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职岗津贴标准
- 格式:xls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1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职务工资津贴职务工资津贴职务工资津贴职务工资津贴职务工资津贴职务工资职务工资职务工资职务等级档标全差档标全差档标全差档标全差档标全差档标档标档标次准额额次准额额次准额额次准额额次准额额次准次准次准教授一4二7三0四4五1075 4617六1155 495770七1235 530824八1315 564877九1395 598930十1475 516副教授一4二3三2四0五9六6七2八9九6十1023 315讲师助教一2二0三8四6五4六9七4八8九3十一2二4三6四4五1六8七6八3九0十技术员一6二6三6四1五6六0七5八0九4十5一级职员一6二1043 447696三1118 480746四1193 512796五1285 551857六1377 5918七1469 630980八1561 669 1041九1653 709 1102十1745 748 二级职员一4二2三四6五4六1021 438681七1092 468728八1163 499776九1234 529823十1305 137612三级职员一1二9三7四5五9六3七7八1九5十8114四级职员一2二0三8四6五4六7七0八九7十五级职员一4二7三0四2五5六2七8八5九2十5215六级职员一5二5三5四5五5六8七0八3九6十1516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等级)工资标准表技术等级等级工资技术等级档标全次准额津贴技术等级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技术等级技术等级等级工资等级工资等级工资差额档次标准全额差额档次标准全额差额档次标准全额差额档次标准全额差额档次标准全额差额档次标准全额差额档次标准全额差额档次标准全额差额档次标准全额差额档次标准档次标准档次标准档次标准高级工一2二4三四8五4六9七4八0九5十01914中级工一6二6三6四6五0六3七6八0九3十初级工一0二9三8四6五8六0七2八4九6十14普工一二0三8四9五0六0七1八4九8十6机关工人岗位技术等级工资标准表技术岗位工资奖岗位工资奖岗位工资奖岗位工资奖岗位工资奖岗位工资奖岗位工资奖岗位工资奖岗位工资奖岗位工资奖岗位工资奖岗位工资奖岗位工资奖岗位工资奖岗位工资奖岗位工资奖等级档标金档标金档标金档标金档标金档标金档标金档标金次准次准次准次准次准次准次准次准高级工一278162二296170三314178四332186五355195六378205七401215八4225九447235十中级工一259146二274152三289159四304165五324174六344182七364191八384199九404208十4214初级工一250135二263141三276147四289152五307160六325168七343175八361183九3791十技术等级(职务)工资10028普工一303130二315135三327141四343147五359154六375161七391168八411177九431185十71245。
附件7:国家规定的特殊岗位津贴项目、执行范围及标准一、行政机关特殊岗位津贴项目1、警衔津贴文件依据:人薪发(1995)112号、国人部发(2006)79号。
发放范围:各级公安、安全、监狱劳教管理部门和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评定授予警衔的在职人民警察(不含工勤人员)。
发放标准:二级警监263元,三级警监249元,一级警督235,二级警督223元,三级警督211元,一级警司199元,二级警司187元,三级警司175元,一级警员165元,二级警员155元。
2、人民警察值勤岗位津贴文件依据:国人部发(2006)81号。
发放范围及标准:县(市)级人民政府所属公安、安全机关和县(市)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监所、监狱、劳教所监区(大队)以下单位的人民警察值勤时,值勤岗位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10元;市(地)级人民政府所属公安、安全、司法行政机关,市(地)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监所、监狱、劳教所机关的人民警察值勤时,值勤岗位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8元(不含工勤人员)。
3、审计人员工作补贴文件依据:人发(1997)119号。
发放范围:国家各级审计机关和列入审计署编制的审计署派驻国务院部委、地方审计机构工作人员(不含工勤人员)。
发放标准: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工作补贴为每人每天2元。
4、司法助理员岗位津贴文件依据:人薪发(1992)17号。
发放范围:乡、镇(街道)以及县辖区的司法助理员。
发放标准:每人每天0.6元执行。
5、监察纪检工作人员办案补贴文件依据:人发(1997)120号。
发放范围:列入中央纪委、监察部行政编制的纪检、监察办案人员;省、地(市)、县(市)、乡(镇)纪检、监察机关办案人员(不含工勤人员)。
发放标准:办案人员每人每天2元。
6、人民检察院办案人员岗位津贴文件依据:人发[1997]118号。
发放范围: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书记员及其他办案辅助人员(不含工勤人员)。
发放标准:每人每天2.2元。
7、人民法院办案人员岗位津贴文件依据:人发[1997]117号。
附件7:国家规定的特殊岗位津贴项目、执行范围及标准一、行政机关特殊岗位津贴项目1、警衔津贴文件依据:人薪发(1995)112号、国人部发(2006)79号。
发放范围:各级公安、安全、监狱劳教管理部门和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评定授予警衔的在职人民警察(不含工勤人员)。
发放标准:二级警监263元,三级警监249元,一级警督235,二级警督223元,三级警督211元,一级警司199元,二级警司187元,三级警司175元,一级警员165元,二级警员155元。
2、人民警察值勤岗位津贴文件依据:国人部发(2006)81号。
发放范围及标准:县(市)级人民政府所属公安、安全机关和县(市)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监所、监狱、劳教所监区(大队)以下单位的人民警察值勤时,值勤岗位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10元;市(地)级人民政府所属公安、安全、司法行政机关,市(地)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监所、监狱、劳教所机关的人民警察值勤时,值勤岗位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8元(不含工勤人员)。
3、审计人员工作补贴文件依据:人发(1997)119号。
发放范围:国家各级审计机关和列入审计署编制的审计署派驻国务院部委、地方审计机构工作人员(不含工勤人员)。
发放标准: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工作补贴为每人每天2元。
4、司法助理员岗位津贴文件依据:人薪发(1992)17号。
发放范围:乡、镇(街道)以及县辖区的司法助理员。
发放标准:每人每天0.6元执行。
5、监察纪检工作人员办案补贴文件依据:人发(1997)120号。
发放范围:列入中央纪委、监察部行政编制的纪检、监察办案人员;省、地(市)、县(市)、乡(镇)纪检、监察机关办案人员(不含工勤人员)。
发放标准:办案人员每人每天2元。
6、人民检察院办案人员岗位津贴文件依据:人发[1997]118号。
发放范围: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书记员及其他办案辅助人员(不含工勤人员)。
发放标准:每人每天2.2元。
7、人民法院办案人员岗位津贴文件依据:人发[1997]117号。
