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大样本区间估计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21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授课对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社会学专业、档案学专业、新闻学专业等开课学期:第3、4、5、6 学期学分:3~4 学分主讲教师:⋯⋯等指定教材: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编著,《统计学》(第7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教学目的:《统计学》是为非统计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总课时约54 学时。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
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
使学生能使用SPSS或Excel 等软件分析数据。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 1 章导论课时:1 周,共3 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统计及其应用领域一、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的概念。
描述统计。
推断统计。
二、统计的应用领域统计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类型一、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
顺序数据。
数值型数据。
二、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观测数据。
实验数据。
三、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
第三节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总体和样本总体。
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
样本量。
二、参数和统计量参数。
统计量。
三、变量变量。
变量的类型。
第 2 章数据的收集课时:1 周,共3 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来源一、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数据。
二、数据的直接来源调查数据。
实验数据。
第二节调查方法一、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方法。
非概率抽样方法。
二、搜集数据的基本方法自填式。
面访式。
电话式。
数据搜集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实验方法一、实验组和对照组二、实验中的若干问题三、实验中的统计第三节数据的误差一、抽样误差二、非抽样误差三、误差的控制第 3 章数据的图表展示课时:1 周,共3 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的预处理一、数据审核原始数据的审核。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试大纲
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非数学类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概率统计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在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有着广泛的应用。
考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
概率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随机变量的数学特征及特征函数
独立随机变量和的中心极限定理及大数定律
假设检验
点估计及区间估计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有深入的理解,能计算一些常见分布的期望、方差,了解假设检验、点估计及区间估计的统计意义,能解决一些经典模型的检验问题、区间估计及点估计。
最后,能理解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
一、考试内容
(一)基本概念
1.样本、样本观测值
2.统计数据的直观描述方法:如干叶法、直方图
3.统计数据的数字描述:样本均值、样本方差、中位数事件的独立性、样本空间、事件
4.概率、条件概率、Bayes公式
5.古典概型
(二)离散随机变量
1.离散随机变量的定义
2.经典的离散随机变量的分布
a.二项分布
b.几何分布
c.泊松分布
d.超几何分布
3.离散随机变量的期望、公差
4.离散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
5.离散随机变量相互独立的概念
6.二维离散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条件分布、边缘分布及二个离散随机变量的相关系数
(三)连续随机变量
1.连续随机变量的概念
2.密度函数
3.分布函数
4.常见的连续分布
a.正态分布。
区间估计公式区间估计公式是指一种统计方法,用于估计未知参数的范围。
它是根据给定的数据集以及其参数的极限均值推断出的。
这样可以对参数的正确取值作出一个初步的估算。
一、经典区间估计公式1、样本均值估计法根据“大数定律”,当一个随机变量X的抽样样本个数n(→∞)时,X的样本均值的分布收敛到N(μ,σ2/n),可使用样本均值估计法来估计参数μ的值,即令μ = X的样本均数。
2、样本标准差估计法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当样本量趋于无穷的时候,样本标准差的分布符合t分布。
令特定的置信度α代替t值,可求得标准差的估计值,即σ^2 '= n·D / (tα/2)^2二、偏态分布估计量偏态分布估计量是一种分布估计法,它采用具备偏态分布特征的数值来估算参数μ和σ。
偏态分布是所有概率分布中最广泛应用的分布之一,它把参数μ和σ拆分成三部分:偏态参数γ,偏度参数ω和尾部形状参数λ。
从而可以从偏态分布中估计出μ、σ和γ、ω、λ的参数值。
三、无偏估计量无偏估计量是另一种用于估算量的分布。
