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省节能服务业通报(山东省)
- 格式:pdf
- 大小:326.83 KB
- 文档页数:6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省政府节能办关于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1.11•【字号】鲁政办发[2008]63号•【施行日期】2008.1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省政府节能办关于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8〕63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省经贸委、省政府节能办《关于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关于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意见(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二○○八年十一月三日)为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充分发挥节能服务产业对全省节能降耗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鲁发〔2007〕24号)和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意义节能服务产业是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节能检测、咨询、设计、评估、审计、培训、认证以及节能技术推广、节能工程项目建设等。
近年来,全省各类节能服务机构在服务全省节能领域、推进全省节能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总体看,我省节能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不强,尚未形成产业规模,难以满足当前节能服务市场的需求。
我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潜力巨大,市场广阔。
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技术进步、改善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全国大力开展节能工作的有利时机,适应节能减排的迫切需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尽快形成有特色、有竞争优势、有较大规模、有显著效益的节能服务产业,促进我省节能工作实现新突破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1〕47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精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十一五”时期,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措施,强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09%,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3.22%和19.44%,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有力地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省节能和减排工作都受到了国务院的通报表扬。
二、“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也是我省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时期。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全省能源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十二五”节能减排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特别是部分地方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长效机制不健全、能源计量统计工作薄弱、能力建设滞后、执法监管不力等问题。
这种状况如不及时彻底改变,将严重影响“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2014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8.11•【字号】泰政字〔2015〕50号•【施行日期】2015.08.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2014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情况的通报泰政字〔2015〕5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省属以上驻泰各单位:2014年,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结合,主动作为,改革创新,创新工作思路,完善节能措施,强化责任考核,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经考核,各县(市、区)及泰安高新区均为超额完成等级,市发展改革委等19个承担相关节能目标任务的部门均完成了节能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节能工作开展情况2014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占地区GDP的比重达到42.7%,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5.1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5.6%,较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
淘汰炼钢产能60万吨、电解铝产能6.4万吨、印染产能1185万米,超额完成淘汰落后任务。
大力开展节能技术与装备研发、转化和示范推广,69项节能技术项目列入市级科技发展计划,实施转化节能减排科技成果19项,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36余项。
积极开展学校太阳能系统推广利用,大力开展学校照明、空调、锅炉等用能设备节能改造,推广学校适用节能技术产品;着力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步伐,累计建设户用沼气13.57万户,大型沼气项目25处。
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有序开展,全市各类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6.2%,项目实施区域内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加强节能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不断完善能源消耗限额和节能方法标准体系,完成了18家企业能源计量审查工作和31家企业能源计量监督检查工作,完成在用锅炉能效测试任务。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和改进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0.23•【字号】鲁政办发[2006]87号•【施行日期】2006.10.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服务贸易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和改进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06〕87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鲁发〔2006〕14号),全面客观地反映全省服务业发展状况,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完善和改进服务业统计工作通知如下:一、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业统计制度各级、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建立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监测、评价和考核制度,为充分反映服务业发展情况,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要从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出发,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核心,以监测评价行业发展状况为目的,突出反映服务业总量、结构、从业人员和资产、负债、权益等方面的情况以及重点行业的业务活动情况,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业统计制度,为客观评价区域服务业和行业发展水平以及科学考核发展绩效提供可靠依据。
省统计主管部门要根据我省服务业发展实际,深入调查研究,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订我省服务业统计制度。
二、尽快实现对服务业单位的全范围统计全省服务业统计的范围是:在我省行政区划范围内所有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及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其他行业中从事上述服务业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产业活动单位;全部从事服务业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个体经营户。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度各市及省有关部门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7.07•【字号】鲁政字[2014]129号•【施行日期】2014.07.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度各市及省有关部门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情况的通报(鲁政字〔2014〕129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13〕22号)和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省有关部门签订的《2013年度节能目标责任书》,省政府对各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2013年度节能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
现通报如下:一、各市考核基本情况2013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节能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措施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经考核,17个设区市全部为超额完成等级。
(一)强化目标责任。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各市调整充实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巩固了齐抓共管的节能工作格局。
通过召开会议、督促检查等方式,研究部署工作,调度检查工作进展,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落实节能目标责任。
