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物理科普读物推荐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7
世界十大科普名著作者:本刊编辑部来源:《科学24小时》2013年第08期又是一个暑假到来,同学们打算怎么度过呢?旅游,放松,参加培训班,还是在家里乖乖地做暑假作业?或许你们能有一个不同的选择——读书!小编们特意收集整理了世界十大科普名著供同学们选择,在闲暇之余,读上一本科普名著也许会让这个暑假变得格外精彩!《时间简史》是由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黑洞理论和“大爆炸”理论的创立人史蒂芬·威廉·霍金撰写的,这是一本有关宇宙学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
《时间简史》自1988年首版以来,已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标杆。
它被翻译成40种文字,销售了近1000万册。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论述生物进化的重要著作,首次出版于1859年11月24日。
在该书中,达尔文第一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物种起源》是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并于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图书。
它以全新的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震惊世界的论断:生命只有一个祖先,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而来的。
可以说,这本书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最伟大、最辉煌的划时代的里程碑,对人类历史有着极大的影响。
《趣味物理学》由俄罗斯的著名科普作家别莱利曼于1913-1916年创作完成。
这部书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激发读者们的求知欲,并指导我们将物理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书中汇集了各类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稀奇古怪的难题,同时还选用了凡尔纳、马克·吐温等人所著小说里的片断,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
或许这本书可以激发同学们的科学想象,引领同学们的科学思考。
相信大家早已对这本书耳熟能详,《十万个为什么》是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的第一品牌。
自20世纪60年代出版以来,这套书已累计发行超过1亿册,是中国几代青少年的科学启蒙读物。
它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影响了不少青少年走上科学的道路。
知识科普类的书籍知识科普类的书籍(精选3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知识科普类的书籍大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知识科普类的书籍精选篇11、《时间简史》作者: (英)霍金史蒂芬·霍金那本畅销世界的《时间简史》已成为科学著述的里程碑。
这不仅归因于作者迷人的表达方式,还归因于他讨论的令人敬畏的主题:空间和时间的本性,上帝在创生中的作用,宇宙的历史和将来。
虽然本书在篇幅上的确是“更简明”些,但它实际上却扩大了原书伟大的论题。
删除了纯粹技术性的概念,诸如混沌的边界条件的数学等等。
相反,包括相对论、弯曲空间以及量子论的课题,它们虽然具有无穷的趣味,但却由于散布于原书而很难理解,现在则各自分章论述。
2、《果壳中的宇宙》作者: 史蒂芬·霍金相对论和量子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
尤其是前者,他完全是人类智慧的伟大构筑。
所以在《果壳中的宇宙》的第一章相对论简史中主要是关于爱因斯坦的生平。
量子论则是实验观测的被动产物,它的含义迄今还解释不清。
在广义相对论中,时空不再是一个被动的背景,而是宇宙演化的主动参与者。
物质分布使时空弯曲。
现在再去侈谈宇宙之外的空间和时间,对这些概念进行所谓的思辨,只能是倒退到圣奥古斯丁之前。
牛顿的时空观是一个虚幻,而虚幻的唯一功能是对软弱者的安慰。
爱因斯坦的引力论是将万有引力归结为时空的曲率。
那么时空能否被弯曲得这么厉害,以至于人们可以返回到过去改变历史呢?严格的科学计算指出,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关于预言将来的能力呢?现在看来它至少在三个层次上受到限制。
第一,是动力学系统的混沌行为,使得拉普拉斯意义上的决定性在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二,在量子力学中状态是由波函数描述的,海森堡的不确定……3、《宇宙的琴弦》作者: 格林格林是当今世界领先的弦理论家之一,他十分精妙地把科学思想与写作融合起来。
十大经典物理科普书十大经典物理科普书物理是一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科学,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对于许多人来说,物理是一门难学的学科,但是如果能找到好的教材和科普书,学习起来会变得轻松愉快。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十本经典的物理科普书。
1.《物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hysics)作者:Raymond A. Serway and John W. Jewett这本书是物理学的入门教材,广泛用于物理学、工程学和天文学领域。
书中包含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的内容,并配有数百个实际的实验案例。
2.《科学的美丽》(The Beauty of Science)作者:Leon M. Lederman)本书呈现了物理学家对科学与文明的不断探索,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宇宙的奥秘、进入基本粒子的王国,并参与由实验所产生的新的发现和理论。
