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学总结(粮油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2
第一章:粮油食品原料1、粮油食品原料:指田间栽培的各种粮食作物所产生的果实和种子或块根、块茎。
2、干物质:所收获的粮粒经干燥除去水分后剩下的物质3、灰分:将粮粒进行灼烧灰化,剩下的矿物质,主要的各种元素的氧化物。
4、面筋:将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静止后,把面团放在流动的水中揉洗,面团中的淀粉粒和麸皮微粒都随水渐渐被冲洗掉,可溶性物质也被水溶解,最后剩下来的一块柔软的有弹性的软胶物质,这种面筋因含有55%-70%的水分,故称为“湿面筋”,将湿面筋烘干除去水分,即是“干面筋”。
5、影响面筋质量好坏的物理特性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1)、弹性:指面筋拉长或压缩后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能力。
(2)、延展性:指把面筋块拉到某种长度而不致断裂的性能,可用面筋块拉到断裂时的最大长度来表示。
(3)、韧性:指面筋在拉长时所表现的抵抗力。
(4)、薄膜成型性:由于极性低的蛋白质能排出过量的游离水,故面筋能与水互相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不分散,具有成团、成膜的特性。
(5)、吸水性:小麦面筋的吸水性与黏弹性相结合就产生“活性”,通常称为“活性面筋”。
6、淀粉粒:淀粉在胚乳细胞中以颗粒状态存在,故称为。
7、一般把常温下呈液体的称为油,常温下呈固体的称为脂。
不饱和脂肪酸中较重要的是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脂肪和蛋白质及糖一起构成胚的营养料。
胚乳内的脂肪含量不会超过1%。
8、粮油食品原料以及加工品在储藏期间会发生品质变劣,特别是在光照及高温高湿条件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脂肪的水解使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
因此原料的酸度及游离脂肪酸含量可作为商品质量的指标。
9、稻谷的加工适性:(1)、色泽和气味、(2)、粒形与均匀性:籽粒的大小可用长、宽、厚来表示,稻谷的粒形也可用长与宽的比来表示。
(3)、千粒重、比重和容重:千粒重是指1000粒稻谷的重量,其大小可直接反映出稻谷饱满的程度和质量的好坏。
比重是稻谷重量与其体积的比值,比重的大小与籽粒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
食品原料学总结(粮油部分).doc食品原料学总结(粮油部分)引言食品原料学是研究食品加工中所使用的各种原料的科学,粮油作为食品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饮食文化和营养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总结旨在概述粮油原料的种类、特性、加工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一、粮油原料的分类谷物类:包括小麦、稻米、玉米、燕麦、大麦等。
豆类:大豆、绿豆、红豆、黑豆等。
油脂类:植物油(如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和动物油脂(如猪油、牛油等)。
二、粮油原料的特性谷物的特性:营养成分: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加工特性:可磨粉、蒸煮、烘烤等。
豆类的特性:营养成分: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加工特性:可制成豆腐、豆浆、豆皮等豆制品。
油脂的特性:营养成分:主要提供能量,含有必需脂肪酸。
加工特性:用于烹饪、食品加工中的润滑剂、溶剂等。
三、粮油原料的加工技术谷物加工:磨粉:将谷物磨成面粉或米粉。
蒸煮:使谷物糊化,便于消化吸收。
烘烤:制作面包、饼干等烘焙食品。
豆类加工:浸泡:使豆类吸水膨胀,软化。
磨浆:制作豆浆、豆腐等。
发酵:制作纳豆、豆豉等发酵豆制品。
油脂加工:提炼:去除油脂中的杂质,提高纯度。
氢化:改变油脂的熔点和稳定性。
分馏:分离出不同沸点的油脂成分。
