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氯测定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36.54 KB
- 文档页数:1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余氯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余氯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学会如何准确测定水中的余氯含量。
二、实验原理余氯是指水中残留的游离氯,主要用于自来水和游泳池水的消毒。
余氯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比色法、滴定法和电化学法。
本实验采用电化学法测定余氯,利用余氯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通过测定电流的大小来计算余氯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余氯测定仪、电极、搅拌器、烧杯、移液管、pH计、纯水等。
2. 试剂:碘化钾溶液、硫代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硫酸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电极清洗干净,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2)调整pH计,使其读数为7.0。
(3)将烧杯中加入适量纯水,并用pH计测定其pH值,若pH值偏离7.0,则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7.0。
2. 余氯测定(1)用移液管取一定量的待测水样,放入烧杯中。
(2)将电极插入水样中,打开搅拌器,待电极稳定后,记录电流值。
(3)重复步骤(2)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3. 结果计算根据余氯测定仪的校准曲线,将测得的电流值转换为余氯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水样1:电流值A1 = 0.020,余氯含量C1 = 0.10 mg/L(2)水样2:电流值A2 = 0.015,余氯含量C2 = 0.075 mg/L(3)水样3:电流值A3 = 0.025,余氯含量C3 = 0.125 mg/L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三个水样的余氯含量,分别为0.10 mg/L、0.075 mg/L和0.125 mg/L。
结果表明,余氯含量与电流值呈正相关,即电流值越大,余氯含量越高。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余氯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了余氯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实验结果表明,余氯含量与电流值呈正相关,为余氯的测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3.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电极的清洗和pH值的调节,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余氯测量原理余氯是指在含有氯化物的水中,氯化物未与有机物发生反应而保留下来的未消耗的氯。
余氯测量是评估水质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于监测饮用水、游泳池水和废水处理等领域。
余氯测量原理基于氯化物与亚硝酸盐的反应。
在测量过程中,首先将水样中的氯化物与硝酸盐反应生成亚硝酸盐。
然后,使用酸性碘化钾溶液将亚硝酸盐氧化为氮气,并利用溶液中的淀粉指示剂显示溶液颜色变化。
颜色的深浅与亚硝酸盐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可以通过比色法来测量余氯的浓度。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通常会在测量过程中加入还原剂。
还原剂的作用是将溶液中的亚硝酸盐还原为氯化物,以消除亚硝酸盐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常用的还原剂有硫代硫酸钠和硫酸亚铁等。
在进行余氯测量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首先是pH值的影响。
溶液的酸碱度会影响亚硝酸盐的生成和氧化反应的速率,因此需要在测量过程中控制好pH值。
其次是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溶液中反应速率的变化,因此需要在测量时保持恒定的温度。
余氯测量可以采用手工操作或自动化仪器进行。
手工操作通常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测量,操作简单但需要较高的操作技能。
自动化仪器则可以实现连续、快速、准确的测量,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处理。
除了比色法,还可以使用电化学法进行余氯测量。
电化学法利用电极与溶液中氯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测量,具有快速、准确和灵敏度高的优点。
常用的电化学方法有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和极谱法等。
余氯测量原理基于氯化物与亚硝酸盐的反应,通过比色或电化学方法来测量余氯的浓度。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pH值和温度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还原剂来消除干扰。
余氯测量可以采用手工操作或自动化仪器进行,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意义。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余氯测量技术将进一步提高,为保障水质安全提供更好的支持。
