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教案二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8
呼吸系统教学案例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明白呼吸的生理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时各器官的协作。
3. 理解呼吸系统对维持生命的重要性,提高健康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一)教学重点。
1. 呼吸系统各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的结构与功能。
2. 呼吸运动的原理,即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对胸腔容积和气压的影响。
# (二)教学难点。
1. 呼吸运动过程中胸腔容积、气压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这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2. 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三、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创设有趣的情景,如模拟“人体呼吸之旅”,让学生像小颗粒一样在呼吸系统里旅行,增加学习趣味性。
2. 直观演示法:使用呼吸系统模型、动画演示等,直观地展示呼吸系统结构和呼吸运动过程。
3. 小组讨论法:针对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培养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3分钟)1. 我一走进教室就深深吸一口气,然后故作神秘地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刚刚吸进来的空气都去了哪里吗?就像一群小客人,它们要在我们身体里进行一场奇妙的旅行呢!今天,咱们就跟着这些小客人一起探索呼吸系统这个神秘的世界。
”# (二)知识讲解(12分钟)1. 呼吸系统的组成(5分钟)1. 拿出呼吸系统模型,像介绍小伙伴一样给学生介绍各个器官。
我指着鼻子说:“看,这就是我们呼吸系统的大门——鼻子。
它呀,就像一个超级保安,不仅能挡住灰尘、细菌这些不速之客,还能把空气变得温暖、湿润,让空气舒舒服服地进入我们的身体。
”接着,手指顺着模型移到咽和喉,“咽和喉呢,就像一个交通枢纽,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不过它们可分得清呢,空气走空气的路,食物走食物的路,可不会乱套哦。
”再到气管和支气管,我把它们比喻成大树的树干和树枝,“气管和支气管就像一棵倒着长的树,它们把空气不断地分支,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
呼吸系统教案教案:呼吸系统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呼吸系统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理解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解释呼吸过程中的关键概念。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呼吸系统的兴趣,增强对生命健康的认识和重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呼吸过程的原理。
2. 难点:气体交换的过程与原理,呼吸调节的机制。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幻灯片、电脑或投影仪。
2. 材料准备:呼吸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呼吸系统的相关图片。
3. 环境准备:课堂布置整洁有序。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呈现问题:你们知道人的呼吸是如何进行的吗?呼吸过程的作用是什么?2. 引入话题:通过呼吸,我们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保证身体正常运转。
今天我们将学习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肺。
2. 呼吸系统的功能:气体交换、声音的产生、气体调节。
【呼吸过程的原理】1. 吸气过程:胸腔扩大,膈肌收缩,使空气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肺部。
2. 呼气过程:胸腔收缩,膈肌放松,使肺部的废气经呼吸道排出体外。
【气体交换的过程与原理】1. 气体交换的地点:肺泡。
2. 气体交换的原理:通过肺泡膜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
【呼吸调节的机制】1. 自主神经调节:通过呼吸中枢、延髓等部位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
2. 化学调节:通过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水平来调节呼吸。
【课堂练习】1. 选择题:通过选择题来检查学生对呼吸系统的理解程度。
2. 讨论题:提出一些与呼吸系统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答案。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理解了呼吸过程的原理,以及气体交换和呼吸调节的机制。
六、作业布置: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阅读相关的教材,并完成相应的作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并结合图片和图表进行辅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呼吸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掌握呼吸过程中的各个关键步骤。
4. 能够解释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5. 培养学生对呼吸系统的兴趣和保护呼吸系统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肺部。
-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2.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鼻腔和喉咙的作用:过滤、加热和湿润空气。
- 气管和支气管的结构:软骨环和纤毛。
- 肺部的结构和功能:肺泡的存在温和体交换。
3. 呼吸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吸气过程:肌肉收缩、胸腔扩张、气压降低、空气进入肺部。
- 呼气过程:肌肉放松、胸腔收缩、气压增加、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4. 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循环系统: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被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 消化系统:口腔和喉咙共用一条道路,同时参预呼吸和进食。
- 神经系统: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受到神经调控。
5. 呼吸系统的保护和养护:- 避免吸入有害物质和烟雾。
- 均衡饮食,保持健康体重。
-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增强肺功能。
- 做好室内空气的通风和净化。
三、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模型或者图示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呼吸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呼吸过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4. 观察法:观察真正的呼吸系统器官,加深学生对呼吸系统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人体呼吸系统的图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呈现:使用模型或者图示,详细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实验:进行呼吸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呼吸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5. 观察:观察真正的呼吸系统器官,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
呼吸系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掌握人体呼吸的过程和原理;3.理解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肺部;2.呼吸系统的功能: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3.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联;4.与其他系统的协调合作: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
三、教学过程: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给学生展示呼吸系统的模型、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呼吸系统的重要性和神奇之处。
2.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呼吸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每个部分的功能。
3.呼吸过程的演示:通过呼吸示意图、实物或模型的展示,向学生演示呼吸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气体在呼吸系统中的流动原理。
4.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通过举例和图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其他系统是如何协调合作的,让学生理解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5.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与呼吸系统相关的问题,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和解答。