将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各县(市、区)、有关部门和重点用能企业,并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落实领导负责制和“双目标”考核制度。
三是兑现考核奖惩。
组织对各县(市、区)和部门2012年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报表彰节能先进典型,落实考核奖惩措施。
(二)优化经济结构。
一是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强化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突出信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发展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14年第二次全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检查情况的通报【法规类别】环境标准【发文字号】鲁政字[2014]178号【发布部门】山东省政府【发布日期】2014.09.25【实施日期】2014.09.2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14年第二次全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检查情况的通报(鲁政字〔2014〕178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2014年6月至7月,省政府组织开展了2014年第二次全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此次检查共分6个组,由省政府领导总带队,各组分别由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公安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环保厅、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牵头,省财政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等部门参加。
本次环保专项行动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主题,采用明查暗访、独立调查等方式,重点围绕能源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整治、黄标车淘汰、机动车油品升级等方面进行了现场检查。
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一、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一)工业大气污染治理督查情况。
本次专项行动,共检查工业企业污染源189个,未批先建并投产的建设项目52个,突出环境问题17个,信访舆情反映案件54件,重点减排项目72个。
从检查情况看,各市严格执行《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期行动计划》,加大对燃煤发电、钢铁、水泥、焦化、玻璃等涉气行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环境空气质量呈逐步改善的趋势,但也暴露了许多突出环境问题,主要是:1.部分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严重。
检查发现,有71家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严重,有的治污设施未建成,有的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
其中,青岛钢铁有限公司2号烧结机外排废气二氧化硫(SO2)浓度814mg/m3,超标3.07倍;淄博市山东大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外排废气SO2浓度1699mg/m3,超标4.66倍;泰安市山东德普化工科技有限公司27t/h锅炉外排废气SO2浓度1238mg/m3,超标3.13倍;聊城市茌平信发热电有限公司外排废气SO2浓度2093mg/m3,超标9.46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14年度各市及省有关部门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6.30•【字号】鲁政字〔2015〕145号•【施行日期】2015.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14年度各市及省有关部门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情况的通报鲁政字〔2015〕145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13〕22号)要求,省政府对各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2014年度节能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
现通报如下:一、各市考核基本情况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各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把节能与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有机结合,改革创新,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年度节能目标任务。
经考核,17个设区市均为超额完成等级。
(一)严格落实目标责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
强化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和协调职能,定期召开工作调度分析会议,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二是分解落实节能目标。
将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节能目标任务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分解到各县(市、区)、有关部门和重点用能企业,并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
三是实施问责和考核奖励制度。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定期调度节能工作进展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组织对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2013年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节能目标完成好、作出突出贡献的县(市、区)、有关部门和重点用能企业予以奖励。
(二)持续推进结构调整。
一是不断加强源头管理。
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要求,加强新上项目管理,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否决高耗能项目100个。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情况的通报【法规类别】节能管理【发文字号】鲁政字[2007]159号【发布部门】山东省政府【发布日期】2007.09.10【实施日期】2007.09.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情况的通报(鲁政字〔2007〕159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的通知》(鲁政办发〔2006〕117号)要求和省政府与各市政府、重点用能企业签订的《2006年度节能目标责任书》规定,根据省统计局、省经贸委、省节能办《关于2006年全省及各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的通报》(鲁统字〔2007〕41号),省政府对全省17市政府和国家103户重点用能企业2006年度节能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
总体看,各市和重点用能企业对节能工作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节能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节能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涌现出一批节能示范企业和循环经济典型,节能工作对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虽然17个市全部实现了万元GDP能耗下降,但与年初确定的节能目标相比,除烟台市基本完成责任目标外,其他市均未完成。
部分市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部分企业还存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节能投入不足等问题。
现将考核结果通报如下:一、节能目标责任完成情况(一)17市政府节能目标责任完成情况。
2006年,全省17市只有烟台市基本完成与省政府签订的节能目标,其他16个市均未完成。
按考核得分高低依次为:青岛、济南、济宁、威海、淄博、临沂、菏泽、德州、滨州、东营、莱芜、聊城、枣庄、泰安、日照、潍坊。
1.万元GDP能耗。
烟台市完成了与省政府签订的节能目标,其他16市没有完成。
2.万元GDP电耗。
莱芜市完成了与省政府签订的节能目标,其他16市没有完成。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2014年全省节能宣传周和全省低碳日活动安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05.30•【字号】鲁经信协[2014]240号•【施行日期】2014.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标准正文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2014年全省节能宣传周和全省低碳日活动安排的通知(鲁经信协〔2014〕240号)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环保局、住房城乡建委(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委)、农业局(农委)、商务局、国资监管机构、文广新局、机关事务管理局、总工会、团委、妇联、政府节能办,省政府有关部门,济南军区联勤部、省军区后勤部,青岛市通信管理局:为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广泛宣传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节能减排降碳、应对气候变化舆论宣传,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培育生态文化,珍爱自然,保护生态,建设美丽家园,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委下发了《关于201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安排的通知》(发改环资〔2014〕926号),定于今年6月8日至14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10日为全国低碳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统一部署,做好我省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集中宣传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今年全省节能宣传周和全省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