有效氯活性氯游离氯总氯余氯的区别及测定方法有效氯测定方法:A1 碘量法原理洗涤剂中有效氯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起氧化作用,释放出一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碘,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有效氯含量。
A2 试剂A2.1 0.02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A2.2 2mol/L硫酸溶液。
A2.3 10%碘化钾溶液。
A2.4 0.5%淀粉溶液。
A3 操作方法称取含氯消毒剂1.00g,用蒸馏水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向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向碘量瓶中加2mol/L硫酸10mL,10%碘化钾溶液10mL,混匀的消毒液5mL溶液即出现棕色,盖上盖并混匀后加蒸馏水于碘量瓶缘,用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0.5%淀粉溶液10滴(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的总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
A4 计算: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有效氯含量,亦即1mol/L硫代硫酸钠1mL相当于0.0355g有效氯,因此可按下式计算有效氯含量:c*v*0.035有效氯含量(%)=——————*100%w式中:c——为硫代硫酸钠的摩尔浓度;v——消耗代硫酸钠的体积,ml;W——碘量瓶中含消毒剂的量,g。
游离氯与总氯测定方法:CL17氯分析仪能够基于所加入试剂分别对游离氯或总氯进行测定。
然而,CL17不能同时测定这两项参数。
活性氯测定方法:使用活性氯试条。
余氯测定方法:一、方法原理余氯在酸性溶液内与碘化钾作用,释放出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2KI+2CH3COOH = 2CH3COOK+2HI2HI+HOCl = I2+HCl+H2O(或者2HI+Cl2 = 2HCl+I2)I2+2Na2S2O3 = 2NaI+Na2S4O6本法测定值为总余氯,包括HOCl,OCl~,NH2Cl和NHCl2等。
二、仪器碘量瓶:250—300ml.三、试剂1.碘化钾(要求不含游离碘及碘酸钾)。
余氯的概念及余氯的测定方法余氯的概念及余氯的测定方法。
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
1.余氯的概念:residual chlorine 水中投氯,经一定时间接触后,在水中余留的游离性氯和结合性氯的总称。
是指氯投入水中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了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
2.余氯的分类:余氯可分为化合性余氯(指水中氯与氨的化合物,有NH2Cl、NHCl2及NHCl3三种,以NHCl2较稳定,杀菌效果好),又叫结合性余氯;游离性余氯指水中的OC1+、HOCl、Cl2等,杀菌速度快,杀菌力强,但消失快),又叫自由性余氯;总余氯即化合性余氯与游离性余氯之和。
自来水出水余氯指得是游离性余氯。
一、余氯的测定方法(1) 方法原理余氯在酸性溶液内与碘化钾作用,释放出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2KI+2CH3COOH = 2CH3COOK+2HI2HI+HOCl = I2+HCl+H2O(或者2HI+Cl2 = 2HCl+I2)I2+2Na2S2O3 = 2NaI+Na2S4O6本法测定值为总余氯,包括HOCl,OCl~,NH2Cl和NHCl2等。
(2)仪器碘量瓶:250 300ml.(3)试剂1.碘化钾(要求不含游离碘及碘酸钾)。
2.(1+5)硫酸溶液。
3.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6K2Gr2O7=0.0250mol/L):称取1.2259g优级纯重铬酸钾,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4.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称取约12.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于已煮沸放冷的水中,稀释至1000ml。
加入0.2g无水碳酸钠及数粒碘化汞,贮于棕色瓶内。
标定:用无分度吸管吸取20.00ml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50ml水和1g碘化钾,再加5ml(1+5)硫酸溶液。
比色法测游离余氯的原理
比色法是常用的测定游离余氯浓度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基于游离余氯与N,N-二乙基-p-苯二胺(DPD)形成紫色产物的反应。
以下是比色法测定游离余氯的原理的详细解释。
1. 游离余氯的生成
游离余氯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质的化学物质,常用于消毒和水处理以杀灭细菌和病原体。
游离余氯的主要来源是氯气或次氯酸盐在水中的溶解。
2. 游离余氯的测定
测定游离余氯的常用方法是比色法。
比色法基于游离余氯与DPD反应生成紫色产物的原理。
DPD是一种氯化钠盐,并且它是一种弱氧化剂。
3. 游离余氯与DPD的反应
游离余氯与DPD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紫色的三氮杂异喹啉盐。
该盐的颜色与游离余氯的浓度成正比,通过光度计测量产物的吸光度即可确定游离余氯的浓度。
4. 反应过程
游离余氯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DPD氧化为DPD阳离子(DPD+)。
DPD阳离子与游离余氯进一步反应,生成中间产物,然后中间产物进一步与DPD反应生成紫色产物。
紫色产物的浓度与游离余氯的浓度成正比。
5. 比色法的优点和应用
比色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和响应速度快的优点。
它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游泳池水质检测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总结:比色法通过测量游离余氯与DPD反应生成的紫色产物的吸光度来确定游离余氯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和消毒等领域。
