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寨山公园总体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0
【正本】寨子山公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Cat alog项目解析项目定位总体概念总体规划规划策略分区设计专项设计Project analysis Project positioning Overall conceptPlanning Strategy overall plan Partition DesignSpecialized design010*********07项目解析Project analysis0101020304050607080910项目概况政策研读城市慢行系统分析区位分析周边用地性质分析场地现状分析案例尺度类比城市空间结构区位绿地系统分析游客类型分析Project OverviewPolicy studyAnalysis of Urban Slow Traffic SystemDistrict AnalysisAnal ysis on the na ture of surrounding landSite st a tus anal ysisCase scale analog yUrban spatial structure locationGreenbelt system analysisAnalysis of surrounding land properties新区“公园城市”的重要指示下,眉山天府新区的建设开发是践行公园城市理念的重要阵地。
1.城市发展新阶段——视高片区做为眉山天府新区的重要发展片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先行示范区。
2.城市理念发展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天府新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开辟城市转型升级新路径,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重要指示的提出。
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会议刚刚召开,研读会议精神,对项目在规划设计中如何落实公园城市建设的特点,让公园与城市共生共融,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理念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区处于天府大道最南端,该区域发展定位为天府公园城·眉山创新谷。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6-2025)四川农大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01月项目名称: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总体规划规划编制单位:四川农大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组成员表——目录第一章基本条件 (1)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 (1)第二节社会经济条件 (3)第三节历史沿革 (5)第四节森林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6)第二章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9)第一节生态环境评价 (9)第二节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10)第三章森林公园发展条件分析 (15)第一节森林公园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15)第二节森林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限制 (17)第三节SWOT矩阵分析 (19)第四章规划总则 (21)第一节指导思想 (21)第二节规划原则 (21)第三节规划依据 (22)第四节规划分期与目标 (24)第五节规划衔接 (25)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发展战略 (28)第一节森林公园性质与范围 (28)第二节森林公园主题定位 (29)第三节森林公园功能分区 (29)第四节分区建设项目及景点规划 (32)第五节森林公园发展战略、形象定位与营销策略 (56)第六章容量估算及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61)第一节环境容量估算 (61)第二节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63)第七章植被与森林景观规划 (68)第一节规划原则 (68)第二节植被规划 (68)第三节森林景观规划 (71)第四节风景林经营管理规划 (72)第八章资源与环境规划 (73)第一节规划原则 (73)第二节重点森林风景资源保护 (73)第三节森林植物和野生动物保护 (74)第四节环境保护 (76)第九章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78)第一节规划原则 (78)第二节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 (78)第三节生态文化设施规划 (80)第四节解说系统规划 (82)第十章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85)第一节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定位 (85)第二节游憩项目规划 (86)第三节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88)第四节游线组织规划 (94)第十一章基础工程规划 (97)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 (97)第二节给排水工程规划 (100)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104)第四节通信、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工程规划 (105)第五节旅游安全保障系统与设施规划 (106)第十二章防灾及应急管理规划 (107)第一节灾害历史 (107)第二节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规划 (107)第三节其它灾害防治 (109)第四节监测、应急预案 (111)第十三章土地利用规划 (115)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15)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115)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 (115)第十四章社区发展规划 (117)第一节居民点分布现状分析 (117)第二节社区发展规划原则 (118)第三节社区发展规划 (118)第十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123)第一节环境质量现状 (123)第二节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估 (123)第三节采取对策措施 (127)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127)第十六章投资估算 (129)第一节估算依据 (129)第二节投资估算 (130)第三节资金筹措 (131)第十七章效益评估 (133)第一节生态效益评估 (133)第二节社会效益评估 (134)第三节经济效益评估 (135)第十八章分期建设规划 (138)第一节分期建设目标 (138)第二节分期建设时序 (138)第十九章实施保障措施 (143)附表 (146)附表1:连天山森林公园投资估算一览表 (146)附表2:连天山森林公园分年度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152)附表3:连天山森林公园经营成本费用一览表 (153)附表4:连天山森林公园损益表 (154)附表5:连天山森林公园现金流量表 (155)第一章基本条件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一、地理区位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位于江安县东南部,距县城36公里,其范围包括仁和乡(乡政府场镇区域除外)以及大妙乡、大井镇、底蓬镇的部分区域。
旅游景区规划方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旅游景区规划方案旅游景区规划方案精选4篇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遇到的既有感人的,也有伤心的,既有令人兴奋的,也有令人灰心的,既有美妙的风景,也会有称不上景只有风的地方。
修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内容简介1、规划修编目的为加快修水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共同发展、确立修水县城市未来发展的长远空间框架、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修水县人民政府提出对2003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2、规划年限本次规划年限为2011—2030年,其中: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3、规划层次与范围修水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范围是修水县行政管辖范围,国土面积4505平方公里,2010年总人口83.6万人。
本次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义宁镇、宁州镇、杭口镇、竹坪乡、西港镇、上杭乡和征村乡的全部管辖范围,面积640.9平方公里,2010年总人口248095人。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北至凤凰山,东至大广高速公路,南至征村集镇,西至杭口镇区,中心城区面积约128平方公里,201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为188874人。
4、城市发展目标交通优越、环境优美的中等规模城市,山、水、人、城融合的宜居宜业城市。
5、规划县域总人口近期2015年,县域总人口86万人;中期2020年,县域总人口90万人;远期2030年,县域总人口95万人。
6、县域城镇化水平近期2015年,县域城镇人口39.5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6%;中期2020年,县域城镇人口47.7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3%;远期2030年,县域城镇人口6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6%。
7、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一核拓展、两翼联动、两轴三区(1)一核:是指以修水县中心城区,是修水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信息、服务和交通中心。
(2)两片:指县域东部和西部地区,两翼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太阳升镇和渣津镇这两个县域副中心,重点培育太阳升镇和渣津镇,进行有效扶持,实现重点镇率先发展,带动区域内其他城镇共同发展的模式。
(3)两轴:是指沿省道柯龙线发展的经济发展轴和沿修铜线的旅游发展轴。
(4)三区:指中心城镇核心发展区、太阳升发展片区和渣津发展片区。
第一章天台山旅游大区概况第一节区位条件一、地理区位天台山旅游大区地处广元市中区西北部、米仓山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40′——105045′,北纬32027′——32030′,总面积1334.3hm3,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东北与朝天区西北乡连接,东南与下西、陵江毗邻,西南与石龙乡交界,西北与三堆镇接壤。
二、交通区位天台山旅游大区目前有“成—广—陕”高速公路与成都、绵阳、汉中、西安相连,并有212国道与兰州、重庆相连,其中,距离成都310公里、距离西安490公里,距离兰州750公里,距离重庆490公里。
同时,兰海(兰州—海口)高速的修建将更进一步缩短兰州至广元的距离。
境内有普通公路与市区相连。
同时,天台山内部已修筑公路30余公里,连接天台、微波站、东台梁、黑龙潭、地震台、莲花台等多个景点和四个工区,基本形成内部交通运输网络,通达性较好。
三、旅游区位天台山旅游大区位于“四川省五大精品旅游线路之一”的“三国文化旅游环线”内,介于九环线与红色旅游环线之间,是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接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北连历史文化名城汉中、西安,西望四川省精品旅游区九寨——黄龙,东眺革命老区巴中,是川陕渝旅游区上的重要节点,具有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旅游区位优势。
第二节自然地理概况一、地质地貌天台山地处龙门山与米仓山交界地带南麓,地质构造为距今约1.96亿年的晚古生界二迭系、早中生界三迭系深厚石灰岩组成,切割强烈,起伏较大。
海拔1100~1600m。
山体多为深厚的石灰岩组成,切割强烈,起伏较大。
其东西北三方和南缘莲花岩地段,是百丈悬崖。
天台山内最高峰为艮台(又叫冒合山),海拔1603.5m,顺艮台山东北至西南有一山脊,将天台山分为前山与后山两部分。
后山坡陡涧深,较为狭窄,主峰冒火山。
前山地形复杂,沟谷纵横,仅河坝坪一带较为平坦开阔,主峰天台,海拔1100.0m。
山脉走向为东北向西南倾斜,自然坡度一般在200——300之间。
