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财县管”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日前,我市财政部门按照上级“乡财县管”要求,对全市19个乡镇、街道财政、财务统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尽管各单位都积极配合,但是由于一些客观上的原因和会计集中核算本身的缺陷,改革进程并不顺利,许多矛盾也正日益突出,如果不加以解决,势必影响改革的成效。
为此,本文拟就边远地区“乡财县管”会计核算模式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我市“乡财县管”改革背景和采用会计核算模式。
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财政机构,岛1983年设立以来,乡镇财政对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的管理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现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后新形势的需要。
针对在目前的财政管理体制K乡镇财政管理混乱、财力薄弱的现状,各地财政部门通过以县级财政统管乡镇财政的方式,即“乡财县管”,来实现对乡镇级财政资金支出的控制,并实现集中财力目的的新的财政管理模式创新。
以“乡财县管”为核心内容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既调动了乡镇依法组织收入的积极性,规范和节约了乡镇支出,也堵塞了乡镇乱收费、乱开支、乱进人和乱举债的漏洞,控制了乡镇财政供给人员和债务的不合理增长,为彻底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创造了经验。
我市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在现行财政体制和政策不变的前提下,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取消乡镇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业务,收入上划、支出下拨;实行预算管理政策不变、乡镇资金使用权、审批权不变、乡镇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债务债权关系不变的原则,以加强市财政对乡镇财政的监管力度为出发点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
其基本做法是:(一)撤销单位原有存款账户,设立市会计核算中心账户。
会计核算中心在农业银行开设总户,并在总户下开设各单位分户,实行“总户管理、分户核算”,在会计核算中心账户开设后即时冻结各统管单位银行账户,由各单位自行办理销户和存款余额划转手续。
73《商场现代化》2010年7月(中旬刊)总第617期区域经济“乡财县管”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王 辉 汶上县寅寺镇财税所■ 倪海红 济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汶上管理部 ■ 李会海 汶上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乡财县管乡用”,作为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只是中国综合农村改革的一小部分,却具有影响全局的重大意义。
它是中央为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重构乡镇财政体制和行政体制的重要基础,关系到广大基层干部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乡镇政府的前途和走向,因此,汶上县委、县政府对此项改革十分重视,多次研究部署,从2005年底开始对乡镇财政试行“乡财县管”改革,经过几年的运行尝试,事实证明,乡财县管改革是一剂破解乡镇财政困难的“良方”。
一、改革背景乡镇财政自建立以来,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乡镇财政收入规模大幅下降,财政支出范围明显缩小,不少乡镇存在财政供养人员较多、债务负担过重、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
为推动建立县乡财政体制框架,规范乡镇收支行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迫切需要改革乡镇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理。
二、改革重要意义乡财县管”是乡镇财政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实施“乡财县管”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巩固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近年来,随着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收支规模发生重大变化,因此,通过实行“乡财县管”,规范乡镇收支渠道,促使乡镇依法组织收入,合理有效使用资金,不仅有利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有利于缓解乡镇财政困难。
由于乡镇财政供给人员过多、债务过重、支出管理较为混乱等原因,导致乡镇财政困难,实行“乡财县管”后,财政供给人员的审批将更加严格,不仅有利于控制财政供给人员的增长,也将有效防止一些乡镇随意举债,遏制债务继续膨胀。
实施乡财县管财政体制的对策探讨乡镇财政是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国家财政的基石。
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危机四伏,严重影响着乡镇政权的稳定和乡镇经济的发展。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国家财政蒸蒸日上,省级财政稳稳当当,市级财政勉勉强强,县级财政哭爹叫娘,乡级财政精精光光。
”一语道出了当前县乡财政的困境。
在这样的困境下,乡镇还要保工资,保正常运转,靠转移支付只能是杯水车薪。
由于乡镇财源基础薄弱,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规模急剧萎缩,财政收入规模小、供养人员多、债务负担重的矛盾十分突出。
但另一方面,乡镇支出行为极不规范,在财政出现“饥饿”特征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却照搞不误,各类支出项目层出不穷,乱进人、滥举债的漏洞始终难以弥合。
因此,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从制度上规范乡镇财政的收支,探索乡镇财政管理的新机制,成为当前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一改革现行乡镇财政体制是大势所趋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乡镇财政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但进入90年代后期,外部环境逐步严峻,一方面随着农业小生产方式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加剧后,乡镇企业在经营机制和经济技术实力方面的缺陷日益突出,企业亏损额和亏损面迅速扩大。
