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李佩 郭永怀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郭永怀科学家事迹材料郭永怀科学家事迹材料是什么呢?郭永怀有哪些事迹值得大家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年郭永怀科学家事迹材料(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郭永怀科学家事迹材料篇1郭永怀,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横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是迄今为止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奖章的科学家。
周恩来听到他因飞机着陆失事而遇难的消息失声痛哭。
2023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为号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郭永怀激动万分,作为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终于有了报效祖国的时机。
但是由于中美关系紧张,他回国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1955年,日内瓦外交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人民赢得了外交上的胜利,美国取消了禁止中国学生出境的禁令。
10月,钱学森回国了。
临行时,钱学森和师弟郭永怀约定,一年后在大陆共同为祖国崛起效力。
当时的郭永怀已是康奈尔大学的终身教授,月工资高达800美元,这还不包括他的稿酬、科研酬劳等收入,生活十分富足。
郭永怀的夫人李佩回忆:“钱学森一归国,老郭就坐不住了,整天盘算着回国的事。
那时美国的许多朋友、包括已经加入美籍的华人朋友都劝他,康奈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已经很不错了,孩子将来在美国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什么总是记挂着那个贫穷的国家呢?”对此,他坚定地说:“我当年出国,就是为了学成后回国!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
”郭永怀科学家事迹材料篇21931年,郭永怀升上本科后攻读物理专业,1933年转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1935年毕业后,他被著名光学专家饶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北大停课,郭永怀被迫回到家乡。
他目睹日军飞机轰炸下满目疮痍的家园,痛感中国航空工业的落后,认定学习航空工程是一条更为实际的救国之路,便于1938年春前往西南联大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
红色记忆WenHua 文化责任编辑/王和平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
她曾帮助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她的家是中关村一片孤岛。
如今,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这位老人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
当时没有托福、GRE 考试,她就自己出题,李政道在美国选录学生。
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
她请的主讲人也都是各个领域的“名角儿”,黄祖洽、杨乐、资中筠、厉以宁、饶毅等名家,都登过这个大讲坛。
唯一的女儿郭芹病逝了没人看到当时近八旬的她流过眼泪。
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
进入人生的第99个年头,李佩大脑的“内存越来越小”,记忆力大不如以前了。
她一个月给保姆发了3回工资;她说现在的电视节目太难看了,“民国的人去哪儿了?”在她狭小的客厅里,那个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种体积的身体。
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白春礼、朱清时、饶毅、施一公……都曾是那个沙发的客人。
但是有时人来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儿,都得坐小马扎。
她曾跑遍了半个地球,如今,她的背驼得像把折尺,一天的大多数时光蜷缩在朝南书房的沙发里,困了就偎在电暖气上打盹,即使三伏天,她也觉得冷。
前些年,眼看年轻人骑车撞了中关村的老科学家,她还特气愤,跟在后头追。
如今,她连站到阳台上向朋友招手的力气都快没有了。
只有牙齿和胃,还顽强地工作着。
她的胃曾装过胡适家的肉菜、林家翘家的饺子、钱学森家的西餐,那个时候,厨艺很差的周培源只有洗碗的份儿。
如今,她还像年轻时在美国一样,爱吃蒜香面包,用自己的牙慢慢地磨。
她的眼眉越来越低垂,这双被皱纹包裹的眼睛,见过中科院最美的玫瑰——记“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遗孀李佩文/钟晴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红色记忆WenHua 文化责任编辑/王和平清末民初的辫子、日本人的刀、美国的摩天大楼,以及中国百年的起起伏伏。
李佩先生去世这位“两弹一星”元勋的遗孀值得铭记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故事大全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李佩先生去世,这位“两弹一星”元勋的遗孀值得铭记,快来看看吧她是"两弹一星"元勋的遗孀,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如今,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这双被皱纹包裹的眼睛,见过清末民初的辫子、日本人的刀、美国的摩天大楼,以及中国百年的起起伏伏。
钱、年龄对她而言,都只是一个数字。
一个"你实在舍不得也罢,那么你的老双亲就只好永远永远地呆在这酒壶子里了!"书生说完甩袖管,就打算走了。
连孤独都不惧怕的人,还惧怕死亡吗?当我们为"网红"不断喝彩时,有没有人还记得那些真正为中国做过贡献的人?这个时代究竟成全了谁?又遗忘了谁?她一生都是时间的敌人。
70多岁学电脑,近80岁还在给博士生上课。
