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设计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161.36 KB
- 文档页数:13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姓名:***班级:给排水0903学号:U*********指导老师:***目录一、总论 (2)1-1 设计要求 (2)1-2 基本资料 (2)二、总体设计 (5)2-1 工艺流程的确定 (5)2-2 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6)三、混凝、絮凝 (6)3-1 混凝剂投配设备设计 (6)3-2加药间及贮液池 (9)3-3 混合设备的设计 (10)3-4絮凝池设计 (11)四、沉淀池设计 (15)五、滤池设计 (19)5-1正常过滤系统设计 (20)5-2反冲洗系统设计 (26)5-3 反冲洗泵房设计 (28)六清水池设计 (31)七、消毒设计 (33)八、二级泵房布置 (36)九、处理构筑物平面设计 (36)9-1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36)9-2平面布置设计 (37)9-3水厂管线设计 (38)十、处理构筑物高程设计 (38)10-1水头损失计算 (38)10-2 处理构筑物高程确定 (39)十一、水厂附属建筑物设计 (40)十二、课设心得 (42)十三、参考文献 (43)一、总论1-1 设计要求净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净水厂,要求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计算,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和某个单项处理构筑物(絮凝沉淀池、澄清池或滤池)的工艺设计图(应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 基本资料(1)水厂规模:该水厂总设计规模为9.7万m3/d,分两期建设,近期工程供水能力9.7万m3/d,,远期工程供水能力为19.4万m3/d。
近期工程设计征地时考虑远期工程用地,预留出远期工程用地。
(2)水源为河流地面水,原水水质分析资料如下:表1 原水水质表(3)厂区地形:(比例1:500, 按平坦地形和平整后的设计地面高程26.00m 设计),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东北方向150m,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 km。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ss最高/(mg/L) 700最大时变化系数1.251原水水质情况序号名称最高数平均数备注1 色度40 152 pH值7.8 7.23 DO溶解氧11.2 6.384 BOD5 2.5 1.15 COD 4.2 2.46 其余均符合国家地面水水源Ⅰ级标准2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常年水位-----------m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频率--------。
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3 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 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1.1.2、设计水量设计人口6.1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00L/d工厂A(万立方米/d)0.4工厂B(万立方米/d)0.7工厂C(万立方米/d)0.9工厂D(万立方米/d)1.4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Qd=1.067×﹝(200×6.1×(1+1.95+0.9)/1000+0.4+0.7+0.9+1.4﹞=86400立方米/d1.1.3、分析原水水质显著特点为ss含量较高,水量变化较小,故在后续工艺设计中会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做出设计,以求实现工艺的优化。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设计任务书一、设计原始资料1、自然资料1)气温:平均最高气温35℃,平均最低气温-6℃,平均温度15℃2)土壤:冻土深度0.8m。
3)全年主导风向:西北风,平均风速是1.6m/s。
2、地质资料:本地区5级地震区,地下水位低于地面10m。
3、水源位置: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北方向5km处,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km。
4、水厂工作情况:昼夜均匀工作,厂区地势平坦。
5、水源水质分析资料:设计水量3.6万m3/d(不包括水厂自用水量)二、设计内容1、选择净水构筑物形式及其组成。
2、进行构筑物与主要管道的水力计算并决定其尺寸。
3、水厂平面布置。
包括:各种生产性构(建)筑物、辅助生产构(建)筑物及附属生活构(建)筑物的平面定位;生产管线、阀门、排水管道、阀门井、检查井的布置定位。
4、水厂高程布置确定各生产构筑物的标高、水面标高、管线的埋深及标高。
三、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2、水厂平面布置图(比例为1:200或1:100)3、水厂高程布置图(比例为1:100或1:50)设计说明书一、设计原始资料1、自然资料1)气温:平均最高气温35℃,平均最低气温-6℃,平均温度15℃2)土壤:冻土深度0.8m。
3)全年主导风向:西北风,平均风速是1.6m/s。
2、地质资料:本地区5级地震区,地下水位低于地面10m。
3、水源位置: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北方向5km处,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km。
4、水厂工作情况:昼夜均匀工作,厂区地势平坦。
5、水源水质分析资料:二、设计内容1、原水水质分析及工艺流程的选择由水源水质分析资料可知,原水最高浊度500度,超过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的规定,故需去除浊度;细菌总数12000个/ml,大肠杆菌3000个/L,大大超过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规定,故需进行消毒灭菌;水源PH值为7.0~7.5,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规定,所以不需处理和调整;原水硬度以及铁锰铜的含量较低(总硬度450mg/L,铁0.3mg/L,锰0.1mg/L,铜1.0mg/L),已经符合水质要求,同时原水色度较高(10~15度),略有臭味,原水没有受到有机物的污染。
