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你数的基本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的意义和性质
知识点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给我们提供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和工具。
在五年级数学下册中,学生将研究关于统计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点。
统计的意义:
1. 了解世界:通过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和认识世界的现象和规律。
例如,通过统计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趋势。
2. 做决策:统计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例如,通过统计某种商品的销售数据,可以确定销售策略和市场需求。
3. 评估和预测:通过统计,我们可以对未来进行评估和预测。
例如,通过统计气候变化的数据,可以预测未来的气候模式。
统计的性质:
1. 客观性:统计是基于客观事实和数据的,不受主观情感和意见的影响。
2. 统计量的多样性:统计学中有很多不同的统计量,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
3. 不确定性:统计中的结果通常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为统
计是基于抽样的,并不能完全代表全部数据。
通过研究统计的意义和性质,五年级的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
统计的应用和局限性,为将来的研究打下基础。
以上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点的简
要介绍。
【经典】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图形与几何一、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位置(或同一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不能看到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最少看到一个面。
2、正面、侧面(左面,右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观察物体,从实物观察到对立体图形的观察有一个体验、认识、提高的过程,多观察物体,多画观察到的图形,自己制作立体图形,有意识的训练想象能力,逐渐就会观察立体图形了。
4、观察物体,先要确定观察的位置(方向)(常选择上面、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再确定观察的形状,并把它画下来,在平面图形画上斜线。
5、根据各个位置看到的平面图形推算共有几个小正方体方法:从正面看数层数,从下往上数;从上面看数列数,从左往右数;从左面看数排数,前排在右后排在左,从右往左数。
6、至少用8个正方体可拼成较大的正方体,27个64个125个。
都可拼成较大正方体。
二、图形的运动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对称、平移和旋转。
对称点是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点(对称点一般用于轴对称),对应点是一个图形经变换后的图形与变换前的图形位置相同的点(对应点一般用于平移和旋转)(一)图形的平移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把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函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本文档将介绍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关于函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点。
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作用。
1.函数的意义函数是一个将一个集合的每个元素都对应到另一个集合的规律,通常用符号表示。
在数学上,函数可以用来描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例如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
函数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和计算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难题。
2.函数的性质函数有一些重要的性质,下面我们将介绍其中的几个。
2.1.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指函数所有可能的输入值(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函数所有可能的输出值(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函数在定义域内的每个输入值,都有唯一的输出值与之对应。
2.2.单调性函数的单调性是指函数在一个区间上的取值的变化趋势。
函数可以是单调递增(在整个定义域上,随着输入的增大,函数的值也增大)、单调递减(在整个定义域上,随着输入的增大,函数的值减小)或者不单调(在定义域上既有增又有减)。
2.3.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指函数在坐标平面上的图像关于某个点或某个轴的对称性。
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即满足条件 f(-x) = -f(x),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即满足条件 f(-x) = f(x)。
2.4.周期性周期函数是指函数的图像在一定范围内以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
周期函数是一种有规律的变化,例如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等都属于周期函数。
总结函数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性质。
深入理解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对于学习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都有着重要的帮助。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个小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
这个内容不仅在本单元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学生的后继学习也有重要影响。
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为了引导学生探究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首先要求学生拿出3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用对折的方法分别把它们平均分成2份、4份、8份,并分别把其中的1份、2份、4份涂上颜色,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三个涂色部分的大小,观察、比较后引导学生得出:1/2 = 2 /4 = 4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接着让学生举出几个相似的例子,由个别到一般,引导学生得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学生分析: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清楚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明确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了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会变吗?分数的分子分母如何变化,分数的大小才不变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归纳、概括,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性质转化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之后,并在已有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对于以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大胆利用“猜想和验证”方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得到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地主动学习,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
对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一、迁移引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正迁移,所以我在开课伊始板书:“2÷3”,然后故作神秘地说“我能变出一个和它的商一样的除法算式,你能吗?”学生纷纷举起了手,变出了一个又一个除法算式。
“它还能变。
”根据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将这个除法算式写成分数形式,“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我们可以把一个除法算式变成很多除法算式,那一个分数能不能也变出很多分数呢?”帮助学生意识到商不变规律与新知识的学习具有定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经历由“猜测——动手操作验证——得出规律”的探究过程。
在本课的学习中,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经历学习探究的全过程。
我创设了探索场景,让学生首先猜测分数是否也有与除法同样的性质。
接着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设计了折纸涂色的操作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发现三个分数之间的相等关系,接着引导学生一起探索这三个分数之间存在的规律,从而把具体的知识条理化,使学生获得具体真切的感受,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分数大小相等的算理。
归纳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当总结出规律后找出规律中的关键词“同时”、“相同的数”,再提出为什么这里的相同的数不能为零,并通过商不变性质的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下数知识点总结
一、整数的认识
1、自然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2、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3、整数的大小比较。
4、整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5、整数的应用。
二、分数的认识
1、分数的概念。
2、分数的表示法。
3、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4、分数的大小比较。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6、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7、分数的应用。
三、小数的认识
1、小数的概念。
2、小数的表示法。
3、小数点的意义。
4、小数的大小比较。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7、小数的应用。
四、有关图形的认识
1、直线段、封闭曲线和曲线。
2、平行线、相交线、垂直线的关系。
3、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
4、尺规作图。
5、有关测量的知识。
6、图形的应用。
五、统计与概率的认识
1、统计的基本概念。
2、图形统计。
3、概率的基本概念。
4、简单的概率计算。
以上是五下数学的知识点总结,具体详细内容请参考教科书。
骨干教师示范课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经历预测猜想——实验分析——合情推理——探究创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体验到数学验证的思想,培养敢于质疑、学会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1师: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孩子们,你们听说过阿凡提的故事吗?今天老师这里有一个“老爷爷分地”的数学故事,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画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指名读故事(尽可能有感情地)
故事:有位老爷爷要把一块地分给他的三个儿子。
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1/3,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 2/6,老三分到了这块地的3/9。
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
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大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2、师:孩子们听到这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觉得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呢?猜猜他对三兄弟说了什么?
3、学生猜想后畅所欲言。
4、孩子们的想法真多啊!聪明的阿凡提究竟说了什么让三兄弟停止争吵的?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1.验证三兄弟分的地真得一样多吗?
2.小组动手操作,合作完成探究卡。
动手操作:
(1)拿出三张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纸作为这块地。
(2).组内分工进行,折出它的1/3,2/6,3/9 这三个分数,并用斜线画出来。
(3).折、涂后小眼睛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三个分数相等)
(4).再次分析这三个分数,它们的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有怎样的变化?
3.小组汇报
4.请孩子试着写出像这样相等的分数。
(学生写并汇报)
5.师:像这样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着这种有规律的变化,且大小还不变,就是我们本节课探究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三、深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1.请孩子们根据刚才探究的过程,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
2.完善并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且让孩子们找出关键词(同时、相同的数,零除外)。
3.讨论为什么要“零除外”呢?(零做分母无意义)
启发引导学生想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说明分母为零无意义
学生表演阿凡提)
4.师: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我们之前学过的什么很相似呢(商不变的性质),能说说它们之间的有何联系吗
5.孩子们现在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对三兄弟说些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6.师总结:看来学好数学还是很重要的!祝贺五五班孩子们都跟阿凡提一样聪明!
三、自主学习例2
四、完成随堂检测卡。
五、请孩子们用一个分数来描述你这节课的收获和遗憾?
授课教师:唐卉
授课班级:五五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