四、粮油原料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谷物应用:面粉用于制作面包、面条、糕点等。
米粉用于制作米粉、年糕等。
玉米用于制作玉米片、玉米油等。
豆类应用:大豆用于制作豆腐、豆浆、豆奶等。
绿豆用于制作绿豆糕、绿豆汤等。
豆类也是许多传统食品和小吃的原料。
油脂应用:植物油用于烹饪、食品加工、制作人造奶油等。
动物油脂用于烘焙、烹饪等。
五、粮油原料的营养价值与健康谷物的营养价值:提供能量、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
全谷物食品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豆类的营养价值: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必需氨基酸。
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油脂的营养价值:提供必需脂肪酸,如亚麻酸、亚油酸。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的分类常将农作物分为三大部门,八大类别。
2.粮油原料中的蛋白质基本是简单蛋白,不含结合蛋白•清蛋白、球蛋白、胶蛋白、谷蛋白3.粮油原料中的脂类化合物主要集中在胚芽及糊粉层里4.粮油原料中的维生素•皮层、糊粉层和胚中维生素含量较多,而在胚乳中含量较少5.粮油原料在贮藏期间呼吸作用的强弱对其品质和储粮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6.呼吸作用强度大,原料的有机物质分解迅速,营养价值降低幅度大,品质下降快。
•7.陈化的最终结果是发芽力丧失。
•加工用的粮油原料,陈化到一定程度,品质下降。
8.活力高的粮油原料,籽粒饱满,营养物质含量高,品质好,加工产品质量好,出品率高。
9.粮油原料的相对密度表示它内含物的充实程度或细胞结构的致密程度。
•粮食相对密度既可作为品质指标,也可作为生理成熟度的衡量标准。
油料种子则相反,发育成熟越好,含油量越高,其相对密度则越小。
10.谷物富含淀粉,油料富含脂肪,所以前者以容重大的为佳品,后者含油量高,反以容重低为好。
11.粮食散落性的大小是确定粮食加工前进行清理、输送及各种自流设备角度的依据。
12.荞麦中所含的芦丁成分,对糖尿病患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13.玉米中的尼克酸多呈结合型,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14.原粮的工艺特性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工艺性能,二是工艺品质。
15.在我国和世界各国,水稻和小麦是最主要的粮食,原粮加工也主要是制米和制粉两种。
16.影响稻谷工艺品质的因素:杂质含量——主要因素;从净谷来看,对稻谷工艺品质影响最大的是谷壳率;水分17.大米的品质除要求色泽、气味和口味外,其好坏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是加工精度和纯度;另外还有碎米率和水分等等。
18.影响大米纯度的是杂质。
19.米饭品质的预测法验法❖样品少,比较客观,相关性好。
20.米饭品尝的内容一般包括米饭的外观、气味、滋味、粘性、硬度及综合评价等21.铺开度与清沏度都定出由高而低的七个等级凡铺开度与清沏度的等级愈低(即数字愈大),则米样愈不耐煮,米饭粘性愈强;反之等级愈高,米样耐煮性强,出饭率高,但米饭的粘性很差22.凡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大米,蒸煮时膨胀率高,米饭干燥蓬松,粘性差;反之,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大米,蒸煮时膨胀率低,米饭而湿粘性强23.大米粉的淀粉—碘蓝值测定❖鉴定大米蒸煮品质的简易而快速的方法,它与直接蒸煮实验有很好的相关性24.小麦粉的粒度分级机——对制粉时的产品的面筋含量进行调整25.沉降值越大,表明面筋强度越大,面粉烘烤品质越好。
第一章粮油食品原料重点内容:粮油食品原料的分类方法粮油食品原料化学组成的特点大米、小麦、玉米和油料作物原料的生物学特性粮油食品原料主要是指田间栽培的各种粮食作物所产生的果实和种子。
粮食作物属于绿色高等植物,大多是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草本植物,根、茎、叶都很发达,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养料,同时利用太阳的能量在叶部进行光合作用,把CO2和H2O合成糖和淀粉。