晚年的她用10多年,开设了600多场比央视"百家讲坛"还早、还高规格不久,两人结婚了。
结婚这天,张翠翠拿出绽金子出来说:"阿明,今天是我们的结婚之日,你去打点酒回来,我们要宴请所有的乡亲。
"的"中关村大讲坛"。
她请的主讲人也都是各个领域的"名角儿",黄祖洽、杨乐秀娥不想惹周老太太生气,她对老太太说的话都照做了,可是接下来的事情让她再也没办法忍受。
、资中筠、厉以宁、饶毅等名家,都登过这个不久,日本鬼子来了。
日本鬼子来,烧杀掠夺无恶不作,时间田螺镇遭了大殃。
人们连声叹息着:"山上有土匪麻,山下有日本鬼子,这世道没法活了。
"大讲坛。
在她家狭小的客厅里,那个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种体积的身体。
钱学森、钱三强、周培"好个猖狂的妖怪!看我来好好教训你们!"李德鸿取出弓箭,在屋梁上弯弓过了些日子,银两花过半啦,两人天顿细粮改吃顿粗粮啦,后由天顿改吃两顿了,小主人不讲卫生腹肚饿,老家奴也不敢叫腹肚空,其实两个人都饿得煞。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李佩郭永怀
导读:本文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李佩郭永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李佩郭永怀
李佩郭永怀为祖国奉献一生
李佩(1917—2017),女,中国早期回国专家,“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1909—1968)夫人。
被称作“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生前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英语教授。
李佩、郭永怀夫妇早年留学美国,1956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国。
1965年1月12日,李佩、郭永怀致信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将自己在国外以及回国之后的多年积蓄48460元捐赠给国家,支援国家建设。
1968年12月,郭永怀从青海基地飞赴北京时不幸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在飞机失事起火的瞬间,用血肉之躯保护绝密技术资料,资料得以完整保存。
1970年2月,李佩先生高瞻远瞩,创办了“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师资班,亲自担任导师,为该学科在国内的正式建立做出了开拓性工作,1987年离休后,李佩先生仍在博士生英语教学讲坛上辛勤耕耘。
李佩的晚年构成一幅捐赠不断的岁月画卷,郭永怀生前绝大部分生活用品都捐给了郭永怀的家乡——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
汶川大
地震,挽救昆曲,支持智障幼儿园,她都捐钱。
她几乎把她所有的一切都捐献出去了。
2017年4月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举行了郭永怀与李佩先生合葬仪式。
高考热点资讯精选:。
科学家郭永怀的事迹材料•相关推荐科学家郭永怀的事迹材料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事迹材料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根据事迹材料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
想拟事迹材料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家郭永怀的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分享。
郭永怀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他和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等一道,规划了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设置。
他和力学家们运筹帷幄,认真研究了近代力学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学科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使我国力学学科的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近代力学科学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准,只短短的几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
早在回国以前,郭永怀就同谈镐生探讨过回国后如何培养力学人才的问题。
回国后,他始终把培养科技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956年,我国恢复建立研究生制度。
郭永怀积极筹划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
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带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亲自带过几批。
他主张:培养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为主”。
在教学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经常同年轻人一道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
在培养研究生和助手时,他注重使他们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
他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重点强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领,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在他的培养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所级学术领导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1957年,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
他除负责研究班的日常组织工作外,还亲自执教,讲授流体力学概论。
