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模考点辅导:海峡两岸的交往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八年级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知识点近年来,海峡两岸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我们也越来越需要了解两岸交往的一些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八年级下册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知识点。
一、两岸关系的演变海峡两岸自1949年起便分离,经过多年的冷战和对立,近年来渐趋缓和,逐渐建立了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机制。
在这一进程中,两岸关系经历了“对峙期”、“互不理睬期”、“沟通期”、“交往期”等多个阶段,而目前正处在“交往期”。
二、两岸交流合作机制两岸之间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机制,包括协商机制、经贸交流机制、文化交流机制、农业交流机制等。
两岸之间的经贸交流尤其频繁,主要体现在通航、贸易、两岸投资、金融合作、产业协同等方面。
三、各类交流活动两岸交流活动形式多样化,包括官方交流、民间交流、学术交流等。
官方交流活动主要由两岸政府间的高层会晤、部门会商、经贸协议、协商谈判等组成;民间交流活动主要分为文化教育交流、智库研讨、艺术交流、青年交流等;学术交流活动在学术界尤为活跃,包括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学术调研等。
四、海峡两岸的合作项目海峡两岸的合作项目也非常多样化,主要包括高科技产业合作、旅游业合作、能源合作、教育合作等方面。
其中,高科技领域的合作越来越重要,两岸已经启动多项大规模的科技项目,如“两岸十年科技合作计划”等。
五、两岸人员交流两岸人员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主要集中在台湾同胞赴大陆工作、求学、旅游等方面,此外,大陆居民也纷纷前往台湾旅游、探亲、赴学等。
同时,在交流过程中也需要我们注意对台湾同胞的尊重和关怀。
六、保持两岸关系稳定保持两岸关系稳定是必须重视的,其关键在于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妥善处理一些敏感问题和争议。
同时,需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一些过激言行对稳定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海峡两岸的交往和合作已经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透过交流,两岸之间得以更好的了解和沟通,有助于携手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两岸人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福祉。
八下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知识点和练习知识点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对台政策的演变2、大陆缓和两岸关系的举措:隔绝到缓和1979年开始,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3、海峡两岸交往:(1)隔绝状态被打破: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2)“九二共识”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即“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八项主张: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4)世纪之交的两岸互动: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中国大陆,国共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知识点二:日益密切的交往1.原因:(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
(2)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史实: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课本习题解答1、第72页:结合历史,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海峡两岸都必须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尽自己最大努力,不断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决反对台独,并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分裂行为作斗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的基本方针。
2、第74页:想一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台湾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共同的传统、文化;大陆和台湾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巨大努力,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019中考历史专项考点练习-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6非选择题1.阅读以下材料:“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这一构想,既表达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那么,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是“一国两制”?〔2分〕〔2〕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重要依据。
〔2分〕〔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实施“一国两制”国策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2分〕[参考答案]〔1〕“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分〕〔2〕“一国两制”构想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既表达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那么,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
〔2分〕〔3〕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
〔2分〕2.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同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
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
据此回答:〔1〕请依次写出我国古代史上自秦以来实现南北“大一统”的朝代〔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紫荆花开10年,香港社会稳定,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充满生机和活力。
请简述香港回归的意义及这一成功实践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3〕当前,台湾当局谋求“法理台独”的分裂活动明显猖狂,台海局势转趋紧张。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青少年应尽怎样的社会责?[参考答案]〔1〕汉〔西汉,东汉〕、隋、唐、元、明、清〔2〕①意义:香港的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②启示:“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两岸同意的最正确方式。
〔3〕青少年引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积极宣传“一国两制”方针,与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的言行做坚决的斗争。
2019中考历史专项考点练习-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3【一】选择题1、大陆熊猫“团团”“圆圆”已在台湾适应了台湾生活,成为台湾民众的“开心果”。
实现两岸人民真正“团圆”的政治基础是〔〕C 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B、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那么D、全面实现“通邮、通航、通商”2、2017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向台北故宫举办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提供了37件〔套〕文物展品。
这表达了海峡两岸的〔〕CA、商贸往夹B、探亲访友C、文化交流D、捐资赈灾3、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