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是指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根据其所在单位的性质、岗位等级和工作性质等因素,所享有的一种特殊津贴。
它是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一种奖励和鼓励,也是对其工作所产生的特殊负担和风险的一种补偿。
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的制定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和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合理、公正、科学地确定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一、事业单位岗位津贴的分类。
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根据其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工资性岗位津贴和非工资性岗位津贴。
工资性岗位津贴是指与工资直接挂钩,与个人工资收入挂钩的津贴,如岗位工资、技能津贴等;非工资性岗位津贴是指与工资不直接挂钩,不计入个人工资收入的津贴,如岗位津贴、特殊岗位津贴等。
二、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的确定。
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的确定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性质、规模、地域、行业特点等因素,合理确定不同岗位的津贴标准。
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岗位的特殊性,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应当根据岗位的特殊性,合理确定岗位津贴标准。
2. 岗位的重要性,事业单位中有些岗位对于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这些重要岗位,应当适当给予一定的岗位津贴,以激励和鼓励岗位人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3. 岗位的市场化水平,应当考虑市场上同类岗位的薪酬水平,合理确定岗位津贴标准,以保持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4. 岗位的风险性,有些岗位工作环境较差,工作风险较大,对身心健康有一定影响,应当给予一定的岗位津贴,以补偿岗位人员所承担的特殊风险。
三、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的调整。
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应当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因素进行适时调整。
在进行调整时,应当充分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意见,确保调整后的岗位津贴标准能够真正反映岗位的特殊性、重要性和市场化水平,保障岗位人员的合法权益。
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是指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根据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不同,享受的一种特殊津贴。
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激励人才、提高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事业单位岗位津贴的范围。
事业单位岗位津贴的范围一般包括技术岗位津贴、管理岗位津贴、特殊岗位津贴等。
技术岗位津贴是针对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根据其专业技术水平和技术职务等级确定;管理岗位津贴是针对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根据其管理职务等级和管理工作特点确定;特殊岗位津贴是针对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如高温、高寒、高海拔、高风险等特殊工作环境的人员,根据其特殊工作环境确定。
二、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的确定。
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的确定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包括工作地点、工作条件、工作强度等因素;二是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包括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难度等因素;三是个人能力和业绩,包括个人专业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工作业绩等因素。
根据以上因素,事业单位可以制定相应的岗位津贴标准,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浮动调整。
三、事业单位岗位津贴的发放方式。
事业单位岗位津贴的发放方式一般包括固定发放和浮动发放两种方式。
固定发放是指按照规定的标准和额度,每月固定发放给相应岗位的人员;浮动发放是指根据个人工作业绩、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灵活调整和发放。
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发放方式,以激励人才、提高工作积极性。
四、事业单位岗位津贴的管理和监督。
事业单位岗位津贴的管理和监督是保障津贴发放公平、公正的重要环节。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津贴管理制度,明确津贴发放的程序和标准,加强对津贴发放的监督和检查。
同时,对于津贴发放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严肃处理,确保津贴发放的公平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岗位津贴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激励人才、提高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批准设立,依法独立核算,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事业法人单位,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享受的津贴和补贴是一项重要的福利待遇,也是吸引人才、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事业单位津贴补贴的标准及相关政策。
首先,事业单位的津贴包括岗位津贴、工龄津贴、绩效津贴等。
岗位津贴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具体岗位确定的,一般是固定的,与工作人员的级别、职务等相关。
工龄津贴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确定的,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逐步提高。
绩效津贴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确定的,一般是年度考核后发放的,表彰和奖励优秀员工。
其次,事业单位的补贴包括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餐费补贴等。