二、节能宣传周期间,要加大对《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和《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的宣传力度。
以建设生态文化为主线,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节能减排降碳为重点,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讲排场、摆阔气等行为,形成崇尚节约、绿色低碳的社会风尚。
济南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济南市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全市节能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济南市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04.29•【字号】济经信协字[2014]6号•【施行日期】2014.04.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济南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济南市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全市节能工作要点》的通知(济经信协字[2014]6号)各县(市)区经信局(高新区科经局),节能办,市有关部门:为做好2014年全市节能工作,确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任务,根据省经信委《关于印发<2014年全省节能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2014年全市节能工作要点》。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济南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济南市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2014年4月29日2014年全市节能工作要点2014年,全市节能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总目标,按照“思想上坚定不移、工作上坚持不懈、节奏上均衡持续”的总体要求,强化管理,提升技术,完善机制,务实创新,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实施节能奖惩制度1、实行节能“双目标”责任制。
分解落实2014年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节能目标任务,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
2、组织开展节能考核。
组织对各县(市)区和市有关部门2013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和市政府奖励规定,表彰一批节能先进单位和企业。
配合做好省对我市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工作。
3、完善节能预警调控制度。
研究制定各县(市)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
二、推进结构调整,发展节能环保产业4、大力发展节约型产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突出发展信息、物流等行业,提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2014年全省节能服务业发展情况通报
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青岛市发改委)、节能办,节能服务公司(机构):
2014年,全省节能服务业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积极作为,扎实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产业整体稳定增长。
2014年,全省节能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7.5%。
重点调度的201家节能服务公司和7家节能服务机构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19亿元,增长11.64%;利税7.11亿元,增长11.63%;利润5.42亿元,增长17.75%;从业人数10362人,增长9.4%。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稳步推进。
2014年,全省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05个,项目总投资13.21亿元,项目竣工达产后年可实现节能量112万吨标准煤。
济南、青岛、烟台、潍坊等市节能服务业发展居全省前列,4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数量达到188个,占全省项目数量的62%。
表1:2014年各市项目实施情况表
分行业看,余热余压利用、锅炉(窑炉)改造项目居多,占项目总量的58%。
省节能办从余热余压利用、锅炉(窑炉)改造、建筑节能改造、绿色照明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行业申报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筛选了20个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的项目作为我省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其中,山东融世华租赁有限公司实施的山东鲁星钢管有限公司余热发电等项目运行良好,示范意义明显。
表2:2014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行业分布情况
(三)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2014年,国家清算前期我省
上报的2011-2013年度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32个,项目年节能量29.79万吨标准煤,中央财政奖励资金7151万元;清算我省上报的2013-2014年度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26个,项目年节能量27.31万吨标准煤,中央财政奖励资金6755万元。
我省出台了《关于做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确认工作的通知》(鲁经信资…2014‟300号),明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免税确认的实施步骤,截至2014年底,省节能办已对9家节能服务公司的21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了确认,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
(四)重点企业发展迅速。
节能服务业发展迅速,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
2014年,山东信合节能科技股份服务有限公司、济南大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耀通集团有限公司等在新三板成功挂牌。
全年实现节能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节能服务公司达到22家。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节能服务公司达到26家。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数量超过5个的节能服务公司达到14家。
表3:节能服务公司项目实施情况表
2014年,在全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省节能服务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
但是,当前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节能服务业发展。
据对201家节能服务公司调度,有65%的节能服务公司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有44%的节能服务公司存在用能单位项目回款违约的问题。
同时,节能服务公司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市场开拓不足等问题,也影响了产业整体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探索金融机构支持节能服务业发展的绿色信贷模式,搭建融资平台,加大对节能服务业的支持力度,缓解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难问题。
鼓励节能服务公司通过省世行/亚行节能减排项目办公室申请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节能减排项目贷款。
利用省节能投资基金,加大对节能服务业的投入,缓解节能服务公司资金压力。
(二)进一步发挥示范项目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继续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和典型案例,培育制造业与节能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
实施节能服务业“四个一”工
程,即建设节能服务公司、用能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广10个合同能源管理典型案例,评选10个制造业与节能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实施100个重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发挥先进企业示范带头作用,树立我省节能服务行业标杆企业,推广业绩突出的节能服务公司成功经验。
(三)加大对节能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
加强对节能服务机构的培训,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量审核、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等相关工作。
鼓励节能服务机构申报国家相关资质,制订节能咨询、审核等相关地方标准,规范行业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组织开展节能服务业专业人才培训活动,提升节能服务机构综合素质。
组织优势节能服务机构赴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活动。
(四)进一步落实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有关政策,做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申报和企业所得税减免项目确认工作。
推动重大节能技术成果转化,发布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推广目录,加快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各市要根据当地节能服务业发展情况,创新工作举措,加强节能服务业的调度分析,加大对节能服务业支持力度,落实好国家和省支持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确保节能服务业稳定快速发展。
各节能服务公司要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人才、产品优势,加大市场开拓,为节能减排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