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9.32 KB
- 文档页数:3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学目标1.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2.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3.通过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4.知道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5.说明绿叶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6.说明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制造淀粉教学重点1.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2.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同时还释放出氧气3.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教学难点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教具投影胶片、实物、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经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知道了光合作用一定的知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学习其他的知识。
(二)探究过程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1)知道绿叶呈现绿色的原因。
(2)明确光合作用的场所。
(3)会应用“叶绿素形成需要光”师: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回答。
问题: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什么?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在生产中你知道怎样利用“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这一原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小结:含有含有吸收叶片——→叶绿体——→叶绿素——→光能进行制造——→光合作用——→有机物这说明: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说明:光合作用对人类的作用。
提出问题:(1).对叶片为什么要暗处理?(2).对叶片为什么要遮光?怎样遮?(3).遮光后为什么又照光?(4).酒精脱色的目的是什么?脱色到什么程度为止?(5).滴加碘液应注意什么?(6).根据呈现的不同颜色能判断叶在光下制造的是什么物质吗?(7).此实验说明了什么?(8).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对人类的作用?学生在讨论时巡回指导,进行指点,最后小结。
3.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通过“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实验来说明。
提出问题:(1).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重新燃烧,说明是什么气体?(2).绿色植物产生的氧气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什么意义?4.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通过“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来说明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制造淀粉。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说出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2.说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能力目标:1、练习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2、观察叶片的结构情感性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说出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教学难点:说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教学准备:1、准备新鲜的叶片——菠菜叶。
2、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
3、迎春叶叶片横切的永久装片标本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法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2、临时拨片标本的制作步骤二、学习目标:1.说出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2.说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三、学习过程探究主题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1、结合94页实验指导,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2、将自制的临时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
3、观察迎春叶横切的永久玻片标本,找到迎春叶的各部分结,并画出叶片结构图。
4、结合课本95页叶片结构示意图说出叶片的各部分结构。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结合教材图片讨论各结构的功能并展示)栅栏层与海绵层的比较位置细胞形状细胞排列方式含叶绿体的量栅栏层海绵层叶片的基本结构:(无论哪种形状的叶片,其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表皮——保护组织叶肉——营养组织叶脉——输导组织探究主题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讨论:1.叶片为什么会呈现绿色?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使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2、为什么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素能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所以,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比较下面两幅图片思考:叶绿素是怎样形成的?(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光下培养的小麦苗黑暗处培养的小麦苗连接生活:韭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利用“叶绿素形成需要光的原理”,设置无光的环境生产韭黄课堂小结1.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表皮——保护组织叶肉——营养组织叶脉——输导组织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1)叶绿体的位置(2)叶绿体中的色素达标训练:1.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结构是()A.茎B.叶片C.叶脉D.芽2.叶的哪种细胞中没有叶绿体()A.海绵组织细胞B.保卫细胞C.栅栏组织细胞D.表皮细胞3.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2.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相关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过程及叶绿体的功能。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相关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3. 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叶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2.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3. 介绍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展示叶绿体的结构示意图,讲解叶绿体的功能。
4.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讲解光合作用的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
5. 进行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光合作用的过程。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
7. 板书设计:植物光合作用概念:……意义:……场所:叶绿体过程:……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和叶绿体功能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叶绿体的结构示意图和光合作用的动态过程。
2. 实验器材:植物叶片、显微镜、实验试剂等。
3. 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提供扩展阅读材料。
八、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增强互动性。
2. 实验环节要注意安全操作,教师应进行详细指导。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辅导。
九、教学反思:1.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生物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生物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明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教学重点:1.观察叶片的结构2.识别叶片的各部分结构3.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教学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掌握叶片结构的知识是理解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认识基础。
在宏观世界里,一片绿叶给学生的整体印象比较深刻,而要识别显微镜下叶片的结构,分辨不同的叶片细胞,懂得叶片细胞有的含叶绿体,有的不含叶绿体,理解叶片的不同细胞有不同细胞有不同的功能,对于初中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教学教具:显微镜、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绿色植物、叶片的横切面玻片标本、水、叶绿体标本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那么,光合作用的场所在什地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二、新授T:光合作用需要光,那我们来想一想,在植物中哪一部分能吸收大量的光呢?S:叶子在植物体中能吸收大量的光。
T:那光合作用应在什么地方进行的呢?S:在植物的叶子里进行的。
T:哪我们就知道叶子中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绿色植物一般具有叶,中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我们来看一下几种植物的叶子。
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看几种植物的叶子。
教案: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 增强学生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