两年生:从播种到开花结果需要两个年度。
一、根据作物形态进行分类1.籽粒:玉米、小麦、水稻、大豆2.根茎:甘薯、木薯、马铃薯二、根据作物种类的不同进行分类1. 禾谷类作物:玉米、小麦、水稻2. 豆类作物:大豆、绿豆、豌豆、蚕豆3. 油料作物:大豆、花生、芝麻、油菜4. 薯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三、根据其化学组成的不同进行分类1. 富含淀粉类:玉米、小麦、水稻、高粱2. 富含蛋白类:大豆、绿豆、豌豆、蚕豆3. 富含脂肪类:大豆、米糠、玉米胚、花生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禾谷类淀粉含量高,豆类,大豆、花生蛋白质脂肪含量高各种组成成分在籽粒中的分布1.粮油原料中的蛋白质种类:按溶解性划分:清蛋白球蛋白胶蛋白谷蛋白按化学组成复杂程度划分:简单蛋白结合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属于生理活性蛋白质,营养价值高。
面筋:由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构成。
面筋是小麦籽粒中独有的。
蛋白质含量:豆类>油料>禾谷类禾谷类种子的蛋白质主要是胶蛋白和谷蛋白。
豆类和油料种子的蛋白质主要是球蛋白。
小麦粉用水和成面团后,在水中反复揉洗,洗去面团中的可溶性淀粉、麸皮及水溶性物质,最后剩下一块具有弹性和延伸性的软胶体物质称为面筋。
国家标准以湿基为准,面筋的含量是以面筋质量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面筋含量的测定:1kg面粉加水和成面团,放入容器中加水,直至洗至清水,称取面筋重量。
面筋主要由麦胶蛋白(43.02%)麦谷蛋白(39.10%)组成。
食品原料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粮油食品原料重点内容:粮油食品原料的分类方法粮油食品原料化学组成的特点大米、小麦、玉米和油料作物原料的生物学特性粮油食品原料主要是指田间栽培的各种粮食作物所产生的果实和种子。
粮食作物属于绿色高等植物,大多是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草本植物,根、茎、叶都很发达,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养料,同时利用太阳的能量在叶部进行光合作用,把CO2和H2O合成糖和淀粉。
两年生:从播种到开花结果需要两个年度。
一、根据作物形态进行分类1.籽粒:玉米、小麦、水稻、大豆2.根茎:甘薯、木薯、马铃薯二、根据作物种类的不同进行分类1. 禾谷类作物:玉米、小麦、水稻2. 豆类作物:大豆、绿豆、豌豆、蚕豆3. 油料作物:大豆、花生、芝麻、油菜4. 薯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三、根据其化学组成的不同进行分类1. 富含淀粉类:玉米、小麦、水稻、高粱2. 富含蛋白类:大豆、绿豆、豌豆、蚕豆3. 富含脂肪类:大豆、米糠、玉米胚、花生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禾谷类淀粉含量高,豆类,大豆、花生蛋白质脂肪含量高各种组成成分在籽粒中的分布1.粮油原料中的蛋白质种类:按溶解性划分:清蛋白球蛋白胶蛋白谷蛋白按化学组成复杂程度划分:简单蛋白结合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属于生理活性蛋白质,营养价值高。
面筋:由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构成。
面筋是小麦籽粒中独有的。
蛋白质含量:豆类>油料>禾谷类禾谷类种子的蛋白质主要是胶蛋白和谷蛋白。
豆类和油料种子的蛋白质主要是球蛋白。
小麦粉用水和成面团后,在水中反复揉洗,洗去面团中的可溶性淀粉、麸皮及水溶性物质,最后剩下一块具有弹性和延伸性的软胶体物质称为面筋。
国家标准以湿基为准,面筋的含量是以面筋质量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面筋含量的测定:1kg面粉加水和成面团,放入容器中加水,直至洗至清水,称取面筋重量。
面筋主要由麦胶蛋白(43.02%)麦谷蛋白(39.10%)组成。
食品原料学1.粮油食品原料学主要是指田间栽培的各种粮食作物所产生的果实和种子。
2.果实是由花中雌蕊的子房发育而成的,种子是由子房内的胚珠发育而成的,它包藏在由子房比变成的果皮之中。
3.简述:我国对粮油作物根据化学成分与用途分为四大类。
