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 格式:docx
- 大小:16.18 KB
- 文档页数:5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精选2篇(一)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目的:a. 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概念。
b. 理解电流的概念、电路的根本组成和导体与非导体的区别。
c. 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根本原理。
d. 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根本原理。
e. 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的:a.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考虑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b. 培养学生的动手理论和合作学习才能。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同种物质与不同物质2. 物体的形态和物质的性质3. 物质的变化4. 物质的分类5. 铁的氧化6. 物质的循环利用第二单元电流和电路1. 电流的来2. 电路的根本组成3. 导体与非导体的区别4. 构造小灯泡实验第三单元噪音和声音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实验第四单元光的传播和反射1. 光的来2. 光的传播和直线传播3. 镜子的使用4. 光的实验第五单元简单机械1. 机械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和滑轮的应用3. 载重实验4. 简单机械的应用教学方案:1. 第一周:第一单元,介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概念,进展简单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
2. 第二周:第一单元,讨论物质的分类和铁的氧化现象,进展相关实验。
3. 第三周:第一单元,讨论物质的循环利用,进展相关实验并总结。
4. 第四周:第二单元,介绍电流的来和电路的根本组成,进展小灯泡实验。
5. 第五周:第二单元,讨论导体与非导体的区别,进展实验验证。
6. 第六周:第三单元,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展相关实验。
7. 第七周:第三单元,进展声音实验并总结。
8. 第八周:第四单元,介绍光的传播和反射,进展相关实验。
9. 第九周:第四单元,探究镜子的使用和光的实验。
10. 第十周:第五单元,介绍机械的定义和分类,进展相关实验。
11. 第十一周:第五单元,讨论杠杆和滑轮的应用,进展载重实验。
12. 第十二周:第五单元,进展简单机械的应用实验并总结。
2023年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科目:科学年级: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版本:冀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细胞组成及其特点;2.掌握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3.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调节;4.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和保护及其关系;5.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光的传播规律和反射原理;6.了解传声、传热的基本原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第一章细胞组成单位(6课时)1. 细胞的发现和研究方法 (1课时)2. 细胞的组成 (1课时)3. 细胞的结构和特点 (1课时)4. 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1课时)5. 好奇的细胞(生命现象)(1课时)6. 科学探究: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1课时)第二章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4课时)1. 地球是个蓝色星球 (1课时)2. 大气层中的气体 (1课时)3. 光线在空气中的传播 (1课时)4. 科学探究:探究光线的传播 (1课时)第三章植物的生长和调节(6课时)1. 植物怎样生长 (1课时)2. 植物的调节(1课时)3. 植物的物质吸收与运输 (1课时)4. 植物的繁殖 (1课时)5. 科学探究:植物怎样进食 (1课时)6. 科学探究:植物怎样吸收水分 (1课时)第四章动物的生长、发育和保护(4课时)1. 动物是有生命的 (1课时)2. 动物的繁殖 (1课时)3.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1课时)4. 动物的保护和关心(1课时)第五章光的传播和反射 (4课时)1. 光的传播 (1课时)2. 光的反射 (1课时)3. 光的折射和色散 (1课时)4. 科学探究:观察光的传播和反射 (1课时)第六章传声和传热 (4课时)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课时)2. 声音的强弱与距离的关系 (1课时)3. 火焰和热的传播 (1课时)4. 科学探究:用实验了解声音的传播和热的传导 (1课时)教学方法和手段:1. 示范教学: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和理解。
冀教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科学是一门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应用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冀教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培养。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对科学原理进行深入理解,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单元一:科学与生活- 了解科学和科学家的定义和作用- 探索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2. 单元二: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了解物体的不同性质(形状、大小、颜色等)- 探索物体的重量和浮力- 学习物体的状态变化(液体、气体、固体)3. 单元三:电的基本知识- 学习电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4. 单元四:声音的传播- 探索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学习声音的特性和传输方式- 进行声音的实验观察5. 单元五:光的反射和折射- 了解光的特性和传播方式- 探索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进行光的实验观察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实验观察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原理。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具、图表和模型等辅助教具,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4. 情景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实验报告和课后小练习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考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安排1. 每个单元预留2-3节课的时间,确保足够时间进行实验观察和讨论。
2023年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科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身边的物体与用途2. 生物和环境3. 科学探究三、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身边的物体与用途(3周)教学内容:1.1. 学习各种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1.2. 探究物体的形状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观察和提出问题。
1.3. 进一步了解机械的基本原理,学习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与原理。
2. 第二单元:生物和环境(4周)教学内容:2.1. 了解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学习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2. 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3. 学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3. 第三单元:科学探究(5周)教学内容:3.1. 学习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2. 进行一系列小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3. 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学习科学家的基本素质和科学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以探究为主导的教学法。
通过师生互动、群组讨论、实验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具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评价:1. 日常学习成绩的考核。
通过日常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2. 科学实验和探究报告的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探究报告来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期末考试。