它使用极值法,即按照某种规则,从一系列有限但不受限制的抽样样本中挑选某个值作为未知数的无偏估计值。
最常用的无偏估计量有方差法和方差除以样本数法。
方差估计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无偏估计量,它可用以下公式计算:σ^2 = 1 / n*Σ(xi - X)^2其中n是样本量,xi代表每个样本取值,X表示样本均值。
而另一种常用的无偏估计量就是方差除以样本数的方法,它的公式为:σ^2 = Σ(xi - X)^2 / n - 1四、交叉验证法交叉验证是一种分布估计法,它可以用来预测参数μ和σ,以便获得更准确的估算结果。
交叉验证首先将样本随机分为若干组,然后在每一组中利用其他组的信息来估计参数。
估计出的参数值在另外一组中进行验证,以期往复进行,直到每个组都意义数次验证。
然后再求出每次验证的参数的平均值以求得参数的最终估计值。
五、bootstrap法bootstrap是一种分布估计的方法,它可以用来估计三种不同的参数: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
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公式在进行区间估计时,我们首先需要收集到一个样本,并根据样本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
然后根据样本的统计量,结合分布的性质和抽样方法,建立置信区间。
设总体参数为θ,我们希望得到它的置信水平为1-α的置信区间。
置信水平表示我们对总体参数的估计的可信程度,一般常用的置信水平有90%、95%和99%等。
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很多,具体的方法选择取决于总体参数的性质、样本的大小以及其他假设条件。
常见的参数估计方法有:1.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假设总体呈正态分布,样本大小为n,则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公式为:[样本均值-Z值(α/2)*总体标准差/√(n),样本均值+Z值(α/2)*总体标准差/√(n)]其中Z值(α/2)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可以从标准正态分布表中查得。
2.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假设总体为二项分布,样本大小为n,成功的次数为x,则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公式为:[样本比例-Z值(α/2)*√(样本比例*(1-样本比例)/n),样本比例+Z值(α/2)*√(样本比例*(1-样本比例)/n)]其中Z值(α/2)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可以从标准正态分布表中查得。
3.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假设总体呈正态分布,样本大小为n,则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公式为:[(n-1)*样本方差/卡方分布(α/2),(n-1)*样本方差/卡方分布(1-α/2])]其中卡方分布是用于描述自由度为n-1的卡方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可以从卡方分布表中查得。
以上是常见的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公式,这些公式是根据统计学理论推导而来的,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参数估计。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根据具体问题和假设条件选择适当的参数估计方法,计算置信水平的区间估计,从而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推断。
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例题以下是5道关于总体方差区间估计的例题及其解析:例题1: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得到样本方差为4。
要求以95%的置信水平估计总体方差的置信区间。
解析:根据卡方分布的性质,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之比服从卡方分布。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卡方分布的分位数来计算置信区间。
对于95%的置信水平,卡方分布的分位数为0.025和0.975。
计算得到置信区间为[2.04, 7.96]。
例题2: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15的样本,得到样本方差为9。
要求以90%的置信水平估计总体方差的置信区间。
解析:同样使用卡方分布的性质,计算得到90%置信水平下的卡方分布分位数为0.05和0.95。
计算得到置信区间为[4.78, 18.46]。
例题3: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得到样本方差为16。
要求以99%的置信水平估计总体方差的置信区间。
解析:对于99%的置信水平,卡方分布的分位数为0.005和0.995。
计算得到置信区间为[8.42, 31.84]。
例题4: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得到样本方差为25。
要求以95%的置信水平估计总体方差的置信区间。
解析:对于95%的置信水平和样本容量为30的情况,卡方分布的分位数为0.025和0.975。
计算得到置信区间为[17.67, 36.76]。
例题5: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得到样本方差为100。
要求以90%的置信水平估计总体方差的置信区间。
解析:对于90%的置信水平和样本容量为50的情况,卡方分布的分位数为0.05和0.95。
计算得到置信区间为[73.82, 131.72]。
区间估计的名词解释区间估计是统计学中一种常用的推断方法,用于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给出一个包含真实参数值可能范围的区间。
区间估计的目的是在不完全了解总体参数的情况下,通过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参数的值范围。
在进行区间估计时,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置信水平(confidence level),通常选择的置信水平为95%或99%。