目录第一章前言 (4)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4)1.1.1 总体目标 (4)1.1.2 具体目标 (4)1.2主要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1.2.1 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4)1.2.2 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1.3 设计参考资料 (5)1.4 设计成果 (5)第二章给水厂处理工艺的选择 (6)2.1 设计资料 (6)2.1.1城市现状 (6)2.1.2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6)2.1.3水源水质资料 (6)2.2给水处理流程的选择 (7)2.2.1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 (7)2.2.2 本设计净水处理工艺流程 (7)2.3 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 (8)2.3.3絮凝池 (9)2.3.4 沉淀池 (10)2.3.5 滤池 (11)第三章主要单体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13)3.1 加药间设计计算 (13)3.1.1. 设计参数 (13)3.1.2. 设计计算 (13)3.2 混合设备设计计算 (15)3.2.1设计参数 (15)3.2.2 设计计算 (15)1.设计管径 (15)2.混合单元数 (15)3.混合时间 (15)4.水头损失 (15)5.校核GT值 (16)3.3 机械絮凝池设计计算 (16)3.3.1 主要设计参数 (16)3.3.2 计算 (16)3.4沉淀设备的设计 (20)3.5 滤池设计计算 (25)3.5.1 计算依据 (26)3.5.2 设计计算 (26)3.5.3 校核强制滤速v′ (27)4.5.4 滤池高度 (27)3.5.5 水封井的设计 (27)3.5.6 水反冲洗管渠系统 (28)3.5.7 滤池管渠的布置 (30)3.5.9 反洗空气的供给 (36)3.5.10 设备选型 (38)3.6清水池设计计算 (38)3.6.1清水池平面尺寸的计算: (38)3.6.2清水池的管道系统 (39)3.6.3清水池的布置 (40)3.7 液氯消毒及加氯间设计 (40)3.8 泵房设计 (42)3.8.1 一级泵房设计 (42)3.8.2 吸水井设计 (45)3.8.3二泵房的设计 (45)第4章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47)4.1 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47)4.2平面布置设计 (47)4.3 水厂管线设计 (48)4.4 高程布置设计计算 (48)第一章前言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给水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生毕业后经常能用到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一、目的和要求1、2、3、4、掌握给水处理厂设计的一般步骤、内容和方法,并提高设计计算、绘图能力,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给水处理所学的内容进一步系统的总结和学习,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己刻苦钻研、严格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二、设计内容(一)设计规模与工艺流程1、设计规模水厂设计水量应按城市的日用水量(取100000m3/d)加上水厂的自用水量计算,自用水量按日用水量的5%算,则水厂设计水量为:Q0=1.05Qd=1.05某100000=105000m3/d一级泵站、配水井、加药间、药库、加药间、氯库、二级泵站、土建工程均一次建成。
2、工艺流程混凝剂原水消毒剂絮凝沉淀池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混合(二)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1、管式静态混合器的设计(1)已知条件设计进水量为Q`10104m3/d,自用水量取总用水量的5%,则总进水量为Q1.05105m3/d。
水厂进水管投药口至絮凝池的距离为20m,进水管采用两条DN800.(2)设计计算a、进水管流速v据D=800mm,q10500036002420.608m3/,查水利计算表知v=1.27m/。
b、混合器选择选用管式静态混合器,规格DN800。
静态混合器采用三节,静态混合器总长4600mm。
混合井占地面积采用7.2m5m。
2、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A、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要点本水厂采用平流式沉淀池,该沉淀池适用于大、中型水厂;其优点:(1)造价较低。
(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
(3)对原水浊度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
(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效果好。
其缺点:(1)占地面积较大。
(2)不采用机械排泥装置时,排泥较困难。
(3)需维护机械排泥设备。
主要设计要点:(1)沉淀时间应根据原水水质和沉淀后的水质要求确定,一般采用1.0~3.0小时。
(2)沉淀池内平均流速一般为10~25mm/;进出水均匀,池内水流顺直,流态良好时,池中水平流速亦可高达30~50mm/。
4万吨给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1.1.1.设计原始资料1.1.1.设计水量设计水厂总供水量:近期4万吨/天,远期6万吨/天。
本设计中按近期设计。
1.1.2.给水水源县城现状取水点为取水站1.1.3.水源水质资料水资源:水资源总量不富,开发利用率低。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51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836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081亿m3,地下水0.387亿m3,过境水1.046亿m3。
涪江从城区中心穿过,将县城分割为江北片区和江南的老城片区、凉风垭-哨楼片区。
涪江多年来水量572 m3/s,枯水流量(1979年测值)为185 m3/s,河水最大流速为4.75m/s。
水质资料1.1.4.净化水质要求生活用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生产用水:无特殊要求1.1.5.混凝剂最大投加量50mg/L(以商品纯重量计),平均投加量25mg/L。
液体聚合氯化铝Al2O3含量10%,液体密度10%1.1.6.消毒剂采用液氯,最大加氯量0.5~2.0 mg/L。
