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5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背景和概述农耕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手工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农耕时代,人们通过耕种土地和养殖动物来获得食物和原材料,同时也开始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手工业的发展在农耕时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人们提供了各种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本文将以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为主题,探讨手工业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农耕时代手工业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文明进程。
二、手工业的发展历程1. 早期手工业的出现早期手工业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农耕时代的起始阶段。
当人类开始耕种土地和养殖动物时,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可以利用工具和技术来改进农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养殖。
于是,人们开始制作简单的工具和器物,如石制工具、陶器等。
这些工具和器物的制作过程需要手工完成,因此可以看作是早期手工业的起源。
2. 农耕工具和农产品的生产随着农耕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开始制造各种农耕工具,如犁、耙、镰刀等,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这些农耕工具的制作依然需要手工操作,因此手工业在农耕时代得以继续发展。
同时,农耕时代还出现了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和交流。
人们开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并将他们交易和交换,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
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也需要手工操作,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3. 手工业的专业化和分工随着农耕时代的发展,手工业逐渐实现了专业化和分工。
人们开始将手工业分成不同的行业和工种,形成了专门从事特定工艺或制造特定产品的手工业工人。
例如,陶工、铁匠、纺织工等。
这种分工和专业化促进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不同的手工业工人可以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他们之间也可以相互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手工业的进步。
三、手工业的特点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劳动密集型: 手工业的制作过程需要人们亲自动手,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
手工业的劳动密集型特点使得每个工艺品或产品的制作过程非常耗时耗力。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农耕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代,人们通过农耕活动获得食物,并逐渐形成了农业社会。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逐步发展手工业,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1. 农耕时代的背景农耕时代大约开始于公元前10000年,当时人类开始从采集社会转向农耕社会。
在农耕社会中,农业成为了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人们开始在固定的耕地上种植和养殖。
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给人们带来了相对稳定的食物供应,并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从事其他活动,如手工业。
2.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发展在农耕时代,手工业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之一。
人们通过手工制造工具、器具和其他生活用品,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手工业的发展使得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也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1 农具制造在农耕时代,农具是人们生产农产品的重要工具。
人们通过手工制造石制农具,如石犁、石斧等,用于耕地、砍伐和收割。
农具的制造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还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农产品的丰富。
2.2 纺织业的发展随着农耕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养殖动物,获得羊毛、绒毛等纤维材料。
这促使着纺纱和纺织技术的发展。
人们通过手工将纤维材料纺织成线,并通过织布机制造布料。
纺织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衣食需求,同时也成为了人们的经济来源之一。
2.3 陶器和瓷器制造陶器和瓷器的制造是农耕时代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通过采集和加工泥土,制造陶器和瓷器。
陶器和瓷器的制造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还成为了人们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2.4 金属冶炼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是农耕时代手工业的重要进展之一。
人们通过手工熔炼和铸造金属,制造各种器具和工具,如铜制品、铁制品等。
金属冶炼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也为农耕时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会。
3. 农耕时代手工业的意义农耕时代手工业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使用时间:2012、4、7 制作人:申洪光审核人:坚永乐编号:18019【课标要求】(1)列举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在当时世界的地位。
(2)了解官私手工业的消长历程,分析各自经营的特点。
【重点知识】一、金属冶炼业:1、冶铜:(1)青铜时代: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
(相当于夏商周时期)(2)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全,工艺精湛,造型生动。
2、冶铁:(1)冶铁技术的进步:①表现: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②作用:铁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把钢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冶铁燃料的使用:①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用于冶铁②北宋时用煤作燃料非常普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③南宋末期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针对练习:1、我国古代冶铁最早开始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南宋时期D明朝(二)纺织业:1、丝织业:(1)上古:(2)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3)汉代丝绸远销欧洲。
(4)唐代出现了缂丝技术。
2、棉纺织业:(1)宋末元初:棉花种植迅速向内地传播(2)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使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3)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针对练习:2、元代著名的女纺织家黄道婆的主要贡献不包括()A、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之具”B、发明脚踏三锭纺车C、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D、发明缂丝技艺,使棉纺织品更加具有神韵(三)陶瓷业:1、陶器:(1)地位: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2)种类:有彩陶、黑陶、白陶等2、瓷器:(1)地位: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2)成就:①东汉晚期:青瓷②南北朝时期:白瓷③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④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⑤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⑥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彩的制瓷工艺,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针对练习:3、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展示出一件古代瓷器——五彩花纹盆,你判断此瓷器最早出现的时期是()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包括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1、家庭手工业:(1)特点: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2)认识(评价):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了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落后,妨碍了市场发育。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突出成就及古代手工业生产经营形态,