3.《最前沿的物理学》(The Frontiers of Physics)作者:Ralph Baierlein这本书旨在介绍物理学的一些最前沿的理论,包括相对论、量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等。
每章都以提问开头,并提供了一个详细的解释和引导,使物理学爱好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
4.《物理学的世界》(The World of Physics)作者:John Avison本书是对物理学一般的深入介绍和深入探讨,讲述了在物理学中发现的事实、各种设备和实验,以及物理学基础概念之间的关系。
5.《物理学史》(A History of Physics)作者:F. R. Johnson这本书是对物理学史上主要人物、重要发现和概念的深入解读,让人们能够理解物理学的发展史和重要的人物。
6.《爆笑物理学》(The Physics of Laughter)作者:John Lloyd andJohn Mitchinson本书是一本幽默的物理学科普书,探讨了幽默、娱乐和笑声的科学原理,这让人们短暂走出了纯理性的、科学的世界。
2023年30部必读经典的科普书籍推荐30部必读经典的科普书籍一、《自然的魔法》[英]理查德道金斯著,[英]戴夫麦基恩插图,李泳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魔法”是五花八门的。
在科学方法出现之前,我们祖先用超自然的魔来解释世界。
古埃及人说女神奴特吞噬了太阳才有黑夜。
维京人相信彩虹是神通向地球的桥梁。
日本人猜想世界被驮在一只巨大鲶鱼的背上,当它摇摆尾巴时,地震就发生了。
这些都是奇异的魔法故事。
但还有一种魔法,它在我们发现那些问题的真正答案的愉悦里,那就是自然的科学的魔法。
《自然的魔法》由理查德道金斯所著,《自然的魔法》融合了清晰的思想实验、眼花缭乱的插图和稀奇古怪的事实,解释了奇异多彩的自然现象。
物质是什么构成的?宇宙有多老?为什么大地像零碎的拼图?海啸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那么多动物和植物?第一个人是谁?这是一本令人爱不释手的图解探秘故事,它不仅从各门学科寻找线索,还让读者学会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
二、男孩的冒险书(6册)[英]康恩伊古尔登,[英]哈尔伊古尔登,男孩的冒险书编委会编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男孩的冒险书》是一本从8岁到80岁的“男孩”都需要的冒险书,书中既有吸引孩子的有趣玩意,也能触动成年人的`怀旧之情。
让你学会如何搭建一间树屋,如何把燧石打磨成箭头,如何制作隐形墨水,如何用纸来做一个水“炸弹”,如何才能折出世界上最好的纸飞机,甚至造一辆滑板车。
告诉你一个优秀男孩应该具有的品质:怀有好奇心、勇敢、懂礼貌、勇于接受挑战……然而,这些品质对于当代男孩来说似乎已渐离渐远。
人们不禁陷入深思:我们该如何把男孩培养成真正的男子汉?三、《故事中的科学》(11册)郭晶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本套丛书入选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第三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银奖提起“科学”,不少人可能会认为它是科学家的专利,普通人只能“可望而不可及”。
其实,科学并不高深莫测,科学早已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导读:这10本物理科普书籍,足以回答你的N多问题!足以带你走向宇宙最神秘的地带!1、《从一到无穷大》。
在写法上,《从一到无穷大》与其他常见的按主题分类来写作的科普著作不同,伽莫夫完全是一种大家的写作风格,把数学、物理乃至生物学的许多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仿佛作者是想到哪说到哪,将叙述的内容信手拈来,其实,仔细思考,就会感觉到其中各部分内容之间内在的紧密关系。
一般科普读物,往往怕数学太“枯燥”和“艰深”而不敢使用它,只局限于做定性的概念描述。
这本书则恰恰相反,全书都用数学贯穿起来,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等)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2、《变化》《变化》为宇宙物理科普基础读物,内容丰富、叙述生动、插图精彩。
更关键的是该书在现有物理基础上,有非常大的启发性拓展。
对于最基本的问题,引力,惯性,相对论,光速,时空都有独到的看法。
可供具有初中,高中,理工科大学初年级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
这本小书把读者引入千奇百怪、绚丽多彩的"宇宙物理"。
书中没有繁琐的数学描述,以当代物理前沿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具有启发性的探索。
是一本通俗易懂,畅快淋漓的科普书籍,吸引了无数普通读者,为他们了一扇思想之门。
该书电子版在淘宝有售。
3、《物理世界奇遇记》在书中,伽莫夫构想了一个名为汤普金斯的普通职员作为主人公,此人几乎不懂科学,却通过聆听科学讲座和梦游物理奇境而领略了众多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的主要领域——相对论、量子论、统计物理学、原子和原子核结构理论、基本粒子、大爆炸理论等知识。
这本科普经典名著不仅吸引了无数普通读者。
电子版在淘宝有售。
4、《物理趣味学》本书内容包括跟物理学有关的各种伤脑筋的题目,煞费思考的问题,引人入胜的故事,有趣的难题,以及各种奇谈怪论。
本书的叙述方法和知识范围,都适合中等学校学生和同样程度的自学的人阅读。
生物物理书籍生物物理是研究生命体系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的学科领域,它既涉及生命体系的基本特征,又涉及物理学基础理论,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跨学科学科。
生物物理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大分子、细胞器和生物膜等,研究方法则涵盖了各种物理学技术和实验手段,例如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光学、电化学等。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经典的生物物理书籍,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学科领域。
