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广州大学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

2020年广州大学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

特别说明

本书严格按照该复试笔试科目最新考试题型、试题数量和考试难度出题,结合历年复试经验整理编写了复试五套终极预测模拟题并给出了答案解析。该套模拟题涵盖了这一考研复试笔试科目常考试题及笔试重点试题,针对性强,是考研报考本校复试笔试复习的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2020年广州大学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一) (4)

2020年广州大学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二) (8)

2020年广州大学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三) (11)

2020年广州大学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四) (14)

2020年广州大学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五) (17)

2020年广州大学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一)

说明:本书由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现象

【答案】当然也是心理现象,但有别于一般的心理现象,指在周围社会情境下,在他人或人群影响下,你的心理上的主观觉得与调整。

2.人际关系

【答案】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这种关系的调整与发展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的满足程度。

3.宝宝玩偶实验

【答案】班杜拉做的一项经典实验,三个组的儿童共同目睹了一成人踢打一可以伸缩的充气玩具。以说明儿童在观察成人的示范行为时,不仅极易模仿成人的行为,而且他们的模仿还受到他们对行为的后果的预测的影响。

4.代沟

【答案】女性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所创用,指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5.自我评价

【答案】是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6.性别主义

【答案】任何根据一个人的性别而将其看作劣等人的态度.行为或制度结构。两个层面:第一是个体对特定性别的人的偏见态度和歧视性行为;第二是社会对特定性别的歧视性的法律与规章。

7.心身疾病

【答案】又称心理生理病患,是一组躯体疾病,其发生、发展、治疗与防治都与心理社会因素紧密相关。

8.社会心理学

【答案】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学科。

二、简答题

9.麦克比认为男性与女性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974年,麦克比和杰克林出版了他们的著作《性别差异心理学》。他们整合了数以百计的有关心理特征的性别差异的研究,最后确认性别差异仅存在于四个领域:

(1)女性的语言能力优于男性;

(2)男性的数学能力优于女性;

(3)男性在空间直觉上优于女性;

(4)男性比女性有更高的侵犯倾向。

10.当前美国社会心理学的道德社会化理论有三大派别:

【答案】(1)从情绪与动机的趋向着手,这是精神分析派,以弗洛伊德为首,当代人是埃里克逊。

(2)从认识趋向着手,以皮亚杰为首,当代人是柯尔堡。

(3)从强化学习着手,即行为主义观点,以华生为首,当代人以班杜拉为代表。

11.现场试验的优缺点

【答案】优点有:更接近于生活的真实情况,其实验结果较易于推广。

缺点有:(1)必须与有关方面建立协作关系。

(2)与实验室试验法比较起来,控制条件与施加实验措施可能不如实验室试验法那样方便。

12.简答影响从众行为的主客观因素。

【答案】(1)团体的条件与特点。包括团体的人数、团体的吸引力、个体在团体中的地位等。

(2)团体中个别人的反从众行为是抵消从众行为的一个因素。

(3)个人的心理特点如需要、情绪、智力、自尊心等与其从众行为有关。

(4)个人在团体中的地位高低与从众行为有关。

13.简答归因的参照点。

【答案】(1)人们认知他人行为作情境归因或个人倾向归因时,往往以其他方面为参照点。

(2)根据他人行为的特殊性、连续性与一致性等原则进行归因。

(3)结合他人的其他条件进行归因。

(4)根据认知者切身厉害关系对他人行为归因。

14.简答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

【答案】(1)空间因素,即接近率。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则往往容易引为知己,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

(2)类似性因素,即相似率。在个人特性方面,双方若能意识到彼此的相似性,则容易相互吸引,两者越相似则越能相互吸引,产生亲密感。态度是最主要的类似因素。

(3)需要的互补,即互补率。当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4)能力与特长,即才能率。个人在能力与特长方面如果比较突出,就有一种吸引力,使他人愿意与他接近。

(5)仪表,即风度率。有风度的人影响力会更强。

(6)开朗的性格也是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素。

此外,个人的内在属性如幽默、涵养等,个人所表现出的特殊行为及个人的地位和角色也能产生吸引力。

15.简述文化对变态行为的塑造作用

【答案】文化对变态行为的塑造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