禾谷类作物2)豆类作物3)油料作物4)薯类作物4.粮油籽粒是指粮油作物的果实与种子,一般由皮层、胚、胚乳三个部分组成。
5.胚:胚是种子生命活动最强的部分,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各种粮油籽粒的胚在形态上尽管不同,但在其结构都由胚芽,胚根、根茎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6.一般谷禾类粮粒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下,而豆类与油料中蛋白质含量可高达20%~40%。
7.粮油食品中的简单蛋白质根据溶解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四类。
1)清蛋白,清蛋白溶于纯水和中性盐的稀释液,加热即凝固。
2)球蛋白,球蛋白不溶于水,溶于中性盐的稀释液。
3)胶蛋白,胶蛋白又称醇溶蛋白,不溶于水与中性盐的稀释溶液,而溶于70%~80%的乙醇溶液。
4)谷蛋白,谷蛋白不溶于水和中性盐的稀释液,也不溶于乙醇溶液,而溶于稀酸或稀碱溶液。
8.蛋白质含量一般以豆类作物最多,油料次之,谷禾再次之。
9.谷禾类种子的蛋白质主要是胶蛋白和谷蛋白,其中以高粱的胶蛋白与大米的谷蛋白最为突出。
10.小麦的特点是胚乳中胶蛋白与谷蛋白的含量几乎相等,因而他们能形成面筋。
11.燕麦中球蛋白的含量最多。
豆类和油料种子的蛋白质绝大部分是球蛋白。
12.小麦面筋:将小麦面粉加水合成面团,静止后,把面团放在流动的水中揉洗,面团中的淀粉粒和麸皮微粒随水渐渐被冲洗掉,可溶性物质也被水溶解,最后剩下来的一块柔软的有弹性的软胶物质就是面筋。
13.面筋中的蛋白质是小麦的储藏性蛋白质,由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量占面筋干物质总量的80%左右。
14.面筋按延伸性的强弱可分为强力,中力和弱力三个级别。
15.粮油食品原料中碳水化合物根据结构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三大类。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的分类常将农作物分为三大部门,八大类别。
2.粮油原料中的蛋白质基本是简单蛋白,不含结合蛋白•清蛋白、球蛋白、胶蛋白、谷蛋白3.粮油原料中的脂类化合物主要集中在胚芽及糊粉层里4.粮油原料中的维生素•皮层、糊粉层和胚中维生素含量较多,而在胚乳中含量较少5.粮油原料在贮藏期间呼吸作用的强弱对其品质和储粮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6.呼吸作用强度大,原料的有机物质分解迅速,营养价值降低幅度大,品质下降快。
•7.陈化的最终结果是发芽力丧失。
•加工用的粮油原料,陈化到一定程度,品质下降。
8.活力高的粮油原料,籽粒饱满,营养物质含量高,品质好,加工产品质量好,出品率高。
9.粮油原料的相对密度表示它内含物的充实程度或细胞结构的致密程度。
•粮食相对密度既可作为品质指标,也可作为生理成熟度的衡量标准。
油料种子则相反,发育成熟越好,含油量越高,其相对密度则越小。
10.谷物富含淀粉,油料富含脂肪,所以前者以容重大的为佳品,后者含油量高,反以容重低为好。
11.粮食散落性的大小是确定粮食加工前进行清理、输送及各种自流设备角度的依据。
12.荞麦中所含的芦丁成分,对糖尿病患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13.玉米中的尼克酸多呈结合型,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14.原粮的工艺特性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工艺性能,二是工艺品质。
15.在我国和世界各国,水稻和小麦是最主要的粮食,原粮加工也主要是制米和制粉两种。
16.影响稻谷工艺品质的因素:杂质含量——主要因素;从净谷来看,对稻谷工艺品质影响最大的是谷壳率;水分17.大米的品质除要求色泽、气味和口味外,其好坏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是加工精度和纯度;另外还有碎米率和水分等等。
18.影响大米纯度的是杂质。
19.米饭品质的预测法验法样品少,比较客观,相关性好。