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总文本•简本】惠州市旅游局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2008.07《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工作组组长保继刚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旅游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副组长徐红罡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博士项目助理罗秋菊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博士成员保继刚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教授、博导徐红罡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导罗秋菊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博士杨云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讲师、博士杨彦峰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博士生丁绍莲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博士生王永海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硕士生王利伟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硕士生李杰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硕士生周丹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硕士生代姗姗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硕士生何然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硕士生林敏慧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硕士生目录目录导言...................................................................... . (1)1 规划背景 ..................................................................... (3)2 规划理念 ..................................................................... (3)3 规划目标 ..................................................................... .................................................................. 4 第一章惠州市旅游发展背景分析 ..................................................................... . (5)1 惠州市旅游发展回顾 ..................................................................... . (7)2 惠州旅游在粤港澳的地位判断和竞争格局分析 ..................................................................... .. 83 惠州市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 (9)4 小结:惠州市旅游发展前景 ..................................................................... ................................ 10 第二章惠州市旅游资源评价 ..................................................................... . (11)1 旅游资源类型 ..................................................................... .. (13)2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 ................................................ 13 第三章惠州市旅游业发展战略与目标 ..................................................................... .. (15)1 惠州市旅游发展战略 ..................................................................... .. (17)2 惠州市旅游发展目标体系 ..................................................................... .................................... 18 第四章惠州市旅游发展分区规划 ..................................................................... .. (23)1 布局依据与原则 ..................................................................... . (25)2 总体空间布局规划 ..................................................................... (25)3 区域合作布局 ..................................................................... .. (27)4 各县区发展规划要点 ..................................................................... ............................................ 27 第五章惠州市度假旅游发展规划 ..................................................................... . (35)1 度假旅游发展思路 ..................................................................... (37)2 产品体系 ..................................................................... . (37)3 配套政策及措施 ..................................................................... .................................................... 