开课前,他把辅导教员找来,亲自带领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参观,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再让他们为课程安排一个实验计划,使这门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临毕业前,郭永怀亲自指导安排学员们的毕业论文题目,并设法每周都同辅导教员和学员碰头,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问题。
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前后共办了三届,毕业生达290多名。
李佩:身为郭永怀的妻子,被誉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此生是否值得作者:山佳钱学森,我国著名的功勋级科学家,作为挚友,当他得知郭永怀因飞机失事而丧生,顿时悲痛大哭。
那是1968年12月5日,在距离北京西郊机场约400米处,一架小型飞机坠毁。
除机长一人幸存外,其他人员均被夺走了生命。
机长回忆,当飞机摇摆不定时,有人大喊:“我的公文包!”事后,救援人员发现了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尸体,他们正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与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当将两人分开时,发现一个夹在两人中间的公文包。
而公文包中,是两人拼死也要护其周全的文件,那正是郭永怀刚在青海核试验基地发现的重要数据报告…… 12月25日,郭永怀被追认为烈士,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
当时,妻子李佩正在遭受严重的政治审查。
追悼会后,在八宝山的第一休息室,李佩独自一人坐在长椅上。
虽说在场的,还有几位是李佩的亲人与朋友。
其实,他们也很想坐在她身旁,一起分担她的痛苦和迷茫,但是不能。
那个时代,敢于坐在李佩身边,说一句安慰的话,都需要莫大勇气。
之后,相关部门询问李佩:作为烈士家属,是否有需要照顾的地方。
李佩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不需要同情!”最终,身为郭永怀与李佩唯一的孩子郭芹,仍回到插队的内蒙古农区。
李佩本人,仍继续接受审查和劳动改造……至此,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身世背景与生活经历,造就了李佩如此坚定而又倔强的性格?01 李佩,1917年出生,一个属蛇的女娃,祖籍江苏镇江,盛产香醋的地方。
老爸李宝龄,南洋公学毕业后,因成绩优异,官费出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矿冶系学习。
回国后,在开滦煤矿担任工程师。
李佩,作为家中的长女,下面有三妹一弟。
老爸为四个千金,取名“珍珠珊环”,即佩珍、佩珠、佩珊与佩环。
李佩,很不喜欢自己的名字“佩珍”,于是我的名字我做主,在上大学时改成“李佩“。
李佩出生后,老爸将家安在北京的无量大人胡同内什舫院的一座洋房里,于是她就在附近的培元小学、贝满女中就读。
郭永怀、李佩夫妇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名牌》 2018年第8期
推荐理由
小行星的命名是一种崇高的国际荣誉,以我国高校名称或高校教师姓名命名的小行星为数不多,一般只授予对国家经济、社会、天文等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单位或个人。
7月2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编号为212797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李佩星”。
郭永怀是我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在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中,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唯一为中国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为纪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永怀教授及其夫人李佩教授对我国科研和教育事业的贡献,在中国科大6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中国科大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出了小行星命名申请,提议将2007年10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两颗小行星,以中国科大郭永怀伉俪的姓名命名。
你也可以是那朵最美丽的花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被称为“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她就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李佩先生。
2017年1月12日,她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在许多人的心中,她就是那灵魂散发着香气的女子,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也正是她最美人格的真实写照。
李佩先生的人生可谓跌宕起伏,中年丧夫、晚年丧女,饱尝人世的苦难与辛酸。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李佩先生并没有在现实的残酷打击下消沉,而是活出了“铿锵玫瑰”的姿态。
得知丈夫遇难当晚,“她完全醒着,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偶尓发出轻轻的叹息”,办完女儿的后世,她默默收藏起女儿小时候玩的布娃娃,几日后像平常一样拎着收音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只是声音不如往常,有几分沙哑。
她是一朵开在尘埃里最美丽的花。
数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默默无闻,悄然开放金黄的花朵,散发淡淡的香气,闯过生命途中的坎坷,最后为人们无私奉献出火红的果实。
就像茶叶经过了开水的洗礼,用那沁人心脾的清香来见证不屈的生命。
而李佩先生也正是这样做的,她把毕生的积蓄都捐给了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没有惊动任何媒体,没有举办隆重的仪式。
