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 格式:pdf
- 大小:176.65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作者:吴明惠来源:《新课程·上旬》2018年第11期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十分明确的要求,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上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对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以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为实例,详细探讨了如何在科学课教学活动中建立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引导质疑探究,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质疑。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学;质疑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一)科学演示,引发质疑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小学科学课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通过课堂实验方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实验教学相比较传统课堂授课而言,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课堂投入度。
教师可以以科学现象为实例,列举问题,并在课堂之中进行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以及探究欲望,为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苏教版教材中“吸热与散热”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两种吸热与散热性区别较大的不同物质,然后在课程教学中分别予以加热与冷却,在做好保护措施的情况之下,让学生亲自感受物体在加热与冷却结束之后的温度,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进行统一的答疑与评价,让学生明白不同物质吸热性与散热性所存在的差别。
(二)精彩导入,引发质疑课堂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关键所在,优秀的课堂导入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如果能成功地通过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那么对于提高学生课堂投入度与课堂专注度而言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并且能够让学生以更加旺盛的精力与热情投入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之中,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来说,导语的使用无疑是一门极为精妙的艺术,教师要精巧设计,引发质疑。
以苏教版教材“蚕”的教学内容为例,当讲到“抽丝”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不妨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诗词的方式导入教学。
论文内容摘要:科学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经常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新理解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在这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的导火索,是学生的内动力,是探索思维和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着及其深远的意义,因而,在科学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会“问”,更要会“答”。
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科学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基础,将每一个科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中,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科学活动经验。
课前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凭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做好课前尝试探究,课堂创设生活情景并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探究。
课后延伸探究生活内容,创设课堂情境。
而小学科学又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的“教”给学生,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
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许多的问题和兴趣。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鼓励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科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一、通过对问题提出质疑,才对知识有所掌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意识并不是说学生质疑问题,就培养出来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在不断提问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来。
我们经常说“多想多思考才有进步”,其实就是在思考的前提条件上多问几个为什么。
然而学生的“质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就有的,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手段,每时每刻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才能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
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尝试【摘要】:创新始于质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本文诠释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层次,着重探讨了自然科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同时还指明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质疑。
质疑能力。
科学教学创新始于质疑,能否提出问题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创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也说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根本所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广,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
一、学生质疑能力的层次科学教学中的质疑,主要是从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从实验中得到一现象、从实验的理论解释、从理论的逻辑推理等方面提出问题,或从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使之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平中见奇。
根据所提问题的价值高低工,学生质疑能力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表象”质疑。
根据表象提出问题,是质疑的初级阶段。
学生对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听课中不懂的地方,不会做的习题,敢于问同学和老师。
2.“比较”质疑。
比较提高是一个较高阶段的质疑。
学生往往从已有的认识结构出发,有意识地思考问题,比较教师讲解的内容与课本、课外教参内容的不同,或比较同一问题的不同解答,试图提出一些有所新意的问题。
3.“创见”质疑。
这是质疑的高级阶段。
这阶段学生所提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的难度,并且往往具有“独创”、“发现”之特征。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题而心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应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排除心理障碍,引导学生敢于质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有懂得不透或完全不懂的问题,有的可能比较浅显,有的则较为深刻。
长期受应式教育的束缚,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致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小学科学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就新课标的标准而言,主要提出科学学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充分探究其作为发展的核心。
探究是当前科学学科所具有的重要学习目标,并且是学习过程当中所应用的重要方式。
亲身经历的探究方式能够进一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了解。
而在科学探究过程当中,需要进一步地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探究对质疑能力得以提升,在探究过程当中对各类问题进行有效提出。
而目前我国学生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往往无法对相应的问题予以及时指出,并且存在着不敢提问题的现实特征,由此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影响,并且会对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精神予以扼杀。
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地依照当前所存在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并且依照学生所具有的综合能力,以及其自身的发展水平,对活动课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每一细节予以注重,对同年级内的不同班级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所存在的设计方法均需要拥有一定程度的差异,需要依照不同班级的实际特点开展具体的教学设计工作。
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程探究,使学生在具体探究过程当中能够被培养起动脑动手能力,并且使其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养成更为优质的质疑能力。
教师作为引导者与组织者,需要引导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对各类问题进行思索,使学生能够敢于提出各类问题,以此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以下对当前我国实际小学科学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训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创造更为优质的质疑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大幅度的提升科学素养是学生所需具备的素养之一。
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充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培育。
其中,质疑能力是学生所必备的重要能力,并且是当前科学活动在发展过程当中得到不断创新发展的源泉。
人类在发展过程当中,各类科技以及实际的事物发展均需要由质疑进行有效推动,拥有质疑才能够使人在发展过程当中进行综合性的探究,通过相应的探究活动才能逐步向真理靠近。
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思考——平湖市艺术小学蒋明【论文摘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怎样来保护学生的好奇性,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撑开一片心理安全的蓝天,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质疑、学会质疑、探究解疑并在解决问题中再次质疑,本文作者通过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思考:1、营造良好氛围,激发质疑。
成功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平等、宽松、活泼的情形之下,在教师的关怀与鼓励中,不断获得人格上的尊重,体验到学习的进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自信,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无疑是激发产生质疑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与手段。
2、调整预设方案,质疑生成。
在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中,预设方案,质疑生成,强调生成并不等于否定预设,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只有充分的预计,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3、活用科学手段,拓展质疑。
运用想像、逆向、悬念、对比、情景、碰撞等科学教学方法,同时把课堂教学引向课外,努力激发学生大胆地质疑,养成质疑的习惯,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鼓励学生质疑一辈子,学习一辈子。
学会质疑,在科学课中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科学新课程质疑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由我国一些专家组成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出版社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调查结果显示:在上课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占2.9%。
目前,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也注意到了要启发学生质疑,也采用了一些手段,但都缺乏有意识的培养,大都流于形式,没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培养。
事实上,光靠一节、两节课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要有系统性,对学生长期地培养、训练,才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