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587.50 KB
- 文档页数:10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段泊岚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将17.9 g Al、Fe、Cu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3.36 L (标准状况)。
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生成6.72 L NO(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人过量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A.33.2 g B.25.4 g C.22.4 g D.19.6 g参考答案:B略2.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如图可得出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A.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B.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C.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且T2>T1D.b点时,平衡体系中A、B原子数之比接近1∶3参考答案:答案:D3. 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pH相等的①NH4Cl ②(NH4)2SO4③NH4HSO4溶液:c(NH4+)大小顺序为①>②>③B.0.l mol· L-1CuSO4· (NH4)2SO4· 6H2O溶液:c(SO42-)>c(NH4+)>c(Cu2+) > c(OH-) >c(H+) C.0.1 mol· L-1Na2CO3溶液:C(Na+)+c(H+) = c(HCO3-)+c(CO32-)+c(OH-)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和CH3COOH混合后的溶液:c(CH3COO-) + 2c(OH-) = 2c(H+) + c(CH3COOH)参考答案:D4. 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2.24L氨气含有N A个电子,②1.4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气体含有N A个碳原子,③精炼铜,若阳极失去2N A个电子,则阴极增重64g,④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含有N A个分子,⑤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若电子转移4N A,则产生的氧气为32 g,⑥将1L 2mol/L 的FeCl3溶液加入到沸水中,加热使之完全反应,所得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为2N A,⑦在1L 0.1mol/L的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 AA. ③④⑦B. ①③④⑦C. ②③④⑤⑦D. ②④⑤⑦参考答案:A略5. 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下列关于钙、铁、铜的冶炼方法正确是A.电解法热分解法热还原法 B.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电解法C.电解法热还原法热还原法 D.电解法电解法热分解法参考答案:C略6. 某无色溶液与NH4HCO3反应能放出气体,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Cl-,Mg2+,HCO3-,Zn2+,SO42- B.MnO4-,K+,H+,Cl-,SO42-C.K+,NO3-,SO42-,OH-,Na+D.Na+,AlO2-,S2-,H+,K+参考答案:答案:C7.参考答案:B解析: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故稀释时是不变的,A项错;CO2通入水中,相当于生成H2CO3,可以与OH-反应,而促进平衡正向移动,B项正确;升温,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表达式的结果是增大的,C项错;D项,加入NaOH,碱性肯定增强,pH增大,故错。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开发区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可以得到碳、氢气、甲烷、乙烯、丙烯、苯和甲苯。
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废旧塑料的再利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聚丙烯的链节是—CH2—CH2—CH2—B.装置乙的试管中可收集到芳香烃C.装置丙中的试剂可吸收烯烃以制取卤代烃D.最后收集的气体可做燃料参考答案:A略2. 在实验室里,某同学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纸船没有燃烧起来的主要原因是A.水能灭火 B.纸不是可燃物C.没有与氧气接触 D.没有达到着火点参考答案:D略3. 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g I2(g)中通入2g H2(g),反应放热9.48 kJB.当反应②吸收52.96kJ热量时转移2mole—C.反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D.1 mol固态碘比1 mol气态碘所含能量多了17.00 kJ参考答案:C略4.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将红热的铜丝迅速插入无水乙醇中可将乙醇氧化为乙醛B. 纤维素、橡胶和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 乙烷、乙烯和苯都可发生加成反应D. 将乙醇和乙酸混合加热可以制备乙酸乙酯参考答案:AA.氧化铜可氧化乙醇,生成乙醛和水,故A正确;B、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是无机物,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D.制乙酸乙酯时,需要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故D错误;故选A。
