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评审过程描述分析与风险识别表
- 格式:xls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1 经营管理过程方针、目标法律、法规市场分析经营计划1.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机构复杂,责权利不清晰(内部机构风险) 、缺乏战略目标,调整不科学(战略风险)、资源配置不合理,分配不合理、内部运行存在问题(运营风险)、企业存在违法现象(法确定企业战略宗总经理律风险);旨2.承诺不到位、方针与战稍不衔接、任务职权分配不合理;缺乏内部沟通良好意识和有效渠道3.风险识别不全面、不到位、未制应对定风险措施;4.体系目标及变更策划不充分及时、不全面影响工2 3 4管理评审过程内部审核过程改进过程管理评审计划审核计划客户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公司质量体系文件技术规范目标为达成管理评审报告审核报告纠正措施报告改善报告总经理管代生技部评审质量体系运行适应性、充分性、有效性编制年度方案实施审核制定并执行纠正措施;跟踪、验证/关闭项目选定作质量;5.部份管理输入不充分导致问题较多;1.输入不完整,导致资源获取不充分;2.业务目标不清晰;1.审核及时有效;2.存在发生质量事故隐患;1.绩效变化趋势发展恶劣未及时发现、产品、管理5 营业管理过程降低成本优化收率提高效率减少不良客户要求询价法律法规要求客户财产RFQ 报告合同评审报告4M 分析方案树立成果报告投资计划创造可行性分析营业部合同评审问题缺陷没有采取改进措施;改进措施有效性不足1.交付期限、费用、性能、资源是否合理;项目任务定义不明确;与客户沟通不全面、不及时、无效,未真正理解顾客需求;要求不完整、不清晰、不正确,未得到客户确认;2.顾客观念和需求的变化;3.本土汽车市场,占有率不足;4.对客户的使用要求不明确;5.浮现意外缺乏有效的需求变化处理能力;主要竞争对手市场占有率上升无应对机制;PFD\PFMEA\CP 客户要求SOP/SIP 工艺设计产品创造6 设计开辟过程PPK工艺要求变更记录特殊特性清单客户图纸样品产品尺寸、性能验 1.开辟进度延期开辟部证 2.产品开辟失败阶段别评价 3.无法批产量产评价场地布局7 产品创造过程量产评价报告生产计划作业标准原辅料工艺参数设定产品生产部投料 LOT 记录生产检验记录实施产品检验1.产出不合格产品2.原材料使用未按 FIFO 规定使用混料8 9 产品交付过程服务与反馈软件系统安全库存要求包装要求储存要求标识要求交付要求客户抱怨客户满意度库存基准物流课采购课包装规范客户反馈清单营业部品质部客户满意度调查表产品及物流收发管理产品包装 1.包装数量错误;FIFO 基准设定 2.库存基准错误导致材料及产品短缺;安全库存基准设3.不良品隔离不足,误用或者发运;定不良品隔离管理接收外部客户信息1.顾客满意指数低,抱怨多定期确认客户态度客户特殊要求客户特殊要求清单采购战略业务计划公司质量体系文采购及供应商管理审核报告10 件采购部过程公司开辟、生产计BOM划储存要求摆放高度、标识库存基准安全库存设定仓储及物流管理过物流课11 库存管理要求保管期限程采购课纸箱或者特殊包装式包装要求样主动识别客户要求供应商选定供应商管理采购价格协定产品标识安全库存有效期产品防护1.原料交付艰难;2.管理不足,输出不良材料;1.库存环境不足,产品老化加速2.过期品发运或者使用人员增补资格评定12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培训调查员工满意企业责任设备投资计划13 设施设备管理过程设备保养说明书14 工装模具管理过程工装模具计划人员增补单资格评价培训计划员工满意度商业道德准则设备验收报告设备清单设备履历、维护记录设备保养计划工装模具验收报告综合部工务部生技部开辟部人员招聘技能考核培训识别员工意见处理行为方针设备采购设备维护、维修备品备件计划设备报废起案工装模具制作/购买1.人员流动频繁,人员缺乏经验,缺少培训秩序效果评价,2.人员配备不足,对关键核心人员依赖大,3.缺乏招聘渠道、晋升通道机会、考评激励机制1.缺乏设备全面维护保养,设备总效率低;2.设备老化存在隐患,配备不到位;1.工装模具老化,精度不足,影响产品质量;新产品开辟计划15 计量仪器管理过程16 检验过程17 不合格品管理过程计量需求计划计量更换申请计量校准生产计划检验标准顾客特殊要求检验标识入库原料不良工序加工不良工模模具维护记录采购单品质经营校准计划检验计划检验记录品质部GP12 检查标签及盖章不良通报品质返工、返修、报废工装模具验收台账管理工装模具维护计量仪器请购定期校准产品检验不良处理1.计量仪器失准,引起产品测量误差1.漏检、误判导致不良流出或者合格品停发造成损失1.产品无检验标识,误发,误用。
管理评审输入报告风险识别的结果分析在项目管理中,管理评审是一个关键的环节,通过管理评审可以识别出项目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对管理评审中风险识别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1. 风险识别的方法在管理评审中,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来识别项目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头脑风暴、专家访谈、SWOT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团队可以全面地审视项目的各个方面,从而找出潜在的风险点。