2.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3. 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光合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与光合作用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 板书内容:- 光合作用的概念-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本概念。
2. 简答题:让学生简要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3. 实验报告: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4. 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细节,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和场所。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原料、条件、产物和场所。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叶绿体的功能。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叶绿体模型、绿叶样品。
2. 学具:学生实验材料包(含叶片、二氧化碳供应装置、氧气检测装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绿叶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叶片的颜色和结构,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原料、条件、产物和场所,重点讲解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叶绿体的功能。
3. 演示实验: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巩固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原料、条件、产物和场所。
2. 思考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完成实验报告:描述光合作用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原料、条件、产物和场所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光合作用反应过程和叶绿体功能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
2. 探讨光合作用在现代生物科技中的应用,如基因编辑技术对光合作用的改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掌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3. 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植物叶片,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
2. 利用实验方法,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3. 运用模型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珍爱生态环境,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3.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原理。
2. 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PPT,引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探究活动:观察植物叶片,引导学生发现叶绿体,了解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 实验验证:分组进行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5. 模型展示:利用模型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其原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合作用的意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将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的理解,以及光合作用过程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2. 利用实验、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一、学习目标1.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光合作用所需的环境因素和光合生产的作用。
3.学习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和作用。
4.通过实例和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1.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光合作用所需的环境因素和光合生产的作用。
3.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三、学习难点1.光合作用所需的环境因素和光合生产的作用。
2.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四、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围绕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展开,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光合作用所需的环境因素和光合生产的作用等方面,帮助学生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和作用。
1. 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植物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植物体内其他化学反应的出发点,同时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也是维持地球上各种生命运转所必须的氧气来源。
2.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光合作用是整个自然界的生命活动的基础,它产生的氧气和有机物为所有生物提供了能量和与生存有关的物质基础。
可以说,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集体“底层技术”,没有光合作用,地球上的生物就无法生存。
3. 光合作用所需的环境因素和光合生产的作用光合作用所需的环境因素包括光强度、光质、二氧化碳浓度等等,只有这些因素充分满足,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同时,光合作用还产生有机物和氧气两种物质,其中有机物为植物体内的其他生化过程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氧气则为所有生物提供呼吸的氧气。
4.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体内的叶绿体。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场所,其中的叶绿体膜是光合作用的关键部位。
植物的不同器官对光的利用效率有所不同,比如叶片一般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光线强度充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度将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
五、课堂实践1.实验室探究:共同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光强度和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校内考察:前往校园内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考察和调查,同时积极收集校园生态的相关信息,利用目前学到的有关知识构建该校生态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掌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即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叶绿体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会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2.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1.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
2. 叶绿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
2. 提前学习光合作用和叶绿体的相关知识。
学生:1. 提前预习光合作用和叶绿体的相关知识。
2. 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光合作用的谜语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反应过程,以及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 实验演示:进行观察叶绿体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叶绿体的存在和分布。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观察到的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图。
2. 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短文。
3. 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下它们的叶绿体分布情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叶绿体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调查,记录不同植物叶绿体的分布情况。
小学综合实践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活动标题:小学综合实践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活动引言: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为自身提供能量。
为了让小学生对光合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小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的教案活动。
一、活动概述本次教案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引导小学生发现和理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案内容及步骤1. 引入: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然后提出一个问题:“植物在哪些场所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呢?”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2. 实地观察:安排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植物园、公园或校园内的花坛进行实地观察。
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给出的问题,观察并记录下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3. 数据整理:学生回到教室后,组织他们整理观察到的数据和记录,帮助学生分析和总结不同场所的植物光合作用特征。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各组整理的数据和记录。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组织他们对不同场所进行比较和分类,以找出规律。
5. 实践操作:针对不同场所的植物光合作用特征,设计一系列实践操作。
例如,让学生在教室里放置装有水的透明容器,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水中植物的变化,以观察植物对光强度的反应。