她朴实低调,她无私付出,她用平凡的姿态走过不平凡的一生,完成了最美的绽放。
被绿山墙收养的孤儿安妮,也是一朵开在尘埃中的美丽花朵。
她没有父母,没有亲人,但她天真纯洁,勇敢善良,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刻苦坚持,以最高的分数考上了最好的大学,可为了陪伴收养她并且病魔缠身的玛丽拉,她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做了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
淡泊名利,甘守平凡,虽然没有高端的环境,大气的工作和上档次的奖状、证书,但她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却让无数人为之感动。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环境中,她都在默默坚持做着自己—紫陌红尘中的那朵最美的花。
美,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一种美好的追求;美,也是一个人由内到外灵魂所散发的香气。
郭永怀事迹体会郭永怀事迹体会(一) 今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鹿明做客“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访谈节目时说,中国科大排演的音乐剧《爱在天际》,以郭永怀先生和他夫人李佩一家的亲情为切入点,真实地讲述了郭永怀先生从回国、育人、从事“两弹一星”研制到壮烈牺牲这样一个故事,深情地再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科学大师的大爱情怀和强国梦想。
“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是由中国科协发起的科学家主题宣传活动,旨在通过师生演校友、师弟演学长的方式,广泛宣传把自身事业追求和人生价值追求同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紧密联系起来,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以报效祖国为最高荣耀、在创造一流科技业绩中书写人生辉煌的科学大师,塑造科技界的民族英雄,引导广大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宏伟事业中来。
“通过对郭永怀基地工作人员和他工作的中科院力学所的一些老人的走访,我们知道郭先生平时话语不多,走路的时候总是迈着大步,略略低着头像在思考什么问题。
所以,我们觉得如果用话剧来表达的话,可能不能特别准确地来反映郭先生,后来我们选择用音乐剧,用爱这一点来切入。
”鹿明说。
中国科大多位首任系主任都是科技大师,为什么要选郭永怀?“因为郭永怀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里面唯一的一位烈士,他从青海实验基地回北京,有一个数据要向中央汇报,从兰州坐飞机往北京上空飞的时候,在离北京上空400米的高空飞机发生事故,他没有想到自己,没有想到家人,唯一的本能的就是把原子弹的机密文件紧紧地贴在胸口,和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
这个事情太打动人了。
”鹿明说,郭先生1968年牺牲,那时是“文革”初期,所以郭先生的事迹不像邓稼先、钱学森、李四光那样众所周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郭先生和他的夫人李佩的事迹向大家传扬。
鹿明表示,非常想利用这个机会,向教育部和管教材的部门呼吁,把科学大师们的事迹写进教科书,让孩子从小知道共和国的脊梁、民族的英雄是他们。
科学家郭永怀先进事迹相关介绍郭永怀是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界的杰出代表。
也是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两弹一星”元勋。
1968年12月5日,他在飞机降落失事坠毁中牺牲。
牺牲的时候,他把装有数据的皮包紧紧抱着,数据才得以保留了下来。
他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
他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为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核事业尖端技术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付出了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郭先生的夫人李佩也是一位十分受人尊重的人,她非常优秀,也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李佩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她曾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1947年李佩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学习工商管理。
次年,李佩与相识在西南联大的学长郭永怀结婚。
1966年“文革”开始,郭永怀因承担重要工作而受到特别保护,但李佩未能幸免。
留学美国的经历让她成为“美国特务”,在单位接受审查。
1968年12月5日,从核导弹试验基地乘飞机返京的郭永怀,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
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
处理完郭永怀的后事,李佩仍然在单位接受审查,初中毕业的女儿郭芹自愿回到吉林白城插队的地方。
李佩1970年初随中国科大迁到了合肥,留下因生病在家休养的郭芹一人在京。
从1970年到1973年底,她在科大接受隔离审查,监督劳动,不能工作,来往的信件也要被检查,只是没有人贴她的大字报。
1974年,中国科学院各所外派留学人员集中到科大培训英语,李佩在饱受造反派不公正对待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为最早两期出国人员培训班教授英文。
在老领导郁文的过问和关照下,1976年暑假李佩奉调回北京。
1978年,李佩白手起家组织创办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语教学部。
她编写的英语教材荣获国家优秀教材奖。