5. 有下列三个反应:①Cl2+FeI2===FeCl2+I2②2Fe2++Br2===2Fe3++2Br-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I2、Fe3+、CoCl2B.根据以上方程式可以得到还原性Co2+>Cl->Br-C.可以推理得到Br2+FeI2===FeBr2+I2D.在反应③中当1 mol Co2O3参加反应时,6 mol HCl被氧化参考答案:C略6. 已知25 ℃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弱酸的化学式HCN电离平衡常数(25 ℃) 1. 4.K.K.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各溶液pH关系为:B.a 溶液与b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 c则a 一定小于bC.冰醋酸中逐滴加水,则溶液的导电性、醋酸的电离程度、pH均先增大后减小D.和混合溶液中,一定有c c=cc c参考答案:D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是从自然界发现的B.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都有害,不能食用C.氯水能导电,但氯气是非电解质D.对于反应2NO2N2O4,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参考答案:D8. 已知在粗碘中含ICl和IBr,受热时ICl、IBr均可升华;若在粗碘中加入一种物质再进行升华,则可制得精碘。
高三化学试题参考答案17.(共6分) (1)(3分)关闭分液漏斗活塞(1分),将右侧导气管插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对烧瓶外壁微微加热,若烧杯中有气泡产生(1分),停止微热冷却后导气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1分) (2)(3分)图2(1分);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氨气在水中溶解度降低而逸出(1分),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使平衡32324NH H O NH H O NH OH +-+⋅+ 逆向移动,有利于氨气逸出。
(1分)18.(共15分)Ⅰ.(2分)392.92kJ /mol -(数值错的不得分;数值正确,单位错误的得2分) Ⅱ.(5分)①22422C H 6O 12e 2CO 2H O --+-=+(2分);否(1分) ②0.9A N (2分,写成0.9mol 的不得分)Ⅲ.(8分)(1)正(1分);铜(1分)(2)14(2分)(3)在废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1分),过滤后在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盐酸,过滤回收铜,将两次滤液合并通入足量氯气,即得到氯化铁溶液。
(1分)22Fe 2H Fe H +++=+↑,22232Fe Cu Fe Cu,2Fe Cl 2Fe 2Cl ++++-+=++=+(2分,写成化学方程式的不得分)。
19.(共10分) I.(4分)(1)BE (2分,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1分,选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2)大于(2分)II.(6分)(1)在氯化铵溶液中存在平衡:4232NH H O NH H O H ++⋅+ ,加入镁粉后,发生反应22Mg 2H Mg H +++=+↑(1分),反应放热,且c(H )+降低,使水解平衡右移,32c(NH H O)⋅增大,32NH H O ⋅分解生成氨气(1分)(2)②>③>④>①(2分) (3)2(2分)20.(共13分)(1)(1分)22Cl 2I I 2Cl --+=+(2)(2分)4CCl 不溶于水(1分),且碘在4CCl 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与I 2不反应(答2点即可)(1分)(3)3分 ①缺少石棉网(1分)②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1分)③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1分) (4)(2分)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出现蓝色(如果变蓝,说明还有单质碘)。
高 三 教 学 质 量 检 测数学(理倾)试题 2013.0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将第Ⅰ卷选择题的正确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上交。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 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2R b a i b ii a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a bA.-1B.1C.2D.32.设全集,}6,5,4,3,2,1{=U 集合=⋂==)(}5,4,3{},4,3,2,1{Q C P Q P U ,则, A.{1,2,3,4,6} B.{1,2,3,4,5} C.{1,2,5} D.{1,2}3.设)sin()(2φπφφ+===x x f R ”是“,则“为偶函数”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为了从甲乙两人中选一人参加数学竞赛,老师将二人最近6次数学测试的分数进行统计,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分别是乙甲、x x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甲x x >,乙比甲成绩稳定,应选乙参加比赛 B.乙甲x x >,甲比乙成绩稳定,应选甲参加比赛 C.乙甲x x <,甲比乙成绩稳定,应选甲参加比赛 D.乙甲x x <,乙比甲成绩稳定,应选乙参加比赛5.设变量y x ,满足约束条件⎪⎩⎪⎨⎧≤-+≤+-≥+-08010502y x y x y x ,则目标函数y x z 34-=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A.-6,11B.2,11C.-11,6D.-11,2 6.已知53)4sin(=+x π,则x 2sin 的值为 A.2524-B.2524 C.257-D.2577.设a,b 是不同的直线,βα、是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①若βα//,//,b a b a 则⊥ ②若ββαα⊥⊥a a 则,,// ③若αβαβ//,,a a 则⊥⊥ ④若βαβα⊥⊥⊥⊥则,,,b a b a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B.1C.2D.38.已知偶函数)(x f 在R 上的任一取值都有导数,且),2()2(,1)1('-=+=x f x f f 则曲线)(x f y =在5-=x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A.2B.-2C.1D.-1 9.如果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110,则判断框处为 A.10<k ? B.11≥k ? C.10≤k ? D.11>k ?10.函数x x y sin 3+=的图象大致是11.把5张座位编号为1,2,3,4,5的电影票发给3个人,每人至少1张,最多分2张,且这两张票具有连续的编号,那么不同的分法种数是 A.360 B.60 C.54 D.18 12.过双曲线)0(12222>>=-a b by ax 的左焦点)0)(0,(>-c c F 作圆222a y x =+的切线,切点为E ,延长FE 交抛物线cx y 42=于点O P ,为坐标原点,若1O E (O F O P )2=+,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233+ B.231+ C.25 D.251+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