水中余氯的测定方法水中余氯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比色法、滴定法、电极法和仪器分析法等。
比色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测定方法。
在水样中加入碘化钾溶液,余氯会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离子,然后加入淀粉溶液,碘离子与淀粉形成蓝色络合物。
余氯的浓度与蓝色的强度成正比关系,通过比较标准溶液与待测水样颜色的深浅来判断余氯的含量。
滴定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将含有余氯的水样与含有还原剂的硫酸钠溶液反应,余氯被还原成氯化钠。
再用三碘化钾作指示剂,滴定溶液中的三碘化物与过剩的还原剂反应,溶液从蓝色变成无色。
记录滴定液的用量,根据滴定液的浓度和用量,计算出余氯的含量。
电极法是一种利用电极进行测定的方法。
余氯传感电极测定余氯的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氯离子与电极表面的反应生成电信号,通过测量这个被生成的电信号的幅度来确定余氯的浓度。
电极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适用于实时监测余氯含量。
仪器分析法主要是利用高级仪器设备进行分析,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
这些仪器可以对水样中的余氯进行更加精确的定量分析。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可以通过IPO-80或CLHSW2210型色谱仪分析余氯的含量。
此外,还可以采用快速光谱分析法进行测定。
该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的特性,测定水样中的吸光度。
余氯在特定波长下有明显的吸光峰,通过检测吸光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余氯的含量。
综上所述,水中余氯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滴定法、电极法、仪器分析法和快速光谱分析法等。
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测定要求、设备条件和经济成本等综合考虑。
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合理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可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中氯的测定实验报告技能实训2 水中氯化物的测定(沉淀滴定法)一、实训目的(1)掌握AgNO3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掌握用莫尔法测定水中氯化物的原理和方法二、原理此法实在中性和弱碱性(PH为6.5~10.5)溶液中。
以铬酸钾为指示剂,以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水样中氯化物,由于银离子和氯离子作用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当水样中的氯离子全部与银离子作用后,微过量的硝酸银既与铬酸钾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此即表示反应已达反应终点。
Ag++Cl-=AgCl↓2Ag++CrO42-=Ag2CrO4↓由于到达终点时,硝酸银的用量要比理论需要量略高,因此需要同时取蒸馏水做空白实验减去误差。
三、仪器和试剂(1)250ml锥形瓶3个,100ml移液管一支50ml棕色两用滴定管1只。
(2)1.1000mol/LdAgNO3溶液溶解16.987g(使用电子天平称量)AgNO3于1000ml蒸馏水中,将溶液转入棕色试剂瓶中,置于暗处保存,以防见光分解。
0.1000mol/L AgNO3溶液的标定用移液管取200ml自来水于3个锥形瓶中,加入1mlK2CrO4指示剂,在不断摇动下。
用AgNO3滴定至淡橘红色,即为终点。
同时做空白实验。
根据滴定中所消耗的AgNO3的体积计算出AgNO3的浓度。
(4)5%K2CrO4溶液四、操作步骤(1)空白实验用移液管移取200ml蒸馏水于锥形瓶中加入1ml K2CrO4指示剂,在不断用力摇动下用AgNO3溶液滴定至淡橘红色为止,记录下AgNO3溶液的用量V1(2)水样测定取3份200ml的自来水于锥形瓶中,各加入1ml K2CrO4指示剂。
在不断用力摇动下用AgNO3溶液滴定至淡橘红色,并于空白实验相比较,二者颜色相似,即为终点。
记录AgNO3溶液的用量V2。
平行测定3次(V2-1、V2-2、V2-3)。
根据AgNO3溶液的用量,计算水样中氯离子的含量。
六、数据处理ρ(Cl-)=V×C×35.5×1000/V水(mg/L)。
海水总余氯检测标准海水总余氯是指海水中残留的氯含量,通常以氯离子(Cl-)的形式存在。
检测海水的总余氯含量对于评估海水水质、指导水产养殖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一份海水总余氯检测的标准方法:一、实验原理海水总余氯的检测通常采用滴定法,该方法基于硝酸银(AgNO3)与氯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银(AgCl)沉淀,从而测量溶液中氯离子的含量。
二、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用品:50ml离心管、10ml酸式滴定管、硝酸银溶液(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0.1mol/L)、酚酞指示剂(0.1%乙醇溶液)、离心机、移液管、实验天平等。
2.采集海水样本:使用清洁的玻璃瓶或塑料瓶采集海水样本,避免使用金属容器。
采集后应尽快进行实验,以避免氯离子在空气中被氧化。
3.离心分离:将采集的海水样本放入离心管中,设定适当的离心转速和时间,使海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分离。
4.滴定法测定氯离子:在离心分离后的清液中加入适量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中性。
然后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同时用酸式滴定管记录消耗的硝酸银溶液体积。
根据硝酸银溶液的浓度和消耗体积,可以计算出海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5.结果计算:根据滴定的数据,计算海水中氯离子的含量。
