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课件(完整版)学习资料共3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22 MB
- 文档页数:33
感觉统合定义与重要性触觉失调前庭觉失调•本体觉失调:表现为动作不协调,精细动作能力差等。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030201训练目标提高感觉统合能力,改善失调症状。
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
针对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
感觉统合训练目标与原则趣味性原则长期坚持原则观察法自然观察结构化观察观察记录表问卷调查法教师问卷父母问卷向教师发放问卷,了解儿童在学校或幼儿园中的学习和社交表现。
其他相关人员问卷使用专业的评估量表,对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进行量化评估。
感觉统合能力评估量表神经心理测验行为评定量表其他专业评估工具通过一系列神经心理测验,了解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和感觉统合功能。
使用行为评定量表,对儿童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定,以辅助感觉统合能力的评估。
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选择使用其他专业的评估工具,如运动能力评估、认知能力评估等。
标准化评估工具介绍动态平衡训练进行走路、跑步、跳跃等活动,增强身体在动态状态下的平衡能力。
静态平衡训练通过站立、闭眼、单脚站立等方式,提高身体静态平衡能力。
前庭刺激训练利用旋转、摇晃、俯仰等动作,给予前庭系统适当的刺激,促进前庭平衡觉的发展。
前庭平衡觉训练触觉训练触觉感知训练通过触摸不同材质、形状、温度的物体,提高触觉感知的敏锐度和分辨能力。
触觉刺激训练利用按摩、拍打、挤压等手法,给予身体各部位适当的触觉刺激,促进触觉系统的发展。
触觉与运动结合训练在运动中增加触觉元素,如赤脚走路、戴手套拍球等,提高触觉与运动的协调能力。
本体觉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身体协调性训练环境布置及器材选择安全舒适的环境01器材多样性02适应性调整03游戏化教学方法应用游戏化元素融入将游戏元素融入感觉统合训练中,如角色扮演、竞赛等,提高儿童参与度和兴趣。
情境模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儿童在模拟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增强训练效果。
积极反馈与鼓励及时给予儿童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训练动力。
如何在家中进行感统训练1.平衡木准备一个宽10公分,长2米左右的木板。
让小孩在上面走平衡木,锻炼小孩的胆量和平衡能力。
也可在室外,让孩子走马路沿、花池沿。
2.羊角球游戏给小孩买一个羊角球让他在家中蹦。
如果他蹦烦了,没有新鲜感,可以和他玩捉迷藏的游戏,让他蹦着去找你、去捉你。
3.身体滚动让小孩平躺在垫子上,胳膊伸直,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为宜。
这个方法可以提高小孩的注意力。
4.接球游戏让小孩扒在地上,头抬起来,双手抱一个球,向墙上推球,再双手接球。
我每天让孩子做100个。
距离墙的距离自己掌握。
5.梳头游戏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宝宝的头皮,顺势梳头。
也可以让宝宝在镜子面前自己动手,这对锻炼宝宝手指的精细运动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帮助。
6.抓痒游戏让宝宝躺在床上或沙发上,抓挠他的腋下、胸口,根据宝宝的反应来控制用力的大小和刺激的强度。
如果连一些常需接触他人的部位如手、臂、腿、背部等、也有强烈的反应,则需加强此游戏。
可用刷子、海绵等刺激,摩擦手、脚、全身。
7.篮中寻宝准备一个水果篮,篮子内放各种不同质感、不同重量的玩具,鼓励宝宝从篮中将玩具一一取出,爸妈告诉宝宝玩具的名称,然后再将玩具一一放入篮中,反复2~3次。
让宝宝多触摸各种玩具,在触摸不同质地的玩具时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
8.箱中摸宝准备一个空纸箱,上面开一小口口的大小以能容宝宝的小手及内装的各种玩具进出为宜、,内装各种质地不同玩具或物体,如沙包、玻璃球、小动物玩具等等。
爸妈讲1种玩具或物品的名称,让宝宝手伸进去抓取出来,并能准确报出名称。
9.按摩足底把沙子、碎石子、毛毯、树叶等不同质地的东西铺在地上,让宝宝光着脚从上面来回走,使宝宝感受各种不同的触觉刺激。
另外,每晚睡觉前用温水泡脚后,爸妈用大拇指按压宝宝脚掌心,每只脚各按压100次,不仅可训练触觉,还是一种保健按摩法,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疾病。
10.小飞机飞起来爸爸或妈妈仰面平躺,向上伸出胳臂,双手通过腋窝握住宝宝的前肩,并弯曲双腿用脚托住宝宝的腹部。
如何在家中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在接收外界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他们需要父母的帮助和一定量的感觉统合训练来提高其感觉统合能力,因为儿童在8岁以前神经的可塑性很强,家长如能把握时机,在此期间发掘孩子脑功能的优势,诱导其发挥长处,改进短处,将使其终生受益,那么家长如何在家中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呢?以下是给家长的一些建议,可供参考。
㈠触觉方面⒈多爱抚抚孩子:情绪稳定及人际关系的建立,均依赖于安定的触觉系统,而爱抚是促进触觉系统安定的有效方法。
⒉提供干净、自由的游戏空间:让孩子能在地上自由爬行及接触周围物品。
⒊对触觉防御过度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们洗脸、洗澡或睡觉前,以手或柔软的毛巾轻轻地触压或按摩孩子的手、脚或背部。
⒋对触觉迟钝的孩子,父母一方面可用毛刷孩子的手心、手臂及腿部,以唤醒其触觉;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玩有毛感的玩具,让他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
⒌对触觉过分依赖的孩子通常有吸吮奶嘴、手指或手帕的习惯,父母不要采用高压或恐吓的方式来纠正这些习惯,而应该先适当的满足孩子对触觉的需要,以加强亲子间的关系,使孩子有安全感,然后才要求他们逐渐改掉这些习惯。
㈡前庭平衡方面⒈善于用摇篮⒉多提供骑木马、坐电动玩具、滑滑梯、荡秋千、跳弹簧垫等活动,如果孩子前庭抑制功能不良,易出现头晕等反应时,家长仍应让他们参与上述活动,但要适度,要加强保护,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㈢肌肉关节动觉方面要重视孩子的运动,孩子玩弄或舔咬自已的手、脚,摔东西,敲打玩具,搬弄桌椅或爬上爬下,都是在从事有益的活动,因此,父母千万不要因为事后收拾麻烦,或怕孩子碰伤就全面禁止孩子活动,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使孩子得到适当的活动。
㈣精细动作方面⒈婴幼儿期要提供丰富的触觉刺激。
⒉在上小学前,家长应让孩子有许多涂鸦、剪贴、捏泥巴和粘土、扣钮扣、握笔、做简单家务的机会。
㈤视知觉方面⒈丰富婴幼儿期的视觉刺激。
⒉提供有益的视知觉玩具:如积木分类、卡片配对、走迷津、玩拼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