1.《生命的力量——生物物理学的故事》这本书是比尔·布赖森所写的一本科普作品,介绍了生物物理学诞生到今天的历程,讲述了众多科学家如何利用物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来探索生命的本质。
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让你了解到生物物理学的发展时间轴和重要成就,同时也启发你去思考一些研究生命的基本问题。
2.《生物物理学――生命系统的架构》由彼得·纳尔逊教授所著的这本书,则深入讲述了生物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蛋白质折叠、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等。
本书不仅提供了深刻的理论解释,还与实验结果相结合,向读者展示了物理学方法在探索生命系统中的应用。
3.《分子生物物理学》由肯尼斯·艾默森教授所著的《分子生物物理学》,内容涉及蛋白质结构、基因转录和复制等基础研究领域。
尽管内容有些难度较大,但是该书具备很高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对初学者和科研人员都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4.《细胞生物物理学》由Ira S. Cohen和Carlos Bustamante两位教授合著的这本书,则介绍了细胞生物物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细胞器结构和功能、胞内运动以及细胞分裂等方面。
本书融合了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原理,阅读该书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细胞及其相互作用。
5.《生物物理学导论》由霍华德·贝格教授所著的《生物物理学导论》,是一本资深学者推荐的生物物理学基础读物。
本书内容以简洁易懂为特点,介绍了生物物理学领域自然界和人工实验的观察和测量方案,旨在使读者全面了解生命物理学的概念和实践。
科普类的书简介:本文为非原创作品,提供作品进行整理。
《果壳阅读·生活习惯简史》(4册),果壳著,张兴、刘新乐、楼奕东绘《彩图科学史话》(5册),李元、张维、刘夙等主编《走近科学》编辑部编《创新的启示——关于百年科技创新的若干思考》,路甬祥著《发现世界丛书》(8册),褚君浩主编《见微知著:纳米科学》,[美]弗兰柯、怀特赛兹著,曾杰等译《肿瘤患者就诊指南系列》(8册),杨宇飞、吴煜、朱尧武总主编《奇迹在哪里·成就孩子一生的80个关键细节》,闻泉新著《植物让人如此动情——枝言草语》,祁云枝著、绘《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院士、教授告诉你食品添加剂背后的那些事》,孙宝国主编《AR(增强现实)三维立体科普书<史前王者>系列》(4册),哈尔滨雪娃文化发展编绘《中华印刷典故》,张树栋、李英、张耀昆著《中年安全与健康》,焦解歌主编《徜徉生命海洋——生命科学海洋撷贝》(上下册),刘宏颀主编《五彩缤纷的虚拟现实世界》,陈定方主编《中国鸟类图鉴(便携版)》,曲利明主编《材料图传——关于材料发展史的对话》,郝士明编著《化石与生命——生命的进化》,王章俊、刘凤山等编著《一只萤火虫的旅行(青少版)》,付新华著《矿物世界》,[德]贝特赫尔德·奥腾斯等著,张振华等译《追光——光学的昨天和今天》,雷仕湛、屈炜、缪洁著《古生物图鉴丛书》(5册),赵闯绘,杨杨编,王丽霞策划,苗德岁译《哇,找到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项发明》,[意]强奇著,王亦庄译《猎豹的眼泪》,[美]史蒂芬·奥布莱恩著,朱小健、夏志、蒋环环译《岩羊在等狼回来——走进自然保护区寻珍》,钟嘉、袁屏编著《首席专家李宗浩谈急救(修订版)》(6册),李宗浩著《消灭与创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第二版)》,汤钊猷著在科学这个大范畴中,各个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要有理论支撑和框架。
正是因为千百年来无数的科学理论被提出、被验证、被推翻、被深化、被发展,科学世界才变得如此多姿多彩,科学建筑才变得如此雄伟壮丽。
科普书有哪些小学生必读的科普经典书籍
很多人想知道有哪些科普书适合小学生读,小学生必读的科普经典书籍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豆瓣评分较高的科普书籍1《万物运转的秘密》
豆瓣评分9.3
内容简介:凯迪克金奖得主大卫·麦考利经典科普绘本,这本充满创意的物理世界入门书自出版以来畅销半个世纪,让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有了绝妙的联系。
可爱幽默的猛犸将带领我们进入一个迷人的物理世界,它以诙谐的方式描绘了数百种机械运转的原理,展现了物理源于生活的发展历程,从简单的起重机到高科技的网络,尽数囊括其中,文字简单易懂,语言风趣幽默,即使不具备任何科学常识的读者,也能对复杂的物理世界恍然大悟,是激发青少年物理热情的必备典藏。
2《看不见的森林》
豆瓣评分9.1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
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
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
3《信息简史》
豆瓣评分8.8
内容简介:人类与信息遭遇的历史由来已久。
詹姆斯格雷克笔下的这段历。
阅读推荐:2024年必读的科普好书推荐!导言大家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密切关注和了解最新的科学知识。
2024年即将到来,作为一个科普爱好者,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几本必读的科普好书。
这些书籍涵盖了各个领域,既有经典的科学著作,也有新近出版的科普图书。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拓宽视野,深入了解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值得推荐的科普好书吧!1.《科学简史》正如标题所示,《科学简史》是一本介绍科学发展历程的经典著作。
作者从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开始,系统地介绍了科学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这本书深入浅出,对于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没有要求,适合任何人阅读。