住房补贴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地点确定的,一般是根据当地的房价水平和工作人员的家庭情况确定的。
交通补贴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距离确定的,一般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之间的距离和交通工具确定的。
餐费补贴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确定的,一般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确定的。
此外,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地方实际情况确定的。
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了事业单位津贴补贴的最低标准,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提高标准。
事业单位在确定津贴补贴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和单位的财力状况,合理确定标准,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标准应当公开透明,依法合规。
事业单位在确定津贴补贴标准时,应当依法依规,公开透明,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单位的正常秩序。
同时,员工也应当依法依规,合理合法享受津贴补贴待遇,不得有违法违规行为。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标准是一个涉及员工福利待遇、单位管理秩序等多方面的重要问题,需要单位和员工共同努力,合理确定标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单位的和谐发展。
希望各事业单位能够合理确定津贴补贴标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共同推动单位的发展。
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依法设立并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单位。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享受一定的津贴和补贴,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工作需要。
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下面将就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事业单位的津贴包括岗位津贴、职务津贴、工龄津贴等。
岗位津贴是根据工作人员所在的具体岗位确定的,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津贴标准,一般来说,岗位越高,津贴越高。
职务津贴是根据工作人员所担任的具体职务确定的,不同的职务有不同的津贴标准,一般来说,职务越重要,津贴越高。
工龄津贴是根据工作人员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年限确定的,工作时间越长,工龄津贴越高。
其次,事业单位的补贴包括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餐饮补贴等。
住房补贴是根据工作人员所在城市的居住成本确定的,一般来说,一线城市的住房补贴标准高于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
交通补贴是根据工作人员的通勤距离确定的,通勤距离越远,交通补贴越高。
餐饮补贴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确定的,工作时间越长,餐饮补贴越高。
最后,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标准是由单位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的,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津贴补贴标准。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标准是经过合理计算和审核的,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并且能够满足工作人员基本生活和工作需要的。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包括岗位津贴、职务津贴、工龄津贴、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餐饮补贴等。
这些津贴补贴标准是为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工作需要,是合理合法的。
希望各个事业单位能够严格执行相关政策,确保工作人员的权益,营造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国家规定的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项⽬及发放标准(附违规发放案例)来源:社保⽹查询津贴和补贴是指基本⼯资外,为了补偿职⼯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付给职⼯的津贴、补贴。
简单地说,津贴与补贴都包含在⼯资当中。
津贴和补贴本质上没有区别,但是补贴是对⽇常⽣活费⽤开⽀的补助,侧重于⽣活性;⽽津贴是对额外和特殊劳动消耗的补偿,侧重于⽣产性。
国家规定的津贴和补贴是什么?《关于⼯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条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付给职⼯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资⽔平不受物价影响⽀付给职⼯的物价补贴。
1、津贴。
包括:补偿职⼯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性津贴及其他津贴。
2、物价补贴。
包括:为保证职⼯⼯资⽔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付的各种补贴。
津贴和补贴有什么区别?⼀、⽬的不同津贴是作为补偿⼯作条件或额外劳动⼒消耗的⼀种辅助性⼯资,主要包括特殊劳动消耗津贴,保健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津贴和地区性津贴等⼏种形式。
补贴是为了保证职⼯⼯资⽔平不受物价上涨⽽导致影响的⼀种福利性⼯资。
主要包括车补、话费补贴、餐费补贴、住房补贴等。
补贴主要是⽤来降低物价变动对劳动报酬的实际购买⼒影响的⼀种⼿段,相对于津贴,补贴与⼯作性质的联系相对较弱。
⼆、性质不同津贴的发放具有强制性,只要劳动者符合发放津贴的条件,就必须⽆条件向职⼯发放。
补贴的发放属于⼀种福利性质,属于⽤⼈单位⾃主经营权的范畴内,⽬前并没有法律法规对此作出强制性规定,但⽤⼈单位⼀旦对发放补贴做出承诺,即应该履⾏承诺,按时按量向劳动者发放该项补贴,否则可能会⾯临拖⽋⼯资⽽产⽣的不利后果。
三、是否计⼊最低⼯资标准不同。
津贴是不纳⼊最低⼯资标准的计算的,未计⼊该类津贴的⼯资不得低于最低⼯资标准。
⽽依据该规定,补贴是属于最低⼯资的⼀部分,不计⼊补贴部分,职⼯⼯资收⼊是可以低于最低⼯资标准的。
津贴、补贴与⼯资什么关系?⼯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计时⼯资;(⼆)计件⼯资;(三)奖⾦;(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资;(六)特殊情况下⽀付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