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汽车市场和产品准入制度_090219
- 格式:ppt
- 大小:238.50 KB
- 文档页数:36
乘用车企业准入全文前言自动驾驶技术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各国汽车厂商和科技企业均在竞逐着这一领域的龙头地位。
然而,随着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增强,自动驾驶汽车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和道德困境。
为了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交通秩序,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以规范自动驾驶汽车的设计、测试、上路和使用。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汽车行业乘用车企业准入的相关规定,并重点介绍了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规定。
一、乘用车企业准入的法律法规1.1 关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规定《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核心法规之一,其要求所有乘用车生产企业必须获得《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或《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证书》方可生产并销售乘用车。
准入的前提是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现代化生产工艺,有质量保证体系。
在获得准入证书后,企业需定期向车管所递交质量报告。
如果生产企业与相关法规不符,则有可能被取消准入资格。
1.2 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规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要求,所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必须向工信部递交《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或者《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证书》方可生产并销售新能源汽车。
准入的前提是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现代化生产工艺,有质量保证体系。
在获得准入证书后,企业需定期向车管所递交质量报告。
如果生产企业与相关法规不符,则有可能被取消准入资格。
1.3 国家标准《道路车辆驾驶员和安全技术要求》、《道路车辆制动技术要求》、《车辆结构和安全技术要求》、《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汽车安全功能要求和测试方法》等一系列国家标准对于乘用车企业准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标准明确了乘用车产品的安全性设计标准和质量标准。
二、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法规2.1 自动驾驶汽车分类中国的《自动驾驶汽车分类和技术要求》(GB/T 37177-2018)对自动驾驶汽车进行了分类,分为L1-L5五个等级,分别对应着驾驶员辅助、部分自动化、条件自动化、高度自动化和完全自动化五个级别。
产品准入管理制度一、引言公司作为一家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是生产经营的核心。
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也关系到消费者的利益和公司的长久发展。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公司制定了产品准入管理制度,规范产品准入的程序,保障产品质量。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类产品的准入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的准入管理、半成品的准入管理、成品的准入管理等。
三、准入管理的原则1.合法合规原则:所准入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公司的标准要求。
2.质量管理原则:准入产品必须符合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3.审核评估原则:对准入产品必须进行审核评估,确保产品的技术性能、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4.管理记录原则:准入产品必须有完整的准入记录,便于跟踪追溯。
四、产品准入的程序1.准入申请(1)当公司需要引进新产品或者替换原有产品时,相关部门需填写产品准入申请表,明确申请产品的名称、型号、用途、产地等基本信息。
(2)产品准入申请表由申请部门的主管签字确认后,提交给质量管理部门。
2.初审评估(1)质量管理部门收到产品准入申请表后,将对申请产品进行初步审核,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评估。
(2)初步审核主要包括产品的技术参数、用途、产地等信息是否符合要求,评估主要围绕产品的性能、安全性能等方面展开。
3.样品送检(1)初审评估通过后,申请部门须按要求提供产品的样品,并填写送检申请表。
(2)质量管理部门接收样品后,将组织相关实验室进行全面检测,确保产品的原材料符合要求,半成品和成品的性能、安全性能等均符合公司标准要求。
4.评审审批(1)实验室出具检测报告后,质量管理部门将产品准入申请表和检测报告提交给公司质量管理委员会。
(2)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产品准入评审,审查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安全性能等是否符合要求,并进行决策。
5.准入审批(1)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将产品准入申请表和审批文件送交给公司领导审批。
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准入管理,维护乘用车产品市场竞争秩序,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境内使用的乘用车产品生产的企业(以下简称乘用车生产企业)及其生产的乘用车产品,适用本规则。
本规则所称乘用车产品,包括轿车和其他乘用车(但不包括专用乘用车),是指整车(包括底盘)为自制的、国家标准GB/T 3730.1-2019《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中第2.1.1.1款至第2.1.1.10款所定义的车辆。
本规则还适用于在采购的三类底盘基础上制造完成的其他乘用车,包括运动型乘用车、多用途乘用车(含短头乘用车)。
第二章准入条件及管理第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乘用车产品类别,对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实施分类管理。
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产品类别组织相应产品的生产、销售。