山东青岛十九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习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
满分240分。
答题时间1 50分钟。
2.请将第I卷题目的答案选出后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代号上;第II卷用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作废。
第I卷(必做,共87分)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O16 Cu 64 C 12 H 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们常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法防止通讯电缆发生腐蚀B.在日常生活中,化学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C.在电镀槽中,镀件做阴极,阳极选用镀层金属D.用惰性电极电解某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要恢复溶液的成分和浓度,可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铜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乙酸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质量相等C.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D.用点燃的方法鉴别甲烷和乙烯9.X、Y均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IA族,X、Y能形成X2Y型化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与Y分别形成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可能为I:1C.X2Y不可能是共价化合物D.X原子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原子的原子半径10.体积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n(C1-)=n(CH3COO-)=0.01mo1。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与NaOH完全中和时,醋酸溶液所消耗的NaOH多B.它们分别与足量CaCO3反应时,放出的CO2一样多.C.两种溶液的pH不相同D.分别用水稀释相同倍数时,n(C1-)=n(CH3COO-)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向50mL18mo1·L-1的H2SO4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等于0.45mol②标准状况下,0.5N A个NO和0.5N A个O2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③向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再加稀硝酸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④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分食盐水和淀粉溶液⑤在使Al 溶解产生H 2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NH 4+、 Na+、 Fe 2+、 NO 3-A .仅②⑤B .仅①③⑤C .仅④D .仅③④12.已知X 、Y 、Z 、W 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Na 2CO 3溶液通入CO 2,可使水解平衡:CO 32-十H 2O HCO 3- +OH 一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溶液pH 增大B .室温时,0.1mo 1·L -1某一元酸HA 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则该溶液的pH=4C . 25℃时,PH=13的1.0LBa (OH )2溶液中含有的OH 一数目为0.2N AD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 试纸上测定其pH第Ⅱ卷(必做129分+选做24分,共153分)注意事项:第Ⅱ卷共18大题,其中21—30题为必做部分,考生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31—38题为选做部分,考生须从中选择1道物理、1道化学和1道生物试题作答,多选多做不计分。
山东省青岛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化学试题2012.09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银器在空气中变暗后一定条件下被还原又会变光亮B.当镀锌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不锈钢不生锈是因为表面有保护膜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答案】A【解析】B、当镀锌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锌失去电子被腐蚀从而铁被保护,故错误。
C、不锈钢是合金,改变了其内部组织结构,所以不生锈,故错误。
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故错误。