通过期末考试来综合评价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 多媒体教学资源:电子教案、PPT、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2023年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本教学计划范本科目:小学科学年级:六年级下册教材版本:冀教版第一单元:天文与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2. 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特点;3. 了解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差异。
教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 太阳系中的行星3. 地球和其他行星的比较教学重点:1.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原理;2. 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特点;3. 了解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差异。
教学难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原理;2. 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地球的比较。
教学方法: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单元的内容;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太阳系中行星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自己探究地球和其他行星的比较;5. 总结归纳:通过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总结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 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颜色,引发学生思考。
2. 引导学生回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原理。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原理,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
2. 讲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各个行星的名称、大小、气候等特点。
3. 讲解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各个行星与地球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三、实验演示(30分钟)1. 给学生准备一对筷子和一个水果,让他们模拟地球的自转过程。
2. 使用投影或电视等设备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感受。
四、小组合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行星进行研究,包括行星的名称、大小、气候等特点。
2. 各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了解各个行星与地球的差异。
最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5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024年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系统理解和掌握六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点和相关概念。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 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复杂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快速准确地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掌握鱼和鸟的形态特征和生存习性课时安排:5课时1. 理解鱼的形态特征和鱼的生存习性(2课时)重点:了解鱼的外形特征和身体构造;认识鱼的生存方式和习性。
难点:理解鱼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方法:观察鱼的模型和图片,介绍鱼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理解鸟的形态特征和鸟的生存习性(2课时)重点:了解鸟的外形特征和身体构造;认识鸟的生存方式和习性。
难点:鸟的羽毛的结构和功能。
方法:观察小鸟和大鸟的模型,介绍鸟的外形特征和飞行方式。
3. 总结鱼和鸟的形态特征和生存习性(1课时)重点:总结鱼和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它们的适应环境。
难点:理解鱼和鸟的适应环境。
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鱼和鸟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进行小组讨论。
第二单元掌握一些常见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课时安排:8课时1. 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和植物的生活习性(2课时)重点: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特征及其功能;认识植物的生活习性。
难点:理解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方法:观察植物标本和图片,介绍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理解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动物的生活习性(2课时)重点:了解动物的体型、外表和习性;认识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理解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方法:观察动物的图片和模型,介绍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3. 掌握一些常见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2课时)重点:了解一些常见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掌握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教材: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科学六年级下册的所有知识点和科学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单元:生命的生成和发展1. 第一课:生命的起源与演化(1)教学重点:了解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的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理解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之间的关系。
2. 第二课:生命的传递方式(1)教学重点:掌握生命的传递方式与生殖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解释生命的传递方式对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影响。
......第二单元:生态环境1. 第一课:生态环境的组成和功能(1)教学重点:了解生态环境的组成和功能。
(2)教学难点:理解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保护意义。
2. 第二课:生态平衡与自然灾害(1)教学重点:了解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自然灾害与生态平衡的关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来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
2. 合作学习: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探究任务。
3. 视听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情景教学:通过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评价方式:1. 日常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教学计划,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科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要求。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人类和自然- 主题: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研究自然界与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现象。
- 研究内容:- 自然界的四季变化- 自然界的生态环境- 自然界的节气变化- 居住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 研究目标:- 能够观察和描述自然界的四季变化- 能够了解并保护生态环境- 能够掌握自然界的节气变化规律- 能够了解人类居住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2. 第二单元:人类的营养和食品- 主题:了解人类的营养需求和食品的分类及选择原则。
- 研究内容:- 人体的各种营养素需求- 食物的分类及其营养价值- 食品选择的原则- 饮食均衡的重要性- 研究目标:- 能够了解人体各种营养素的作用和需求量- 能够认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能够根据食品的原则进行科学的食品选择- 能够意识到保持饮食均衡对健康的重要性3. 第三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主题: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物质的变化过程。
- 研究内容:-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的变化过程- 物质的溶解和混合- 物质的分解和合成- 研究目标:- 能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能够描述物质的变化过程- 能够观察和探究物质的溶解和混合现象- 能够了解和实验物质的分解和合成过程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究研究内容。