6.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呼吸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呼吸的过程,加深对呼吸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7.巩固与评估:让学生完成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练习题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1.呼吸系统的模型、实物;2.呼吸系统的示意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3.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练习题、小测验。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专注程度和互动情况;2.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3.收集学生对呼吸系统学习的反馈意见。
六、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呼吸系统的拓展研究,例如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和保护呼吸系统的方法;2.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例如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个与呼吸系统有关的主题,并进行小组展示;3.组织学生走进实验室或医院,观察和参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呼吸系统教学设计第一篇:呼吸系统教学设计呼吸系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掌握肺泡内气体交换。
(3)了解肺活量2.能力目标培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交流能力、推理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辩证思想,通过学习肺活量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呼吸运动的原理,肺泡内气体交换 2.教学难点:呼吸运动的原理,肺泡内气体交换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2)引导思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空气清新剂、肺活量计。
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一、引入请同学们把手背朝上,放在鼻子的下方,你有什么感觉?再请同学们把嘴巴闭上,用手捏住鼻子,看看你能憋多长时间?如果人不能呼吸会怎么样?呼吸是怎样进行的?在呼吸过程中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变化?今天我们 1 来学习呼吸系统。
二、新授1、呼吸系统的组成1)设问: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出示呼吸系统模式图,请学生分组看书或看图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提醒学生从上到下、由左到右、图文结合、联系自己的身体回答。
2)设问:肺是由什么组成的?肺的这些些结构与功能有关系吗?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后思考,肺泡里是什么?肺泡外面的毛细血管起什么作用呢?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3)老师略讲个器官的功能2、气体是如何进出肺部的?让学生手放在胸部深呼吸,感受呼吸时胸廓的起伏运动。
1)设问:胸廓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有什么关系?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结合实际边观察,边感受、边理解。
得出结论:吸气时→ 胸廓扩大→ 肺扩张→ 吸入新鲜空气呼气时→ 胸廓回缩→ 肺缩小→ 呼出肺内气体2)设问:吸进来的气体和呼出去的气体是不是一样的呢?3、气体交换1)老师在教室前面喷洒空气清新剂,问为什么是前排的同学先闻到香味?2)妈妈在厨房做饭,你在卧室或客厅就闻到了香味,为什么?略讲气体扩散的原理: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呼吸系统教案教案主题:呼吸系统及其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结构和组成;2. 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及其重要性;3. 掌握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呼吸过程;4. 强化学生对健康呼吸习惯的培养和保持。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模型、图片、视频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约5分钟)1. 观看呼吸系统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呼吸系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哪些部分?“2. 让学生进行简短的小组讨论,并随机抽查回答。
Step 2:呼吸系统的结构和组成(约15分钟)1. 使用教学课件或模型,向学生介绍呼吸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肺部等。
2. 向学生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例如鼻腔过滤空气、气管输送空气等。
Step 3:呼吸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约15分钟)1.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为什么人体需要呼吸?呼吸系统的功能是什么?“2. 与学生讨论并总结呼吸系统的重要性,例如提供氧气给细胞、排出二氧化碳等。
Step 4: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约15分钟)1. 使用示意图或模型,向学生展示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2. 解释吸气时肺部的变化,如肺部扩大、气压降低等;解释呼气时肺部的变化,如肺部收缩、气压增加等。
Step 5:呼吸过程(约15分钟)1. 向学生演示正确的呼吸方式,教授腹式呼吸的方法和步骤。
2.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检查他们的呼吸方式是否正确。
Step 6:总结与延伸(约10分钟)1. 小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激发学生对关于呼吸系统的问题的思考,并鼓励他们进一步研究。
扩展活动:1. 借助模型或计算机软件,让学生探索不同类型的肺部疾病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2. 结合体育课,教授正确的呼吸方法,并与学生一起进行呼吸训练。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要通过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呼吸系统教案呼吸系统教案引言: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学生们掌握人体生理和健康知识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呼吸系统的基本知识,并提供一些互动活动和实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1. 鼻腔和喉咙- 鼻腔的作用是过滤、加湿和加热空气,同时嗅觉感受器也位于鼻腔内。
- 喉咙是连接鼻腔和气管的通道,同时也是声音的产生器官。
2. 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是连接喉咙和支气管的管道,其内壁有纤毛和黏液,可以阻止灰尘和其他杂质进入肺部。
- 支气管分为左右两支,分别进入左右肺,细分为更小的支气管和肺泡。
3. 肺和肺泡- 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胸腔内,左右两侧各有一只。
- 肺泡是肺的基本结构单位,通过肺泡壁与毛细血管相连,实现气体交换。
二、呼吸系统的功能1. 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通过鼻腔、喉咙、气管和支气管,氧气进入肺部,经过肺泡壁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 二氧化碳则通过相反的路径,从组织和器官中的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并通过呼吸过程排出体外。
2. 维持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通过调节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来维持酸碱平衡。
- 当血液酸度升高时,呼吸系统会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促使更多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以降低酸度。
三、互动活动和实验1. 模拟肺活量测量- 学生们可以分成小组,使用一个空瓶子和一根吸管来模拟肺活量测量。
- 每个小组的成员依次吸气,将吸入的空气尽量吹入瓶子中,记录各自的吸气量。
- 通过比较各组成员的吸气量,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肺活量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2. 观察肺泡模型- 老师可以使用一个肺泡模型,让学生们观察其结构和功能。
- 学生们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肺泡的细节,并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壁和毛细血管之间的交换过程。
结论: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