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四章客观题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概第四章试题及答案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单项选择题1、⽑泽东第⼀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命题的著作是()A、《〈共产党⼈〉发刊词》B、《论政策》C、《中国⾰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2、新中国建⽴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具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重因素的社会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A、封建主义体系B、资本主义体系C、社会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切问题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A、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是⼀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C、中国是⼀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D、中国处在经济⽂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A、个体经济B、私⼈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国家的社会主义⼯业化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D、对个体农业、⼿⼯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改造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个⼗分突出的特殊性问题是()A、⼀个落后的农业国的⼯业化问题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间题C、农业的机械化问题D、民族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A、国民经济的恢复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C、⼯商业合理调整的完成D、社会主义⼯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9、新民主主义社会,我国社会的主要⽭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盾B、⼯⼈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盾C、封建主义和⼈民⼤众的⽭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盾10、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的指导B、坚持⽆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C、坚持⼈民民主专政D、坚持⼈民代表⼤会制度11、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的说就是()A、三改两化B、⼀化三改C、三化⼀D、⼀化两改12、我国对资本主义⼯商业改造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其⾼级形式是()A、统购包销B、委托加⼯,计划订货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13、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商业实⾏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14、剥削阶级在我国被消灭的标志是()A、中华⼈民共和国建⽴B、全国⼤陆的解放与统⼀C、农业、⼿⼯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地改⾰的完成1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盾是 ( )A、⼯⼈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盾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盾C、⼈民⽇益增长的物质⽂化⽣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产之间的⽭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由化之间的⽭盾⼆、多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B、个体经济C、私⼈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对农业、个体⼿⼯业进⾏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愿互利B、典型⽰范C、国家帮助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3、对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A.加⼯订货B.统购包销C.经销代销D.个别公私合营E.全⾏业公私合营4、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场伟⼤的社会变⾰,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些偏差,遗留了⼀些问题,具体表现在()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有限度地保留⼀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B.⾼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到整个社会经济⽣活C.在⼀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D.要求过急,发展过快,⼯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5、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A、是个过渡性质的社会B、政治上实⾏⼯⼈阶级领导的⼈民民主专政C、经济上实⾏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E、其前途是社会主义6、全⾏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C.⼯⼈福利费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7、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经济成份有()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C、资本主义私营经济D、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E、个体经济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属于资本主义的因素有()A、私⼈资本主义经济B、民族资产阶级C、合作社经济D、国营经济三、简答题: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什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要在⼀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1.1956年4月,毛泽东在( )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新民主主义论》B.《论十大关系》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论人民民主专政》2.( )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A.《论十大关系》B.《改造我们的学习》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论联合政府》3.在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在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 )中实现的。
A.相互转化B.相互对抗C.又统一又斗争D.统治和被统治4.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一般来说,( )是处于主导的.统治地位的.占有压倒的优势,是社会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可靠保证。
A.积极因素.B.消极因素C.党内因素D.党外因素5.在全党和全国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向建设的时候,面临着一个( )的问题。
A.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是否要走中国工业化道路6.毛泽东在( )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
A.1956年4月B.1956年5月C.1957年2月D.1957年8月7.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 )性质的,所以“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A.普遍性B.发展性C.对抗性D.非对抗性8.( )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并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A.党的七大B.七届二中全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党的八大9.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中央提出要把工作重点转到( )上来。
A.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B.对敌对势力进行专政C.军队建设D.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10.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 )是对抗性矛盾。
A.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C.人民同国民党遗留大陆的特务组织之间的矛盾D.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11.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解决敌我之间矛盾的方法是( )。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
A.新民主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正确答案是】:A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正确答案是】:C3.建国初期(1949~1956)我国的社会性质属于()。
A.新民主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确答案是】:A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
A、资本主义体系B、民主主义体系C、社会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正确答案是】:C5.新中国建立初期党的战略策略方针是()。
A.不要四面出击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地主、富农的财产D.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正确答案是】:A6.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到三大改造完成以前,我国国内主要矛盾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B.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C.工人和农民、城市和乡村的矛盾D.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正确答案是】:D7.对过渡时期总路线作出完整而准确的表述是在()。
A.1952年9月B.1953年12月C.1953年5月D.1954年9月【正确答案是】:B8.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A.1949年10月到1952年12月B.1953年1月到1956年12月C.1957年1月到1966年4月D.1949年10月到1956年12月【正确答案是】:D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确答案是】:D10.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
