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宵简谱乐谱
- 格式:docx
- 大小:331.71 KB
- 文档页数:2
当代音乐2021年第1期MODERN MUSIC 二胡曲《良宵》不同演奏版本比较分析——以朱昌耀、宋飞、于红梅演奏为例靳薇弘[摘要]刘天华二胡曲《良宵》作为一首经典艺术作品,不仅是初学者必拉的曲目,而且备受二胡演奏家们的青睐。
本文从乐曲速度把控、左手按弦技巧、右手运弓处理、作品风格演绎四个方面,对朱昌耀、宋飞、于红梅三位演奏家不同演奏版本进行对比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各自的演奏风格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二胡曲《良宵》;朱昌耀;宋飞;于红梅;演奏;分析[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1-0068-03一、乐曲《良宵》创作背景及曲式结构分析二胡曲《良宵》是刘天华先生创作的十首二胡曲其中的一首,该曲写于1928年除夕夜晚,当时,刘天华与学生在家欢度新春佳节[1],远处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与孩童嬉笑啼闹声交织在一起,使得他想起过去的一年,他成功创办了国乐改进社,创建了《音乐杂志》期刊,新的音乐作品也在世面推广……一切的一切都使得刘天华备受鼓舞,于是趁兴写下此曲。
乐曲起初被命名为《除夜小唱》。
关于作品的命名,刘天华先生曾在文中写道:“《除夜小唱》,是去年除夜与友人欢叙守岁作,乐曲命名是如此,曲中含义如何知音者自能知之,无庸赘述[2]。
”但后来刘天华觉得题目过于直白叙事,因此改名为《良宵》。
该作品主题材料简洁,创作手法洗练,四个段落一气呵成,具有即兴性创作特点,可谓二胡小品之经典。
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二胡作品。
刘天华先生曾在文章中写道:“……乃就是二胡音区及音质上的优点而拟的谱,虽然用别种乐器也可以演奏,但总不如在二胡上能将我的意思表现的美满,所以定位二胡独奏谱[3]。
”乐曲全曲由四个段落构成,采用合尾的写作手法,用一个主体材料贯穿全文。
乐曲调式为加变宫的D宫六声调 式,具体曲式结构为:A(1-14)+B(15-32)+B'(33-44)+A'B'(45-64)其中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前三小节为材料a,第三、四、五小节为材料b,材料b在材料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第五至六小节与材料a相呼应,后来材料b压缩递减[收稿日期]2020-07-13[作者简介]靳薇弘(1996—),女,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良宵教学设计
教材: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简谱)第12课请到这里来享受音乐
课型:综合课型教学
教学内容:
1.复习五声音(do/re/mi/sol/la)的手号与唱名
2.运用五声音“创编”歌曲,巩固五声音的音准
3.欣赏二胡曲《良宵》片段
4.欣赏贺绿汀作品《摇篮曲》片段
学情分析: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年龄特征,本课从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分析音乐要素的能力,为以后的欣赏教学形成一种模式与习惯。
本课内容涉及歌唱和欣赏教学,在前段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五声音的手号和唱名,但音准上有所欠缺。
节奏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X、X-、XX,对XX节奏有认识,但不一定准确。
