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公司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 格式:doc
- 大小:219.50 KB
- 文档页数:59
一、前言为确保矿业集团在各类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降低事故损失,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稳定发展,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矿业集团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是本预案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应急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协调。
其主要职责如下:(1)制定、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2)组织、协调和指挥应急响应行动;(3)决定应急资源调配和资金投入;(4)评估应急响应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是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
其主要职责如下:(1)制定和落实应急响应计划;(2)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3)收集、整理和上报应急信息;(4)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工作。
3. 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负责现场救援和应急处置。
其主要职责如下:(1)快速响应,立即赶赴现场;(2)进行现场勘查,评估灾害情况;(3)开展救援行动,确保人员生命安全;(4)协助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应急处置。
四、应急响应程序1. 紧急启动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指挥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
2. 现场处置应急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行动。
同时,应急办公室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3. 应急物资保障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应急物资的调配和供应,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 信息发布应急办公室负责及时、准确地向外界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确保社会稳定。
5. 后期处置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对突发事件进行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理、恢复重建等工作。
五、应急保障措施1. 人力资源保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救援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装备保障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确保应急响应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3. 《矿山事故应急条例》4. 《黄河矿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5. 《黄河矿业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规范》二、预案目的为预防和减少黄河矿业事故,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黄河矿业领域内发生的事故,包括但不限于:坍塌、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等。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黄河矿业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 指挥部组成人员及职责:(1)指挥长:由黄河矿业公司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全面领导应急救援工作。
(2)副指挥长:由黄河矿业公司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担任,协助指挥长工作。
(3)成员:由黄河矿业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应急救援专家、矿山企业负责人等组成。
3.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援工作。
(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和医疗救护工作。
(3)通信联络组:负责应急救援信息收集、传递和发布。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保障和后勤保障工作。
(5)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调查、善后处理和赔偿工作。
五、应急响应1. 事故报告(1)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影响范围等。
2. 应急响应等级根据事故的性质、规模和危害程度,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1)Ⅰ级响应:特别重大事故,由指挥部全面负责,启动应急预案。
(2)Ⅱ级响应:重大事故,由指挥部副指挥长负责,启动应急预案。
(3)Ⅲ级响应:较大事故,由事故单位负责人负责,启动应急预案。
(4)Ⅳ级响应:一般事故,由事故单位负责人负责,启动应急预案。
3. 应急响应措施(1)现场救援组:迅速开展救援行动,确保被困人员安全脱险。
(2)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一、前言为有效应对矿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矿在生产、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 矿山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排放事故;2. 矿山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3. 矿山周边环境破坏事件;4. 矿山自然灾害引发的环境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由矿长担任总指挥,分管环保的副矿长担任副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应急指挥部职责:(1)统一领导、指挥、协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2)组织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3)发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信息;(4)协调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 各部门职责:(1)环保部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污染源控制、环保设施运行等工作;(2)安全部门:负责事故调查、原因分析、责任追究等工作;(3)生产部门:负责停产、整改、恢复生产等工作;(4)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应急人员调配、培训、考核等工作;(5)办公室:负责应急物资储备、信息报送、宣传报道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1. 事件发生: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 紧急处置: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情况,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置,包括:(1)现场警戒,确保人员安全;(2)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3)开展应急监测,掌握污染情况;(4)采取应急措施,减轻污染危害。
3. 事件报告:将事件情况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并通报周边社区和相关部门。
4. 恢复生产: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恢复生产工作。
5. 后期评估: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
