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行业分析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641.42 KB
- 文档页数:18
2017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3月目录一、产业链短期起量在即,全年有望高成长 (5)1、整车:放量趋势不改,龙头企业领航 (5)2、电池:高能量密度方向引导三元路线爆发 (6)3、电池材料和资源:供需格局决定细分环节景气度和盈利水平 (7)二、整车:放量趋势不改,龙头企业领航 (7)1、整装待发,重新出发——回顾2016 年产销变化 (8)2、乘用车 (10)(1)一二线城市限牌政策对A 级车的挤出效应 (10)(2)A00级逐步打开三四线城市增长空间 (16)3、客车:补贴政策变动不改电动化中长期趋势 (19)4、物流车:受益快递内生需求及补贴政策迎来高景气 (21)5、目录护航,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24)三、电池:高能量密度方向引导三元路线 (30)1、乘用车与专用车放量打开三元成长空间 (32)2、动力电池扩产加速,政策利好锂电龙头 (37)四、电池材料:锂电发展带来电池材料整体需求提升 (39)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是拉动锂电池产量大幅上升的主要引擎 (40)2、3C电池市场对锂电池需求增速放缓,将保持低速稳定增长 (40)3、储能市场蓄势待发 (41)4、总体市场需求预测 (43)5、铜箔:供需紧缺,利润空间可观 (43)6、正极和钴、锂:相互制约,承担降价压力 (46)7、隔膜:国产替代加速,湿法+陶瓷涂覆成趋势 (49)(1)总体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湿法+陶瓷涂覆成趋势 (49)(2)湿法隔膜高度景气,干法隔膜产能略微过剩 (50)(3)隔膜国产化进程逐步加快 (52)(4)中游锂电盈利中枢下行将对隔膜价格形成压力 (53)8、电解液+六氟磷酸锂:维持高度景气,供需紧张有望缓解 (54)(1)新增产能逐步释放,供需缺口有望缓解 (54)(2)六氟磷酸锂和电解液环节涨价较多,未来存在一定跌价压力 (56)9、负极材料:产能略微过剩,未来价格下行幅度取决于产能投放进度 (57)(1)负极材料需求将持续增长 (57)(2)行业集中度高,但企业间竞争较激烈,未来存在一定产能过剩风险 (58)(3)负极材料价格长期趋稳,龙头企业以量补价,盈利水平有望提升 (59)10、电池材料综述:看好供需格局相对较好的环节 (60)整车放量在即,把握龙头成长机遇。
2017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7月目录一、新能源车产业现状 (3)1、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扩张,市场占比低于政策目标,空间巨大 (3)2、历经2017Q1政策调整,新能源车Q2开始行业回暖 (4)3、新能源乘用车高速增长,A00车型占比翻番 (4)4、国家政策主导,新能源车产业链技术升级成决胜关键 (5)(1)补贴滑坡,指标细化,推动企业技术升级 (5)(2)双积分制助力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5)二、动力电池产业现状 (6)1、锂动力电池行业快速生长,产能迅速增加 (6)2、正极材料举足轻重,相关产能扩张迅速 (8)3、三元材料是正极材料未来方向,占比迅速爬升 (8)4、锂电车龙头与下游车企深度绑定构筑护城河,马太效应让强者更强 (10)三、产业链分析 (10)1、钴资源价格持续上涨,短期继续维持供需偏紧 (10)2、锂资源供应全球性紧张,高镍三元带动氢氧化锂需求加速增长 (12)3、铜箔供需缺口将持续到2018上半年,加工费提价是大概率事件 (14)4、电解液市场供应放量,短期价格承压,看好反弹提价 (17)5、湿法隔膜市占率逐步提高,国产化空间大 (19)一、新能源车产业现状1、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扩张,市场占比低于政策目标,空间巨大2011 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量经历了大规模的扩张,全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从2011年的5700 辆快速增长至2016 年的51.70 万辆。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 年中国新能源车累计产销量将达到500 万辆。