置信水平代表了对总体参数估计的可信程度,例如95%的置信水平意味着有95%的可能性真实参数位于构建的区间内。
区间估计的步骤如下:1. 收集样本数据。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获取样本数据。
2. 选择合适的估计方法。
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估计方法,如均值估计、比例估计、标准差估计等。
3. 计算样本统计量。
使用选择的估计方法,计算得到样本的统计量,如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标准差等。
4. 确定置信水平。
选择适当的置信水平,通常选择95%或99%。
5. 确定临界值。
根据置信水平和样本量,查找临界值。
临界值以正态分布或t分布的分位数形式给出。
6. 计算估计区间。
使用样本统计量和临界值,计算得到估计区间。
估计区间的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的估计方法而定。
7. 解释估计结果。
根据计算得到的估计区间,给出估计结果的解释。
例如,可以说在95%置信水平下,总体参数的真实值有95%的可能性位于估计区间内。
区间估计的优点是可以提供对总体参数的估计范围,以及估计结果的可信程度。
通过给出一个区间,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总体参数的不确定性。
但区间估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需要大样本量才能得到较窄的估计区间,对总体分布的假设要求较高等。
因此,区间估计只能提供对总体参数的近似估计,而无法给出准确的参数值。
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区间估计是统计推断中的一种方法,用于估计总体参数的区间范围。
其基本原理和步骤如下:一、基本原理:二、步骤:1.确定参数类型和样本分布:在进行区间估计之前,需要明确要估计的总体参数类型,例如均值、方差、比例等。
同时,需要确保样本数据来自一个合理的总体分布,通常假设样本数据满足正态分布。
2.选择置信水平:置信水平表示对于重复抽样所得的区间估计,其中包含总体参数真实值的概率。
常用的置信水平有95%和99%。
选择置信水平时需要考虑实际应用需求和可接受的误差范围。
3.计算标准误差:标准误差是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标准差,可以用来度量估计量的精确程度。
常见的标准误差计算方式包括对均值的标准误、对比例的标准误和对方差的标准误。
4.确定抽样分布: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会接近正态分布。
可以利用这个性质来进行参数估计。
5.计算置信区间:根据所选择的置信水平和抽样分布中的临界值,计算出估计参数的上限和下限,形成估计的置信区间。
具体计算方法与总体参数类型相关,如均值的置信区间计算通常基于样本均值和标准误差。
6.解读结果:得到置信区间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
通常,置信区间越窄,说明估计结果越准确;置信区间不包含需要估计的参数真实值,说明估计结果不准确。
7.检验假设:在一些情况下,需要通过检验假设来验证估计结果的可靠性。
例如,对于均值的区间估计,可以通过假设检验来判断区间估计是否显著不等于一些特定值。
总结:区间估计是统计推断中重要的一种方法,它能够通过样本数据给出总体参数的一个估计区间,并提供了对估计精确性的度量。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置信水平、计算标准误差、确定抽样分布以及解读结果都是关键步骤,需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判断。
区间估计的名词解释
一、什么是区间估计?
区间估计是统计学中一种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用于根据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参数的范围。
在区间估计中,我们通过样本数据计算出一个区间,该区间通常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实值。
区间估计的方法包括单侧区间估计和双侧区间估计。
二、区间估计的原理
区间估计的原理基于抽样分布理论。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样本均值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样本均值和标准误差来估计总体均值的分布。
具体来说,我们首先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样本均值和标准误差。
然后,利用样本均值加减标准误差的倍数来计算出置信区间的上下限。
置信区间的置信度通常设置为 95% 或更高,这表示我们有 95% 的把握认为总体参数的真实值落在这个区间内。
三、区间估计的应用场景
区间估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 估计总体均值:例如,通过对某批次产品进行抽样检测,计
算出样本均值和标准误差,然后用区间估计方法估计该批次产品的总体均值。
2. 估计总体比例:例如,通过对某人群进行抽样调查,计算出
样本比例和标准误差,然后用区间估计方法估计该人群的总体比例。
3. 估计总体标准差:例如,通过对某批次产品进行抽样检测,计算出样本标准差和样本容量,然后用区间估计方法估计该批次产品的总体标准差。
总之,区间估计是一种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在实际问题中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
掌握区间估计的方法和原理,对于统计分析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四组样本量的估计(原创版)目录1.样本量的概念与重要性2.四组样本量的估计方法3.四组样本量的具体估计数值4.四组样本量估计的实际应用正文一、样本量的概念与重要性在统计学中,样本量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数量。
一个合适的样本量对于统计推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如果样本量过小,统计推断可能会出现偏差,导致对总体参数的估计不准确;而如果样本量过大,虽然可以提高估计的准确性,但会增加研究的成本和时间。
因此,合理地估计样本量是进行统计研究的关键环节。