2.有一种锂电池,用金属锂和石墨作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是由四氯铝锂(LiAlCl4)溶解在亚硫酰氯()中而形成的,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8Li+3SOCl2===6LiCl+Li2SO3+2S,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解质溶液中混入水,对电池反应无影响B.金属锂作电池的正极,石墨作电池的负极C.电池工作过程中,亚硫酰氯(SOCl2)被还原为Li2SO3D.电池工作过程中,金属锂提供的电子与正极区析出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答案】D【解析】A、锂性质活泼,易与水反应,则电解质为非水溶液,故A错误;B、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锂,被氧化生成LiCl和Li2SO3,故B错误;C、根据总反应8Li+3SOCl2=6LiCl+Li2SO3+2S可知,亚硫酰氯(SOCl2)被还原为S,故C错误;D、根据总反应8Li+3SOCl2=6LiCl+Li2SO3+2S可知,8mol锂反应失去8mol电子,生成2molS,金属锂提供的电子与正极区析出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故D正确.、3.下列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A、铜-锌原电池中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故错误。
B、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故错误。
C、电镀时,镀件作阴极,镀层作阳极,故错误。
高三数学(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3.01一、选择题13.214.(0,1] 15.116.)21,31()21,1(⋃-- 三、解答题17.证明:(1)B b A a sin sin ,//=∴ …………2分 由正弦定理得b a b a ==即22………4分又3π=c3π=∆∴B ABC 为等边三角形………4分由题意可知0)2()2(,0.=-+-=a b b a p m 即ab b a =+∴………①…………8分由正弦定理和①②得,ab c .sin .213=23sin ,3=∴=C C π4=∴ab ………②…………10分2412163)(2222=∴=-=-+=-+=∴c ab b a ab b a c ……………12分18.解:(1)EF AB EF CD AB DC G //,2==中点,点是若DG EF DG EF =∴且//DEFG DEFG //∴∴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4分又AED FG 面⊄AED ED 面⊂ AED FG 面//∴(2)(1)BAF AD AB AD ABCD ABFE 平面,平面平面⊥∴⊥⊥, ………8分DAF AD 面又⊂ ………10分 BAF DAF 面面⊥∴………12分19.解:(1)设“甲胜且点数的和为6”为事件A ,甲的点数为x,乙的点数为y,则(x,y )表示一个基本事件.………2分 两人取牌结果包括(1,1),(1,2),…(1,5),(1,6),(2,1),…(6,1),…(6,6)共36个基本事件;……4分 A 包含的基本事件有(1,5),(2,4),(3,3)(4,2),(5,1)共5个,所以365=)(A P 所以,编号之和为6且甲胜的概率为365………6分 (2)这种游戏公平。
设“甲胜”为事件B ,“乙胜”为事件C.甲胜即两个点数的和为偶数.…8分所包含基本事件为以下18个:(1,1),(1,3),(1,5),(2,2),(2,4),(2,6),(3,1),(3,3),(3,5),(4,2),(4,4),(4,6),(5,1),(5,3)(5,5),(6,2),(6,4),(6,6)………10分 所以甲胜的概率为213618;213618)(====)(乙胜的概率为C P B P )()(C P B P =∴.这种游戏规则是公平的∴………12分20.解:(Ⅰ)设数列{}由题意得首项的公差为,1a d a n且⎩⎨⎧=+=+⎩⎨⎧==++941563915115432d a d a a a a a 即 解得⎩⎨⎧==211d a ………2分 所以数列{}12-=n a a n n 的通项公式为……4分 (Ⅱ)由(Ⅰ)可得n n n a b 3231==+ 所以n n n n b a 3..21=+………6分所以+++=323.33.23.11n S (1)3.+n n两式相减得++++-=433333(22n S ……13.)3+++n n n ………10 分43).12(323..1233.31313111+++-+=-+=+---=n n n n n n S n n n 即)()(…………12分21.解:(1)设右焦点为(c,0),则过右焦点斜率为1的直线方程为:y=x-c ……1分 则原点到直线的距离222==c d 2,1==∴a c ……3分1222=+∴y x 方程为………4分(2)设直线AT 方程为:)坐标为(设点11,)0)(2(y x T k x k y 〉+= 0242421)2(12222222=-+++⎪⎩⎪⎨⎧+==+k k x k x k y y x )得:( 22212124kk x x +-= …………6分 212212122,2122202k k y k k x A +=+-=∴-),点坐标为(又 …………7分 又)(),,点的坐标为(2222122,212402kkk k BT B ++-=∴ …………8分 由圆的性质得:,SM BT ⊥所以,要证明S M O ,,只要证明,即可SO BT ⊥………9分 又2点的横坐标为S ),点的坐标为(k S 222∴ ),(k SO 222--=∴…………10分02188.222=+-=∴k k k BT SO …………11分即SM BT SO BT ⊥⊥ ,又三点共线S M O ,,∴…………12分22.解:(1)函数)1(1)1(2)1(2)(2--+-+=x n a x a x x f1)1(2)1(22)(--+-+='x a a x x f ,……………2分 23=x 是函数的一个极值点 0)23(='∴f解得:23=a …………4分(2)1)(21)1(2)1(22--=--+-+='x a x x x a a x f ),的定义域是(又∞+1)(x f ),)的单调增区间为((时,函数当∞+≤∴11x f a ………6分 为增区间)为减区间,(,时,(当),11+∞〉a a a ………8分(3)当a=2时,由(2)知f(x)在(1,2)减,在(2,+∞)增.3)1(,11)11(,0)2(22-=++=+=e e f e e f f]3,0[]1,11[)(2-++=∴e e ex f y 的值域在……10分为减函数在]1,11[)(2++--=e e b x x g])11(,1[]1,11[)(22b eb e e e x g y -+--+-++=∴)(的值域为在…………11分b>0成立,只要所以e e m g m f b e b e 22)()(0)1(,0)11(22122+〈-〈-+-〈-+-∴ 成立即可e e b e e b e e b e e 22222)1(3))1(3222222+〈+-+=+++-=-+--- (12)分解得:0<b<2…………14分。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13、0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张贴./字帖.急迫./迫.击炮签订契.约/锲.而不舍B.连累./累.计提供./供.销社溃.不成军/振聋发聩.C.憔悴./崔.嵬离间./反间.计循.序渐进/徇.私舞弊D.熟稔./谂.知冠.名/冠.心病猝.不及防/出类拔萃.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仰望夜空,总是会有无可名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