按照2016 年全年销售量52万辆,后续预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0%以上。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指出2020 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将达到7%-10%,而2016 年新能源车占比仅1.8%。
由此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17年我国汽车行业综合发展情况及发展前景图文分析报告2017年我国汽车行业综合发展情况及发展前景图文分析报告(2018.02.28)一、汽车产销情况稳定,货车销量保持高位2017年1月至10月,国内汽车累计产量为2295.7万辆,同比增长4.3%;累计销量为2292.7万辆,同比增长4.1%。
除去年初春节假期影响,累计销量增速基本稳定在4%左右。
从细分市场来看,乘用车销量持续低迷,货车销量维持高位,客车销量降幅不断收窄。
乘用车产量为1955.3万辆,同比增长2.3%,销量为1950.2万辆,同比增长2.1%;货车产量为300.3万辆,同比增长21.1%,销量为302.8万辆,同比增长21.3%;客车产量为40.1万辆,同比下降6.9%,销量42.07万辆,同比下降6.7%。
2011年-2017年汽车销量(万辆)及增速(%)2011年-2017年汽车分类销量增速(%)1、乘用车方面,(一)按车型划分,SUV仍然是主要的增长点,轿车销量保持平稳,MPV销量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2017年1月至10月,轿车销量为942.6万辆,同比下降1.9%;SUV销量为798.2万辆,同比增长15.8%;MPV销量为164.1万辆,同比下降17.2%。
(二)按车系划分,日系、德系销量表现较好,自主、美系平稳增长,韩系、法系销量大幅度下滑。
自主、德系、日系、美系、韩系、法系乘用车销量分别为839.2万辆、398.6万辆、342.3万辆、239.1万辆、82.5万辆、34.3万辆,增速分别为3.3%、8.1%、14.7%、3.3%、-39.5%、-30.4%。
2013年-2017年乘用车分类销量增速(%)2017年乘用车各车系销量增速(%)从厂商来看,销售表现分化加剧,部分厂商仍然保持了高速的成长。
轿车方面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本田、沃尔沃亚太、北京奔驰、广汽乘用车等销量快速增长,同时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等新能源厂商发展良好;SUV方面吉利汽车、江铃汽车、广汽三菱、上海汽车、华晨宝马、华泰汽车、上海大众等销量增速均在50%以上。
2017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9月目录一、新能源汽车政策环境分析 (7)1、中国发展电动车的意义 (7)(1)汽车产业自主化 (7)(2)能源结构调整 (7)(3)环保减排 (8)2、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现在规划、财政支持等多维度 (9)(1)政策基础:三横三纵和纯电驱动 (9)(2)政策体系:三维度全面推动行业发展 (10)(3)补贴体系:2017年重大调整,未来持续退坡 (10)(4)积分制:下一阶段政策重点 (11)(5)工信部双积分:油耗积分 (11)(6)工信部双积分体系分析 (13)二、行业趋势:发展现状及产品周期展望 (13)1、发展现状 (13)(1)基数扩大,整体增速中枢下移 (13)(2)客车增速放缓,乘用车、物流车接棒高成长 (14)2、乘用车 (15)(1)短期向小型化、豪华化两端发展 (15)(2)延续高增速,A00是阶段性增长重点 (15)3、客车 (16)(1)增速短期放缓,未来主要增量来自轻客市场 (16)(2)增速短期放缓,未来主要增量来自轻客市场 (17)4、物流车 (17)(1)市场空间广阔,有望重回高增速 (17)5、客车增速放缓,乘用车、物流车接棒高成长 (18)6、电动车发展驱动力:政策&产品 (19)(1)未来市场关键点在于政策周期向产品周期逐渐切换 (19)(2)产品周期:消费者买新能源车的关注点 (20)(3)它山之石:海外市场已经呈现较为明显的产品周期特征 (20)(4)正面证据:2016年海外产销主要增量来自新车型投放 (21)(5)侧面证据:海外新能源车政策力度明显低于国内 (22)(6)集中度:爆款车型市占率较高 (22)(7)迎接中国产品周期:自主新能源车规划宏大 (23)(8)迎接中国产品周期:合资车企加速卡位中国市场 (24)(9)海外市场:电动化趋势下,纷纷加大新能源车战略布局 (24)三、新能源汽车中游产业链之动力电池 (25)1、概述 (25)(1)电动车中游产业链最长,价值量最大 (25)(2)瓶颈在中游,电动车崛起依托于中游崛起 (26)(3)中游崛起后,电动车将启动第二轮高增长 (27)(4)相较燃油车,电动车中游话语权将会全面提升 (27)(5)未来业态:颠覆传统车模式,构建上中下游铁三角格局 (28)2、行业特征 (29)(1)高能量密度是未来技术突破重点 (29)(2)动力电池是集成品,差异化较大 (30)(3)电池是工艺控制难度较高的复杂产品 (31)(4)高利润率、高ROE (31)(5)高销售费用率、高研发投入 (32)3、行业供需状况 (32)(1)需求结构:三元增速较高 (32)(2)供需关系:龙头配龙头,高低端分化 (33)(3)长期需求:国内由乘用车推动,国外长期受益传统车企发力 (33)(4)短期需求:受益下游放量,2018年电池重回高增速 (34)(5)供给 (35)①国内电池企业快速扩产 (35)②16、17年国内产能扩张最快 (36)4、行业格局 (36)(1)长期格局 (36)①龙头配龙头,供应链概念强化、产能概念弱化 (36)②中国市场加速发展,催生“全球车+中国芯” (38)③消费电池成功在前,动力电池“全球车+中国芯” (38)(2)短期格局 (39)①三元电池CATL独占鳌头,铁锂电池四强相争 (39)②市场集中度预计进一步提升 (40)5、成本 (41)(1)四大原材料占电芯成本的80%,正极占比40% (41)(2)2018金属资源价格中枢预计略有下移 (41)(3)预计制造类原材料价格整体下行 (42)(4)预计制造类原材料价格整体下行 (42)(5)技术进步在未来几年带来确定性降本 (43)(6)A品率和产能利用率将导致电池厂盈利进一步分化 (44)6、价格:2017年骤降30%,2018年进入稳定降价通道 (44)7、行业景气度 (45)(1)短期景气反转:龙头降本增量价稳,业绩弹性突出 (45)(2)长期盈利判断 (45)①对比燃油车,电池龙头稳态毛利率或30%以上 (45)②对比燃油车,电池龙头稳态毛利率或30%以上 (46)③电池环节龙头长期净利率有望维持10-15% (47)8、动力电池行业总结 (47)(1)高壁垒 (47)(2)高盈利 (47)(3)高成长 (48)(4)孕育大市值公司 (48)四、新能源汽车中游产业链之隔膜 (48)1、高壁垒,市场分化,高端湿法国产化进程提速 (48)2、三元、国标倒逼技术升级,湿法将是未来主流 (49)3、短期高端湿法膜产能扩张较慢,价格保持坚挺 (50)4、短期高端湿法膜产能扩张较慢,价格保持坚挺 (50)5、短期湿法价格坚挺,未来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51)6、国内湿法产能快速扩张 (52)7、国内湿法需求保持30%以上增长,动力市场增速接近50% (53)7、海外市场有出口潜力,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压力 (53)8、湿法隔膜一线梯队逐渐清晰,干法格局趋于稳定 (54)9、主要企业产线及下游客户对比 (55)10、主要企业盈利能力对比 (55)五、新能源汽车中游产业链之正极材料 (56)1、需求决定未来,能量密度推动三元未来 (56)2、钴、碳酸锂涨价,成本传导使得正极价格上涨 (57)3、国内正极需求结构预测 (58)4、国内需求测算——长期判断 (58)5、三元市场格局分散,铁锂市场参与者较少 (59)6、全球厂商竞争格局 (59)7、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市场集中将会提速 (60)六、新能源汽车中游产业链之电解液 (61)1、锂盐成本占比高达60%,最受关注 (61)2、六氟磷酸锂优势明显,行业将会延续使用 (61)3、锂盐产能逐渐过剩,目前仍处于降价周期 (62)4、产能快速扩张,市场格局将走向分化 (63)5、国内需求测算&行业格局 (63)6、多重因素叠加,锂盐、电解液价格将短期企稳 (64)七、新能源汽车中游产业链之负极材料 (64)1、短期人造石墨发展较快,长期看硅基负极 (64)2、国内需求测算 (65)3、产能利用率处于低位,行业呈现高集中度 (66)4、价格处于不断下降趋势中 (66)七、新能源汽车中游产业链之电机电控 (67)1、电动车持续放量,驱动市场直接受益 (67)2、绑定重点乘用整车企业是未来发展关键 (68)八、投资机会:短期改善,中期景气反转,长期空间巨大 (68)。