1.1.7.气象资料潼南县地处北纬30度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冬温夏热、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季节变化大、多云雾、少日照等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为17.9℃,最高年份为18.4℃,最低年份为17.1℃,气温变化较为稳定,潼南最热月为8月,平均气温达28℃,极端最高温度40.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6.9℃,极端最低气温为-3.8℃。
潼南县地处四川盆地底部,冬季温暖、很少霜冻,多年平均无霜期为335天,最长则长年无霜,无霜年率为14%。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18.8小时。
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974.8毫米,最高年份达1413.9毫米,最少仅650.8毫米,年际变化显著。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也不均匀,夏半年(5-10月)降水量偏多,达781.4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冬半年(11-4月)降水量仅195.4mm ,占年总降水量的20%。
给水工程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1、设计委托书2、通化医药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建设单位提供的与本设计有关的自然资料及设计要求3、道路及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技术条件4、业主提供的1:1000地形图、勘察及测量资料;5、国家与地方现行的有关给水排水设计的规范及参考文献:(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常用资料》(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城镇给水》(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十二册《器材与装置》(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16);(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标[2013]202号);(9)、建设部及交通部颁布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规程”;(10)、《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7MS101);(11)、《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14);(12)、《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974-2014);二、给水现状通化医药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为新建园区,无规划规模流量的给水管道。
三、给水工程规划根据总体规划,通化医药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自来水由通化市一水厂、二水厂联网供水。
水质需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版)中指标要求。
规划通化市给水管网在206医院门前沿通化大街铺设1条DN600给水管,供通化医药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生产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现阶段由通化县聚鑫开发区引来1根DN400给水管供东宝厂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消防用水。
四、设计范围1、本设计包括范围包括创业街、健康路、蓝新街、东宝大街延长段给水管网工程设计。
五、设计原则设计满足国家及地区的规范、标准,并以修建性详细规划作为本工程的主要依据。
给水厂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说明书:给水厂设计一、设计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生产的扩大,给水厂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供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给水厂面临着供水能力不足、水质问题等诸多挑战,急需进行技术更新和改进。
因此,本毕业设计旨在设计一座现代化、高效的给水厂,以满足城市人口的用水需求。
二、设计内容1.总体设计(1)给水厂选址:选择离城市主要消费区较近的地段,便于供水管网的布置和供水效率的提高。
(2)供水能力计算:根据城市人口数量、水用量和产业用水需求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计算给水厂的供水能力。
(3)布局设计:科学配置给水厂的各个功能区域,包括进水处理区、净水处理区、卫生消毒区、出水区等,使各个区域能够高效地协同工作。
2.进水处理(1)原水选取:根据当地水源情况,选择适合的水源进行供水。
(2)原水处理工艺:结合进水水质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原水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絮凝、混凝、沉淀等,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3)给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实现对原水处理过程的全面监测和控制。
3.净水处理(1)滤池设计:选择合适的滤料和滤程,对水中的有机物、细菌和病毒等进行有效过滤。
(2)消毒工艺:采用先进的消毒方式,对滤后水进行消毒,确保水质安全。
(3)水质在线监测:引入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净水质量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水质达标。
4.卫生消毒(1)消毒剂选用: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对供水系统进行消毒处理。
(2)消毒剂投加系统:设计合理的消毒剂投加系统,确保消毒剂准确投加。
(3)消毒设施定期维护:对消毒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5.出水区(1)出水泵站设计:根据给水厂设计的供水能力,设计合理的出水泵站,保证水压稳定。
(2)水质监测系统:引入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出厂水质进行实时监控。