乘用车产品类别具体划分方法见《乘用车类别划分表》(附件1)。
第四条乘用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应当按照《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先行办理项目核准或者备案手续,待项目建设完成后,方可申请准入。
第五条乘用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政策。
(二)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必要的生产能力和条件。
(三)具备必要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
(四)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规定。
(五)具备保证产品生产一致性的能力。
(六)具有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前款规定的具体准入条件见《乘用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附件2,以下简称《准入条件》)。
具备一定条件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以下简称企业集团),在企业集团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承担相应监管责任的前提下,其下属企业(下属子公司及分公司)的准入条件可以适当简化,具体见《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附件3)。
工信部汽车产品准入技术规范文件
你知道工信部那个汽车产品准入技术规范文件不?这玩意儿可重要啦。
就好比汽车要进一个超级严格的俱乐部,这个文件就是俱乐部的入会规则。
它会详细规定汽车在好多方面得达到啥标准才能被允许进入市场呢。
从汽车的安全方面来说吧,就像车得有靠谱的刹车系统,在各种速度下都能稳稳刹住,这文件里就会明确刹车性能要达到啥样的指标,是根据不同类型的汽车,比如说小型轿车和大型SUV,都有各自对应的安全底线。
还有汽车的环保要求也在里面。
现在都讲究绿色环保嘛,汽车的尾气排放得符合标准,不能乱排污染物,不然就像一个老是随地吐痰的人,不被允许在大街上走一样。
文件里就清楚地规定了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上限,逼着汽车制造商把汽车造得更环保。
另外,汽车的电子设备也得按照要求来。
现在汽车里的电子玩意儿可多了,像那些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之类的。
这个文件就像是个严师,规定这些电子设备得稳定可靠,不能关键时刻掉链子,不然开车的时候出问题可就危险大了。
总之呢,工信部这个汽车产品准入技术规范文件,就是为了让我们在路上开的汽车都是安全、环保又靠谱的。
产品准入和上路测试的法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汽车、电子产品、甚至是新药和医疗器械,很多时候在上市之前,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考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品准入”和“上路测试”。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入场券”的检查,确保这些新玩意儿进入市场之前,能安全、可靠地服务于我们每一个人,避免给大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毕竟,不管是车开上路,还是手机进入市场,谁也不想出现啥大问题,对吧?产品准入,就像是一个严肃的门卫,站在大门口,守着那道“法律”的关卡,谁想进去得先通过它的审核。
就拿汽车来说,咱们常常看到路上那些新车各种拉风,造型独特,性能强悍,但大家知道吗?这些车可得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测,确保它们不会在行驶中“掉链子”。
不信你看看那些汽车碰撞测试,车子撞得满目疮痍,但这也正是为了让你和我能安全地坐在车里,放心地开车。
没有这些检验,那些“刁钻”的零件可能就会出现问题,让你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你想,假如有辆车出了问题,大家的生命安全都得遭殃,简直就成了一个“大坑”,谁也不想掉进去。
再说说上路测试。
上路测试就像是让你报名参加一场“终极大考”。
这个测试分分钟决定了这款车能不能顺利上路行驶。
你可别小看了这一步骤,车子不仅要在各种天气情况下经受考验,还得在不同路况下“应对自如”。
比如,冰雪路面上,车能不能稳定行驶?遇到大雨天,刹车效果是否依然如初?这些看似简单的情况,实则充满挑战,测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后期的生产质量。
如果过不了这个“生死考验”,车子可就得停在“考场”外,等着重新修改设计。
车企可不会拿自己的声誉去冒险。
更别提现在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智能硬件,刚刚出世的玩意儿,大家都想尝尝鲜。
但要想让它们顺利进入市场,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律准入,才能让消费者安心。
比如手机、智能家居这些产品,在通过相关机构认证之前,不能随便投入市场。
谁愿意买个手机,用了没几天就发热或者自动死机?这个“法门”不关,消费者可得吃大亏。
所以每一个产品在进入市场之前,都有一套相当复杂的“入场测试”,通过了才算有资格跟我们见面。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 第44号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有关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现予以发布,请有关单位遵照执行。
本规则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本规则施行后,和本规则不一致的,以本规则为准。
附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二OO九年六月十七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汽车产品技术进步,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研究开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境内使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的企业(以下简称新能源汽车企业)及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本规则所称汽车,是指国家标准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中第2.1款所定义的汽车整车(完整车辆)及底盘(非完整车辆)。
本规则所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实施新能源汽车企业及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管理。
第二章新能源汽车分类及管理方式第五条根据新能源汽车整车、系统及关键总成技术成熟程度、国家和行业标准完善程度以及产业化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不同的技术阶段。