20.米饭品尝的内容一般包括米饭的外观、气味、滋味、粘性、硬度及综合评价等21.铺开度与清沏度都定出由高而低的七个等级凡铺开度与清沏度的等级愈低(即数字愈大),则米样愈不耐煮,米饭粘性愈强;反之等级愈高,米样耐煮性强,出饭率高,但米饭的粘性很差22.凡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大米,蒸煮时膨胀率高,米饭干燥蓬松,粘性差;反之,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大米,蒸煮时膨胀率低,米饭而湿粘性强23.大米粉的淀粉—碘蓝值测定鉴定大米蒸煮品质的简易而快速的方法,它与直接蒸煮实验有很好的相关性24.小麦粉的粒度分级机——对制粉时的产品的面筋含量进行调整25.沉降值越大,表明面筋强度越大,面粉烘烤品质越好。
《食品原料学总结(粮油部分)》第一篇:食品原料学总结(粮油部分)第一节概论一、粮油的概念粮油食品原料主要是指田间栽培的各种粮食作物所产生的果实和种子。
二、粮油食品原料的分类我国对粮油作物根据其化学成分与用途分为:1.谷类2.豆类3.油料作物4.薯类作物三、粮油的产量与消费四、粮油食品原料的特性(一)组织结构1、谷类的组织结构:基本结构:谷皮、糊粉层、胚乳、胚四个主要部分。
2、豆类的组织结构。
种皮和胚。
(二)粮油食品原料的化学组成1、粮油食品原料中的蛋白质粮油食品原料中的蛋白质基本上是简单蛋白质,不含结合蛋白质。
根据溶解度的不同分为4类:1.清蛋白2.球蛋白3.胶蛋白4.谷蛋白。
1溶于纯水和中性盐的稀溶液;2不溶于水,溶于中性盐的稀溶液;3、4不溶于水和中性盐的稀溶液。
蛋白质的含量与分布。
蛋白质的含量一般以豆类作物含量最多,油料次之,禾谷类再次之。
禾谷类:胶蛋白(高粱)和谷蛋白(大米)。
豆类和油料种子:球蛋白。
2、粮油食品原料中的淀粉淀粉是粮油种子中最重要的储藏性多糖,淀粉在胚乳细胞中以颗粒状态存在,故可称为淀粉粒。
淀粉粒的形状。
有圆形、卵形、多角形(大米)3种。
淀粉粒的大小。
以淀粉颗粒长轴的长度来表示。
淀粉粒的形状和大小常常受种子生长条件、成熟度及胚乳结构等的影响。
淀粉粒的结构。
①环层结构②晶体结构。
偏光十字或马耳他十字,这是淀粉粒为球晶体的重要标志。
3、谷类的化学成分蛋白质:谷类蛋白质的含量一般在6%~14%之间。
碳水化合物:谷类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大约为70%。
脂肪:谷类一般脂肪含量较低,只有2.0%左右。
矿物质:谷类含矿物质以磷、钙为主。
维生素:全谷粒中vb族4、豆类的化学成分豆类蛋白质是全价的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三)粮食的加工特性1、后熟粮食种子在田间达到完熟收割以后,有的品种在生理上并未完全成熟。
主要表现在呼吸旺盛,发芽率低,加工出品不高,食用品质差。
2、陈化当粮食的后熟完成以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尽管没有发热霉变或其他危害,其理化性质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使品质逐渐劣变而趋于衰老的现象。
脂肪酸值、粘度、品尝评分值三项中有一项指标达到“陈化”规定的,即认定为“陈化粮”。
(四)粮食的贮藏特性1、呼吸指粮粒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进行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影响因素:1.水分2.温度3.粮堆通气程度4.粮粒本身状况。
2、后熟与贮藏3、发芽发芽会降低粮食的工艺和食用品质,并不耐贮藏。
种子只有在同时具备了足够的水分,适宜的温度与充足的氧气这三个条件时才会动发芽。
4、陈化与贮藏5、粮食的发热与霉变发热:粮食在贮藏期间,粮温违反正常的变化规律,即发生不正常上升的现象。
主要是粮食中的生物成分如粮食本身,微生物、虫等进行旺盛呼吸作用的结果。
霉变:粮食霉变是贮粮微生物分解粮粒有机质的结果。
其发展过程为初期变质、生霉和霉烂三个阶段。
第二节大米稻米的分类:1、按植物学分类。
粳型稻的粳米和籼型稻的籼米。
2、按生长条件分。
普通水稻和陆稻。
3、按淀粉构成分。
普通大米和糯米(元米、江米)。
4、按生育期长短分。
早稻、中稻和晚稻。
5、按生长期和外观把稻谷分为五类: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籼糯稻谷和粳糯稻谷。
水稻谷粒由颖(谷壳)和颖果(糙米)组成蛋白质含量越高,则稻谷籽粒的强度越大,耐压性越强,加工时产生的碎米也少。
千粒重:可直接反映出稻谷饱满的程度和质量的好坏。
比重。
与籽粒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
容重:是粮食质量的综合指标,与稻谷的品种类型、成熟度、水分含量及外界因素有关。