A.重视工业建设B.强调三大改造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D.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正确答案是】:C11.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在国民经济中占最大比重的经济成分是()。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名词解释1、一化三改2、和平赎买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社会主义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十一届三中全会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3、1953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以后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6、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7、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的方针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8、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单选题:1.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5.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总路线9.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19.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多选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改造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4."三大改造指的是"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6.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制征用代管转让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10.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工订货委托加工11.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判断题1.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第四章试题单选题1、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____。
A、《论人民民主专政》B、《论十大关系》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关于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答案:B难度:1知识点:第四章2、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____。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答案:B难度:1知识点:第四章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____。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答案: C难度:1知识点:第四章4、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确定了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是____。
A、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C、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以农立国答案:B难度:1知识点:第四章5、成为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先声的文章,是毛泽东的____。
A、《论人民民主专政》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纪念孙中山先生》D、《论十大关系》答案: D难度:1知识点:第四章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____。
A、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B、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C、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D、处理好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答案:B难度:1知识点:第四章7、在社会主义改造还未结束时,毛泽东就提出____。
A、反对本本主义的任务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C、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D、大规模调查研究的任务答案:C难度:1知识点:第四章8、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____。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的文稿是()。
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答案: A;考题来源:第四章第一节2、《论十大关系》发布的时间()。
A.1955 B.1956C.1957 D.1958答案:B;考题来源:第四章第一节3、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是()。
A.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论十大关系》C.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D.进行三大改造答案: B;考题来源:第四章第一节4、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答案: A;考题来源:第四章第一节5、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是 ( )。
A.都肯定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思想路线B.都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都把发展生产作为党和国家的重点D.都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答案: C;考题来源:第四章第一节6、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知识分子()。
A.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B.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C.绝大多数已经是领导阶级的知识分子D.绝大多数已经是党的同路人答案: A;考题来源:第四章第一节7、20世纪50年代,陈云提出了()。
A.“两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B.“三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C.“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D.“两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答案: C;考题来源:第四章第一节8、在党的八大会议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的是()。
A.刘少奇B.陈云C.毛泽东D.邓小平答案: B;考题来源:第四章第一节9、20世纪5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A.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 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2.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认识问题,主要是( )A.发展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B.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C.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D.姓“资”姓“社”问题3.新时期的解放思想,关键就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重新认识,这就是()A.什么是实事求是B.怎样建设党C.什么是马克思主义D. 什么是社会主义4.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A.增强综合国力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5.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这段话强调的是()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多项选择1.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三大历史转变是( )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从封闭半封闭转向对外开放C.从“两个凡是”转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D.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E.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2.以前我们对社会主义优越性方面的混乱和错误的观念主要有( )A.误把单纯的“精神崇高”理解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B.误把“一大二公”当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C. 误把计划手段看作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D.误把“普遍贫穷”当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E. 误把“平均主义”当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实现共同富裕是()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C.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E.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4.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B.突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C.突出了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D.突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E.深化了对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D.目的与手段的统一E.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统一三、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考情提要◊逐题击破一、选择题L 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
“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集中力量向科学进军2.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A,又相适应乂相矛盾 B.敌我矛盾尖锐C.阶级斗争激烈D.党群干群关系紧张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它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1957年,不属于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的原因主要有()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B.党和政府的一些部门在工作中存在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C.国际上出现的波兰、匈牙利事件在国内引起一些人的思想波动D.敌我矛盾已不存在,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唯一需要解决的矛盾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表现,不属于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原则、方针和办法的有()A.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C.科学文化领域实行“独尊儒术”D.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6.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单项选题1、1956年4月,毛泽东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著作是()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论人民主主义专政》D.《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陈云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4、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于()A.对工业化道路的探索B.对苏联模式的弊端已有认识C.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D.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实践5、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A.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B.按照苏联的经验去做C.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D.照着马列本本去做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的C.