二、四组样本量的估计方法四组样本量的估计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种:1.精确估计法:根据总体标准差、置信水平和显著性水平等因素,通过查表或计算得出样本量的估计值。
2.区间估计法:通过计算置信区间的宽度,确定所需的样本量。
置信区间越宽,所需的样本量就越大。
3.假设检验法:根据对总体参数的假设,计算出所需的样本量,以使假设检验的结果具有足够的统计效力。
4.贝叶斯估计法:利用贝叶斯统计原理,结合先验信息和观测数据,计算出样本量的后验分布,从而得到样本量的估计值。
三、四组样本量的具体估计数值具体到四组样本量的估计,需要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估计方法。
例如,在研究某产品的使用寿命时,可以采用精确估计法或区间估计法来确定所需的样本量;在研究某疾病的发病率时,可以采用假设检验法或贝叶斯估计法来确定所需的样本量。
四、四组样本量估计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研究中,通过对四组样本量的估计,可以更好地进行统计推断,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药物临床试验中,通过精确估计法可以确定合适的样本量,从而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有效的试验;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通过区间估计法可以确定置信区间的宽度,从而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考研大纲8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研大纲频道精心为大家提供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考研大纲:8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的更新!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试大纲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非数学类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概率统计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在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有着广泛的应用。
考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概率统计中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学特征及特征函数独立随机变量和的中心极限定理及大数定律假设检验点估计及区间估计简单线性回归模型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有深入的理解,能计算一些常见分布的期望、方差,了解假设检验、点估计及区间估计的统计意义,能解决一些经典模型的检验问题、区间估计及点估计。
最后,能理解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
(一) 基本概念1. 样本、样本观测值2. 统计数据的直观描述方法:如干叶法、直方图3. 统计数据的数字描述:样本均值、样本方差、中位数事件的独立性、样本空间、事件4. 概率、条件概率、Bayes公式5. 古典概型(二) 离散随机变量1. 离散随机变量的定义2. 经典的离散随机变量的分布a. 二项分布b. 几何分布c. 泊松分布d. 超几何分布3. 离散随机变量的期望、公差4. 离散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5. 离散随机变量相互独立的概念6. 二维离散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条件分布、边缘分布及二个离散随机变量的相关系数(三) 连续随机变量1. 连续随机变量的概念2. 密度函数3. 分布函数4. 常见的连续分布a. 正态分布b. 指数分布c. 均匀分布d. t分布e. c2分布5. 连续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6. 连续随机变量独立的定义7. 二维连续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条件密度、边缘分布及二个连续随机变量的相关系数8. 连续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四) 独立随机变量和的中心极限定理和大数定律1. 依概率收敛2. 以概率1收敛(或几乎处处收敛)3. 依分布收敛4. 伯努利大数定律5. 利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6. 辛钦大数定律7. 莱维-林德伯格中心极限定理(五) 点估计1. 无偏估计,克拉美-劳不等式2. 矩估计3. 极大似然估计(六) 区间估计1. 置信区间的概念2. 一个正态总体的期望的置信区间3. 大样本区间估计4. 两个正态总体期望之差的置信区间(方差已知)(七) 假设检验1. 检验问题的基本要素:第一类错误的概率、第二类错误的概率、检验的功效、功效函数、检验的拒绝域、原假设、备择假设2. 一个正态总体的期望的检验问题3. 大样本检验4. 基于成对数据的检验(t检验)5. 两个正态总体期望之差的检验(八)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1.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定义2. 回归线的斜率的最小二乘估计3. 回归线的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4. 随机误差(随机标准差)的估计(一) 基本概念1. 理解样本、样本观测值的概念2. 了解并能运用统计数据的直观描述方法如:干叶法、直方图3. 理解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中位数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4. 掌握如下概念:概率、样本空间、事件、事件的独立性、条件概率,理解并能灵活运用Bayes 公式5. 理解古典概型的定义并能熟练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二) 离散随机变量1. 理解离散随机变量的定义2. 理解如下经典离散分布所产生的模型a. 二项分布b. 几何分布c. 泊松分布d. 超几何分布能熟练计算上述分布的期望、方差,能熟练应用上述分布求出相应事件的概率3. 