通过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科学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2.《时间简史》斯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是另一本不可错过的科普好书。
这本书讲述了宇宙的起源、演化以及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霍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许多复杂的物理学原理,让普通读者也能够理解。
无论对于科学感兴趣的人还是对宇宙有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3.《基因传》《基因传》是美国作家辛致远的科普巨著。
这本书通过讲述基因的发现、功能和变异等内容,向读者介绍了遗传学的基本知识。
辛致远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故事讲述了基因与生命、疾病和进化的关系。
作为一本关于基因的科普书籍,《基因传》不仅能够满足科学爱好者的好奇心,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
4.《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是一本关于人类历史的科普作品。
从人类出现到现代社会,赫拉利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了人类的发展过程。
这本书不仅关注了科技和文化的进步,还深入探讨了人类的本质和未来趋势。
通过阅读《人类简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5.《未来简史》在赫拉利的《未来简史》中,他进一步展望了人类的未来。
他对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进展进行了预测,并讨论了这些技术对人类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重燃中学生对科学的热爱的科普读物推荐中学生是科学探索的黄金时期,科学读物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
科普读物不仅能够提供新知识,还能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推荐几本适合中学生的科普读物,帮助他们重燃对科学的热爱。
1.《科学世界》系列《科学世界》系列是一套经典的科普读物,内容丰富、通俗易懂。
它以有趣的故事、实验和插图为主线,介绍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科学领域的知识。
通过这些读物,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的奥秘,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
这套读物还配有实验手册,让学生们动手亲自实践,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科学专题漫画》对于一些对科学知识感兴趣但又觉得枯燥无味的中学生来说,《科学专题漫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套漫画结合了图片和文字,生动有趣地讲解了一系列科学概念和实验原理。
漫画中的角色和情节引人入胜,能够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3.《探索科学》杂志对于希望跟上科学前沿、了解最新研究成果的中学生来说,《探索科学》杂志是最佳选择之一。
这本杂志每期介绍一项热门科学话题,包括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各个领域。
同时,它还关注自然界的奇观和环保知识,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4.《科学史话》《科学史话》是一本以故事的形式讲解科学史的读物。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学生可以了解科学家们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以及他们在科学研究中的困惑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帮助学生们掌握科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对科学家们的尊重和科学精神的理解。
5.《科学家日记》系列《科学家日记》系列以著名科学家的视角,讲述了他们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经历和思考过程。
这套读物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细致的描写,带领中学生们走进科学家的内心世界,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乐趣。
同时,它还介绍了一些科学实验和观测方法,激发中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总结一下,中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是他们未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超全物理竞赛书单,吓死本宝宝了物竞党们,下面这35本,挑适合自己的吧!一、初识1、赵凯华《新概念高中物理读本》【阅读建议】一本读物,有点类似科普类的书籍,突显物理思维方法,风格专门。
【内容】第一册:力学;第二册:电磁学(含相对论);第三册:热学、光学、近代物理。
2、《费曼物理学讲义》【阅读建议】物理学读物,适用于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
【内容】从一般物理水平动身,注重物理分析。
对差不多概念、定理和定律的讲解生动清晰、通俗易明白。
3、范小辉黑白书——《高中物理奥赛指导》、《高中物理奥赛有用题典》【阅读建议】难度适中,梯度明显,适合入门。
【内容】黑本:覆盖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中的所有知识点。