起步期产品是指技术原理的实现路径尚处于前期研究阶段,缺乏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尚未具备产业化条件的产品。
发展期产品是指技术原理的实现路径基本明确,国家和行业标准尚未完善,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的产品。
成熟期产品是指技术原理的实现路径清晰,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成熟,国家和行业标准基本完备,可以进入产业化阶段的产品。
进口汽车准入管理制度一、准入管理制度的背景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开放,进口汽车的数量和种类也不断增加。
进口汽车的准入管理是国家对进口汽车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国家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各国对进口汽车的管理标准和规定也在不断调整和升级,我国应当加强对进口汽车的准入管理,以确保汽车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准入管理制度的目的1. 保障国家交通安全。
通过对进口汽车进行审批和监管,可以杜绝一些低质量、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汽车进入市场,保障国内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 促进环境保护。
规范进口汽车的排放标准和燃油经济性要求,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环境负荷,保护环境生态平衡。
3. 保护消费者权益。
加强对进口汽车的准入审批和监管,可以防止一些不正规从事进口汽车业务的经营者推销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 促进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进口汽车的准入管理,可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促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三、准入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准入条件。
制定进口汽车的准入标准和条件,包括汽车的性能指标、安全技术要求、环保要求等,确保进口汽车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 准入审批。
建立健全的进口汽车准入审批制度,设立专门的准入审批机构,负责对进口汽车进行审批和监管,保证准入车辆的合法合规。
3. 监督管理。
加强对进口汽车的监督管理,建立进口汽车信息数据库和追溯机制,及时掌握和监测进口汽车的动态信息,确保进口汽车的质量和安全。
4. 处罚措施。
对违反准入管理制度的进口汽车和相关经营者,依法给予严厉处罚,包括罚款、吊销许可证、停止进口等处罚措施,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5. 信息公开。
建立进口汽车准入管理制度的信息公开机制,定期发布进口汽车准入相关政策文件和审批结果,提高透明度和公正性,促进社会监督和参与。
四、准入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1. 保障交通安全。
商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商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各位司机朋友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那种油门踩到底了,发动机还是“吱吱”响,车子却纹丝不动的尴尬?那种感觉就像是你辛辛苦苦攒了钱,结果去买车,结果发现车子根本不认你,不管你怎么努力,它就是不给你面子。
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卡壳”,也就是咱们今天要聊的主题——商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啦!首先得说说什么是“准入管理”。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为了确保商用车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标准,就像给汽车厂们戴上了一副“金箍”,让他们在生产前得先过几道“关卡”,确保每一台车都是合格的“好孩子”。
这就像我们考驾照前得经过理论和实操考试一样,只有通过了这些测试,才能拿到那个闪亮的驾照。
那么,这个“准入管理”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要通过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安全性能评估、环保排放标准等一系列考验。
就像我们考驾照前得先通过理论考试,还得有实际操作经验一样。
而且,这个“准入管理”可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定期进行,就像我们每年要交体检报告一样,企业也得定期接受政府的检查。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这么严格地要求商用车生产企业呢?这是因为商用车关系到我们的出行安全,如果连最基本的安全标准都达不到,那岂不是给我们的生命安全添堵?就像我们开车时,如果因为一辆车的问题,导致整条路都不通,那得多让人头疼啊!所以,为了确保我们的出行安全,政府对商用车生产企业的要求是越来越高。
不仅仅是要他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还要他们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
就像我们买东西时,不仅要看价格,还要看商家的信誉和服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心地把生命交给那些可靠的车辆。
我想说的是,虽然“准入管理”听起来有点“严”,但其实它就像是一种保护伞,让那些真正想做好事的企业能够安心地发展。
就像我们小时候学游泳,教练总是让我们先学会憋气,再慢慢游起来。
只有当我们学会了憋气,才能在水中自由地呼吸,才能勇敢地面对挑战。
我国汽车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及标准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产品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汽车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及标准。
本文将从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认证等方面进行分类介绍。
政策法规我国汽车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核心是《汽车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该办法规定了汽车产品的生产、销售、进口等方面的管理要求,明确了汽车产品的准入条件和审核程序。
同时,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如《机动车安全技术条件》、《机动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等,以确保汽车产品的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符合国家标准。