了解离散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的定义和性质4. 了解两个离散随机变量相互独立的概念5. 理解二维离散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条件分布、边缘分布及两个离散随机变量的相关系数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相关的公式解决问题(三) 连续随机变量1. 理解连续随机变量的概念2. 理解密度与分布的概念及其关系3. 熟悉如下常用连续分布a. 正态分布b. 指数分布c. 均匀分布d. t分布e. c2分布4. 了解连续分布的期望、方差的概念5. 了解有限个连续随机变量相互独立的概念6. 理解二维连续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条件密度、边缘分布及二个连续随机变量的相关系数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7. 了解连续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四) 独立随机变量和的中心极限定理和大数定律1. 了解依概率收敛、以概率1收敛(或几乎处处收敛)、依分布收敛的定义,了解上述收敛性的关系2. 理解并掌握伯努利大数定律和利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3. 了解辛钦大数定律、莱维-林德伯格中心极限定理(五) 点估计1. 理解无偏估计、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2. 能够计算参数的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六) 区间估计1. 理解置信区间的概念2. 能够计算正态总体的期望的置信区间(包括方差已知、方差两种情况)3. 在样本容量充分大的条件下,能够计算近似置信区间4. 能够计算两个正态总体的期望之差的置信区间(方差已知)(七) 假设检验1. 理解以下概念:第一、二类错误的概率、检验的功效、功效函数、检验的拒绝域、检验的原假设、备择假设2. 能给出一个正态总体的期望的检验的拒绝域(包括方差已知、方差)3. 能用大样本方法求拒绝域4. 能给出基于成对数据的检验问题的拒绝域(八)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1. 理解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定义,能写出模型的数学表达式2. 能计算回归线的斜率、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3. 了解随机误差(随机标准差)的估计1. 陈希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科学出版社,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2. 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xx3. 刘光祖,概率论与应用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编制日期:2018年7月10日内容仅供参考。
区间估计作业参考答案1. 从一个标准差为5的总体中抽出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样本均值为25。
(1)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X σ等于多少?(2)在95%的置信水平下,边际误差是多少?答:依题意的5,40,25n X σ===(1)0.79X σ=== (2)边际误差E =2=1.960.79=1.5484X ασZ *⨯2. 某快餐店想要估计每位顾客午餐的平均花费金额,在为期3周的时间里选取49名顾客组成了一个简单随机样本。
(1)假定总体标准差为15元,求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误差。
(2)在95%的置信水平下,求边际误差;(3)如果样本均值为120元,求总体均值在95%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
答: (1)X 15 2.1437σ== (2)边际误差E =2Z α==1.96*2.1429=4.20(3)置信区间为/2X Z α±±4.20=(115.80,124.20)3. 某大学为了解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全校7500名学生中采取不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6人,调查他们每天上网的时间,得到下面的数据(单位:小时):3.3 3.1 6.2 5.8 2.34.15.4 4.5 3.24.4 2.05.4 2.66.4 1.8 3.5 5.7 2.32.1 1.9 1.2 5.1 4.3 4.23.6 0.8 1.54.7 1.4 1.2 2.9 3.5 2.4 0.5 3.6 2.5求该校大学生平均上网时间的置信区间,置信水平分别为90%,95%和99%。
N=7500,n=36>30,=3.32X ,2=2.59S ,大样本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答:因为不重复抽样,所以0.2676X σ== (1)置信水平为90% ,=0.1α,则置信区间为23.32 1.6450.2676(2.88,3.76)X X ασ±Z =±⨯=(2)置信水平为95%,=0.05α,则置信区间为()23.32 1.960.2676 2.80,3.84X X ασ±Z =±⨯=(3)置信水平为99%,=0.05α,则置信区间为()23.32 2.5750.2676 2.63,4.01X X ασ±Z =±⨯=4. 从一个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8的样本,各样本值分别为:10,8,12,15,6,13,5,11。
样本均值的区间估计公式(一)样本均值的区间估计公式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估计总体均值的范围。
下面是相关公式及其解释说明:样本均值的区间估计公式1. 独立样本的区间估计公式对于独立样本的情况,样本均值的区间估计公式如下:[独立样本区间估计公式](其中, - [样本均值]( 表示样本的均值 - [标准正态分布的临界值]( 表示标准正态分布的临界值,通常取α/2 对应的值,α 是显著性水平 - [总体标准差]( 表示总体的标准差 - [样本大小]( 表示样本的大小2. 依赖样本的区间估计公式对于依赖样本的情况,样本均值的区间估计公式如下:[依赖样本区间估计公式](其中, - [样本均值]( 表示样本的均值 - [t 分布的临界值]( 表示 t 分布的临界值,通常取α/2 对应的值,α 是显著性水平 - [样本标准差]( 表示样本的标准差 - [样本大小]( 表示样本的大小举例说明假设某电子产品制造公司想要估计其生产出的手机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