不可调和的D.针锋相对的7、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是()A.人民民主专政B.社会主义制度本身C.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D.发展生产8、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的著作是()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矛盾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9、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所以要优先发展()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D.国防工业10、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提出“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思想的是()A. 陈云B.毛泽东C. 刘少奇D.周恩来11、中共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B.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问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12、我国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是()A.计划经济B.商品经济C.市场经济D.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13、毛泽东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即()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C.低级的社会主义和高级的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14、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15.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A.对抗性的敌我矛盾B.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C.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D.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A.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论十大关系》C.八大的报告和决议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上提出的思想有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B.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C.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敌我矛盾D.人民内部矛盾4.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是A.经济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C.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5.毛泽东指出,从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至少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这是由于A.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的B.我国的现实状况决定的C.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决定的D.社会发展的自身规律决定的6.上个世纪60年代,党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要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这两步走是指A.第一步,用15年的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B.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C.不发达的社会主义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7.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B.社会主义存在阶级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种矛盾C.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矛盾基本结束,但还没有完全结束D.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得到解决8.下列关于党在五六十年代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的说法中正确的A.社会主义可以分成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B.中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要比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C.我国当前人口多,底子薄,要建成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至少需要五十年至一百年的时D.社会主义在中国将很快建成,共产主义很快就会实现1—5 BDCAA 6—10 BBABB 11—15DAABA1—BCD 2.ABCD 3.CD 4. ABCD 5.ABCD 6.AB 7.BCD 8.ABC。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自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
A、1951
B、1952
C、1953
D、1954
2、中国共产党提出把中国“稳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是在()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
3、下列几种经济成分,不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有:_______。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地主土地私有制经济
4、下列几种阶级中不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有: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资产阶级
5、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一化”是指:
A、工业化
B、现代化
C、城市化
D、集体化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D、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7、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D、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8、国民经济恢复是在
A、1949-1950年
B、194-1951年
C、1949-1952年
D、1949-1953年
9、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
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10、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A、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结束
C、为我国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条件和保证。
D、标志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式提出
11、我国二十世纪中叶划时代的历史巨变的内容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B、土地改革任务的完成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2、在如何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毛泽东认为:()
A、严重的问题是如何推翻封建主义剥削的问题
B、严重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富农的土地问题
C、严重的问题是如何教育农民
D、严重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中农的土地问题
1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A、先机械化,后合作化
B、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C、依靠贫农,团结中农
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4、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合作化形式是()
A、农业互助组
B、农业初级社
C、农业高级社
D、人民公社
15、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是()
A、农业互助组
B、农业初级社
C、农业高级社
D、人民公社
1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党和政府把与资本家矛盾作为()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对抗性矛盾
D、综合性矛盾
17、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B、和平赎买
C、委托加工
D、计划订货
18、我国之所以能顺利地开展对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其中重要的原因是()
A、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农民私有土地制的建立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9、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A、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D、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开始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资产阶级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
A自愿互利
B 典型示范
C 抽肥补瘦
D国家帮助
4、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是()
A手工业营销小组
B手工业供销小组
C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
A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
B没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
C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D有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妥协的一面
6、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方式是()
A委托加工
B计划订货
C统购包销
D经销代销
7、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结束标志着()
A剥削制度的结束
B 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8、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后,我国阶级状况的改变是()
A原地主与富农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B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
C知识分子成为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D农民阶级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9、农业合作化的步骤有()
A农业互助组
B农业初级社
C农业高级社
D农业生产小组
10、从1955年夏天开始,我国在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了()
A改造要求过急
B改造要求过慢
C工作过粗
D形式单一
11、参与企业“四马分肥”利润分成的因素有()
A资方红利
B国家所得税
C工人福利费
D企业公积金
自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P83
2、(B)P82
3、(D)P81
4、(D)P82
5、(A)P83
6、(A)P83
7、(A)P84
8、(C)P83
9、(A)P82 10、(C)P95 11、(D)P96 12、(C)P86 13、(D)P87 14、(A)P87 15、(B)P87 16、(B)P88 17、(A)P89 18、(A)P89 19、(B)P94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P81
2、(ABC)P82
3、(ABD)P86
4、(BCD)P87
5、(AC)P88
6、(ABCD)P89
7、(ABCD)P94
8、(ABCD)P95
9、(ABC)P87 10、(ACD)P92 11、(ABCD)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