教材分析: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课在选曲方面,选用音乐片段,用孩子已有的认知入手,在《摇篮曲》的选择上,选用了小提琴改编版,因为其旋律比原钢琴演奏版本更加清晰,适合低年段学生听辨,音乐片段截取其再现时的A段部分,音乐篇幅短小,更适合一年级学生欣赏。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
2.提高学生对五声音的感知,鼓励学生运用五声音进行“创编”
3.通过作品的欣赏,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共享亲情的温暖
教学重点:在欣赏中感受五声音,并运用五声音“创编”
教学难点:运用五声音进行“创编”并演唱感受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方法:分层次渐进式教学法,直觉参与体验式教学法,教师体态语言导引教学法
教学准备:钢琴、PPT课件、板书卡片
教学过程:
3
3
3
3
3。
刘天华二胡曲《良宵》的艺术特征文/蒋芳一、创作背景《良宵》是刘天华先生唯一一首即兴创作的二胡曲,乐曲短小精美、而又流畅抒情,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经久不衰。
刘天华1895年出生于江苏江阴,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中极为重要的一位音乐艺术开拓者、音乐教育家、二胡和琵琶演奏家等等。
众 多的称谓都体现出后人对刘天平先生的敬仰之情。
其 中,他在二胡领域的开拓、革新和贡献对当今的二胡艺术影响巨大。
历史史料中记载,二胡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初被称为“奚琴”,在唐代己经十分盛行。
至宋代又有“嵇琴”的称谓,明清时期,二胡传遍大江南北,活跃在中国民间各种戏曲、说唱、乐器 合奏等艺术形式中。
但二胡始终是作为一件伴奏、合 奏乐器而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恰恰是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西文化剧烈碰撞,广大有识之士力图改革创新,振兴中华文化。
音 乐艺术领域则同样展开了一场学习西方音乐文化,改 革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潮流。
刘天华无疑是其中最为醒目的艺术家之一。
由于他的努力,二胡从原先一件简单的民间乐器,而发展成为表现力丰富的民族独奏乐器。
刘天华先生不仅为二胡创建了一整套系统的专业训练方法,而且创作了为数众多的二胡独奏曲,共 有10首,如《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独弦 操》《月夜》等等。
这些乐曲饱含着刘天华在中国传统音乐上的深厚功底;对西方音乐的学习、吸收与借鉴;以及他追求西为中用,振兴中国民族音乐的爱国热情。
本文研宄的《良宵》便是其中之一。
正如刘北茂在《刘天华后期的音乐生活》一文中所说的:《良宵》是刘天华“唯一的即兴之作,是他作品中写得最快、篇幅最短、也最易学的一首。
这首乐曲既继承了我国民间音乐中的传统手法,又借鉴了西洋音乐中单二部再现曲式的原则,但整首乐曲仍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味。
通过优美、抒情、轻快、流利的旋律,不仅将除夕之夜愉悦、和谐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而且也寄托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憧憬,对祖国、人生与民族音乐的美好期望,令人听之不觉神情振奋,回肠荡气。
八年级(上册)音乐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册音乐知识点乐理知识点:4、音乐的基本要素有(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调式、和声等)5、力度:音乐表现中的强弱程度。
力度标记:P弱PP很弱mp中弱f强ff很强mf中强sf突强6、常见的演唱形式:独唱,齐唱,轮唱,合唱,领唱。
7、三连音:将基本音符分成均等的三部分,用来代替基本划分的两部分。