(3)备用设备设置:设置相应的备用设备,确保在设备故障或维护期间,能够正常供水。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一、设计项目某城市给水厂给水处理工艺初步设计二、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混凝剂消毒剂原水混凝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脱水机房污泥处理三、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式中Q——水厂日处理量;a——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 d—-设计供水量(m3/d),为115668m3/d.四、给水处理厂工艺计算1、加药间设计计算已知计算水量Q=122472m3/d=5103m3/h。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碱式氯化铝为混凝剂,混凝剂的最大投药量a=51.4mg/L,药容积的浓度b=15%,混凝剂每日配制次数n=2次。
4。
1.2。
设计计算1 溶液池容积,取21m3式中:a—混凝剂(碱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mg/L),本设计取30mg/L;Q—设计处理的水量,3600m3/h;B—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一般采用5%-20%,本设计取15%;n-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个,每个容积为W1(一备一用),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单池尺寸为高度中包括超高0.3m,置于室内地面上。
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
0-1。
5m,池底坡度为0。
02。
底部设置DN100mm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采用给水管DN60mm,按1h放满考虑。
2 溶解池容积式中: ——溶解池容积(m3),一般采用(0。
2—0.3);本设计取0。
3溶解池也设置为2池,单池尺寸:,高度中包括超高0。
2m,底部沉渣高度0。
2m,池底坡度采用0。
02.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10min,则放水流量: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100mm,相应流速d=1.16m/s,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用水需求,提高水厂的生产能力,确保供水安全,本水厂设计项目应运而生。
本项目位于XX市XX区,占地面积约XX亩,设计规模为XX万吨/日,旨在为周边居民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自来水。
二、设计依据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2.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2016)3.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DBJ01/T-102-2007)4. 《城市给水工程水质标准》(GB 5749-2006)5. 《城市给水工程运行管理规范》(GB 51001-2014)6. 相关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三、设计原则1. 安全可靠:确保水厂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供水安全。
2. 高效节能: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降低能耗,提高水厂运行效率。
3. 环保节能: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降低水厂对环境的影响。
4. 经济合理: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5. 易于管理:设计合理,便于水厂运行、维护和管理。
四、设计范围1. 水源取水工程:包括取水泵房、取水管道、水质监测系统等。
2. 水处理工程:包括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等环节。
3. 水厂构筑物:包括清水池、反应池、沉淀池、滤池、消毒间等。
4. 辅助设施:包括变配电室、化验室、维修间、仓库等。
5. 输配水工程:包括输水管道、配水管网、加压站等。
五、设计内容1. 水源取水工程(1)取水泵房:设计采用双曲线倒锥形泵房,泵房尺寸为XX×XX×XX米,有效容积为XX立方米。
(2)取水管道:采用钢管,直径为XX米,长度为XX米。
(3)水质监测系统:设置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源水质,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2. 水处理工程(1)预处理:采用絮凝沉淀工艺,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杂质。
(2)常规处理: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确保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摘要
E市给水工程,是为了满足该区近期和远期用水量增长的需要而新建的。
该工程分为两组,最终的供水设计规模为3.1万m3/d,
整个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三部分。
其工艺流程如下:
水源取水头自流管一级泵房自动加药设备
机械搅拌澄清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配水池
二级泵房配水管网用户
同时,本设计课题还包括:水厂占地面积,人员配备,厂内建筑物布置和管线定位等。
整个工艺流程中主要构筑物的设计时间为
机械搅拌澄清池池:1.28h
普通快滤池冲洗时间:6min
普通快滤池的滤速为:13.3m/h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城市自然条件
第二节城市建设规划
第三节工程设计
第二章设计水量
第一节设计用水量
第二节设计水量
第三章给水水源及取水工程
第一节给水水源
第二节取水构筑物
第三节取水泵站(一级泵站)
第四章净水厂
第一节机械搅拌澄清池
第二节普通快滤池
第三节清水池
第四节配水池
第五节送水泵站(二级泵站)
第六节加矾加氯间
第五章自动化设计
第一节净水厂的自动化设计
第六章净水厂总体布置
第一节净水厂的流程及平面布置
第二节附属建筑
第三节净水厂绿化与道路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城市自然条件
一、地下水
E市基本无地下水可以开采利用。
二、地表水
碧流河贯通E市全境,其水文情况为:历年最大流量为952m3/s,最小流量为8.25m3/s,最高水位66.82m(P=1%),最小水位59.98m(P=97%),平均水位62.84m。
浪高1.1m.
