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
- 格式:doc
- 大小:17.96 KB
- 文档页数:2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变化。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实验。
4.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变化,并能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
三、教学准备:1. 透明水杯若干个,水彩笔若干支,颜料若干瓶。
2. 实验桌、实验椅。
3. 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让幼儿观察透明水杯中的水,引导他们发现水的特点,无味、透明、无色。
2. 实验一:让幼儿自己动手将水彩笔的颜色涂在手指上,将手指放入水杯中,观察水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通过实验,让幼儿发现水是无色的。
3. 实验二:让幼儿自己动手将颜料滴入水中,观察水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通过实验,让幼儿发现水能够溶解颜料。
4. 实验三:让幼儿自己动手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水的形状是否发生变化。
通过实验,让幼儿发现水是无形的,能够适应容器的形状。
五、作业: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水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家长的签名。
2. 让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品能够像水一样,无色、无味、透明?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幼儿对水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些幼儿对颜料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引导。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让他们能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六、教学内容:1. 让幼儿了解水的重要性,知道水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节约用水意识,让他们知道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重要性,知道水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
难点:让幼儿培养节约用水意识,让他们知道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八、教学准备:1. 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展示水的重要性。
2. 节约用水的小故事或者案例。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水》含反思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水的正确认识、对水的基本性质有初步的了解;2.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准备材料:食盐、瓶子、杯子、纸巾、蜡烛、铅笔、钢针、玻璃碗、水壶等活动过程:一、引入:1.与幼儿分享日常生活中使用水的场景,让幼儿讲述自己每天使用水的经历和感受。
2.提问引导:水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鼓励,并告诉幼儿今天要一起探索水的奇妙之处。
二、实验1:水溶解其他物质1.教师将一些盐倒入玻璃碗中,并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让幼儿观察并预测,将盐放入碗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2.教师将水慢慢倒入碗中搅拌,直到盐完全溶解。
让幼儿观察盐是否消失。
3.引导幼儿思考:水溶解了盐,盐在水中变成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盐溶解后形成了盐水。
三、实验2:水的分子间的空隙1.教师让幼儿观察一杯装满水的水杯,并询问:水杯里有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问:这么多水装在一杯水里,杯子里有没有空隙?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水分子是如何排列的,它们之间有没有空隙?让幼儿拍桌面模拟水分子的紧密排列。
3.教师重复实验,填水杯并询问:水有进入到杯子中间的小空隙吗?4.引导幼儿思考:水分子在水杯中是如何排列的?它们之间有没有空隙?四、实验3:水的表面张力1.教师将一张纸巾平铺在桌面上,并用铅笔将纸巾推入水杯中,然后缓慢地将纸巾拉出,观察纸巾是否保持湿润。
2.教师让幼儿思考:纸巾为什么会湿润?引导幼儿发现纸巾上附着了水。
3.教师燃起一支蜡烛,将蜡烛移向水杯,观察蜡烛是否能浮在水上。
4.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蜡烛不能浮在水上?告诉幼儿蜡烛比水密度大,所以会下沉。
5.教师告诉幼儿水有一个特殊的性质,即表面张力,它使得水在一些物体上保持湿润。
五、总结:1.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回顾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2.提问引导:同学们喜欢水吗?你们在实验中学到了哪些关于水的奇妙之处?六、反思:1.教师反思:本次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是否有利于幼儿深化对水性质的认识?2.幼儿反思: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水的一些基本性质?是否对科学探索充满兴趣?活动延伸:1.给幼儿提供更多与水相关的实验,如“水可以流动”、“水可以冰冻”等,进一步拓展幼儿对水的认识和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水、杯子、碗、勺子、滴管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主题,引起幼儿对水的兴趣。
2. 观察水的特点:教师展示不同状态的水(液态、固态、气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水的特点。
3. 探索水的用途: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4. 实验: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如用水溶解盐、制作冰块等,让幼儿亲身体验水的特性。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活动的收获,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提醒家长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用水行为,共同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2. 环境创设:教师带领幼儿在园内开展水资源保护活动,如种植水生植物、设置节水标语等。
3. 主题分享:教师鼓励幼儿在班级分享会中,向同伴介绍水的知识和小实验。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水的认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2. 关注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用水行为变化。
六、活动步骤1. 开场讨论:教师与幼儿进行开场讨论,询问幼儿对水的了解和印象。
2. 实验一:水的溶解力。
教师向幼儿演示如何用水溶解盐,让幼儿亲自动手尝试,并观察溶解过程。
3. 实验二:水的冷却效果。
教师向幼儿演示如何用水冷却热水,让幼儿亲自动手尝试,并观察冷却过程。
4. 活动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让幼儿了解水的溶解力和冷却效果。