白本:练习题,详细得当,注意方法指导,并十分注重解题规范。
4、江四喜《高中物理经典名题精解精析》【阅读建议】适合目标定在自招或解决高考难题的同学。
【内容】对习题解答的处理着重思路分析,完全应“精讲精析”这四个字。
5、钱震华、张大同《中学物理原创题集》【阅读建议】开拓思维,可读性较高。
【内容】探究式的题专门多,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6、全国中学应用物理竞赛委员会《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竞赛辅导》【阅读建议】趣味性较强,可当小说读物看。
【内容】定位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预赛7、舒幼生、钟小平《高中物理竞赛培优教程》【阅读建议】竞赛初期使用。
【内容】有较简练的知识点讲解和例题分析,练习题也是经典传统题目。
难度不大,适合入门或初期刷题。
8、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常委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阅读建议】官方指导实验用书。
【内容】包括三十余个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实验,每个实验均有对实验目的、仪器设备、实验原理和内容的详细描述。
9、沈克琦《新编高中物理学》【阅读建议】入门级,本书适合参加中学物理竞赛、自主招生考试的高中生阅读。
【内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均超出原先的教学大纲和现行课程标准的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
量子力学的书籍推荐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微观世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行为规律。
由于其深奥复杂的理论体系和实验验证,量子力学一直是物理学家们探索和研究的热点领域。
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一本易于理解、内容全面、深入浅出的量子力学书籍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推荐几本优秀的量子力学书籍。
一、入门级书籍1.《了不起的量子世界》《了不起的量子世界》是英国物理学家Brian Cox和Jeff Forshaw合著的一本科普读物,旨在向普通读者介绍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这本书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了微观世界中奇妙而又神秘的现象,如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
作者用通俗易懂、轻松幽默的语言阐述了复杂的概念和公式,并通过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2.《浅谈量子力学》《浅谈量子力学》是美国物理学家Richard Feynman的一本小册子,内容简洁明了,适合初学者阅读。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量子纠缠等。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二、进阶级书籍1.《量子力学及其应用》《量子力学及其应用》是美国物理学家David J. Griffiths撰写的一本经典教材,在物理学领域有着广泛影响。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和数学工具,并深入讲解了量子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和现象,如薛定谔方程、角动量、自旋等。
书中还涉及到一些应用领域,如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
2.《现代量子力学:第二版》《现代量子力学:第二版》是英国物理学家J. J. Sakurai所著的一本经典教材,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现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工具,包括波函数、算符、薛定谔方程、自旋等。
书中还涉及到一些高级主题,如量子场论、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三、专业级书籍1.《量子力学:第二版》《量子力学:第二版》是美国物理学家Claude Cohen-Tannoudji、Bernard Diu和Franck Laloë合著的一本经典教材。
10本物理入门书籍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学习物理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周围的世界,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将介绍10本适合入门的物理书籍,可以让读者轻松地开启学习物理的旅程。
1.《物理入门》(作者:理查德·费曼)这是一本广受好评的物理入门书,作者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物理基础知识,让读者不用任何背景知识也能读懂。
2.《物理学的历史》(作者:赫伯特. J.韦尔斯)这本书描述了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的物理学家及其成就,帮助读者全面地了解物理学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3.《现代物理学入门》(作者:约翰·泰勒)这本书被认为是近代物理学入门读物的经典之作。
作者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清晰的描述向读者介绍了现代物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
4.《物理学的观念》(作者:詹姆斯·T.庞斯)这本书帮助读者了解物理学一些根本性的思想,以及运用这些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是一本理论美学和实际可行性完美结合的物理学著作。
