动。
消化期胃运动主要将胃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腔内,所以常将胃排空作为胃运动功能的指标。
消化问期则表现为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MC),呈时相变化,特别是第Ⅲ相波呈爆发性强收缩,是胃肠道的”清道夫”。
无论是消化期,抑或是消化间期运动都受体内诸多因素的调控,其中胃肠激素(或肠肽或脑肠肽)直接或间接参与胃运动调控。
本文介绍常见胃肠激素的调节作用。
一、胃泌素/胆囊收缩素(CCK)族1.CCK:存在于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的I细胞中,三大营养素尤其是脂肪可刺激其分泌。
CCK可抑制近端胃收缩、加强幽门收缩、抑制胃排空。
CCKl受体特异性拮抗剂Loxiglumide和MK一329可完全取消CCK的抑制作用。
目前已证实CCK是胃排空和摄食的生理性抑制因子。
CCK对胃运动的可能机制是:①直接与幽门括约肌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引起幽门收缩。
也可通过位于迷走神经上的相应受体刺激突触前的非去甲肾上腺素递质释放,如血管活性肠肽(VIP)等,影响幽门活动。
②神经反射:间接通过内脏神经及迷走神经反射作用抑制胃运动和排空。
③中枢作用:犬脑室内注射CCK后餐后幽门括约肌电活动受抑制,胃排空加速。
中枢CCK对胃排空的影响可能还与种属有关。
2.促胃液素(GAs):亦称胃泌素,由G细胞分泌,可引起不同种属动物的近端胃舒张、胃窦收缩,这种作用是生理性的。
药理剂量的GAS可延缓人类对液体和固体食物的胃排空。
侧脑室内注射四肽GAS对大鼠胃电活动、胃运动均有兴奋作用,并使胃肠推进作用增强,这种作用由迷走神经介导,可被阿托品阻断。
二、PP肽族1.酪酪肽(PYY):是36肽,在回肠和结肠黏膜中含量最高。
餐后(特别是脂肪酸)小肠大量释放PYY,抑制胃排空,并对摄食有控制作用,外周给药可抑制啮齿动物和人的摄食。
名词解释: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除了血管内给药以外,药物应用后,都要经过吸收过程。
分布: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后透过细胞膜向集机体组织、器官或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药物在吸收过程中或进入体循环后,受体液环境、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等的作用导致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也称为生物转化。
排泄: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转运: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转运。
处置: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
消除:药物的代谢与排泄称为消除。
蓄积:药物从组织解脱回血液的速度慢于由血液进入组织的速度,连续用药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蓄积。
胃空速率:单位时间内胃内容物的排出量。
多晶型:同一化学结构的药物,由于结晶条件不同,可得到数种晶格排列不同的晶型,这种现象称为多质多晶。
溶出速率:固体药物制剂中有效成分在特定的溶解介质中的溶解速度和程度。
PH分配学说:药物的吸收取决于其解离状况和油/水分配系数的学说,称PH分配学说。
被动转运: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的过程,分为简单扩散和限制扩散两种形式。
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能耗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逆化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扩膜转运的过程。
表观分布容积: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按照血浆中药物浓度推算体内药物总量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总容积。
V=X0/C0第一相反应:引入官能团的反应过程,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多数脂溶性药物经过第一相反应生成极性基团。
第二相反应:药物中的极性基团或由第一相反应生成的代谢产物结构中的极性基团与机体内源性物质反应生成结合物的过程,亦称结合过程。
酶诱导作用:人体摄入某种化学物质后,药物代谢增强的现象。
酶抑制作用:人体摄入某种化学物质后,药物代谢减慢的现象。
器官保养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心脏保养1. 合理饮食:尽量少吃高盐、高油、高糖食品,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适量摄入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核桃等。
2. 适量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能够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肌的收缩能力和心律的稳定性,减轻心脏负担。
3.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脏负荷。
要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给心脏带来的负担。
4. 健康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对保护心脏健康非常重要。
5. 戒烟戒酒:烟草和酒精会对心脏造成伤害,尤其是长期大量饮酒和大量吸烟对心脏的危害更大。
6. 控制压力:过大的精神压力会导致心脏负担增加,甚至引发心脏疾病。
要学会合理的排解压力,保持心情愉快。
二、肺部保养1.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柑橘、柠檬、橙子、花生、菠菜等。
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清除肺部积聚的自由基,保护肺部功能。
2. 增强体质: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可以提高肺部的功能,增强抵抗力。
3. 均衡营养:适当摄入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身体的营养平衡,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肺部功能。
4. 避免空气污染:尽量避免空气污染较重的环境,尤其是烟雾、油烟、化工气体等对肺部有害的气体。
5.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肺部会造成伤害,尤其是长期大量吸烟和饮酒会导致肺部疾病的发生。
三、肝脏保养1. 合理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油脂、高糖、高蛋白食品,减少对肝脏的负担,有助于肝脏健康。
2. 戒烟戒酒:烟草和酒精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要戒烟限酒,保护肝脏健康。
3.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疲劳、工作压力过大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要保持良好的工作和休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4. 避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对肝脏健康不利,要保持饮食的规律性和健康性。
5. 合理用药:盲目滥用药物会对肝脏造成伤害,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
