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考前3个月考前回扣专题一两类图像判读微专题1等高线地形图
- 格式:doc
- 大小:281.50 KB
- 文档页数:3
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图表特征概览】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描述某地区地形起伏的地图,作为一种基础的、重要的地图类型,在高考考查的等值线图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判读内容,主要包括高度计算、地形类型判别、坡度大小分析以及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应用"五步法"读图】【典例】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 mB.55 mC.60 mD.65 m(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 mB.40 mC.65 mD.90 m读图“五步法”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等高线地形图因其特征明显,如果对区域位置没有特别要求,有时没有明确的图名,而是隐含在图例中,由图例中的"等高线"可知此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应抓住等高线特征来解读。
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1)图例中除等高线外,经常有其他相关的地理事物和比例尺,这些图例提供的地理事物一般都与题目有着直接的联系,如图中的河流、聚落的分布与地势的起伏直接相关;比例尺往往用于距离的量算。
(2)观察等高线特征,主要从等高线数值大小、疏密、走向、闭合状况等方面去观察。
此图等高线反映出该区域总体高度不大,但是有起伏,而且南北疏密状况不同,局部区域更密集,并有陡崖,而且等高线有三面合围的"口袋形"谷地,是建设水库的良好选址地点。
(3)观察河流,要看河流的源地、走向和流向、流经地区,及其与等高线的关系。
此图中主要河流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流,流经的①②③④四段中,③处等高线最密集。
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该类图设问主要包括高度计算、地形类型判别、坡度大小分析以及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要根据设问要求去图中寻找关键信息。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点拨高考】等高线地形图是地面上海拔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图,是反映区域特征的主要形式。
主要考查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疏密分布特点及其对应的地形类型和地势变化等知识。
试题中多以虚拟区域或具体区域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区域的地形差异及其对人类生产(工农业生产、交通等)、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及特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的五个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
(2)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D处等高线重合处形成陡崖)。
(4)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5)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如图中C处附近的短线。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H相=H高-H低或(n-1)d<H<(n+1)d,其中n为两点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陡崖高度的计算(1)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图示崖顶为400 m≤H顶<500 m。
(2)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图示崖底为0<H底≤100 m。
(3)陡崖的相对高度:(n-1)d≤ΔH<(n+1)d。
图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00 m ≤ΔH<500 m。
(说明: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3.闭合等高线的计算闭合等高线计算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4.计算两地的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0.6 ℃×H相)/100 m。
5.地形坡度的计算与判断坡度由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两点相对高度可根据两点等高线计算,水平距离可根据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计算。
(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原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单位距离的高差大(相同距离内高度差大),坡度陡。
微专题1 等高线地形图
回扣导图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一般情况下,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2.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只有在陡崖处呈现重合状态。
3.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表示坡陡,否则表示坡缓。
4.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谷,可能有河流发育。
即河流一定发育在向高值凸出的等高线处。
5.根据等高线判断气温和气压: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越低。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风向判断降水:高大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7.水库坝址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
8.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9.如果M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最大值,d为等高距,则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H的计算公式为:M≤H<(M+d)。
10.如果x条重合等高线间的等高距为d,那么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计算公式为:(x-1)d≤ΔH<(x+1)d。
下图为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地图(单位:m),图中a、b、c为甲湖泊一年中三个时期的湖岸线位置。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四地海拔可能相同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图中四地盐碱化较严重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根据湖岸线变化可知,甲湖泊( )
A.b—c时段比a—b时段水面变化大
B.b—c时段比a—b时段水位变化大
C.b—c时段比a—b时段水量变化大
D.b—c时段比a—b时段盐度变化大
答案 1.B 2.A 3.A
解析第1题,①和②海拔为350~400米,③和④海拔为450~500米。
第2题,盐碱化较严重的地区往往是排水条件差、地下水位高的洼地。
第3题,湖岸线变化可反映出水面的变化,但水位高低和水量多少需要结合湖底地形状况才能确定,盐度的变化又受水量变化的影响。
湖底地形状况由图示信息无法判断。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
读图完成4~6题。
4.从图中可知( )
A.山峰的海拔可能为1 044米
B.乙地海拔可能为1 025米
C.①处陡崖相对高度为10~20米
D.区域内最大高差近60米
5.在②地可以看到( )
A.①③
B.①⑤
C.③④
D.④⑤
6.若图中建有一小型水库,甲养殖场濒临水库最高水位,则( )
A.水库最深为10~15米
B.水坝高度为15~20米
C.库区水面大于1平方千米
D.甲、乙两养殖场将污染水库
答案 4.C 5.B 6.A
解析第4题,山峰海拔为1 035~1 040米;乙地海拔为1 020~1 025米,但不等于1 025米;①处陡崖相对高度为10~20米;区域内最大高差为45~55米。
第5题,①②之间为凹坡,②③之间为凸坡,②⑤之间为谷地,在②地可看到①⑤,看不到③;②④分别位于陡崖上下方,但②不在陡崖边缘处,需要结合②地坡度和④地距崖底的距离判断两地能否通视。
第6题,甲养殖场靠近1 020米等高线,按该水面高度计算,水库最深为10~15米;水坝高度为5~10米;库区水面小于0.25平方千米;从地形状况和相对位置看,乙养殖场不会污染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