5.《物理本质的魅力》(作者:艾伦·切诺夫)这本书引领读者追随自然界工作的方式,以及物理定律的深奥之美。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激发了读者对物理学的热情。
6.《物理大师教你思考》(作者:乔治·卢卡什)这本书除了培养读者对物理学的兴趣之外,还帮助读者发掘和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本有启迪意义的实用物理学读物。
7.《创意思维新物理科学》(作者:拉斯·贝隆德)这本书阐述了物理科学中的许多创造性思维方式,展现了物理学的无限可能性。
作者以具体例子丰富内容,使读者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这些思维方法。
8.《图解物理》(作者:比尔·布赖纳德)这本书是一本以图解方式呈现物理概念的读物。
作者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为例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电、磁、声、光等物理学领域的知识,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
十万个为什么火钟和火闹钟得到的科普小知识《十万个为什么》是一套经典的科普读物,涵盖了广泛的科学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
其中,关于火钟和火闹钟的部分也是这套读物的一个主题。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主题所涉及到的科普小知识。
火钟:火钟是一种古老的计时器,它利用燃烧速度均匀的燃烧物质来计量时间。
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即燃烧物质从上到下均匀地燃烧,产生的烟雾通过管道进入一个容器中,这个容器中装有水。
当烟雾进入水中时,水会产生气泡,并且这些气泡会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固定的速度从管道中冒出。
通过观察这些气泡的冒出速度,人们可以确定时间。
火钟的优点是它可以长期使用,而且不需要任何外部能源。
但是,它的精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燃烧物质的种类、温度、湿度等。
此外,火钟的体积通常较大,不适合在现代生活中使用。
火闹钟:火闹钟是一种利用火钟原理的闹钟,它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发出声音或闪烁灯光来提醒人们。
它通常由一个带有闹钟功能的火钟和一个带有报警器的火钟组成。
当到了预设的时间时,火钟会发出声音或闪烁灯光,提醒人们起床或做其他事情。
火闹钟的优点是它可以长期使用,而且不需要任何外部能源。
但是,它的精度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燃烧物质的种类、温度、湿度等。
此外,火闹钟的声音或灯光闪烁可能会影响周围人的休息,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
总的来说,火钟和火闹钟都是利用燃烧物质来计时的,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优点都比较相似。
不过,由于它们的精度和适用范围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常用。
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常用的是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机、手表、闹钟等,它们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时间简史第一章读书笔记
《时间简史》是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经典科普读物,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历史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以下是第一章的读书笔记:
物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其中包括了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等人的思想。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了力学、热力学、电磁学和量子力学。
牛顿力学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它的基本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热力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热现象和热学定律,其中包括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电磁学研究的是电荷和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包括了库仑定律和麦克斯韦方程组。
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它研究的是微观世界中的粒子行为和物质的波粒二象性。
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科技和文明的进步,它对于理解自然界和探索宇宙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原来可以这样学——读《这就是物理》提到物理,映入我的脑海的便是厚重的课本、晦涩难懂的物理定义、和物理原理,一想到那密密麻麻、高深莫测的物理题目,便有种头大崩溃的感觉。
而在读了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超人气科普作家、漫画家联袂打造的这套风靡全美国的物理科学启蒙——《美国经典物理科学启蒙全书:这就是物理》瞬间让我感觉到,物理原来可以如此的有趣,如此的简单,甚至还可以如故事般生动,吸引人。
作为一本写给孩子的物理启蒙书,和传统的物理教科书不同的是,《美国经典物理科学启蒙全书:这就是物理》充分考虑到了启蒙阶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为孩子们讲解光、阴历、能量、电、热、运动、力、声音、物质、磁性共10大科学主题,从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入手,引出物理知识,最后再回归到生活中,让孩子拾阶而上,逐步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解《光》时,用第一人称我的形式,具有极强的带入感。