为了进行估计,他们从生产线上随机地抽取了40个手机电池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这40个手机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为750小时,标准差为50小时。
1. 独立样本的区间估计假设显著性水平为95%(α=),我们需要找到标准正态分布的临界值。
根据标准正态分布表,α/2= 对应的临界值为。
使用独立样本的区间估计公式进行计算: [独立样本区间估计公式计算](计算结果为: [独立样本区间估计结果](我们可以在95%的置信水平下估计,这批手机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在小时至小时之间。
2. 依赖样本的区间估计假设显著性水平为95%(α=),我们需要找到 t 分布的临界值。
对于样本大小为40,自由度为39,α/2= 对应的临界值为。
使用依赖样本的区间估计公式进行计算: [依赖样本区间估计公式计算](计算结果为: [依赖样本区间估计结果](我们可以在95%的置信水平下估计,这批手机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在小时至小时之间。
区间估计步骤区间估计就是从点估计中加减一个叫做边际误差的值。
一般来说,区间估计的应用有三种情况:1.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步骤 1 \sigma 已知2.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步骤 1 \sigma 未知3.样本容量的确定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步骤 1 \sigma 已知:为了对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必须利用总体标准差\sigma 或者样本标准差s计算边际误差。
这里先讨论总体标准差已知的情况。
这里使用的总体标准差在实践中不一定是已知的。
只是意味着我们在抽样前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总体标准差估计,所以不必用同一个样本同时估计样本均值和总体标准差。
置信区间公式: \bar{x}\pmz_{\frac{\alpha}{2}}\frac{\sigma}{\sqrt{n}}式中, 1-\alpha 为置信系数; z_{\frac{\alpha}{2}} 表示标准正态分布概率分布上侧面积为 \alpha/{2} 时的z值,通过查表可得。
当我们说有95%概率总体均值落在上方表示的区间内时,0.95就是置信系数,由此可得到 \alpha 。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如果要缩小区间,提高精度,可以通过增加样本量来达到这个目的,后面会讲到。
应用中的建议:如果总体服从正态分布,给出的置信区间是准确的,适用于任何样本量。
如果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则给定的置信区间是近似的。
在这种情况下,近似程度取决于总体分布和样本量。
在绝大多数应用中,建立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时候,样本容量n>=30已经足够大了。
如果总体的分布不是正态分布但是大致对称,则在样本容量为15时便能得到置信区间一个好的近似。
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步骤 1 \sigma 未知:为了对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必须利用总体标准差\sigma 或者样本标准差s计算边际误差。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总体标准差未知,所以用s来计算边际误差。
当利用s估计 \sigma 时候,边际误差和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都是以t分布的概率分布为依据进行的。
大样本置信区间大样本置信区间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方法,用于估计总体参数的范围。
在进行大样本置信区间的计算时,需要考虑样本大小、样本均值以及总体标准差等因素。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大样本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一、大样本置信区间的定义大样本置信区间是指利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值的一个区间范围,这个区间范围称为置信区间。
具体来说,给定一个置信水平(例如95%),大样本置信区间是一个区间,包含了总体参数的真值的可能值。
二、大样本置信区间的计算公式大样本置信区间的计算公式根据总体参数的估计量和抽样分布的特性来确定。
对于大样本,我们可以使用正态分布或标准正态分布来进行近似计算。
常用的大样本置信区间计算公式有以下几种。
1. 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当总体标准差已知时,置信区间的计算公式为:̄X ± Z * σ/√n其中 ̄X是样本均值,Z 是标准正态分布分位数,σ 是总体标准差,n 是样本容量。
当总体标准差未知时,置信区间的计算公式为:̄X ± t * s/√n其中 ̄X是样本均值,t 是 t 分布关于置信水平和自由度的临界值,s 是样本标准差,n 是样本容量。
2. 总体比例的置信区间:对于总体比例的置信区间,计算公式为:p± Z * √[ p * (1-p) / n ]其中p是样本比例,Z 是标准正态分布分位数,n 是样本容量。
3. 总体方差的置信区间:对于总体方差的置信区间,计算公式为:(n-1) * s² / χ²(α/2, n-1) < σ² < (n-1) * s² / χ²(1-α/2, n-1)其中 n 是样本容量,s²是样本方差,χ² 是卡方分布分位数,α 是置信水平。
三、大样本置信区间的应用场景大样本置信区间广泛应用于统计学和市场调研等领域。
例如,在调查总体平均收入时,我们可以采集一定数量的样本,计算样本均值,并利用大样本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平均收入的置信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