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辉煌成就取得原因的探究,提高学生多角度分析
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制造出众多杰出的手工业产品,这
是中国先民们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的结果,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树立创新意识。
重难点
青铜铸造业、钢铁冶炼业、丝织业、棉纺织业、制瓷业,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中国的英文写法是China,那么什么是china呢?查一下词典就会发现china不仅有中国的意思,而且有一个更本真的意思:瓷器。
为什么西方用瓷器这个单词来指称中国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中国古代出口的手工业产品中瓷器最为著名,工艺水平高,做工精美,深受西方人的欢迎,所以西方用china这个词来称呼中国。
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并广受赞誉。
那么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呢?这些代表性的手工业品是如何生存出来的呢?二、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
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有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生产部门:冶金、纺织和制瓷业。
冶金业分为青铜铸造业和钢铁冶炼业两个生产部门;纺织业分为丝织业和棉纺织业两个生产部门;制瓷业包括瓷器发展的早期阶段,制陶业和制瓷业。
教师:阅读课本,指出青铜铸造业所处的时代,种类,特点? 学生:
时代: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 种类:礼器、兵器、乐器、饮食器、生产工具等。
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备,工业精湛,器物造型生动。
春秋时期,铁器出现。
由于其优越的性能,逐渐成为生产工具的主流,人类社会进入铁器时代。
早期的铁器主要用块炼铁技术制造的,即在800~1000℃下用木炭还原铁矿石而得到的铁。
这种铁杂质较多,只能锻,不能铸。
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这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
教师:阅读教材,思考生铁和钢有什么区别?冶铁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冶铁燃料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
区别:生铁也叫铸铁,一般含碳量大于2%,含碳量小于2%的铁合金叫钢。
影响:冶铁业发展,促进了铁器的广泛使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了冶铁燃料的变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三、
衣被天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传说黄帝之妻嫘祖发明了养蚕和丝织技术。
传说并不尽然,但至少说明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发明了养蚕缫丝的技术。
罗马帝国早期的博物学家普林尼在他的作品《博物志》中说“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也就是直到汉代的时候,西方人都不知道丝绸是怎么来的,更别说丝织技术了。
教师:阅读教材,指出中国丝织技术进步的表现?
学生: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表现为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唐
代出现缂丝技艺,其特点是以本色生丝为经,彩丝为纬,“以通经断纬”的手法自由变换色彩,纹饰更加绚丽,极具艺术神韵。
在丝织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丝织业得到较大发展。
随着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古罗马人称中国为Serice 。
宋末元初以来,随着棉花种植向内地推广传播,棉纺织业逐步发展起来。
教师:阅读课本,概括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历程
学生:
教师: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那明代以前民众的主要衣料是什么呢?棉布为什么能取代丝麻成为主要衣料呢?
学生:丝绸和麻布。
棉布价廉于丝,质优于麻,结实耐用,御寒效果好,易于大众普遍接受。
棉纺织技术进步,棉花种植推广,棉纺织品大量进入市场。
四、小结
从夏代到春秋晚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先民们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这一时期的青铜器种类很多,包括礼器、兵器、乐器和生产工具等。
西周晚期铁器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逐渐推广。
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冶铁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了冶铁燃料的变化。
汉代时,人们开始用煤冶铁,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经十分普遍。
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丝织业在西周时期突飞猛进的发展,汉代获得丝国称号,唐代出现缂丝技术。
棉纺织业提到四个时期,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元明时期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农耕时代手工业中的冶金业和纺织业,本节课一起来学习手工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的生产部门,制瓷业。
二、从烧陶到制瓷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
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
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文明于世的陶器工艺,如彩陶,黑陶,白陶等。
陶器为人类共有,瓷器则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
教师:阅读教材,归纳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历程?
学生:
三、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有三种经营模式,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这三种经营形式各具特点。
教师:阅读课本内容,从兴起时间、生产方式、产品特点、发展情况、对手工业发展的作用等五个方面指出手工业经营三种模式各自的特点(教师列出表格,要求学生阅读教学内容,填写表格)
教师:归纳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整体地位:手工业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但是生产水平高度发达,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广受欢迎和赞誉
2.发展趋势:生产部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分工不断细密,发展重心随着国家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移
3.经营方式: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
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官营手工业长期占统治地位,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在诸多行业中占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历史局限:政府重农抑商,对手工业严格管理和限制,压制了手工业的正常发展,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制约的手工业的发展与转型。
四、小结
中国古代以冶金、纺织、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量上乘,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同时存在,其中官营手工业代表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私营手工业在明朝中叶后逐渐超越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由于历代统治者“重农抑商”,对民间手工业的规模和技艺多有控制和防范,使得我国手工业在明清时期没有顺利的完成转型,始终没有进入大规模的手工工场时代。
手工业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