8、大小调音阶与中国五声调式音阶自然大调(以1为主音)自然小调(以6为主音)中国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10、XXX的乐器分组:木管乐器组:短笛、长笛、双簧管铜管乐器组:圆号、小号、长号、低音号打击乐器组:定音鼓、大军鼓弦乐器组: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11、XXX:吹管乐器组:笛子、管子、唢呐弹拨乐器组:XXX、琵琶打击乐器组:XXX、大锣拉弦乐器组:板胡、高胡12、欧洲主要音乐流派:古典主义音乐流派,代表人物XXX、XXX和XXX。
16、表情术语:用文字形式提示音乐作品演奏、演唱的表情要求。
如:活波的18、雪绒花选自音乐剧《音乐之声》选取。
二声部合唱音乐剧—一种歌唱、舞蹈、戏剧并重的现代舞台综合艺术形式。
19、回想选自音乐剧猫拔取。
XXX。
XXX。
XXX总有一天选自音乐剧金沙拔取XXX作词三宝作曲八年级音乐知识点一、简谱:音名:CDEFGAB唱名:doremifasoulasi半音和全音:在键盘上,任何相邻的两个键(包孕白键和黑键)的音高干系为“半音”;两个“半音”为一个“全音”。
变音记号升记号降记号#升高半音b降低半音将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还原记号二、音符:表示音的高低、是非的符号。
音符上方加小圆点表示高八度;音符下方加小圆点表示低八度。
音符右边的短线(如5-)表示增长时值;音符下边的短线(如5)表示缩短时值。
纯真音符表称号写法时值比例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5 - - -四拍八拍全音符二分音符5 -两拍四拍四分音符5一拍两拍八分音符5半拍一拍十六分音符5四分之一拍半拍附点音符:写在音符右边的小圆点叫附点。
上海音乐学院二胡考级曲目
级别乐曲
1、田园春色
2、玛依拉
3、凤阳花鼓一级
1、送别
2、森吉德玛二级
3、八月桂花遍地开
1、良宵
2、黄水谣
3、绣金匾三级
1、丰收序歌
2、农村之歌
3、喜唱丰收四级
1、阿美族舞曲
2、春韵
3、烛影摇红五级
1、火车开进彝家寨 3、月夜六级
2、奔驰在千里草原
1、金珠玛米赞
2、苦闷之讴七级
3、红水河畔忆亲人
1、江南春色
2、山东小曲
3、听松八级
1、独弦操
2、蓝花花叙事曲
3、壮别九级
1、长城随想曲第四乐章
2、宝玉哭灵十级
3、洪湖主题随想备注:
1、曲目单内曲目均必考曲目,由考官现场抽考。
2、八、九级加试简谱视奏。
3、十级加试五线谱视奏。
390工尺谱入门目录:音高符号/调名与调高/工尺谱的记谱格式/拍子符号:板、眼与板式/工尺谱与乐律学相关的论述/两部琵琶谱的命调方法不同而产生与一般通行工尺谱调名相同但调高相异的情况/其他工尺谱式/工尺谱与精神俗字谱的比较曲目:音的高低与音的长短/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二度、三度音程的练习/视唱练习一/延音线/附点及附点音符/休止符/四度、五度音程的练习/视唱练习二/切分节奏/弱起节奏/六度、七度音程的练习/视唱练习三/三连音/八三拍、八六拍/八度音程的练习/视唱练习四目录:简谱基本知识:音、音阶、音程/音符、休止符、延长号/小节、拍子、拍号/力度记号、装饰音记号/速度记号/表情术语/调、调号五线谱知识:五条横线的作用/谱号、谱表/音符和休止符/小节、拍子、拍号、反复记号、跳跃记号/调、调号/升记号调/五线谱的两种视唱方法/降记号调/五线谱的换调法/和弦及和弦符号外国著名通俗歌曲16首:爱情的故事/爱情是蓝色的/夏天最后一朵玫瑰/爱情的欢乐匆匆而过/啊,朋友/羊毛剪子喀嚓响/冬之花/四季歌/樱花/在泉边/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故乡的恋情/海鸥/吉米,来吧/厄尔嗄兹/飞逝的鹰当代影视歌曲及流行歌曲20首:人生一世/女人不是月亮/相信那一天/爱你没商量/等你在老地方/明天不是梦/追梦人/爱到不能爱/来生再续缘/千年等一回/渡情/一生何求/相逢在雨中/像雾像雨又像风/爱不完/让我喜欢让我忧/不是我不小心/钟爱一生/最后的温柔/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曲目:五线谱的起源/五线四间/上加线、下加线/练习/音符的组成/音符的名称与时值/休止符/附点与附点音符/延音线/练习/高音谱号/音组/音名与唱名/练习一/低音谱号/练习二/节奏、节拍、节奏型、单位拍、拍子、拍号、拍号的读法/强拍、次强拍、弱拍/小节、小节线、段落线/结束线/练习/觉的节奏型/节奏训练/视唱/尾声(问题一、二) 