多么怀念幼时曾见到如钻石般闪耀的星辰,那些闪烁的光亮总能引起我们的遐想。
B.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国人民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懈奋斗,戳力同心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C.“90后”的青年人,不要循规蹈矩的流程,不要拘谨羞涩的胆怯,不要纷烦复杂的表演,只要张扬自我、直抒胸臆就好。
D.我们有不少的文化管理者太急功近利,对文化遗产进行涸泽而鱼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青岛市旅游局日前下发“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实施各种奖励政策,努力打造一支既懂文化又懂旅游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B.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陈钧德教授先后在中国内地、香港,日本,巴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多次获奖。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北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浓盐酸反应(必要时可加热),放出Cl2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 B. C. D.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原子获得的电子数目越多,则产生的氯气的物质的量就越多。
A.KMnO4每1mol会得到5mol的电子;B.MnO2每1mol会得到2mol的电子;C.KClO3每1mol会得到5mol的电子;D.NaClO每1mol会得到2mol的电子;所以转移电子数目最多的是KMnO4、KClO3;由于KClO3反应时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都是氯气,因此当转移电子数目相等时产生的氯气KClO3多,故选项是C。
2. 在体积为V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盛有一定量H2,通入Br2(g)发生反应:H2(g)+Br2(g) 2HBr(g)ΔH<0。
当温度分别为T1、T2,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与Br2(g)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T2>T1 B.a、b两点的反应速率:b>aC.为了提高Br2(g)的转化率,可采取增加Br2(g)通入量的方法D.T1时,随着Br2(g)加入,平衡时HBr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参考答案:B略3. 制备纳米Fe3O4的过程如下: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纳米Fe3O4分散在适当溶剂中,当强光照射时,会产生丁达尔现象B.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C.反应②中,环丙胺的作用可能是促进氯化铁水解D.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6FeOOH+CO==2Fe3 O4+3H2O+CO2参考答案:B【知识点】纳米材料、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解析:A、纳米四氧化三铁分散在适当分散剂中,属于胶体分散系,则具有丁达尔现象,故A合理;B、有机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等分子),而生成不饱和(碳碳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而环丙胺中没有不饱和键,故B错误;C、因反应②环丙胺不参加反应,但加快反应速率,即加快了氯化铁水解,故C合理;D、由制备过程图可知,反应③的反应物为FeOOH和CO,由一种生成物为Fe3O4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为6FeOOH+CO═2Fe3O4+3H2O+CO2,故D合理;故答案选B【思路点拨】本题属于信息习题,学生应注重习题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来解答本题,并注意质量守恒定律、胶体的性质等来解答。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第二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合成药物异搏定路线中某一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X的分子式为C8H10O2B.物质Y可以发生水解、加成和氧化反应C.物质Z中所有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内D.物质X的同分异构体中含苯环且能水解的共有6种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依据结构简式可知,物质X的分子式为C8H8O2,故A错误;B.物质Y分子中含有溴原子和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能够燃烧可以发生氧化反应,但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物质Z中存在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故C错误;D.物质X的同分异构体中含苯环且能水解,说明该分子中含有酯基,经过分析共有6种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2. 在下列变化①大气固氮②硝酸分解③实验室制取氨气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参考答案:A略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S2O32-+ Cl2+3H2O==2SO32-+4Cl-+6H+B.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C.碳酸氢钙溶液跟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a2++HCO3-+OH-===CaCO3↓+H2O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 + 3NH3·H2O = Al(OH)3↓+ 3 NH4+参考答案:D 略4. 下列相关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参考答案:A石蜡为烃类,催化裂化产物会有不饱和烃生成,A项正确。