七、教学方法1. 实物演示: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向幼儿展示水的溶解力和冷却效果。
2. 亲身体验: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增强他们对水的特性的感知和理解。
3. 引导思考: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幼儿思考水的溶解力和冷却效果的意义。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奇妙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围绕“奇妙的水”展开。
主要涵盖水的特性、水的三态变化、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2. 帮助幼儿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并了解其相互转化过程。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教学重点:水的特性、水的应用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冰块、热水、水杯、注射器、湿布、干布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调色盘、小水桶、水壶、沙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水龙头、水杯等,引导幼儿谈论水的用途。
2. 讲解水的特性(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幼儿观察水的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特性。
3. 水的三态变化(10分钟)(1)教师分别展示液态的水、固态的冰块和气态的水蒸气,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4. 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幼儿了解水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5. 节约用水教育(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幼儿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6. 随堂练习(5分钟)(1)请幼儿用画纸和彩笔记录水的三态变化。
(2)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水的流动速度。
奇妙的水一、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二、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三、水的应用:饮用、洗涤、灌溉等四、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水的三态变化,并简述其特点。
2. 答案示例:(1)液态:水是流动的,无色、无味、透明。
(2)固态:冰块是硬的,透明,温度较低。
(3)气态: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看不见摸不着。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水的欲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实验技能。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水、杯子、碗、瓶子、彩纸、颜料、滴管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宽敞的教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了解水的特点和用途。
2. 活动难点:让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水的变化和实验现象。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主题,引导幼儿说出水的特点和用途。
2. 实验一:水的溶解性(1) 教师出示彩纸,让幼儿观察彩纸的颜色。
(2) 教师将彩纸放入水中,观察彩纸颜色的变化。
(3) 教师提问:为什么彩纸放入水中后会变色?幼儿讨论并回答。
3. 实验二:水的扩散现象(1) 教师出示颜料,让幼儿观察颜料的颜色。
(2) 教师将颜料滴入水中,观察颜料在水中扩散的过程。
(3) 教师提问:为什么颜料滴入水中后会扩散?幼儿讨论并回答。
4. 实验三:水的过滤(1) 教师出示混合了泥土和沙子的水,让幼儿观察。
(2) 教师用杯子、碗、瓶子等工具进行过滤实验,让幼儿观察过滤过程。
(3) 教师提问:为什么泥土和沙子会被过滤掉?幼儿讨论并回答。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进行水的相关实验。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环境中布置水的主题展示区,展示幼儿的实验作品和相关图片。
3. 区域活动:教师在科学区设置相关的水实验材料,让幼儿自主进行探索和操作。
六、活动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将活动所需的材料摆放整齐,确保每个幼儿都能easily 观察和操作。
2. 活动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说出水的特点和用途。
3. 实验一:水的溶解性(1) 教师出示彩纸,让幼儿观察彩纸的颜色。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主题为“奇妙的水”。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特性、水的用途、如何节约用水以及水的循环。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和用途,培养他们对水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
重点:水的特性、用途和节约用水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水杯、滴管、放大镜、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幼儿观察一杯水,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请幼儿分享自己对水的认识和感受。
2. 例题讲解(1)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2)水的用途:饮用、洗涤、灌溉、发电等。
(3)如何节约用水:洗手时关紧水龙头、洗澡时控制用水量、用废水浇花等。
(4)水的循环:讲解水从哪里来,经过哪些过程,回到哪里。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滴管吸取水,观察水滴的形状。
(2)请幼儿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出水的循环过程。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水2. 内容:(1)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2)水的用途:饮用、洗涤、灌溉、发电(3)节约用水:洗手时关紧水龙头、洗澡时控制用水量、用废水浇花(4)水的循环:水从哪里来,经过哪些过程,回到哪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眼中的水请幼儿用画笔和色彩,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水,并简单描述。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水的循环请幼儿用画纸和画笔,画出水的循环过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水的认识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水源地,了解水的来源和保护。
(2)开展节水活动,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水》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第三章《自然界奥秘》中第二节《奇妙水》。