-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和演示展示科学原理和现象,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日常表现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
2. 期中考试:根据研究内容设置合理的选择题和简答题。
3. 活动评价:根据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和课外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录音设备和多媒体设备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人类和自然(4周)2. 第二单元:人类的营养和食品(3周)3. 第三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变化(3周)以上为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的简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1(三篇)合同编号参考范本目录: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一初一政治学科教学计划·202二初二历史下册教学计划·202三- 1 -精品资料范文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这一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
从上几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
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
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
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
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
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
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
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
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期望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呢?进一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
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风格各异的建筑、奇妙的人体、有序的生态系统、宇宙与航天技术、像科学家一样工作五个单元。
2。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磁县崇文学校郭强
一、课标的要求:
1、引导学生探究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非生物和生物个体的结构功能,以及由不同个体或成员按照一定结构层次所构成的系统,研究某些系统是如何通过相互作用而达到平衡、保持稳定的。
2、从系统的角度更好地认识每一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互联系与作用,激发学生欣赏一些结构、系统本身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的美。
3、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理解、升华一些科学概念和规律,综合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总结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类比、联想、推理、归纳、概括等能力,能过搭建模型,分析系统的构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在研究某个具体事物时要从系统的角度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
4、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素养的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能运用访谈、调查、网上查询等方法搜集获得相关的资料;能使用显微镜观察出较微小的生物或生物细小结构;能通过观察的出一个小生态系统中包含的各种动植物;能有根据地设定标准对纷繁的事物进行合理分类;能在接触各种事物的过程中发现值得探究
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是如何想到这些问题的;能用类比或联想的方法对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能设计实验或类比实验证实自己或别人提出的假设;能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说明理由;能运用各种方法分析出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结构、特点、关系、产生原因、异同点等,并能对自己的分析结果说明理由;能根据设计方案利用简易材料独立地制作各种模型;能正确使用各种常见的方法对事物的特点、特性及数量进行测量或估算;能从实验结构或曲线图中分析或推测出相关的结论;能选用各种恰当的方式或方法把事物的特征、发展变化过程、研究结果等展示出来;能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能。
2、能大胆地进行设想和推测,敢于发展自己的观点;能与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和谐地开展研究、制作等活动;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观点、方法、共享资料等信息,并能具体地说出交流的好处;能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并能阐述自己的理由;能发现或意识到各种常见事物的内在和外在“美”;能公正地评价别人或自己的研究结果、观点、作品等;能意识到客观事物或时期对人类或自己的重要性;能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表现出对科学探究活动有兴趣。
3、能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具体说明人体各系统、器官之间的关系;能举例说明各种常见简单生理现象产生的原因;能正确说出“青春期”出现的各种特征及需要注意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问题;能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基本组成成分的作用,以及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意义;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原理;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
类在太空中与在地球表面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原理;能正确说出科学研究的大体过程即每个过程的作用;能正确说出各种方法和技能的作用。
4、能分析、发现、举实例说出各种科学技术的作用及对人类健康生活的帮助;能推测出各种事物中与环境和谐的因素;能举例说明使事物与环境保持和谐的意义;能利用已知的科学技术解决常见的简单问题。
三、教材的内容、重难点和教材的特点:
本册共五个单元,18 课。
第一单元风格各异的建筑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各种材料的性质和功能以及力的作用之后,进一步指导学生认识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与功能。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美,实现科学与艺术、技术、文学等学科的整合,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二单元奇妙的人体本单元将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领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探究人体的组成,认识从细胞到系统的层次关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体验运动协调、身心健康、生长发育的快乐;鼓励学生关注医疗技术的发展及其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帮助。
第三单元有序的生态系统本单元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查阅分析和整理资料并使用类比的方法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习研究生态系统的方法,探究生态系统的平衡,模拟生态系统,设计制作生态瓶,并探究如何保持其平衡;分析我们日常的行为给生态环境所
带来的影响。
第四单元宇宙与航天技术本单元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研究人类探索宇宙的发展历史,以及人类为了更好地研究的探索宇宙,设计和发明的各种各样的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使人类对宇宙有了更多的了解,离开地球到宇宙中旅行、到宇宙中生活,也成为人类共同的梦想。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巨大推动作用。
第五单元像科学家一样工作本单元从搜集科学家的故事入手,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人类社会所做的贡献。
从而加强学生对科学家、科技发展史的了解。
五、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设、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六、教学的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
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七、教学步骤、进度安排
第一、二周第一单元风格各异的建筑
第二、三、四周第二单元奇妙的人体
第五周复习测验
第六、七周第三单元有序的生态系统
第八、九周第四单元宇宙与航天技术
第十周第五单元像科学家一样
第十一周-第十八周复习,迎接小学毕业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