五、应急保障1.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防护用品、监测设备、应急车辆等。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彬长矿业各类事故的发生,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彬长矿业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彬长矿业范围内发生的各类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爆炸、泄漏、坍塌、中毒、触电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事故应急指挥部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彬长矿业事故应急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确定事故应急响应级别;(2)启动和终止事故应急响应;(3)组织事故调查、处理和善后工作;(4)协调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
2.2 事故应急工作组事故应急工作组分为以下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工作;(2)警戒保卫组:负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人员疏散等工作;(3)信息保障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上报、发布等工作;(4)物资保障组:负责事故应急物资的调拨、供应等工作;(5)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6)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调查、善后赔偿等工作。
三、事故应急响应3.1 事故报告发生事故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向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内容包括:(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2)事故造成的伤亡情况;(3)事故现场情况;(4)已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3.2 事故应急响应级别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事故应急指挥部确定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和四级响应。
3.3 事故应急响应措施(1)现场救援组:迅速组织救援力量,进行现场救援、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工作;(2)警戒保卫组: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3)信息保障组:及时收集、上报、发布事故信息,确保信息畅通;(4)物资保障组:调拨、供应事故应急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需要;(5)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6)善后处理组:开展事故调查、善后赔偿等工作。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提高韩城矿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矿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矿区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韩城矿业区域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领导小组成立韩城矿业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矿区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领导小组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应急指挥部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具体实施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综合协调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突发事件信息,向上级报告,协调各部门工作。
(2)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包括人员疏散、救援、抢险等。
(3)医疗救护组: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治和转运。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供应。
(5)信息发布组:负责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引导舆论。
四、应急处置流程1. 信息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影响范围、伤亡情况等。
2. 现场处置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现场处置。
现场处置包括:(1)人员疏散:按照应急预案要求,有序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2)救援抢险:根据现场情况,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抢险救援。
(3)医疗救护: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3. 后勤保障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供应,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4. 信息发布信息发布组负责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引导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五、应急恢复1. 恢复生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矿区生产。
2. 恢复生活:确保矿区职工生活正常,恢复正常秩序。
3. 恢复环境:对受损环境进行修复,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六、预案实施与监督1. 宣传培训:定期开展应急预案宣传和培训,提高全员应急处置能力。
一、预案背景为提高小庄矿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损失,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小庄矿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爆炸、坍塌、中毒、泄漏、触电、机械伤害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 事故应急指挥部成员及职责:(1)指挥长:负责全面协调、指挥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2)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工作,负责应急物资保障、信息报送等工作。
(3)办公室成员:负责事故现场调查、应急响应、信息报送、人员疏散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向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
2. 事故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组织相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
3. 事故现场处置:(1)组织人员撤离:立即组织事故现场附近人员撤离,确保人员安全。
(2)封锁现场: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救援行动:根据事故类型,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救援。
(4)信息报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五、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确保应急队伍的素质和数量,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灭火器材、救护器材、防护用品等。
3. 通信保障:确保应急通信畅通,建立应急通信网络。
4. 交通保障:确保应急救援车辆、设备及时到达事故现场。
六、应急恢复与重建1. 事故处理完毕后,立即开展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2. 对事故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3.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 对受事故影响的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慰问。
七、附则1. 本预案由小庄矿业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如遇重大变更,需及时修订并重新发布。