详细内容包括:水性质、水三态变化、水作用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水性质,知道水有三态变化。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
重点:水性质、作用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冰块、水、水蒸气)、实验器材(杯子、热水、冷水、色素、吸管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小瓶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向孩子们展示一个透明杯子,杯子里装着水。
通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水有什用?”来引发孩子们思考。
2.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水性质、水三态变化、水作用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3. 随堂练习a) 水性质:让幼儿观察冰块、水和水蒸气,并说出它们特点。
b) 水三态变化: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热水、冷水中加入色素、吸管吹动等现象,引导幼儿解水三态变化。
c) 水作用:让幼儿举例说明水在生活中作用。
d) 保护水资源:讨论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并完成记录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水2. 内容:水性质水三态变化水作用保护水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画出水三态变化,并标注各自特点。
b)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份关于“节约用水”实践作业,如记录一周内用水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2. 答案:b) 实践作业无固定答案,以实际情况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幼儿对水性质、三态变化有更深入解,同时也增强他们节约用水意识。
2. 拓展延伸:a)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大自然中水,解水循环过程。
b) 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学习,共同关注水资源问题,提高幼儿环保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主要涉及第三章《奇妙的水》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特性、水的用途、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
2. 认识水的用途,学会节约用水,提高环保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特性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水的用途,学会保护水资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水、水杯、滴管、色素、搅拌棒等。
学具:画笔、画纸、水彩颜料、调色盘、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瓶水,邀请幼儿观察并描述水的特征。
(2)讨论: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2. 新课内容展示(1)教师通过PPT讲解水的特性、用途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实例讲解:如何节约用水。
3. 例题讲解(2)讨论: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节约用水?4.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滴管、色素、水进行调色,观察颜色变化。
(2)分享实践经验,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2)提出问题:除了节约用水,我们还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水2. 内容:(1)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溶解(2)水的用途:生活、农业、工业、环保等(3)节约用水:洗手时关闭水龙头、洗澡时控制用水量、用废水浇花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节约用水的宣传画。
2. 答案示例:(1)画面中有水龙头、水滴、花草等元素。
(2)文字说明: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特性、用途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家庭用水调查,了解家庭成员的用水习惯,并提出改进措施。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水的特性,如流动性、浮力等。
2.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材料准备:水盆、塑料瓶、气球、木块、细绳、色素、透明玻璃杯等。
2. 环境准备:确保活动室光线充足,摆放好实验用具。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杯水和一张纸巾,问:“纸巾湿了水会怎么做?”引导幼儿思考。
·幼儿猜测后,教师揭示答案:纸巾会吸水变重,水会流下来。
2. 探究水的特性·流动性:教师倒入一杯水,让幼儿观察水流动的现象。
·浮力:利用塑料瓶和水杯,演示水的浮力现象,如将气球绑在瓶口,放入水中,气球会上浮。
3. 动手实验·水的循环:用塑料瓶、气球和细绳制作一个简易的蒸发装置,观察水循环的过程。
·水的过滤:使用透明玻璃杯、纱布和活性炭,让幼儿了解水的过滤过程。
4. 讨论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中的发现,提问:“你们发现了水的哪些奇妙之处?”·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5. 拓展延伸·提出问题:“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让水动起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提出新的想法。
四、活动反思1. 成功之处:·实验设计简单有趣,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教师引导得当,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强。
2. 不足之处:·部分实验材料安全性需进一步加强考虑。
·时间分配上略显紧张,部分幼儿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改进措施:·在选择实验材料时,更加注重安全性和环保性。
·合理调整活动时间,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
五、家园共育1.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水的探索实验,如在家制作简易净水器等。
2. 知识拓展: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关于水的科普书籍,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
寿光市化龙镇辛家幼儿园王曰昕
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
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
幼儿可以看见红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两层,非常好看。
)
2.试一试:
3.说一说:
第 1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