孩子们都喜欢问“为什么”,《光》开篇便以“为什么”的形式,启发引导孩子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激发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探索的兴趣。
在讲解《物质及其属性》的时候,先从孩子们熟悉的脚下的土地、河里的水、头顶的云、天上的星星入手,让孩子们感知物质世界,再引出“所有具有质量和体积的东西都是物质”。
而在介绍“物质测量”的时候,则运用了孩子们能够感知到的鲜明的物质对比“一颗巨石的质量很大,一颗米粒的质量很小”同时,编者善于通过问题,启发引导小读者去思考、探索。
“保龄球的质量比气球的大,它们占用的空间相同,为什么它们的体积差不多大呢?”由此引出“密度”的话题。
并接着总结出“质量、体积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当然,物质的属性还远不止这些,有些属性是我们看不见的,但可以通过有趣的试验来发现它们。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物质的更多属性,还可以认识到世界的奇妙,认识到物理的魅力。
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孩子逐步建立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对于科普读物,“每增加一个数学公式都会使读者减半”,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多数人对于繁杂公式的恐惧。
学习物理我们首先要学习它的思想,而不是一开始就计算。
下面介绍一些通俗的物理科普读物,希望它能开启你的思维,给你带来享受!本书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
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本书将带你做一次量子之旅。
我们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
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我们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
让你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你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本书适合任何有中学基本物理概念的读者。
不管你的水平如何,只要对科学和历史有一点兴趣,我们都诚邀你同行。
或许,你将收获一次人生中难得的奇妙体验。
巴蒂芬·霍金生于1942年,他的生日恰好与伽利略去世的纪念日是同一天。
他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系教授教席(这一职位曾由艾萨克·牛顿担任)。
他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于1993年出版了《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
这本书是理论物理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其中的内容已被许多科学论文和书籍引用。
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自1988年首版以来的岁月里,已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
它被翻译成40种文字,销售了近1000万册,成为国际出版史上的奇观。
该书内容是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但是从那以后无论在微观还是宏观宇宙世界的观测技术方面都有了非凡的进展。
费曼得过诺贝尔奖,是现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但他同时也可能是历史上唯一被按摩院请去画裸体画、偷偷打开放着原子弹机密文件的保险箱,在巴西桑巴乐团担任鼓手的科学家。
他曾跟爱因斯坦和波尔等大师讨论物理问题,也曾在赌城跟职业赌徒研究输赢机率。
理查德・曼(Richard P.Feyrman)1918年出生,1939年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又加入罗拉拉摩斯实验室,对原子弹的发展贡献卓著。
1956年与薛温格和朝永振一郎共获诺贝尔物理奖。
1988年2月困患癌症辞世。
费曼的思想如天马行空,喜自辟蹊径,且从不固执,求知欲极强。
他很爱恶作剧,但往往只为点出世间许多荒谬之处。
确如《洛杉矶时报》所说的,“任何读这本书而不大笑出声的人,心理一定有毛病。
”本书讲的,是一场伟大的理性的历险,去找寻大自然的终极理论。
中级理论的梦想激发了今天许多高能物理学的研究,虽然还不知道那终极理论会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还要过多少年才能找到它,但我们相信已经开始模模糊糊地看到了它的身影。
在本书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最初三分钟》的作者温伯格讲述了对自己然的统一理论的伟大追求——一个能解释从原子内部的联结到太阳与地球的吸引等不同的力的理论。
全书令人眼花缭乱去清澈透明,引导着我们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走到今天的超弦以及可能与我们同在的别的宇宙。
本书洋溢着大胆的理性,还有说不完的故事和格言,它把我们引向一个新天地,帮我们认识那里发现的一切。
这是一个物理学家在哲学边缘做的梦。
本书写的是与物理学有关的哲学和信仰,而不是系统或点滴的物理学常识,是“一点希望”,理论物理学家对终极理论的希望。
作者被誉为“也许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终极理论的倡导者”。
S·温伯格1933年出生,1954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
1979年因弱电统一理论与格拉肖和萨拉姆分享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文学和科学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国际天文学会会员,美国哲学和科学史学会会员,美国中世纪学会会员。