爆腰率:凡米粒上有纵向或横向裂纹的米。
储藏方式:常规贮藏、机械通风贮藏、低温贮藏、气调贮藏(密闭缺氧法和“双低”贮藏法:低氧和低药剂量)、化学贮藏等。
第三节小麦一、小麦的分类1、按播种期分。
冬小麦(冬播夏收)与春小麦(春播秋收),其中以冬小麦为主,约占83%。
2、按皮色分:白麦(种皮为白色、乳白色或黄白色)与红麦(种皮为深红色或褐色);3、按粒质分。
硬质麦与软质麦。
4、商品小麦分为:1.白皮硬质2.白皮软质小麦3.红皮硬质4.红皮软质小麦5.混合小麦。
我国北方多产白皮硬质冬小麦,麦粒小,皮薄,蛋白含量高,容重大,出粉率高,品质好;南方多产红皮软质冬小麦,麦粒较大,皮厚,蛋白含量低,容重小,出粉率低。
二、小麦的籽粒结构与营养价值麦粒。
圆形、卵形和椭圆形等。
其结构由皮层、糊粉层、胚、胚乳四部分所组成。
第四节玉米(禾本科)1.栽培较多的为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3种。
2.玉米粒由果皮、种皮、外胚乳、糊粉层、胚乳和胚组成。
第五节马铃薯1.马铃薯又名洋山芋、土豆、洋番芋等。
在植物学分类上属茄科茄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2.品种。
粉质马铃薯和粘质马铃薯。
3.品种选育要求。
还原糖低和淀粉含量高,薯形好,芽眼浅。
第六节甘薯1.甘薯是一种生理性碱性食品,可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
第七节魔芋1.果实由果皮、种皮和胚三部分组成。
2.魔芋精粉的特性:(1)束水性强(2)膨胀系数大(3)含有膳食纤维(4)生理热值低(5)凝胶性(6)增稠性(7)稳定性水热胀稠纤胶稳第八节油菜籽1.油菜的分类。
白菜类型、芥菜类型、甘蓝类型。
2.农业部标准的“双低”。
芥酸5%(油);硫苷45µmol/g(饼)。
第九节大豆1.大豆是粮油兼用作物,是所有粮食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一种。
2.衡量籽粒大小又有。
重量法、籽粒大小指数法和圆孔筛法。
第十节花生1.分类。
普通型、龙生型、珍珠型和多粒型。
普龙珍多第十一节其他1.大麦(青稞、元麦)2.燕麦(不含面筋)3.黑麦4.高粱(在作物中名列第五,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和大麦,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5.荞麦6.粟(谷子、小米)第二篇:粮油食品原料学授课计划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期授课计划(202x至202x学年第五学期)课程名称粮油食品原料学适用食检802第五学期总学时划完成食品工程系室任课教师黄海艳202x年8月20日制定系室主任张海臣教务处长张强授课计划编制说明第三篇:食品原料学_粮油思考题文档《油脂生产安全技术》第一章:粮油食品工业安全概论1、粮油食品生产企业不安全的原因有哪些。
2、粮油食品企业安全生产的意义是什么。
3、安全生产技术的定义是什么。
4、安全生产技术涉及的学科有哪些。
5、安全生产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6、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二章:粮油食品安全生产事故1、粮油食品生产企业的事故有哪些。
2、与生产技术密切相关的事故有哪些。
3、与管理有关的安全事故有哪些。
4、安全事故对企业的影响有哪些。
5、通过学习,写出你对生产安全事故有什么样的认识。
第三章:防火防爆技术1、燃烧和爆炸事故有哪些特点。
2、燃烧和爆炸的双重性表现在哪些。
3、能减小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4、什么是燃烧。
5、什么是可燃性气体的爆炸。
6、可燃性气体燃烧与爆炸有什么区别。
7、燃烧的条件有哪几个方面。
8、燃烧的类型有哪几个。
9、影响自燃的因素有哪些。
10、闪燃在安全生产中的意义表现在哪些。
11、解释自燃点,闪燃点,燃点的定义。
12、生产实践中有哪些点火能源。
13、燃烧的过程是怎样持续下去的。
14、爆炸有哪几种方式。
15、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有哪些。
16、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17、工艺上是怎么防火防爆的。
18、灭火方法有哪些。
各用在什么情景。
19、灭火器材有哪些。