目录:合唱的类别/合唱的声部/合唱的乐谱/发声基础训练/单声部练习/教学研究/声部的歌唱能力/声部的分配/两声部练习/和弦练习/教学研究/歌曲的选择/合唱与校园文化/教学备课/熟悉乐谱/练唱歌词/总体排练/合唱队的建立/合唱队的组织/合唱队的演出/指挥动作的总体原则/对身体形态的要求/对手臂动作的要求/指挥动作的范围/提示声部的手势动作/拍点/二拍子/起拍/收拍/三拍子/分拍/长音/四拍子/切分节奏/呼吸/休止/六拍子/其他拍子/合拍/延长音/速度/力度/长音的提示/力度变化/提示复调性音乐/指挥动作的功能与要求/指挥动作的基本手法/指挥的思维活动/指挥实践合唱歌曲及指挥提要(雪绒花/铃兰/摇篮曲/沉睡的美人/灯碗碗开花在窗台/月亮月光光)/合唱歌曲(同声合唱部分: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长城放鸽/七色光之歌/跨世纪的歌/铃兰/玫瑰三愿/青草小河边/送我一枝玫瑰花/幽蓝的天空/可喜的一天/伦敦德里小调/夜晚的星)(混声合唱部分:黄水谣/祖国,慈祥的母亲/半个月亮爬上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摇篮曲/雪绒花/贝壳/沉睡的美人)目录:指挥的作用和应具备的条件/指挥动作的基本常识/指挥动作的基本技术/指挥动作的变化/暗示性动作/总谱的准备/排练/不同类别的音乐和不同形式的乐队的指挥/指挥法中的几个关系/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指挥意识和指挥的记忆/纵横谈目录:谈“大马头琴”的改革问题/作曲、编曲、配曲/谈谈业余民族乐队的组织问题/精彩的琵琶独奏/细腻完美的合奏艺术/我国民族乐队在拉丁美洲/独具一格的民族乐队之花/对发展民族管弦乐队音乐的刍见/关于民族管弦乐队/优美的生活赞歌/可贵的探索/风格浓郁耳目一新/观“沙槌”演奏有感/光彩夺目的“珍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电影音乐/著名唢呐演奏家刘风桐/发自心底的歌声/民族音乐漾春风/音乐舞台上的一朵新花/向深圳观众致敬/民乐为何受到欢迎/“中华大乐”畅想/对民族音乐宣传的意见/访香港音统处散记/海峡两岸民乐同音共心声/艺术人才的外流与交流/台湾音乐掠影/功高德重创业人民乐巨擘彭修文/初绽的蓓蕾民乐的希望/尊重历史创造历史/出色的团队成功的演出/严密组织精心第1页,共15页操作/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考级问答/宋飞印象/丝竹传情共襄盛举/首都中小学民乐团队方兴未艾/惊人的喜讯/独领风骚的绛州鼓乐/国乐界的一支劲旅/秦派二胡与鲁日融/难忘台湾行/华族华乐红红火火/素质教育的成功尝试/值得赞佩的“小草”精神/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忠诚坦荡默默奉献的一生/课堂和舞台“在教学中接轨” /民族音乐的摇篮/序/郑朝吉与华乐/奋力搏击壮心不已/震撼心灵的音乐/又一次辉煌的展示/骄人的业绩闪光的旅程/序/致宁夏一位作者的复函/令人振奋和惊喜的赛事/卓而不群演艺独到/致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一封信/赛出/挑战“专业”的信号/弘扬民族文化的有力举措/序/别具一格耳目一新/序/在纪念著名扬琴演奏家、民族乐器改革家杨竞明先生座谈会上的发言/开拓进取再铸辉煌/中国话与民族化/关于《在草原上》/民族管弦乐演奏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展现辉煌的“世纪回响”/珠落玉盘为霞满天/纪念刘明源先生70周年“‘喜洋洋’民族音乐会”幕前词/齐鲁大地上的民乐奇葩/在“琵琶大师刘德海从艺50周年、执教4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序/民乐:怎样走出“围城”?