技术标准我国汽车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技术标准。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汽车产品技术标准,如《汽车安全技术评价规范》、《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汽车产品在安全性、环保性、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对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认证我国汽车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第三个方面是质量认证。
我国实行了强制性的汽车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即CCC认证。
该认证制度要求汽车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通过质量检测和审核后方可上市销售。
此外,我国还实行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TS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以提高汽车产品的质量水平。
总结我国汽车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及标准的建立和完善,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认证等方面的制度和标准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汽车产品市场准入体系。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汽车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及标准的建设,推动汽车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市场准入制度案例
市场准入制度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市场主体进入某一特定行业或市场的条件、程序和限制进行规定和管理的制度。
以下是几个市场准入制度的案例:
1. 中国汽车市场准入制度
中国对汽车市场的准入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限制。
其中包括对汽车生产和销售企业的准入条件,如具备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技术实力和质量管理能力等;对进口汽车的准入条件,如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和安全标准等;以及对汽车产品的监管要求,如质量认证和强制缺陷召回制度等。
2. 欧盟食品市场准入制度
欧盟对食品市场的准入设有一系列的制度和标准。
进入欧盟市场的食品必须符合欧盟的食品安全标准,并通过相关认证和检验程序。
此外,对特定食品、食品添加剂和农药等还有进一步的准入条件和标签要求。
凡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
3. 印度电信市场准入制度
印度对电信市场的准入实行了一定的限制和管理。
所有进入电信市场的企业必须获得电信产业监管机构颁发的许可证,且需要遵守一定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定。
此外,对外商投资的限制也对电信服务市场的准入产生了一定影响,外国投资者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限制。
总的来说,市场准入制度的出台旨在保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促进市场竞争,防止不合规的经营行为和产品进入市场。
通过制定准入条件、证书和认证制度、技术标准等,可以有效控制市场进入者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市场效率和品质。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解读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了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为了规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以及其产品的准入管理,保障公众的安全和权益,国家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本文将针对该规定进行详细解读。
一、企业准入管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准入管理是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实施的。
该规定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需要先申请准入,并通过该局审核才能进行生产和销售。
申请企业需要提交如下资料:1.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包括企业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本、员工人数等;2. 企业的生产能力、设备和生产线状况;3. 企业的研发能力;4.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参数、设计图纸和产品说明书等。
经过审核通过后,企业才能取得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的资格。
二、产品准入管理申请销售新能源汽车的企业需要提交相关产品资料,并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审核。
审核要求主要包括以下:1.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规范及技术参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2. 新能源汽车采用的动力系统和电池组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3. 新能源汽车在复杂路况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得到证明;4. 新能源汽车的噪音、排放等环保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5. 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寿命和维修保养服务必须得到保证。
在产品准入管理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环保和质量是最为重要的。
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检测,也采用了更为严格的标准,以确保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国家还规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保养环节,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维修保养服务以确保新能源汽车的正常使用。