具体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实验数据的单位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三、注意事项1.采集海水样本时应避免污染,如使用金属容器或接触污染物。
2.离心分离时应注意设置合适的转速和时间,以确保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充分分离。
3.滴定法测定氯离子时,应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并充分搅拌,以便反应完全。
同时,要记录消耗的硝酸银溶液体积,以便准确计算氯离子的含量。
4.在进行实验前,应对所有的实验用品进行清洗和干燥,以避免污染海水样本。
5.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以避免氯气等有害气体的影响。
6.实验操作完成后,应对实验场地进行清理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和细菌滋生。
7.在进行海水总余氯检测时,应注意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水质快速检测试剂盒---余氯的测定
(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原理】在pH小于1.8的酸性溶液中,水中余氯与邻联甲苯胺(甲土立丁)作用产生黄色的联苯醌化合物,根据其颜色的深浅进行比色定量。
【器材】余氯比色测定器1个;10ml比色管。
【试剂】甲土立丁溶液:称取甲土立丁1.35g,溶于500ml纯水中,在不停搅拌下加至150ml浓盐酸与350ml蒸馏水的混合液中,存于棕色试剂瓶中,在室温下保存可使用半年。
【操作步骤】
加0.5ml(或10滴)甲土立丁溶液于10m比色管中,加水样至10ml刻度处,混匀。
如立即进行比色,所得结果为游离性余氯;如放置10min使其产生最高色度再比色,所得结果为总余氯。
总余氯减去游离性余氯等于化合性余氯。
余氯的浓度为mg/L。
注意事项:
1、水样温度在15℃~20℃时显色最好,如水温较低时,可适当加温再进行比色。
2、如无余氯比色测定器,可根据下表.估计水样中余氯的含量。
实习表3-1 余氯含量估计表
估计余氯量
(mg/L)
呈色氯嗅程度
0.3
0.5 0.7-1.0 2.0以上淡黄色
黄色
深黄色
棕黄色
刚能嗅出
容易嗅出
明显嗅出
有强烈刺激味
实习表3-2 如果水质需要检测以下项目,请加我扣扣835041457 或mobile call 一五一二一零七二二五三。
1 余氯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
其作用是保证持续杀菌,以防止水受到再污染。
余氯有三种形式:1.总余氯:包括HOCl、OCl-和NHCl2等。
2.化合性余氯:包括NH2Cl、NHCl2及其它氯胺类化合物。
3.游离性余氯:括HOCl及OCl-等。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集中式给水出厂水的游离性余氯含量不低于0.3 mg/L,管网末梢水不得低于0.05 mg/L。
余氯的测定常采用下述两种方法,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前者可测定游离余氯和各种形态的化合余氯,后者可分别测定总余氯及游离余氯。
1.2 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1.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测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的游离余氯。
本法适用于经氯化消毒后的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游离余氯和各种形态的化合性余氯的测定。
本法最低检测质量为0.1 µg,若取10mL水样测定,则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1mg/L。
高浓度的一氯胺对游离余氯的测定有干扰,可用亚砷酸盐或硫代乙酰胺控制反应以除去干扰。
氧化锰的干扰可通过做水样空白扣除。
铬酸盐的干扰可用硫代乙酰胺排除。
1.2.2 原理DPD与水中游离余氯迅速反应而产生红色。
在碘化物催化下,一氯胺也能与DPD反应显色。
在加入DPD试剂前加入碘化物时,一部分三氯胺与游离余氯一起显色,通过变换试剂的加入顺序可测得三氯胺的浓度。
本法可用高锰酸钾溶液配制永久性标准液。
1.2.3试剂1.2.3.1 碘化钾晶体。
1.2.3.2 碘化钾溶液(5 g/L):称取0.50g碘化钾(KI),溶于新煮沸放冷的纯水中,并稀释至100mL,储存于棕色瓶中,在冰箱中保存,溶液变黄应弃去重配。
1.2.3.3 磷酸盐缓冲溶液(pH=6.5):称取24 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46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0.8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和0.02 g氯化汞(HgCl2)。
余氯测定原理
余氯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水质分析方法,用于测量水中余留于水中的氯的含量。
根据化学原理,余氯测定可以通过滴定法来实现。
下面将详细介绍余氯测定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余氯测定原理的核心是溶液中氯和亚硝酸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溶液,亚硝酸盐能与余氯形成氯胺,然后使用二碘化钾溶液作为指示剂进行滴定。
当滴定剂中的碘浓度过多时,余氯将完全滴定,反应终止,此时添加的指示剂中所含的淀粉会呈现蓝色,代表滴定的终点。
测得的滴定剂消耗量即为溶液中的余氯含量。
余氯测定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准备好亚硝酸钠溶液和二碘化钾溶液,并使用适当的仪器量取待测样品。
然后,将亚硝酸钠溶液逐滴加入待测样品中,同时轻轻搅拌,直至溶液呈现淡黄色为止。
接下来,取少量淀粉溶液加入二碘化钾溶液中,使溶液呈浅蓝色。
将二碘化钾溶液缓慢滴加到样品中,同时不断搅拌,直至溶液呈现彻底蓝色。
记录滴加的二碘化钾溶液的体积,即可计算溶液中余氯的含量。
通过上述原理和操作方法,可以准确测定水中余留的氯含量,为水质监测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