以下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B①“汪辜会谈”的举行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③④D、④②①③4、右图预示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根本的前提是〔〕A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那么B、坚持资本主义道路C、坚持国共两党平等对话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5、2017年12月12日,台湾行政院院长吴敦义说:“两岸关系始终是台湾社会的冲突点,台湾没那个本事搞独立,搞了内部也分裂,外部可能有危机。
只有不负责任的人才会认为应该搞一个独立国”。
与此同时,台独支持者在“立法院”门口前依惯例喊口号,但是没有人和媒体捧场。
这说明〔〕DA、两岸统一的障碍基本消除B、两岸统一大业已经完成C、国民党内部面临分裂D、两岸统一趋势不可逆转6、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其中哪一项为哪一项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A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那么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C、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的身份互访7、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是指〔〕A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那么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8.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优品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一、课程标准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2、了解两岸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3、掌握两岸交往的现状;过程与方法: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台湾历史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通过对目前台湾局势现状了解,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收集相关影像资料; 2、收集台海局势的时政资料学生准备: 1、根据所学知识和查阅资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2、收集台海局势的时政资料; 3、了解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状况;五、教学方法教师教法:谈话法;活动法;课堂讨论法;学生学法:探究式学习;学会史论结合的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课: 1、时事报道:台海局势 2、谈古论今: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影像资料:了解两岸关系的变迁小组合作理清线索:按时间顺序勾勒出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变迁;二、日益密切的交往谈谈你所知道的两岸交往的现状;影像资料:反对台独、争取统一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2014江苏徐州】20。
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大三通”、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542.7亿元等。
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A.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B.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
C.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
【答案】B
【2014年潍坊】11.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
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
“山水合璧”反映了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形成常态B.海协会与海基会首次实现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艺术交流
【答案】C。
2019中考历史专项考点练习-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5【一】选择题1.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那么B、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C、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D、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进行互访[参考答案]A2.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以下各项属于观点的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国共两党,合那么利,分那么弊D、抗美援朝[参考答案]C3.台湾两次回归祖国,跨越了两部历史,第一部是古代史,第二部是近代史。
第三部历史即将打开,问: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隔海对峙的因素有①国民党军退败台湾时得到美国的支持阻止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②国民党军在台湾施行暴政,颁布了“戒严令”③日本右翼势力企图分裂台湾④岛内民进党大力鼓吹“台独”,岛内领导人李登辉和陈水扁上台后积极从事“台独”活动⑤美国、欧盟等国家在其背后支持台湾,如售卖武器等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参考答案]A4.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以下哪些事件直接相关①《马关条约》签订②中华民国建立③抗日战争胜利④渡江战役胜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C5.台商企业富士康落户淮安,成为我市招商引资中的一大亮点,也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具体表达。
以下将“加强两岸经济关系,互补互利”写入协议的是A.台湾调整“三不”政策B.“九二共识”C.汪辜会谈D.江泽民的八项主张[参考答案]C6.08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他表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创造双赢。
祖国大陆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A、解放台湾、完成统一B、民间交流、维持现状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实行三通、加强联系[参考答案]C7.你好,台湾网站登录了许多信息,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信息①汪辜会谈②江泽民提出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③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④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A、①③②④B、③④①②C、④③①②D、③①④②[参考答案]B8.台湾被割占到光复的历史昭示我们,两岸同胞休戚与共,台湾的命运与祖国的兴衰紧密相连。
中考历史一模考点辅导:海峡两岸的交往海峡两岸的交往
1.四字构想即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2.八字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三不政策的调整
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4.”两会成立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5.”九二共识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6.汪辜会谈
1993年,两会领导人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并就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7.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8.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与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