2017年我国大中客车行业市场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
(2017.09.12)
大中客市场稳定饱和,全年销量下滑10%。
根据数据,2017 年1-5月,国内大中客市场共约销售车辆 3.41万辆,比去年同期的5.28万辆减少 35.35%。
预计全年销量 15 万辆,同比下滑 10%。
观察2005 年至 2016年数据可知,大中客市场除了 2015 年、2016 年由于新能源补贴政策刺激有明显增长外,总体处于增长率逐步降低的阶段,整体市场趋于饱和。
大中客年度销量及同比增速%
一、大中客市场成熟稳定
大中客市场按使用目的主要分为城市公交、长途客运、旅游三个市场。
三个市场分别约占 54%、38%、8%。
1、城市公交市场随城市化率小幅增长
公交车需求主要受城市化率水平变化和政府财政支付能力影响。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水平与政府财政能力的提升叠加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产品的政策影响,公交车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缓慢推进与新能客车推广进入中后期,未来这一增速将放缓。
2017年公路客运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公路客运领头运输产业,灵活便捷优势凸显 (5)第二节盈利模式成熟,增长空间有限,稳健经营可期 (9)一、责任经营稳利润,公车公营促增长,公司化模式日渐成熟 (9)二、营收结构固定,业务成本稳定,行业毛利趋同 (12)三、客运站费率结构不同,成本稳定,毛利差异较大 (15)第三节替代效应加剧行业竞争,公路客运遇强敌 (17)一、公路客运不景气,客运需求下降,产能过剩 (18)二、高铁分流,铁路客运高性价比备获旅客青睐 (21)三、顺风车兴起,公路客运被二度分流 (24)第四节存量蛋糕足够大,并购整合强者恒强 (26)一、行业市场转换,高铁“盲点”、“弱点”大有可为 (26)二、行业进入并购整合时代,规模化经营实现业绩提升 (28)第五节立足客运综合信息平台,有望与铁路客运产生协同效应 (32)一、借力铁路客运站建设,附加服务吸引客流 (33)二、优化客运综合平台信息系统,统筹调整公路客运线路 (35)三、结合主业优势,积极转型寻求新利润增长点 (36)图表目录图表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 T4754-2011)“G54 道路运输业” (5)图表2:等级公路里程数比重逐年增长(万公里) (5)图表3:全国公路密度稳步上升(公里/百平方公里) (6)图表4:公路客运量占全国客运总量83.3% (6)图表5:公路旅客周转量占全国客运周转量35.7% (7)图表6:公路客运在不同运距下面临替代效应 (8)图表7:80%左右线路采用责任经营模式 (11)图表8:公车公营对总营收的边际贡献卓著 (11)图表9:责任经营制下的收入分配结构 (12)图表10:道路客运业务的服务流程 (13)图表11:旅客票价上限计算公式 (13)图表12:上市公司客运业务成本构成 (14)图表13:客运站业务的服务流程 (16)图表14:客运站业务收入构成 (17)图表15:全国百城百站旅客发送量增幅收窄后下降(亿人) (18)图表16:全国大中型客车保有量下降(万辆) (18)图表17:客车产销量下降(万辆) (19)图表18:百城百站公路客运投入运力下降(亿座) (19)图表19:百城百站旅客平均上座率下降(%) (20)图表20:主要公路客运企业产能利用率处于低位(%) (20)图表21:全国公路客运量占比下降,高铁客运量占比上升,增减量相当 (21)图表22:京津公路客运量占比下降,铁路客运量上升 (22)图表23:公路和铁路客运量占比的增减量相当 (22)图表24:滴滴顺风车为国内最大C2C 互助性拼车平台(截至2016 年1 月). 24图表25:滴滴顺风车一年内市场迅速扩大 (24)图表26:滴滴顺风车为春运(2017 年1 月13 至2 月2 日)分流 (25)图表27:2020 年高速铁路网 (26)图表28:富临运业所属企业 (28)图表29:铁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逐年上升,公路客运可借力发展 (33)图表30:汽车客运站通过各高速公路满足乘客需求 (33)图表31:长途汽车站与高铁站距离较近,方便换乘 (34)图表32:可购买汽车票的网络平台种类较多,难以协调统一 (35)图表33:由于避开铁路竞争冲击,德新交运的毛利率近年来不降反升 (36)表格目录表格1:道路客运班线类别 (7)表格2:四种运输模式对比 (8)表格3:道路客运经营的三大模式 (9)表格4:三类公司化经营模式 (10)表格5:上市客运企业客公里收入与客公里成本(元) (14)表格6:公路客运经营毛利 (14)表格7:上市客运企业的站运同营 (15)表格8:客运站收费费率按等级而定,波动范围较小 (16)表格9:客运站经营毛利 (17)表格10:铁路客运性价比高于公路客运 (23)表格11:顺风车在相邻城市客运中以舒适快捷灵活取胜 (25)表格12:富临运业主要收购情况 (29)表格13:强强联合,规模提升 (30)表格14:宜昌交运主要收购情况 (30)表格15:江西长运客运企业并购情况 (31)表格16:海汽集团客运企业并购情况 (31)表格17:龙洲股份客运企业并购情况 (32)表格18:上市客运企业业态布局 (36)表格19:宜昌交运主要参控股旅游相关企业情况 (37)第一节公路客运领头运输产业,灵活便捷优势凸显道路运输是一种在道路上进行的运输活动,是最接近“门到门”的陆上运输方式。
2017年新能源客车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9月目录一、电动货运崛起之下,传统新能源客车企业是最具实力的竞争者4(一)新能源物流车市场具有极强吸引力 (4)1、新能源物流车竞争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 (4)2、新能源物流车的发展受到上下共同推动 (5)3、新能源物流车呈明显加速放量趋势 (6)(二)行业发展初期企业产销与产品力的严重不匹配导致对企业层面核心竞争力的质疑 (7)(三)客车企业发展新能源物流车有实力、有动力 (9)1、客车企业在新能源三电技术方面具备极高的先发优势 (9)2、客车企业具有发展新能源物流车的内生动力 (12)3、客车龙头纷纷加码布局新能源物流车行业 (14)二、中国客车企业有望成为世界新能源商用车的领军者 (18)三、2018 年新能源客车回暖,客车业务业绩改善 (20)(一)补贴政策变动挤压出2018 年新能源客车销量小高峰 (21)1、2017 年政策调整,新能源客车销量严重下挫 (21)2、政策环境稳定,新能源客车销量有望于2018年集中释放 (25)(二)动力电池价格稳中有降,有利于提高客车企业净利润水平 (26)1、龙头企业产能释放加速,供需结构不断改善 (27)2、补贴退坡进一步增加动力电池价格下行压力 (29)四、开启更大向上空间,看好新能源客车企业投资机会 (29)客车企业加速入局新能源物流车市场,极具成为行业主导者的潜力。
2017 年客车企业在新能源物流车领域布局明显加速,而我国新能源客车龙头公司在三电匹配方面积淀深厚,技术实力远远领先于纯电动物流车行业的早期进入者(代工厂)和其他商用车企业,具备成为全球新能源商用车领导者的潜力。
客车企业的入局有望改变我国新能源物流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开启了我国客车企业向全球性新能源商用车集团转型的篇章。
2018年销量回暖,净利水平回升,客车企业业绩大概率底部反转。
2018 年新能源政策环境趋于稳定,新能源客车销量大概率将回暖,同时动力电池成本呈下行趋势,有利于客车企业净利润水平的提升。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报告(2017.09.03)一、汽车消费偏好出现改变2016 年我国机动车驾驶人3.6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3.1亿人。
考虑到持证者人均的汽车保有量为0.63辆,一线城市每千人汽车保有量超过250辆,无论是以个人还是家庭角度都趋于饱和,未来新增汽车销量将主要来源于三点:(1)以家庭为单位的第二次购车;(2)消费型高端车替换实用型性价比车;(3)无车群体第一次购车。
这个趋势反映在近年来汽车销量特点对应的就是:(1)对应七座 SUV 热销;(2)对应 B 级及以上车型销量增长明显高于 A 级车;(3)对应三四线城市居民购车能力增强,国产品牌汽车性价比突出,产销量崛起;(4)一线城市限牌,鼓励消费者购买易上牌且补贴高的新能源汽车。
(1)、(2)、(3)出现的决定因素为消费升级,属于消费者个人偏好变化的市场性行为,而针对新能源汽车的(4)则是市场和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可以认为,在短期内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市场同时由政策(限牌)和价格(补贴)共同作用,其未来的发展路径则可视为政策和市场之间的博弈。