39 第六章惠州市会展/商务旅游发展规划 ..................................................................... .. 411 会议/商务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开拓 ..................................................................... . (43)2 展览/商务旅游开发与规划 ..................................................................... .. (45)3 节庆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开拓 ..................................................................... ............................ 46 第七章惠州市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 .. (49)1 文化旅游发展思路 ..................................................................... (51)2 文化旅游产品规划 ..................................................................... (52)3 文化旅游发展保障措施 ..................................................................... ........................................ 54 第八章惠州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与形象策划 (57)I 惠州市人民政府?惠州市旅游局?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总文本简本(修编)1 惠州市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促销 ..................................................................... . (59)2 惠州市旅游形象策划 ..................................................................... ............................................ 61 第九章惠州市旅游产品规划 ..................................................................... . (65)1 惠州市旅游产品发展现状分析 ..................................................................... . (67)2 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 (67)3 旅游产品提升规划 ..................................................................... (67)第十章惠州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 .. (75)1 惠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 (77)2 旅游核心产业发展规划 ..................................................................... . (77)3 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规划 ..................................................................... ........................................ 82 第十一章惠州市旅游保障体系规划 ..................................................................... . (85)1 基础设施规划 ..................................................................... .. (87)2 旅游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规划 ..................................................................... . (89)3 旅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 . (89)4 旅游政策保障体系建设 ..................................................................... ........................................ 90 第十二章旅游开发的社会环境影响调控 ....................................................................911 旅游生态环境影响调控 ..................................................................... . (93)2 旅游社会文化影响调控 ..................................................................... . (93)3 惠州市分区调控措施 ..................................................................... ............................................ 93 II 惠州市人民政府?惠州市旅游局?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导言导言1 惠州市人民政府?惠州市旅游局?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导言 1 规划背景《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999-2015)》目前在空间布局、产品开发、旅游市场、资源保护等方面都已经不能适应惠州旅游发展的形势。