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热为取代,且产物检验需先加硝酸酸化后再加硝酸银,B项错误。
苯与溴的取代反应在铁做催化剂时需与液溴反应而非溴水,C项错误。
铁与硝酸反应后的产物中铁元素价态检验时,不能先加氯水,D项错误。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试题 2013.0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将第Ⅰ卷选择题的正确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上交。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 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Cu 64 Zn 65 Ag 108 Fe 56 I 127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得0分)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等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牛、羊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的会计师的增加导致地球温室效应明显B.蔗糖、纤维素(如棉花)、光导纤维、淀粉、蛋白质、PVC 、ABS 树脂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物质C.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可用碳酸钠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碳酸钙,再用酸除去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 2.设A N 为阿伏伽德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mol 氧气与金属钠反应,氧气一定得到4A N 个电子B.100ml 18.4mol/L 的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分子数一定小于0.92A NC.在2222H O C l 2H C l O +=+反应中,每生成16g 氧气,则转移2A N 个电子D.常温下,92g 2N O 和24N O 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为2A N 个 3.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剂本身发生氧化反应B.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这一事实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低 4.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铜陵与浓硝酸反应:2323C u 8H 2N O 3C u 2N O 4H O +-+++=+↑+B.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22322Fe O 6H 2I 2Fe 3H O I +-+++=++C.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硝酸钡溶液中:2223Ba 2H O SO BaSO 2H ++++=↓+D.用稀硝酸溶解FeS 固体:22FeS 2H Fe H S +++=+↑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而离子化合物中却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B.可逆反应:22C(s)H O (g)CO (g)H (g)H 0++∆>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发生改变,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乙烯D.25℃时,2M g (O H )固体在20ml 0.01mol/L 氨水中的S P K 等在20ml 0.01mol/L 4N H C l 溶液中的S P K6.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7.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232423Zn (OH )2Fe(OH )4KOH 3Zn 2K FeO 8H 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4232K FeO 8H O 6e 4O H 2Fe(O H )-++=+B.充电时,阴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减弱C.放电时,正极有1.5mol 24FeO -被还原时,同转移电子数为4mol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3422Fe(O H )10O H 6e 2FeO 8H O ---+-=+8.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将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不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充电放电B.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不是含有碳酸根离子就是含有亚硫酸根离子C.将二氧化硫通入到氯化铁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是亚硫酸钡D.溶液中滴加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氯离子 9.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Ⅰ.22I (g)H 2HI(g)H 9.48kJ /mol +∆=- (g)Ⅱ.22I s)H (g)2HI(g)H 26.48kJ /mol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低B.254g 2I (g)中通入22gH (g )反应放热9.4KJC.1mol 气态碘与1mol 固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D.反应Ⅰ反应物的总焓小于产物的总焓 10.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泥沙和水的混合物可以直接用分液漏斗分离B.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搅拌并慢慢加入浓硫酸C.用托盘天平称量11.72g 氯化钾固体D.用水可以区分苯和溴苯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因为2S iO 能与N aO H 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2S iO 是酸性氧化物B.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后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漂白粉、钢、氯水、3Fe(OH )胶体均为混合物D.盐酸、铜、熔融的N aC l 均能导电,都属于电解质 12.25N O 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25222N O (g)4NO (g)O (g)+ H 0∆>。