/燕赵乐韵情满京华/漫长的历程卓著的贡献/陈澄雄印象/别开生面异彩纷呈/简评《古筝快速指序技法概论》/序/民族音乐刮起了文化热风/民乐多重组合的点滴启示/代序/从农民到将军的民乐艺术家/告慰苍天含笑九泉/关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在98全国当代民乐创作理论研讨会上的开幕词/在98全国当代民乐创作理论研讨会上的闭幕词/寄语/全国民族乐器考级经验交流会议开幕词/团结同道展翅翱翔/迎接新世纪古筝艺术研讨会开幕词/2000年全国扬琴艺术研讨会开幕词/2000年全国扬琴艺术研讨会闭幕词/第二届全国民族乐器考级经验交流会议开幕词/2001年古筝作品交流暨创作理论研讨会开幕及闭幕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第一届少儿民族乐队北京邀请赛开幕及闭幕词/突破“创新”加快发展/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致辞/前言/印象与感怀/在“2002年全国当代民乐创作研讨会”上的开幕及闭幕词/在香港中乐团成立25周年庆典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青年演奏家艺术团成立大会上的发言/贺辞/在“胡琴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辞词/日月作证苍天可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诚挚的祝贺/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开幕词目录:音乐韵律的处理/声部音响组合的平衡/乐队音响的调控与整合/作品处理中应关注的几个重点/总谱的阅读与诠释/有关指挥技术动作的几个问题/漫议篇目录:指挥的作用和职责/最基本的指挥技术/动作的各种变化/指挥在排练中要解决的问题/克服常见的毛病/指挥的学习与提高目录:合奏篇:管乐沿革与发展概况/管乐团队的基本编制、座位图与主要乐器音域表/民族管弦乐沿革与发展概况/民乐团队的基本编制、座位图与主要乐器音域表/交响乐沿革与发展概况/中小型交响乐团的基本编制、座位图与主要乐器音域表/乐团初建后的工作流程---训练、排练、演出/其他乐器组合指挥篇:指挥的基本条件/指挥的基本常识/指挥的基本技术/指挥动作的变化/暗示性动作/指挥的基本手段合奏与指挥篇:管乐与指挥/交响乐与指挥/总谱的准备助学篇:克服觉的毛病/学习与提高/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节拍点的处理/分句与呼吸/演奏规格与默契配合/音乐上的推动力与演奏上的惯性力/演奏上的艺术性与炫技性)/“专用语”或“谚语”解析曲目:金瓶似的小山/壮乡春早/花儿与少年/彩云追月/三潭印月/春江花月夜/花好月圆/平湖秋月/二泉映月/月牙五更/关山月/阿细跳月/月儿高/梁山伯与祝英台—琵琶协奏曲曲目:赛龙夺锦/雁落平沙/平湖秋月/雨打芭蕉/醒狮/饿马摇铃/鸟投林/连环扣/双声恨/小桃红/凯旋/走马/惊涛/凤凰台/柳浪闻惊/孔雀开屏/鸟惊喧/昭君怨/下渔舟/双飞蝴蝶/杨翠喜/归时/双凤朝阳/花间蝶/曲目:春江花月夜/雁落平沙/妆臺秋思/娱乐昇平/彩云追月/翻身的日子/紫竹调/花好月圆/金蛇狂舞/瑶族舞曲/大鼓涼伞/花香鼓舞/壮别第2页,共15页曲目:春江花月夜/步步高/喜洋洋/紫竹调/月儿高/彩云追月/花好月圆/鑫蛇狂舞/瑶族舞曲曲目:扬柳青/紫禁城/乡村抒怀/拉丁风情/秧歌迪斯科/时空/山神/传说/查尔达斯/风铃目录:唢呐/笛子/笙/小号/萨克管/二胡/板胡/坠琴/京胡/柳琴/古筝/鼓/锣/钹/电子琴/手风琴/中西乐器演奏常用记号主要参考书目目录:二泉映月/听松目录:汉民族的传统音乐在香港的流播及其发展/粤乐在香港的发展/音乐社团与音乐活动/中乐书谱的出版/现代中乐队在香港的产生/香港中乐团/香港学校音乐及朗诵协会与香港音乐事务统筹处的中乐活动/香港学校体制内外的中国音乐教育/香港的中乐演奏家/香港的中乐创作/香港有关中国音乐的研究/八十年代以来香港有关中国音乐的活动/香港中乐书谱与唱片的出版内容简介:1834年-1981年的民乐人物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