目录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2)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结论 (4)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8)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10)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13)第一节分级保护规划 (14)第二节分类保护规划 (19)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24)第一节景区规划 (24)第二节游览方式 (30)第三节游线组织 (31)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33)第一节漓江风景河段景观规划 (33)第二节植物景观规划 (37)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 (40)第十章道路交通规划 (43)第十一章环境影响篇章说明 (47)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50)第十三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54)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58)第十五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59)第十六章近期保护与发展规划 (61)第十七章实施规划的措施 (61)第十八章附则 (63)规划图纸01 区位分析图02 流域卫星影像图03 岩溶地貌分析图04 综合现状图05 风景单元分布图06 风景单元评价图07 规划界线图08 桂林总图09 规划结构图10 风景保护规划图11 漓江风景河段景观规划-穿山至禄坊洲12 漓江风景河段景观规划-马山至碧岩阁13 漓江风景河段景观规划-碧岩阁至杨堤14 漓江风景河段景观规划-杨堤至渔村15 漓江风景河段景观规划-渔村至阳朔16 漓江风景河段景观规划-阳朔至留公17 植物景观规划图18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19 道路交通规划图20 给水工程规划图21 排水工程规划图22 电力、电信工程规划图23 环卫工程规划图24 农村居民点调控规划图25 城镇发展规划图26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国务院审定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为了加强对风景区的统一管理,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特编制《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洞寨山公园总体规划1概况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德化县洞寨山公园坐落于城关西北侧,东面和南面皆有县城的主要干道通过,交通十分便利,公园用地约为187hm2,为城区不可多得的一块公共绿地,被确定为市级综合性公园。
这里原是县林业局的生产用地。
境内地貌以低中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变化较大,土壤肥沃,其中洞寨山峰是境内最高山峰,且较为有名,故公园以此定名。
区内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据初步调查,植被类型有马尾松次生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杉木林、灌木丛林及荒草山、经济林、四旁绿化树等7大类,计158科451属785种。
公园东南角大旗山西侧的西华岩寺,是德化城关二大古名刹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德化一大香火胜地,后在“文革”中遭毁。
2公园性质根据公园的规模、地理位置以及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性质定位为以森林休闲、森林康乐为主,兼顾城市景观、科普教育、绿化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城镇公园。
3规划构思原则(1)以县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从公园自身实际出发,合理规划、经济建设、分期实施,充分利用和保护现有地形、植被和名胜。
(2)充分挖掘发挥原有自然优势,丰富和加深公园文化内涵,突出山、水、森林特色。
(3)规划设计“以人为中心”。
增设必要的现代公园文化活动内容和设施,满足现代游客游览、生活、文化娱乐的需求,完善景区各项服务设施。
(4)运用传统造园手法,创造高雅园林空间环境。
(5)运用德化县的地方建筑形式、材料、工艺美术、园林植物等,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
(6)坚持“以绿为主、植物造景、生态造园”的造园思想。
4分区组景根据公园自然地域特点、开发利用要求、园内风景旅游资源的分布及其特点和德化县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居民经济收入的层次状况等进行总体布局,“因地制宜,适意成筑”,采用“辐射状”的平面布局形式,以“休闲度假区”景区为中心,环绕布置“桉树、杨树林”景区、“南大门”景区、“西华岩寺院”景区、“珍稀植物园”景区、“亚热带植物园”景区、“动物园”景区、“观赏果园”景区、苗圃等10个分区。
各区规划内容如下:4.1 大门入口区(1)南大门:位于公园南部,地势平坦,距离德化县城区主干道仅500m左右,是游人从城区进入公园的最佳位置,规划将该区定为公园主入口。
考虑到大门与城市干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为了便于突出公园的门面,在靠近主干道北面设一牌楼,并在牌楼前布置停车广场。
牌楼与南大门间布置入口林荫道,作为进入公园的序景,起先抑后扬的效果,使公园空间序列能从干道一直延伸至内部。
南大门前,布置有地方特色以展示德化县陶瓷文化的陶瓷雕塑一座。
两山峡谷地中设一拦水坝,拦截上游溪水,利用地形落差处理成叠水瀑布,使之成为南大门对景和该区的主景,瀑布两侧坡地利用不同类型、不同花期的花木,布置成色彩斑斓的百花园。
山石林泉、花草树木共同构成富有自然野趣的入口景观。
(2)东大门:这里地形幽雅宁静,为公园次入口和工作人员主要进出口,直接与县城干道相接,门房建筑退后红线,设停车场,门内布置森林博物馆、园务管理和职工宿舍。
(3)次入口:于西华岩寺院东部,与华岩塔成对景,作为西华岩寺院区和瓷园区的单独出入口和公园次入口。
(4)临时出入口:位于公园东北部,规划将此设为公园苗圃进出口。
4.2 休闲度假区本景区位于公园中部山谷地带,直接与百花园相连,常年有溪流从区内蜿蜒穿过,由于区内拦水坝将上游溪水拦截成湖,加之区内现有成片林木茂密、林相整齐的桉树林,自然景色幽雅怡人。
为了做到顺应自然,回归自然,规划以水面为中心,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环境,将这里建成休闲度假中心,内设湖心区、烟雨楼、林中屋3个部分。
(1)湖心区:为了加强水景“平远、高远、深远”的透视原理,利用曲桥将整个湖面分为两个部分,南部开辟为垂钓场所,北部设暗香岛(取意于宋代诗人林逋的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岛内成片栽种梅花,使其成为以春景为主的花岛。
并在岛上建荷香亭,疏影廊,湖岸东边设临水广场,北部设水榭,使其互为对景。