如何使用20、粮油食品生产企业有哪些燃烧的条件。
第四章电气防火1、燃烧危险场所有哪几类。
2、电气的防爆安全分组分级是什么样的。
3、电气防爆的方式有哪几种。
4、产生静电的原因有哪些。
5、静电危害是哪些。
6、防止静电的措施有哪几种方法。
7、产生雷电的原因有哪些。
8、雷电危害是哪些。
9、防止雷电的措施有哪几种方法。
第五章压力容器安全技术1、压力容器按压力分哪几类。
2、压力容器按危险性分哪几类。
3、压力容器的设计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4、压力容器验收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压力容器的管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6、举例说明粮油食品生产企业中用压力容器有哪些。
第四篇:食品原料学重点复习提纲食品原料学重点复习提纲1、食品原料的基本属性2、中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规定(从202x年3月17日开始,要求市场上出售的含有转基因物质成分的食品必须使用文字明确标识)3、根据食物资源不同原料分类4、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5、原料品质鉴别依据的指标6、原料固有品质的指标7、牛奶生产工艺过程主要有巴氏杀菌、均质净化和冷却包装8、原产于南非的大型优秀肉用山羊9、解冻的主要方法10、畜类脂肪组织主要脂肪类型11、中国本土绵羊品种12、肌肉致嫩方法13、中国三大著名火腿品种14、中国著名品种板鸭品种15、烟熏保鲜法16、中华绒螯蟹主要产地17、根据猪的血统不同分类18、畜肉中的蛋白质类型主要类型19、中国鲤鱼的品种20、抱子甘蓝21、蔬菜分类方法主要分类方法22、寄生在栗树上的大型食用菌23、鸡枞菌24、按照原料构成营养素颜色分类25、牛奶生产工艺过程26、根据生物类型不同牛的种类27、畜类肌肉组织主要类型29、叶用莴苣家族的3个变种30、基本概念(猴头菇、牛蒡、北极甜虾、黄油、鲟鱼、鳟鱼、鳄梨、秋葵、黄油蟹、干巴菌、番杏、抱子甘蓝、松花蛋)31、国家对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有怎样的明确规定33、排酸肉的基本特点34、香蕉西葫芦具有健康食用价值35、肉类排酸工艺的基本原理36、形成了畜肉自身毒性的原因37、简单叙述块菌的品种和产地39、生产的冰激凌需要涉及到的原料41、传统发酵奶酪是怎样制作的42、松茸有怎样的珍贵食用价值43、正在推广的芽苗蔬菜有哪些品种44、现代技术烹调主要工艺类型第五篇:食品原料学论文:植物性食品原料中不安全因素及其控制方法甘肃农业大学植物性食品原料中不安全因素及其控制方法摘要:食品安全是一项从“农田到餐桌”,从食品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全程质量控制的系统工程,而植物性食品的安全保证了食品安全的第一步。
粮食蔬菜水果是人类主要的植物性食品,也是畜禽饲养和饲料的来源,植物种类有30多万种,但用作人类食品的不过数百种,用作饲料的也不过数千种了解食品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治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植物性食品安全防治1.食品污染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因、废水、污水各种食品添加剂及病虫害和所引起的污染,以及霉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霉变,运输、包装材料中有毒物质和多氯联苯、苯并芘所造成的污染的总称。
食品是构成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品一旦受污染,就要危害人类的健康.食品污染是指人们吃的各种食品,如粮食,水果等在生产、运输、包装、贮存、销售、烹调过程中,混进了有害有毒物质或者病菌.食物污染可分为生物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两大类.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化学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种农药是造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