在这一大背景下,乡镇财政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减缓。
特别是老少边区乡镇,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贫困人口比例较大,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以某地为例,该市三个贫困乡镇2019年实现财政收入1026万元,仅占全市乡镇场财政收入的87%,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为1800元,人均财政收入为108元。
农业基础脆弱和工业进程滞后,导致经济增长缓慢,财政状况困难,工资难以为继。
2019年,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9188万元,其中税收收入21086万元,占财政收入538%。
关于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全省乡财县管改革工作整体推进情况近几年来,我省积极推进了以乡财县管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乡财县管改革,在我省已经形成全面推开的良好势头。
各地乡财县管共同的作法是: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延伸改革,坚持法律赋予乡镇的相关权益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实行五个统一,即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支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加大县级对乡镇财政的直接管理和监督。
1.坚持乡镇财政权益不变。
依据《预算法》,乡财县管改革,坚持乡镇四权不变,即坚持预算管理权限不变、坚持资金所有权不变、坚持资金使用权不变、坚持财务审批权不变。
除了上述四权之外,有的地方还明确乡镇债务债权责任不变。
2.改革的主要内容。
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针对乡镇财政运行及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核心内容是实行五个统一。
一是预算共编。
本文来自.gongwen123.县(市、区)对乡镇比照县直预算单位按照两上两下程序编制乡镇财政综合预算。
即:县(市、区)财政部门提出乡镇部门预算的指导意见,报县(市、区)政府批准;乡镇根据县(市、区)财政部门提出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乡镇部门预算,县(市、区)财政部门根据乡镇财力状况下达预算控制数;各乡镇根据控制数调整预算后再次上报县(市、区)财政部门审核汇总,经县(市、区)审核后,按法定程序审批。
二是账户统设。
取消乡镇财政和各预算单位在各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行账户统设。
一般设置财政资金清算账户、基本支出户、专项资金账户三类账户。
乡镇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管理,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统一存储、支付和清算,县级财政部门对乡镇财政资金拨付使用进行全程监管。
三是集中收付。
县(市、区)财政负责乡镇财政性资金的收付,保证了乡镇收支按预算执行。
规范收入管理秩序,乡镇各项财政收入均纳入县(市、区)预算管理;规范支拨付程序,以年度预算为依据,按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按程序拨付。
论“乡财县管”下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模式、问题和建议“乡财县管”是我国乡镇财政管理的主要模式,采用“乡财县管”可以有效保障乡镇财力,对乡镇财政管理进行严格规范,进而抑制乡镇债务扩张。
同时,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乡镇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最后一公里”,但我国部分乡镇地区财务管理水平以及信息化程度较低,制约了乡镇国库集中制度的有效落实与执行。
因此,乡镇应积极推进财政建设,确保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从而提高乡镇财政的效率。
本文首先对“乡财县管”下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模式进行了概述,之后分析了“乡财县管”下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的问题,最后提出实施“乡财县管”方式下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的建议。
标签:“乡财县管”;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模式;问题;建议一、引言实行“乡财县管”后,提高了县级财政对乡镇财政的支持力度,保障了乡镇财力,极大程度地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
同时,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与县级财政实现预算共编,乡镇财政收支被纳入到县级财政直接进行监督管理,提高了乡镇支出的预算约束力,并对乡镇的支出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有效抑制了乡镇债务扩张。
另一方面,乡镇政府是我国政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根据当前形势,对国库制度进行了改革。
同时,财政部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旨在打通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缩短财政资金拨付链条,国库集中支付已基本覆盖到各市县,但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比较缓慢。
二、关于“乡财县管”下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模式的概述乡财县管是指以乡镇政府财政管理、使用权益、法律地位以及相关债务压力为基础,由县级财政机构从集中支付、预算制定等环节,对乡镇政府的财政情况进行有效监管,优化调整乡镇政府的预算、决算编制实施方案,从而促進预决算实施方案可以得到有效落实,进而提高乡镇政府的综合管理能力。
此外,乡财县管的主要职能是对乡县财政配置状况进行科学管控和梳理,并对乡镇与农村的财政管理机制应用范围进行扩大。
浅谈“乡财县管”
作者:石永军
来源:《商情》2013年第45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推进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的管理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现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后新形势的需要。