四、肾脏保养1. 多喝水:多喝水可以促进体内废物的排泄,减轻肾脏的负担。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讲义一、神经系统的概述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机器,而神经系统则是这个机器的控制中心。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它们就像是司令部,负责接收、处理和发送各种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则像延伸出去的通信线路,将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的各个部位连接起来。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它们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相互传递信息。
这些信号的传递使得我们能够感知外界环境、做出反应,并调节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包括内脏活动。
二、内脏活动的特点内脏活动与我们的肢体运动等外在活动有所不同。
内脏活动通常是不随意的,比如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等,我们无法直接通过意识去控制它们。
而且,内脏活动的节律性比较强,像呼吸、心跳都有相对固定的频率和规律。
内脏活动对于维持身体的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
例如,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能够保证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出;呼吸系统的规律工作能确保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方式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是快速而精确的。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内脏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感神经在紧急情况下,比如面临危险时,会使身体进入“战斗或逃跑”状态,它会加快心跳、升高血压、扩张支气管等,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和氧气,以应对可能的挑战。
副交感神经则在身体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发挥作用,它会促进消化、减慢心跳、收缩支气管等,帮助身体储存能量、进行修复和恢复。
体液调节则是通过激素来实现的。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会进入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靶器官,调节其功能。
例如,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水平,而胰高血糖素则能够升高血糖水平,它们共同维持血糖的稳定。
四、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交感神经的作用广泛而强烈。
当交感神经兴奋时,会导致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加,以满足身体在应激状态下对血液和氧气的需求。
实验五胃肠运动的调节及药物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实验目的】1.观察哺乳类动物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2.学习创建离体肠平滑肌活动的模拟内环境和哺乳类动物离体器官或组织灌流的实验方法。
3.观察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药物对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及其机制。
【实验原理】消化道平滑肌与骨骼肌、心肌一样,具有肌肉组织共有的特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
但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较低,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较长,造成其收缩缓慢并有伸展性。
其中胃的伸展性变化尤其明显,这对于一个中空的容纳器官来说,能够适应食物容量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消化道平滑肌处于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即紧张性,这使消化道内经常维持一定的基础压力,有利于胃肠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使胃肠的容量和食物的容积相适应;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温度变化、化学和机械或牵张刺激很敏感;许多部位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其节律性收缩比心肌缓慢且不稳定。
消化道功能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完成的。
支配消化道的神经包括外来神经系统和内在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一)中枢神经系统对消化道功能的调节作用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两条途径调节消化道功能:①直接作用:通过交感、副交感神经(主要是迷走神经);②间接作用:通过体液途径即激素或神经内分泌途径,如下丘脑的生长抑素分泌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具有明显的消化道兴奋作用;脑啡肽则对消化道有抑制作用。
(二)内在神经系统又称肠神经系统,以往认为肠系统的神经递质为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近年的研究表明,肠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内几乎存在所有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递质,肠内在神经系统的主要神经递质及其作用见表5-1。
表5-1 肠内在神经系统的主要神经递质及作用神经递质名称分布及作用乙酰胆碱(Ach)是支配胃肠道平滑肌、肠上皮细胞、壁细胞、某些肠道的内分泌细胞以及神经突触的主要兴奋性递质胆囊收缩素(CCK)存在于某些分泌调节性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可能参与兴奋性传递,与肌肉兴奋有关5-羟色胺(5-HT)可能参与兴奋性神经元突触传递神经肽Y(NPY)存在于分泌调节性神经元,可能抑制水和电解质的分泌;也可见于中间神经元及某些抑制性肌肉运动神经元血管活性肠肽(VIP)是分泌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肠道内血管舒张神经元的递质,与肠内抑制性肌肉运动神经元的信息传递有关101一氧化氮(NO)是肠内抑制性肌肉运动神经的共存递质,也可能是神经元突触传递的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因动物种属及部位不同,存在于不同类型的神经元胃泌素释放肽(GRP)对胃泌素细胞有兴奋作用,也存在于支配肌肉的神经纤维和中间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NE)具有抑制非括约肌部位的运动、收缩括约肌、抑制分泌调节反射、收缩肠道小动脉等作用生长抑素广泛分布于肠神经元,但作用未明存在于某些分泌调节性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作用不详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三磷酸腺苷(ATP)可能与肠内抑制性肌肉运动神经元的信息传递有关速激肽速激肽包括P物质、神经激肽A、神经激肽K等,是肠道兴奋性肌肉运动神经元的主要递质,也可能是肠道初级感觉神经元的递质(三)外来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