2. 风险识别的结果经过管理评审,团队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的风险点:2.1 人员变动风险由于项目周期较长,存在人员流动的可能性,如关键团队成员离职或调岗可能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2.2 技术依赖风险项目中存在对外部技术供应商的依赖,一旦供应商出现问题或无法按时交付,将对项目造成较大影响。
2.3 需求变更风险由于项目需求尚未最终确认,存在较大的需求变更风险,可能导致项目进度延误和额外成本增加。
3. 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风险点,团队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风险管理:3.1 人员稳定计划制定人员稳定计划,保障关键团队成员的稳定性,定期进行团队建设活动,提升团队凝聚力。
3.2 备选技术方案在技术供应商选择上,制定备选方案,保证项目的技术支持具备备份保障,降低技术依赖风险。
3.3 需求确认机制建立需求确认机制,明确需求变更的流程和影响分析,加强与业务方的沟通,减少需求变更带来的风险。
结语通过本次风险识别与分析,团队对项目的潜在风险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在后续项目实施中,团队将密切关注这些风险点,并不断优化风险管理策略,以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以上即为本文对管理评审输入报告中风险识别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风险与机遇的识别、应对措施和评价一览表
说明:
1)严重程度评分:a)非常严重=5分;b)严重=4分;c) 较严重=3分;d)一般=2分;e)轻微=1分
2)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a)极少发生(两年内不发生)=1分;b)很少发生(一年内不发生)=2分;c)偶尔发生(半年内发生一次及以上)=3分;d)有时发生(三个月内发生一次及以上)=4分;e)经常发生(每个月都发生一次及以上)=5分;
3)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等级*风险频度等级: 对于高风险(16~25)应采取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和分担风险;对于一般风险
(6~15)可采取降低风险和分担风险;对于低风险(1~5)可以接受。
评审人员:制表:
评审结论:充分、合理
评审日期:2018/12/24批准/日期。
GJB9001C-2017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价及评估应对措施分析表序号风险和机遇来源(内部+外部)风险和机遇内容风险分析策划的应对措施风险分析责任部门评价措施有效性严重程度发生频度系数等级严重程度发生频度系数等级1 外部成本外部物料单价上升,影响公司内部成本上升.4 4 16 高1.寻找开发新供应商.与性价比高的厂商合作2.与已有供应商进行商务协商.3.兄弟厂间相同物料协同采购,以增强议价能力.相关文件:QP-07《采购管理程序》4 3 12 一般采购有效2 外部品质供应商对我公司产品及相关要求了解不足,提供物料有质量问题.4 4 16 高1.及时书面告知从应商我司产品品质要求.2.定期召集供应商开会,培训辅导.3.定期到厂商处进行现场辅导、交流.相关文件:QP-07《采购管理程序》3 3 9 一般品保有效3 内部设备部分设备使用寿命长,性能下降。
4 4 16 高1.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2.针对关键设备加大保养频率。
相关文件:QP-04《设备管理程序》3 3 9 一般管理各部有效4 外部人力资源公司有时人员流动性较大造成人员不足,4 4 16 高1.通过内部介绍,中介服务、人才市场、网上招聘、门口直招的方式招聘所需人员;2.提升公司相关福利待遇,定期召开员工座谈会了解员工的需求。
3 4 12 一般管理部有效相关文件:QP-03《人力资源管理程序》5 外部品质顾客投诉未能有效解决,顾客满意度低,导致顾客丢失。
4 5 20 高1.专人负责客户反馈,传达到厂相关部门并组织一起解决;2.改善措施定期跟进确认,不定时到客户端确认改善的状况,了解客户需求;3.定期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
相关文件:QP-06《客户服务管理程序》4 3 12 一般品保有效6 内部品质过程品质不稳定,品质异常较多,造成报废偏高,良率低。
4 5 20 高加大品质监控力度.如下:1.每个过程安排相应检验员,进行首件太巡检;2.针对异常问题查找根本原因,跟进改善效果;3.定期给各工序人员培训,提升技能及相关知识.相关文件:QP-09《检验管理程序》、QP-17《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3 4 12 一般品保有效7 内部生产有时人员流动较大,造成人员技能不足,上岗后无法有效完成负责工作.4 4 16 高1.定期召开员工座谈会了解员工需求,适当提升员工福利;2.上岗前让给员工充分的培训.相关文件:QP-03《人力资源管理程序》3 3 9 一般生产有效8 COP01 订单评审1.客户要求识别不完整;2.未能确保能够满足客户要求就签署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