她还举办了国内首期应用语言研究生班,为该学科在国内正式建立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并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中科院最美的玫瑰------李佩当我们为“网红”不断喝彩时,有没有人还记得那些真正为中国做过贡献的人?这个时代纠结成全了谁?又遗忘了谁?她是“两弹一星”元勋的遗孀,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如今她的家房价早已超过10万/每平,也因此她的家成了中关村的一片孤岛。
如今,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这位老人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
当时没有托福、GRE考试,她就自己出题,李政道在美国选录学生。
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
她请的主讲人也都是各个领域的“名角儿”,黄祖洽、杨乐、资中筠、厉以宁、饶毅等名家,都登过这个大讲坛。
唯一的女儿郭芹病逝了。
没人看到当时近八旬的她流过眼泪。
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
进入人生的第99个年头,李佩大脑的“内存越来越小”,记忆力大不如以前了。
她一个月给保姆发了3回工资;她说现在的电视节目太难看了,“民国的人去哪儿了?”在她狭小的客厅里,那个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种体积的身体。
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白春礼、朱清时、饶毅、施一公……都曾是那个沙发的客人。
但是有时人来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儿,都得坐小马扎。
她曾跑遍了半个地球,如今,她的背驼得像把折尺,一天的大多数时光蜷缩在朝南书房的沙发里,困了就偎在电暖气上打盹,即使三伏天,她也觉得冷。
前些年,眼看年轻人骑车撞了中关村的老科学家,她还特气愤,跟在后头追。
如今,她连站到阳台上向朋友招手的力气都快没有了。
只有牙齿和胃,还顽强地工作着。
她的胃曾装过胡适家的肉菜、林家翘家的饺子、钱学森家的西餐,那个时候,厨艺很差的周培源只有洗碗的份儿。
如今,她还像年轻时在美国一样,爱吃蒜香面包,用自己的牙慢慢地磨。
她的眼眉越来越低垂,这双被皱纹包裹的眼睛,见过清末民初的辫子、日本人的刀、美国的摩天大楼,以及中国百年的起起伏伏。
作文素材: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于2018年3月1日CCTV-1综合频道播出,小编下面为大家介绍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全文,想写好作文一定要多看几遍,欢
2018-03-01
撒切尔夫人是坚固柔情的铁娘子
丹尼斯曾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那是在二战爆发后,他与一位漂亮的姑娘结了婚。
由于战争,他们始终未能生活在一起,6年后,他们的婚姻破裂。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名人故事之撒切尔
2017-09-28
达尔文:我生来就有收集欲
这一年有一件小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希望我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这件事此后强烈地使我的内心感到惭愧;奇怪的是,在这样小的年纪,显然我已对于植物的变异性感兴趣了。
小编为大家
2017-09-28
萨拉波娃之女王归来
海宁退了,小克当妈了,威廉姆斯姐妹渐渐衰落了,在这个乱世,莎娃再度崛起在红土封后或许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名人故事之萨拉波娃之女王归来,仅供参
2017-09-28
马其诺防线上的数学家多布林
多布林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当反犹浪潮席卷第三帝国时,他和家人从柏林逃到了法国。
1938年,年仅23岁的多布林成为巴黎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数学博士.小编为大家整理了
2017-09-28
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刘锐
刘锐,男,38岁,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
2017年被选举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刘锐》,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如果
2018-03-01
2017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田华
田华,女,汉族,89岁,中共党员,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原团长。
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17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田华》,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如果想了解更多的
2018-03-01
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余忠杰
余忠杰,男,60岁,安徽合肥人。
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余忠杰》,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
余忠杰幼
2018-03-01
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杨科璋
杨科璋(1988--2015),男,2011年6月入伍,中共党员。
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公安消防支队名山中队政治指导员。
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
2018-03-01
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肖福明
肖福明(1988--2017),男,生前系江西于都县一名快递员。
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肖福明》,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
2018-03-01
查看更多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