起始25N O (g)的浓度为5m ol /L ,其他物质的浓度为零。
1T 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见表。
实验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 25N O (g),同时消耗4nmol 2N O (g ),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B.1T 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1K ,若维持1T 温度不变,增加体系压强,平衡向逆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平衡常数为2K ,则1K >2KC. 1T 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1K =125,500s 时反应物转化率为50%D.其他条件不变时,2T 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25N O (g)浓度为2.98mol/L ,则1T <2T 1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碳酸溶液中23c(H )2c(C O )+->B.常温下,向水中加入冰醋酸,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H )+C.二氧化碳溶于水达到平衡后,加入少量固体N aO H ,一定有233c(Na )c(HCO )2c(CO )+--=+D.用PH=2和PH=3的醋酸溶液中含等量 14.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一定是氧元素B.10Be 和9Be 是同一种原子C.在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溶液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比较镁和铝两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D.第ⅥA 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可用Qc 与溶度积Ksp 的比较来判断沉淀溶解平衡进行的方向B.在一定温度下的AgCl 水溶液中,Ag +和C l -浓度的乘积一定是个常数C.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但是可以改变平衡转化率D.铁钉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与盐类的水解有关16.已知2H B 是一种二元弱酸,常温下,取0.4mol/LKHB 溶液与0.4mol/LK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9,则下列说法(或关系式)正确的是 A.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2c(H )c(O H )c(B)c(H B )c(K )+---+<<<<B.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9c(O H )10m ol /L --=C.22c(K )2[c(B )c(H B )c(H B)]0.4m ol /L +--=++=D. 2c(K )c(H )c(OH )c(HB )c(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6分)依据制备气体所需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将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分为多种,这是其中的两套。
(1)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图2装置检查 气密性的方法是 。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常见的有三种,其中一种制法 是将生石灰和浓氨水混合,此法应该选用 装置(填“图1”或“图2”)该实验中有大量氨气逸出 的原因是 。
18.(15分)Ⅰ.工业上为实现废旧印刷电路板的综合利用,可用22H O 和24H SO 的混合溶液溶解处理产生的铜粉末,以制备硫酸铜。
已知:①22C u (s)2H (aq )C u (aq )H +++=+∆(g)H =+64.39kJ /m ol ②2222C u (s)H O (1)2H (aq )C u (aq )2H O (1)H 319.68kJ /m o l ++++=+∆=-③2222H (g )O (g )2H O (1)H 571.68kJ /mol +=∆=- 则22224H O (1)4H O (1)2O (g )H =+∆= 。
Ⅱ.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以固体氧化物作为电解质。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若以乙烯作为燃料气,则在接触面上 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固体氧化物的作用 (填“是”“否”或“不能确定”) 让电子在电池内通过。
②若以此作为化学电源,用惰性电极 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 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5mol223C u (O H )C O 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 (不考虑二氧化碳的溶解)。
则电解过程中共转移电子数 。
Ⅲ.如图所示,甲池中电池反应式为3222Fe Cu 2Fe Cu ++++=+,已知A 电极质量不变,C,D 为石墨电极,乙池中为100mlNaCl 溶液。
(条件是常温下) 回答下列问题:(1)A 极为 极(填“正”或“负”),B 极电极材料为 。
(2)B 电极质量3.2g 时,此时乙池中电解液的PH 为 。
(忽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及气体的溶解情况)(3)实验中,欲从甲池反应后的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制得纯净的氯化铁溶液,简述操作步骤及有关反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