曾任美国军备控制和裁军机构顾问,美国防御分析研究所顾问等职。
他的《广义相对论与引力论》、《最初三分钟》等书曾风行世界。
B·格林是当今世界领先的弦理论家之一,他十分精妙地把科学思想与写作融合起来。
本书撩开了弦理论的神秘面纱,揭示了一个十一维的宇宙。
那里,空间的纤维撕裂了又自己缝合起来,一切物质——从最小的夸克到最巨大的超新星——都在微观的小能量环的振动中产生。
从愉快的园中漫步到浇花龙头上的蚂蚁,为了说明现代物理学正在揭示的美妙而困惑的实在,格林用了很多例子。
本书的才情令人眩晕,也没有哪本书像它那样启迪思想,愉悦读者。
它真是一部科学的杰作——一次愉快清心的现代物理学旅行,让我们比以前离宇宙更近了……B·格林毕业于哈佛大学,在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是那的Rhodes学者。
1990年,他来到康奈尔大学物理系,1995年被聘为教授,1996年到哥伦比亚大学任物理学和数学教授。
他曾在20多个国家开过普及和专业讲座,公认在超弦理论中有过许多开拓性的发现。
他现在住纽约绮色佳。
相对论和量子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
尤其是前者,他完全是人类智慧的伟大构筑。
所以在《果壳中的宇宙》的第一章相对论简史中主要是关于爱因斯坦的生平。
量子论则是实验观测的被动产物,它的含义迄今还解释不清。
在广义相对论中,时空不再是一个被动的背景,而是宇宙演化的主动参与者。
物质分布使时空弯曲。
现在再去侈谈宇宙之外的空间和时间,对这些概念进行所谓的思辨,只能是倒退到圣奥古斯丁之前。
牛顿的时空观是一个虚幻,而虚幻的唯一功能是对软弱者的安慰。
爱因斯坦的引力论是将万有引力归结为时空的曲率。
那么时空能否被弯曲得这么厉害,以至于人们可以返回到过去改变历史呢?严格的科学计算指出,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关于预言将来的能力呢?现在看来它至少在三个层次上受到限制。
第一,是动力学系统的混沌行为,使得拉普拉斯意义上的决定性在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二,在量子力学中状态是由波函数描述的,海森堡的不确定……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
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
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
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比尔·布莱森,享誉世界的旅游文学作家。
1951年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毕业于美国德雷克大学。
从1973年起,曾在英国居住20年之久,任职于《泰晤士报》与《独立报》,同时也为《纽约时报》、《国家地理杂志》等刊物撰文。
后搬回美国,现与妻子和四个小孩居住于新罕布什尔州的汉诺威市。
布莱森擅长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他所游历的世界,在他的书里,英国式的睿智幽默与美国式的搞笑绝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他的尖刻加上他的博学,让他的文字充满了幽默、机敏和智慧,使他自己成为“目前活在世上的最有趣的旅游文学作家”(《泰晤士报》)。
代表作有《哈!小不列颠》、《欧洲在发酵》、《一脚踩进小美国》、《别跟山过不去》、《请问这里是美国吗?》等多种,每本均高居美、英、加畅销书排行榜前列。
其中《哈!小不列颠》更被英国读者推选为“最能深刻传达出英国灵魂的作品”。
作者不但才华横溢,兴趣亦十分广泛,在语言学方面著有《麻烦词汇词典》、《母语》、《美式英语》等书,皆为拥有广大拥趸的幽默之作。
当代物理学中一些非常重要而又艰深的思想,往往因为难以形象浅显地解说而不易为公众所了解。
本书作者不畏艰辛,用很生动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现代物理前沿之一——超空间理论的来龙去脉。
全书15章为分4篇,分别述说了超空间的早期历史,超空间理论可能通往爱因斯坦梦寐以求的“物理学圣杯”——统一场论,从理论上探讨通过超空间空越时空的可能性,以及何时方能实际利用超空间理论所具有的潜在威力。
详尽而又如此通俗地讲述这种理论,在本书之前尚未见先例。
作者简介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
他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
他是《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和《超弦导论》诸书的作者。
在过去的10年里,他还是广播电台每周一次一小时科学节目的主持人。
物理科学并不晦涩,其所解释的现象亦不费解。
我们目睹大自然的奇观及其所具有的对称性,但这些东西往往隐含种种奇怪的符号和概念之中。
罗杰.牛顿对物理学家如何认识世界的解说,使得门外汉既可探索宇宙之谜,又可领略科学之美。
本书通过对孤子与超导体、夸克与弦、相空间与混沌、快子与时间之箭、拉普拉斯妖与不确定性、基本粒子与集体现象等做的引人入胜的阐释,揭示物理学家的直觉、想象力和审美情感在创造性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巨大影响。
罗杰・G・牛顿,印第安纳大学物理学系荣誉教授,著有《何为科学真理――物理理论与实在》(中文版已列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哲人石丛书・当代科学思潮系列”出版)和《考察物理学》。
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精神世界的源泉是什么?萨根在书中写道:“当科学与大自然相遇时,科学就必然会使人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的感觉。
对大自然的真正的理解的行为是与自然的结合和融合的欢庆,即使是在很小程度上的结合也能使人感受到宇宙的宏伟和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积累起来的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体系使科学变成了跨国界、跨时代的超越所有界限的理智的东西。
‘精神’一词是从拉丁文‘呼吸’变化而来的。
我们呼吸的是空气,无论它多么稀薄,但毫无疑问它是物质.....”卡尔·萨根博士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