3. 各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本预案,确保事故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保障公司及周围环境的安全与稳定,预防和控制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减轻或消除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管辖范围内因生产、经营活动或意外事件可能引发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环境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件、火灾、爆炸、泄漏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 组成:公司主要负责人任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 职责:统一指挥、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小组- 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 应急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
- 技术支持组:负责现场环境监测、污染评估、应急物资保障等。
- 信息报道组: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对外发布信息。
- 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供应、后勤保障等。
四、应急响应1. 预警阶段- 加强日常环境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 实施环境风险评估,制定预警措施。
2. 应急响应阶段- 确认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 各应急小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 实施现场救援、环境监测、人员疏散等措施。
3. 恢复阶段- 控制污染源,消除污染危害。
- 进行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工作。
- 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保障1. 物资保障-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 定期检查、维护应急物资,确保其完好。
2. 技术保障- 加强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队伍建设。
- 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技术能力。
3. 人员保障- 建立应急队伍,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 明确应急人员职责,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六、附则1. 本预案由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修订。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公司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司和社会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一、编制目的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矿业公司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事故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4.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5. 《矿业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矿业公司所有矿区、采掘现场、加工厂区、仓储设施等场所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
四、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 事件类型:(1)矿业废弃物排放事故;(2)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3)矿山水体污染事故;(4)矿山土地污染事故;(5)矿山生态破坏事故。
2. 危害程度:(1)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影响;(3)对矿业公司财产造成损失;(4)对矿业公司声誉造成损害。
五、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2. 快速反应,有序处置;3. 责任明确,协同作战;4. 保护环境,保障民生。
六、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救援组:负责现场应急处置、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工作。
3. 环境监测组:负责对污染源进行监测,为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持。
4. 通信联络组:负责现场通讯联络保障工作。
5.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储备、调配、补给等工作。
七、应急响应程序1. 预警:发现环境污染事故迹象,立即启动预警程序,通知相关应急小组。
2. 应急响应: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故情况,决定启动应急响应,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3. 现场处置:应急救援组根据应急预案,迅速开展现场处置工作,包括人员疏散、事故控制、污染源封堵等。
4.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组对污染源进行监测,为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持。
5. 通信联络:通信联络组确保现场通讯联络畅通,及时传递信息。
6. 后勤保障:后勤保障组提供应急物资、设备、人员等保障。
一、预案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矿山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矿山应急救援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所有矿山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二、事故风险分析1. 主要事故风险(1)顶板事故:因地质条件、采掘工艺等原因引起的顶板垮落事故。
(2)坍塌事故:因地质构造、施工不当等原因引起的坍塌事故。
(3)火灾爆炸事故:因电气设备故障、易燃易爆物品管理等原因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
(4)中毒窒息事故:因通风不良、有害气体积聚等原因引起的中毒窒息事故。
2. 事故影响范围(1)人员伤亡:事故可能导致员工伤亡。
(2)财产损失:事故可能导致设备、物资损失。
(3)环境影响:事故可能导致环境污染。
三、组织指挥体系1. 组织机构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下设现场指挥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通讯联络组、安全保卫组等。
2. 职责分工(1)总指挥:负责全面领导应急救援工作,决定应急救援方案。
(2)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和协调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和转运工作。
(4)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采购、调配和供应工作。
(5)通讯联络组:负责应急救援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发布工作。
(6)安全保卫组:负责现场安全保卫工作。
四、应急救援措施1. 事故报告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现场指挥组,并按照规定程序上报上级部门。
2. 应急响应(1)现场指挥组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
(2)医疗救护组立即对伤员进行救治,并根据需要将伤员转运至医院。
(3)物资保障组迅速调配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通讯联络组及时收集、传递和发布应急救援信息。
一、预案背景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故,确保公司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矿业生产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员工对突发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3. 提高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能力,确保矿业生产秩序稳定。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寿阳开元矿业公司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爆炸、泄漏、坍塌、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1)指挥长:公司总经理(2)副指挥长:公司副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3)成员:各部门、各岗位负责人2. 应急救援小组(1)组长:副指挥长(2)成员:各部门、各岗位负责人及应急救援人员3. 应急救援队伍(1)消防队:负责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救援。
(2)医疗救护队:负责事故现场伤员的救治。
(3)工程抢险队:负责事故现场设施的抢修。