二、限牌政策改变汽车销售格局新能源汽车在限牌城市的销量远高于非限牌区域,一方面可能是限牌地区为一线或二线发达城市,相关新能源配套设施更加齐全,购买后使用便捷,但更可能的原因还是上牌政策优惠影响。
2016 年全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只占整体汽车销量的 1.8%,而在限牌城市,诸如北京、天津和广州等地,新能源车上牌占总指标数 15%以上,特别是一牌难求的北京,2016 年高达 41.3%的上牌比让很多苦苦摇号多年的车主看到了希望。
而北京只是上牌优惠政策实施力度较小的地区,优惠力度最大的诸如深圳,在名下已有一辆汽车的基础上,仍可额外申请电动汽车指标,若申请数量小于当期指标配额,则直接配置号牌。
上海、天津、西安和杭州等地也不逞多让,纷纷颁布了直接给新能源汽车上牌的政策,直接激活了各地新能源汽车的销售。
2017年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10月
目录
一、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定义及环境效益 (3)
二、城市公共客运政策发展 (4)
(一)公交优先理念及其发展 (4)
(二)城乡交通一体化 (5)
(三)低碳交通 (6)
三、中国城市公共客运发展现状 (8)
(一)公路交通的客运量 (8)
(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9)
(三)交通运输设备排放 (10)
(四)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11)
四、国际城市公共客运发展情况及案例 (12)
(一)伦敦:交通系统智能化 (13)
(二)巴黎:大交通网管理 (13)
(三)新加坡:统一规划,无缝公交 (14)
五、城市公共客运环境效益提升途径 (15)
(一)科学设计,以人为本,吸引客流,以提高区域公路运输分担率 (15)
(二)鼓励新能源车,进一步降低能耗,提高排放标准 (16)
(三)提倡公交优先,合理建设快速公交线路,多手段降低碳排放 (17)
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作为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居民出行需求、提高人居环境满意度、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单就环境效益而言,城市公共客运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人均耗能及污染物排放低,对道路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
其中耗能及污染物排放量主要取决于城市公共客运的客运量和运营能耗、排放水平。
因此,提高城市公共客运的客运量水平,降低运营能耗和排放水平是探讨城市公共客运的环境效益的两大主要路径。
本文从城市公共客运发展状况入手,梳理了中国城市公共客运的主要相关政策,中国和国际知名公交城市公共客运发展状况,并结合我国实际条件和需求,提出了城市公共客运发展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和提高环境效益的几个途径。
借此,为中国城市公共客运环境效益的评判提供必要的参考。
一、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定义及环境效益
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是指在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区域内,运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公共汽电车车辆和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设施,按照核准的线路、站点、时间和票价运营,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活动。
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设施,是指保障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的停车场、保养场、站务用房、候车亭、站台、站牌以及加油(气)站、电车触线网、整流站和电动公交车充电设施等相关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