三、新能源汽车资质认证新能源汽车资质认证是指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进行认证。
认证标志着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新能源汽车安全认证的要求:1. 汽车电池安全认证: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电池是最核心的部件之一。
因此,电池的安全性必须得到保障。
全球车辆准入认证制度介绍
全球车辆准入认证制度是指各国政府为了保障车辆的安全、环保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准入认证制度。
这些制度旨在确保车辆在投放市场前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和减少环境污染。
全球车辆准入认证制度各国有不同的名称和要求,例如欧盟的CE认证、美国的EPA标准、中国的CCC认证等。
这些认证制度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
1. 安全要求:确保车辆的主要安全性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如碰撞测试、安全气囊、制动系统等。
2. 环保要求:确保车辆的排放水平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如车辆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3. 质量要求:确保车辆的材料、零部件和整车的质量合格,以提高车辆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4. 标识标志:车辆准入认证制度通常要求在车辆上标注相关认证标志,以便消费者能够辨认出经过认证的车辆。
全球车辆准入认证制度的实施对车辆制造商和销售商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合规需求。
通过参与认证,他们可以确保自己生产和销售的车辆符合市场要求,提高竞争力。
同时,对消费者来说,认证制度也是一种保障,可以保证购买的车辆经过了相应的测试和审核,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和质量保证。
《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45号《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5日】【来源:产业司】【字体:大中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工产业[2009] 第45号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关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现予以发布,请各有关单位遵照执行。
本规则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本规则施行后,与本规则不一致的,以本规则为准。
附件: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二OO九年六月十八日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准入管理,维护专用汽车和挂车产品市场竞争秩序,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境内使用的专用汽车和挂车产品(以下简称专用车产品)生产的企业(以下简称专用车生产企业)及其生产的专用车产品,适用本规则。
本规则所称专用汽车,是指在采购的完整车辆或二类、三类底盘基础上制造完成的、国家标准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中第2.1.1.11款、第2.1.2.3.5款、第 2.1.2.3.6款所定义的车辆。
挂车是指国家标准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中第2.2.2款、第2.2.3款所定义的半挂车及中置轴挂车。
本规则所称二类底盘,是指具有驾驶室、发动机、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及主要电器设备,但不具有货物承载装置及专用装置的非完整车辆。
本规则所称三类底盘,是指具有发动机、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及主要电器设备,但不具有驾驶室(或车身)、货物承载装置及专用装置的非完整车辆。
国内与国际市场准入制度一、背景与目的为了规范企业在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准入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监管,特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企业准入的条件和程序,保障市场公平开放、透亮运作,促进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相关部门、员工和合作伙伴。
三、准入条件1. 企业注册要求1.1 企业应符合国家有关企业注册的法律法规,取得合法注册证书。
1.2 企业应符合各级政府有关行业准入规定,取得相应行业准入证明文件。
1.3 企业应具备肯定的注册资本金,并满足相关财务要求。
2. 企业经营本领要求2.1 企业应具备可连续发展的经营本领和良好的信誉记录。
2.2 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准入,应具备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技术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2.3 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准入,应具备相应的国际认证和标准要求,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3. 企业道品性为要求3.1 企业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规范。
3.2 企业应诚实信用,不得从事任何违法犯罪活动、商业欺诈行为或不正当竞争行为。
四、准入程序1. 申请准入4.1 企业准入申请应包含企业基本情况、经营计划、财务情形等相关资料。
4.2 申请准入的企业应向本企业相关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供应相应的证明料子。
2. 料子审核5.1 相关部门负责对准入申请料子进行审核,确认料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2 如发现准入申请料子有虚假情况,相关部门有权拒绝准入申请,并通知申请企业进行整改。
3. 审批决策6.1 审批决策由本企业的准入决策委员会负责。
6.2 准入决策委员会依据企业的申请情况、经营本领、道品性为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决议是否准予准入。
6.3 准入决策委员会应当依法公正、公平、透亮进行决策,不得鄙视或偏袒任何申请企业。
4. 发布准入决议7.1 准入决策委员会应将最终决策结果通知申请企业,并予以书面文档确认。
7.2 如申请企业获得准入决策委员会的准入批准,企业可以依照准入决策文件的要求进入市场并开展正常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