(2)烟雨楼:系“会馆式”临水建筑,视野开阔,特别适于夏季雨天赏景,登楼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开襟临风,心旷神怡。
建筑以两层为主,局部3层,内设有100个座位的风味餐馆。
(3)林中屋:度假服务性景观建筑,建于山谷两侧,由森林别墅和管理用房两部分组成,高度控制在两层以内,独立式建筑,底层采用“嵌入式”,以控制建筑体量,度假木屋内设卧室和卫生间,供假日游客休闲度假用。
4.3 青少年活动区为了适应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规划中辟出5hm2左右的用地,安排各种游乐项目供他们使用,为适应青少年多方面、多元化活动的需要,项目设置尽可能多样化,位置与南大门入口相毗邻,以便于人流集散。
(1)儿童园:根据儿童好奇、求变、冒险的特点,设置植物迷宫、城堡以及各种机动和电动的游艺器械,并提供老人游息项目,如休息亭廊、坐椅坐凳和冷饮咖啡屋等设施。
(2)青年园:设青年宫一座,内设网吧、地吧、健美厅、科普讲坛、书画创作室、影视录像厅等,建筑周边附设武术场、网球场、封闭式射击场等活动地,以丰富青年人的活动内容。
4.4 植物生态园区位于公园东北部,区内地形起伏大,依山面湖,风景秀丽,环境幽静,现已成片种有桉树林和竹林。
林地洁净,空气清新,森林环境幽雅,规划以此为基础,将其建设为供游人观赏大面积植物生态景观为主的森林游憩地,内设百竹园区、桉树林区、杨树林区、珍稀植物园区、亚热带植物园区和森林博物馆5个分区。
(1)百竹园区:笋用竹区:主要品种有毛环竹(Phyllostachys meyeri) 冬笋竹(Sinobambusascabrida)、旱竹(Phyllostachys praecox)、角竹(Phyllostachyscerata)、花哺鸡竹(Phyllostachys glabrata)等;观赏竹区:主要品种有黄金间碧竹(Bambusavulgaris var.striata)、大肚竹(Bambusa vulgaris cv.Warmin)、青皮竹(Bambusatextilis)、花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 cv.Alphonsokarri)、条竹(Thyrsostachyssiamensis)、沙白竹(Pseudosasa amabilis)、肿节少穗竹(Oliostachyumoedogonatum)等;竹类标本室收藏了部分学术价值较高的竹子标本、竹竿标本及种子标本);品种竹区主要品种有分散和丛生两大类。
充分展示了中国渊远流长的竹文化、竹园林艺术、竹工艺技巧。
(2)桉树、杨树林景区:位于公园北部,这里山体环抱,林木葱郁,规划改造现有桉树林,成片新增杨树,并搭配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迎春花藤(Jasminum nudiflorum)、肿节少穗竹、杜鹃花(Rhododendronsimsii)、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天竺桂(Cinnamomumjaponicum)等,使其与桉树林共同形成“鸟鸣林更幽;蝉噪山愈静”的景观,于山地高处设富含德化民居特色的农家茶舍一座,供游客赏景之用。
(3)珍稀植物园:依托北部自然山地景观,引进各类珍稀植物,采取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方式种植,开发建成以观赏各类珍稀植物为主的科普园。
(4)亚热带植物园:景区基地呈狭长带状,采用自然式布局,利用园路分隔地块,将不同类型的亚热带植物高低错落、浓淡疏密搭配,构成各种群落景观,形成亚热带植物生态园区。
(5)森林博物馆:设于东部,紧临城市干道,内设林业成就馆,森林生态馆,动、植物标本馆,德化林业特产销售及民俗风情展示馆和陶艺品展示等,向游人展示德化县陶瓷艺术,展示森林起源、森林分布、人与森林、人与动物等的关系,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
4.5 “洞寨揽胜”景区洞寨山是公园群山中的最高峰,林木葱郁,环境静谧,徐徐林涛,鸟鸣天外。
登上山顶,瓷城美景尽收眼底;溪水蜿蜒流淌,形如玉带,屈斗古窑静卧城中,像是在诉说着古“瓷都”的辉煌历史。
根据地势,于峰顶建“洞寨楼”,供游人登高远眺;山南增设观景亭,既便于游人从不同角度俯瞰城市景观,同时也可丰富山体立面,营造以“自然、古朴、幽静”为主要特色的山地园林景观。
4.6 “西华岩寺院”景区原址上恢复古寺,以“花香深谷,云绕青岚,深山藏古寺”为主要特色。
寺院采用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突出庄重感。
为与洞寨山塔楼相呼应,突出山体的轮廓线,于大旗山顶布置一座五层塔式观景建筑,配以休闲步道和改造山体林相,将大旗山建成一个富有宗教文化特色的旅游休闲场所。
4.7 动物园区位于公园西南侧,区内保留有成片葱郁的松杉林,林相单一,环境幽静,常年有各种鸟类到此栖息。
规划拟扩大现有山顶路线,沿途布置动物园、百鸟乐园。
(1)动物园景区:位于公园西南部,主要项目有:水族馆、动物园。
(2)百鸟观赏园:改变林相,大面积种植浆果类树种,增设罩网,放养鸟禽。
4.8 瓷园结合瓷坊、瓷窑、画坊、民居,运用"得影随形,顺序自然"的手法,以植物造景为主,将该园布置为富有德化特色的村居野里,再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田园风貌。
“瓷园”聘请工艺师,现场烧制具有纪念意义的瓷器,为观众普及制瓷知识。
4.9 观光果园区位于公园西部,现有成片果林。
规划种植各种果树,使其成为既具观赏价值,又具经济实用价值的农业观光园。
主要内容有各类果树栽植、景亭、游步道、果品库房、管理服务设施等。
4.10 苗圃区位于公园北侧,与城区干道直接相接,交通便捷,地势平坦。
规划利用其有利地势,将其建设为公园苗圃,提供公园苗木花卉的需求,并增设一些小型游览项目如盆景园、玻璃温室等。
5道路系统在公园南大门与县干道间,兴修长约500m,宽8m的林荫道,使公园与县道连为一体。
内部道路分三级:(1)一级主游路(车行道):系公园外围通往主景点的主要道路。
改造现有山道,使其满足规范要求,不再另辟新径,控制路面宽度为5m(局部6m),满足消防车通行,局部地段放大,供车辆慢速交汇,采用石材和混凝土路面。
(2)二级游路:系一级主游路通往主要景点的游赏道路。
由于山地自然地形较为复杂,局部地区为栈道或索桥,控制路面宽度为3.5~4.0m,就地取材,采用石材路面。
(3)三级游步道:系公园的主要游览道路,由于山地自然地形较为复杂,游路的走向选点,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因人为开发建设而改变自然景观原有的自然风格,控制路面宽度为1.2~2.0m。
6绿化配置(1)沿主要游路:结合植物造景,在现有绿化的基础上,培植有一定宽度(沿路各宽10m左右)的防火绿化隔离带。
如山杜英(Elaeocarpussylvestris)、山茶花、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夹竹桃(Nerium indicum)、含笑(Michelia figo)、海桐(Pittosporumtobira)、女贞(Ligustrum lucidum)、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a)、木莲(Manglietiafordian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