碧流河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二级标准。
该市有东风水库、万福水库。
其中,离市区最近的无金矿污染的为距离市区30公里,万福水库上游2.5公里。
水库水量充足,水质好。
三、气象
该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最高气温39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9摄氏度,最高月平均气温29.2摄氏度,最低月平均气温5.6摄氏度。
日照时速1850小时,无霜期260天左右,有冰雹、暴雨、干旱等灾害气候影响。
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2000mm左右,最高降雨量2672.5mm,最小降雨量1432.6mm.境内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
第二节城市建设规划
一、城市规划与供水规模
规划到200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2.8万人,生活用水量标准200L/人·d,日工业产值80万元,万元产值耗水量140m3/万元,日变化系数1.20,未预见漏失量20%Q最高日计。
规划到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4万人,日工业产值120万元,万元产值耗水量100m3/万元,综合生活用水量标准200L/人·d,日变化系数1.10,未预见漏失量20%Q 最高日计。
二、供水水质及水压
水厂出厂水质统一按现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考虑。
水厂出厂水压为0.38MPa,以满足接管点处服务水头0.25MPa。
第三节工程设计
一、设计内容
1、取水工程
水源选择、取水方案及位置的确定、取水构筑物形式和设备设计计算并绘图。
2、输水工程
输水管道工程的设计计算并绘图。
3、给水处理工程
净水厂场址选择、水处理方案的比较与选择、建构筑物型式、尺寸及设备选择计算并绘图
二、设计任务
1、碧流河水经处理后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2、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实现水厂的自动化控制
3、合理布置水厂使水厂设计最优化
第二章 设计水量
第一节 设计用水量
一、各项用水量
设计给水工程首先要确定设计水量。
通常将设计用水量作为设计水量。
设计用水量是根据设计年限内用水单位数,用水定额和用水变化情况所预测的用户用水总量。
设计用水量包括下列用水:
1、综合生活用水量Q 1,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Q 2;
3、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Q 3;
4、工业企业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Q 4;
5、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Q 5;
6、消防用水量Q x ; 各用水量计算结果如下:
近 期 远 期
1Q 3108.8⨯3m /d 410408.1⨯3m /d 2Q 41032.1⨯3m /d 41076.1⨯3m /d 5Q 41044.0⨯3m /d Qx 410432.0⨯3m /d
二、最高日用水量
由于总用水量较小与消防水量相差不大所以最高日用水量应加上消防水量。
Qd =1Q +2Q +5Q +Qx =4101.3⨯3m /d
`Qd =4104⨯3m /d
第二节 设计水量
一、 确定设计流量
1、 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原水输水管,处理构筑物设计流量; QI =S L /73.376 '
QI =S L /11.486 2、 二级泵站设计流量;
因为无用水变化曲线也没相似地区资料故不设调节构筑物,其设计流量;
Qh =S L /19.538 'Qh =S L /44.694
3、清水输水管道及配水管网设计流量同二级泵站设计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