为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规范收支行为,防范债务风险,自2003年起,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一、乡财县管改革的有效探索和取得成效
(一)实行“乡财县管乡用”后,乡镇财政收支纳入县级财政监督管理,约束了非正常性开支。
同时,乡镇借债必须覆行审批手续,乡镇不能随意举债,有效扎住了乡镇新增不良债务的口子,初步遏制了债务的膨胀,为缓解乡镇财政困难创造了条件。
一些地方通过清理核实债务、规范债务审批、建立债务台账等手段,锁定旧债,控制债务规模,对乡镇债务实行动态管理,努力防范财政风险。
(二)通过加强对银行账户、票据使用的管理和建立“非税收入”征缴系统,将“票款同行”、“以票管费”、“收支两条线”等管理落到实处,既从源头上杜绝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的发生,又有效防止了单位截留、坐收坐支以及挪用、转移和隐匿资金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三)“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后,各地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供给人员,建立健全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库,并实行动态管理。
部分地区乡镇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由县财政通过银行直接打入个人工资账户,堵住了乡镇“乱进人”的口子,从根本上控制了乡镇新增财政供给人员,大大减轻了乡镇财政负担。
(四)乡财县管实施后,各地制定了“乡财县管”业务操作流程和相关管理制度,乡镇编制用款计划、申请拨款等全部通过网络操作,信息化管理,提高了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乡镇总预算会计、单位会计等会计记账,运用财务软件统一核算,规范了会计科目、核算办法,统一了核算口径,有效地确保了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了由传统手工记账向电子记账的飞跃。
二、乡财县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面比较广,据统计全国已有70%以上的县实施了“乡财县管乡用”改革。
但是,一些地方管理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分类指导,有的地方将县域内所有乡镇都纳入“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范围,特别是将经济发达、收支规模较大的乡镇列入改革
范围,挫伤了乡镇政府增收的积极性,消弱了乡镇财政的调控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银行账户设置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后,一些地方将乡镇的“收入专户”统一设置在县财政局,而“支出专户”统一设置在乡镇,致使乡镇组织的所有收入都要上划,所有支出都要下拨。
由于上划与下拨是跨级次、跨地域进行的,所以资金在途中往返占用时间较长,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及时、高效使用。
如果再遇到资金运行不流畅,工作效率不高,将会使乡财县管改革大打折扣,容易滋生一些意见和矛盾。
(三)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后,乡镇拨付资金必须在“预算控制指标、指标控制计划、计划控制拨款”的规则下操作,乡镇政府及单位支出应由指标和计划控制,明确支出科目、支出用途等,并遵循规范的资金拨付程序。
但一些地方资金实际使用的科目、用途与拨付申请不一致,致使单位部分支出超预算列支,甚至违规列支,财政难以掌控,影响预算的执行效果。
(四)“乡财县管乡用”改革需要建立有效的工作平台,设计相应软件,实行网络化管理。
但一些地方应用软件的使用不统一,有的省内各市(县)都不一样。
自主设计软件虽然适用性较强,但有的也存在片面性,有的过于简单。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有些地方程序设计简单、操作不便,少数地方乡财县管只是流于形式,数据资料的传递没有通过网络操作,仍然采用手工传递,财政所结算会计经常往返于县乡之间,这不仅增加了费用,也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完善乡财县管的建议
(一)乡财县管改革作为乡镇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到县乡财政间管理关系的调整,但不能违背改革的初衷,不能消弱乡镇财政的职能。
乡镇预算的编制权应在乡镇,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县财政不能越位,县财政的工作重点是制定切合实际的预算编制指导意见,加强乡镇预算编制的审核。
“会计核算”作为乡镇财政体系一部分,属乡镇财政的事权,应由乡镇财政所操作,不应上收到县级财政部门代理记账。
(二)一是将“金财工程”延伸到乡镇,使乡镇财政业务在统一的工作平台上操作,统一软件设计,规范业务流程,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是科学设计乡财县管软件,应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设计操作性强、适用性强的财务软件,要不断完善操作程序,乡镇根据“用款计划”申请拨款后,减少了单位预算支出指标,但可派生出乡镇的“用款指标”,以便乡镇支付款项时使用,避免因支付项目与申请指标不一致,造成支出难以控制现象的发生。
(三)笔者认为选择何种财政管理方式,要综合考虑财政收支规模、财力保障状况等,不能搞“一刀切”。
目前,我国乡镇财政正在全面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一些地方改革面已达到100%。
但本人认为,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必然趋势,不可强行一律,对收支规模较
大,财政保障能力强的乡镇,不宜采有“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而应采取“乡镇国库集中收付”等其他管理方式,加强预算管理,规范收支行为,强化财政监督。
(四)一是加强与金融部门的业务联系和配合,确保财政资金上下畅通、快捷方便;二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夯实财政改革基础。
除现有的会计法规外,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会计岗位责任制、业务操作规程、资产管理、会计档案及会计软件的保管等;三是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业务的培训。
特别是对乡财县管实施以来,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制定解决方案,以适应财政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四是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
乡镇财政干部工作在基层第一线,条件差、待遇低,相关部门要主动关心和爱护他们,特别是人员身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