五、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报警(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负责人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人员疏散与救援(1)根据事故情况,制定人员疏散方案。
(2)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现场救援,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3. 事故现场处置(1)消防队负责火灾、爆炸事故的扑救。
(2)工程抢险队负责事故现场设施的抢修。
(3)医疗救护队负责事故现场伤员的救治。
4. 事故调查与处理(1)事故发生后,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
(2)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责任进行认定。
(3)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六、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及时发现应急预案中的不足,进行修订和完善。
七、预案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法律法规、公司实际情况等发生变化,应及时修订。
矿业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ISO14001-2015)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一、主要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8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
7、《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
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10、《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
11、《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
12、《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4号令);
二、主要技术标准
1、《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3、《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发〔1998〕089号国家环保局、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公安部颁布);
4、《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
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1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1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14、《矿山救护规程》(AQ1008-2007);
1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三、其它资料
1、《XXXX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及评审备案证明;
2、《XXXX矿业有限公司XXXX矿3万吨/年采矿技改扩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
3、XXXX市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采矿场、其他辅助设施及相关的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需要由公司负责处置或参与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所称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危害社会、危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1.4应急预案体系
本矿山生产规模小,系统简单,矿石成分有毒有害组分少,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没有急性毒物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但矿石采掘过程中,由于井下可能有一些废水、废弃固体颗粒、粉尘对环境产生危害。
因此本矿山应急体系主要为2个部分,即综合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针对本矿山实际情况,将综合综合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合并编写。
1.5预案编制步骤与技术路线
(1)编制准备
成立预案编制小组、制定编制计划、收集资料、初始评估、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能力与资源评估。
(2)编写预案
(3)审定、实施
(4)适时修订预案
根据有关标准和内外部实际情况变化,定期或不定期(一般1-2年)修订和更新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和完善应急预案水平。
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的关键,在于努力提高决策层和执行层对“突发”事件或事故的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
1.6应急工作原则
企业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
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企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企业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第二章基本情况
2.1矿山概况
2.1.1矿区地理位置与交通
略
2.1.2自然地理与气象特征
本区属中低山丘陵区,植被欠发育。
气侯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降雨量1482.3mm,年平均无霜期243天。
2.1.3经济概况
区内及周边地区石灰岩、花岗(闪长)岩及铜、锰、铁等矿产资源较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大米、小麦、茶叶及木材等。
电力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能满足矿山开发的需要。
2.1.4采矿权设置
2011年12月23日颁发XXXX市市国土资源局XX区分局于颁发采矿许可证,证号为:……,有效期自20 年月日至20 年月日。
采矿许可证坐标(80坐标系)
2.2自然安全条件
略
2.2.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一)含水岩组及特征
(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三)矿坑涌水量
2.2.2环境地质条件略
2.2.3地质环境保护对开采的要求略
2.3矿山生产及辅助系统
2.3.1采区及工作面现状
……
2.3.2开拓
……
(1)现有开拓井巷
……
2.3.3生产工艺
1)穿孔
浅眼穿孔现使用YT-28气腿式凿岩机,空压机均为固定式。
2)爆破
矿山开采爆破以浅孔爆破为主,时的爆破。
炸药采用乳化炸药,起爆采用非电导爆管起爆系统。
爆破警戒信号装置采用电动警报信号装置。
3)装载运输
矿山采用人工装载有轨运输。
2)矿山供电
目前矿区10kV供电电源已接至矿区,该电源来自35KV变电所,为架空线路,架空线径为50mm钢芯裸铝线,供电距离3km。
矿山变电所已安装一台S11-M -80/10/0.4变压器,一台S11-M -400/10/0.4变压器,供生产和办公、照明使用。
3)供、排水
——供水系统:本矿采用工业生产和生活分设供水系统。
矿区现已建有饮用水源,地下水质经附近矿区前期使用和饮用实践,未见有害反应,达到饮用水标准后。
矿山工业用水主要是凿岩和喷雾降尘用水,设计考虑在山坡建水平立容积200m3高位水池,供水泵选用D6-25×11型水泵1台,兼作消防水泵。
供水水源为矿区南侧山沟水,提水到高位水池。
——排水系统:采场外围迎水一侧开挖截洪沟,截洪沟深度不小于0.4m,宽不小于0.5m,沟底宽不小于0.4m。
各建设点的截洪沟、排水沟均与矿区工业场地外围排水系统相连,引入天然排水沟渠中排出。
工业场地排水采用生产、生活污水和雨水合流系统,居住区排水采用生活污水和雨水合流系统。
本矿区工业设施均依山而建,自然排水条件良好,但易受上方洪水威胁,除配电房(变电站)室内标高由工艺在施工图阶段确定外,一般厂房地坪高出室外地面0.2m左右,行政福利建筑地坪高出室外地面0.45m 左右。
4)压气
矿山现采用矿山现有2.6 m3/min移动式压风机3台,电机功率15kW;设计增加BFY-3.5/7型空气压缩机一台。
5)排土场
根据矿区地形特点,矿山排土场设在采场南侧山坡。
排土场分层堆排,堆排高度+630m~+700m,分层堆排高度为10m,坡面角40°,安全平台宽度5m,最终边坡角33°。
排土场面积18576m2,排土场容积16.32万m3。
矿山按设计在采场南侧山坡处选择了排土场位置,因表土层量小,前期剥离的岩土均作为填场修路使用,排土场目前尚未使用。
6)通讯
矿山对外联系选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矿山内部的通讯系统,在各作业点设置手持式对讲电话,加强相互之间联系。
矿区爆破设置专用信号系统且置于各入口处附近。
7)炸药库
矿山在矿区东南侧山洼处建设了炸药库,尚未竣工验收,现爆破器材由民爆公司统一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