6. 结果讨论:学生根据实践操作的结果,讨论植物对光线强度的反应,并从中得出结论,总结不同场所的光合作用特点。
7. 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预期实践效果通过这个教案活动,预计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效果:1.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整理,学生将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整理数据的能力,并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自主观察和实践操作,学生将主动探索和发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学设计【设计依据与构想】初一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我表现欲强。
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本,利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作用,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有效地增强课堂的活力;教学中分小组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来完成本节课的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2.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完成,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和叶的表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能力目标:1.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联系生活实际解释光合作用为什么需要光。
2.通过叶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理论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光合作用需要光。
2.通过练习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图,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叶片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1.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徒手切片的制作与观察。
【课前准备:】1.准备《叶片制作的小视屏》。
2.准备好实验器材和用具. 3. 将全班同学带到实验室,按照规定位置坐好(或在教室内分小组坐好)。
4.各小组长检查课前布置的带叶片的情况。
【教学流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件展示:1.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走进一片茂密的树林,你会感到凉爽舒适。
这是茂密的树叶的缘故。
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展开在空中,有利于吸收阳光。
教师活动:2.实物投影仪展示各小组带叶片的情况。
结论: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活动二:实验与探究:叶片有什么样的结构和功能呢?1.探究方案设计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观察看书P叶片,带着“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学生活动:分实验小组,在观察与交流的基础上,参照教科书中观察叶片的结构内容,完成实验设计。
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技能性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情感性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三、教学准备:1、准备新鲜的叶片-—天门冬、菠菜叶。
2、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
3、叶片的结构模型。
4、FLASH: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5、视频文件:(1)叶的生长;(2)植物的光合作用五、板书设计: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1、叶片的结构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观察实验: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六、课堂作业:一、填空题1.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叶的表皮细胞外壁上有一层_________________,它可以保护叶片_________________,并防止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由成对的_________________细胞构成的。
二、选择题1.叶肉栅栏层的特点是( )A.细胞圆柱形,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多B.细胞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多C.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D.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少2.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重要区别是()A.细胞形状不一样B.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C.保卫细胞中无叶绿体D.两者都无叶绿体三、简答题大多数植物叶片为绿色,为什么叶片上表面的绿色一般比叶片下表面的绿色深一些?。
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教学目标:
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明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教学重点:
1.观察叶片的结构
2.识别叶片的各部分结构
3.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教学难点:
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掌握叶片结构的知识是理解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的认识基础。
在宏观世界里,一片绿叶给学生的整体印象比较深刻,而要识别显
微镜下叶片的结构,分辨不同的叶片细胞,懂得叶片细胞有的含叶绿体,有的不
含叶绿体,理解叶片的不同细胞有不同细胞有不同的功能,对于初中学生有一
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
教学教具:显微镜、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绿色植物、叶片的横切面玻片标本、水、叶绿体标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
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植物光合
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那么,光合作用的场所在什地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二、新授
T:光合作用需要光,那我们来想一想,在植物中哪一部分能吸收大量的光呢?
S:叶子在植物体中能吸收大量的光。
T:那光合作用应在什么地方进行的呢?
S:在植物的叶子里进行的。
T:哪我们就知道叶子中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叶是光合作
用的主要器官。
(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
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绿色植物一般具有叶,中是光合作用的
主要器官。
我们来看一下几种
植物的叶子。
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看几种植物的叶子。
S:它们都有一个长长的柄和叶片。
T:我们反长长的柄叫做叶柄。
T:同学们,你认为光合作用是在什么地方进行的呢?
S:光合作用是在叶片地方进行。
叶片是叶子和主要器官,下面我们研究一下叶片和结构。
学生实验:
请大家来练习一下徒手做切片,并且识别一下叶片的结构。
1、学生 4 人一组,先观察绿叶。
2、制作叶片切面的玻片标本,
把绿叶放在载玻片上,用手把绿叶按平。
用刀片慢慢的切绿叶,绿叶切
的越薄越好。
把切好的绿叶放入有水的培养皿中,使叶片的切片散开。
在培养皿中选择最薄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然后盖好盖玻片。
3、将制好的玻片标本,入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说出叶片和结构如书上円图
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表皮位于叶片的最外层,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
表皮细胞的外壁常有一层角质层,可以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叶内的水过度散失。
表皮上有一种成对存在的肾形细胞,叫做保卫细胞。
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叫做气孔。
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叶肉位于上表皮与下表皮之间,一般分为栅栏层和海绵层。
栅栏层的细胞排列比较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海绵层的细胞排列比较疏松,细胞里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叶脉分布在叶肉之间。
叶脉具有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还具有支持叶片的功能。
(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又含叶绿素。
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绿叶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很多。
学生实验观看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学生 4 人一组,把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细胞中的绿色部分。
讨论:叶片为什么呈现绿色?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
叶绿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没有叶绿,绿钯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也需要光。
只有在地定强度的光照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来源。
叶绿素也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因此,生产实践中,可以利用“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原理生产韭黄。
三、小结植物的叶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叶中的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
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使叶子呈现绿色。
四、作业
书后思考题、课外探究做上课堂作业本
五、社会实践
1 、在生活中寻找不是绿色的植物。
2、到农村菜农家学习如何生产韭黄。
六、答案
、思考题的答案
1、判断(1)X (2)v
2、选择( 1 ) B (2)C
二、课外探究指导韭黄是韭菜在黑暗条件下生产出来的。
由于没有
光,叶绿素不能形成,叶片也就不能呈现绿色,而成黄色(选取生长旺盛
的韭菜的基部,培育在黑暗条件下,生长出来的新叶的机械组织不发达,因而韭黄吃起来细嫩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