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word】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原卷版)
- 格式:doc
- 大小:103.55 KB
- 文档页数:6
试卷第1页,共9页绝密★启用前【全国百强校word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两个容积均为2L 的密闭容器Ⅰ和Ⅱ中发生反应:2NO(g)+2CO(g)N 2(g)+2CO 2(g),起始物质的量见下表。
实验测得两容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 2的物质的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 点的平衡常数为0.04B .M 、N 两点容器内的压强:P (M)>2P (N)C .若将容器Ⅰ的容积改为1 L ,T 1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 (CO 2)=0.25 mol·L -1D .若将容器Ⅱ改为绝热容器,实验起始温度为T 1,达平衡时NO 的转化率小于16.7%试卷第2页,共9页2、某温度下,向10 mL 0.1 mol/LCuCl 2溶液中滴加0.1 mol/L 的Na 2S 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 c (Cu 2+)与Na 2S 溶液体积(V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lg2=0.3,K sp(ZnS)=3×10-25 mol 2/L 2。
A .a 、b 、c 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b 点B .Na 2S 溶液中:c (S 2-)+c (HS -)+c (H 2S)=2c (Na +)C .该温度下K sp(CuS)=4×10-36 mol 2/L 2D .向100 mL Zn 2+、Cu 2+浓度均为10-5 mol•L -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4 mol•L -1的Na 2S 溶液,Zn 2+先沉淀3、新华网报道,我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取得新突破。
南阳市一中春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得0分。
其中单选:14、15、16、17题;多选:18、19、20、21题)14. 一个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任意很短时间内质点的运动可以近似视为匀速运动,该时间内质点的位移即为条形阴影区域的面积,经过累积,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即为质点在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利用这种微元累积法我们可以研究许多物理问题,图乙是某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此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如果y轴表示变化磁场在金属线圈产生的电动势,则面积等于该磁场在相应时间内磁感应强度的变化量B.如果y轴表示力做功的功率,则面积等于该力在相应时间内所做的功C.如果y轴表示流过用电器的电流,则面积等于在相应时间内流过该用电器的电量D.如果y轴表示加速度,则面积等于质点在相应时间内的速度变化15.如图所示,竖直面内有一个半圆形轨道,AB为水平直径,O为圆心,将一些半径远小于轨道半径的小球从A点以不同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在小球从抛出到碰到轨道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速度大的小球运动时间长B.小球落到落在半圆形轨道的瞬间,速度方向沿半径方向C.落在圆形轨道最低点的小球运动时间最长D.初速度不同的小球运动时间不可能相同16.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木块A质量为M,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当θ=37°时,木块恰能静止在斜面上.现将θ改为30°,在A与斜面间放一质量为m的光滑圆柱体B,如图乙,(sin37°=0.6,cos37°=0.8)则A.A、B仍一定静止于斜面上B.若M=4m,则A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52mgC.若M=2m,则A受到的摩擦力为32mgD.以上说法都不对17.银河系中由一颗白矮星和它的类日伴星组成的双星系统,由于白矮星不停的吸收类日伴星抛出的物质致使其质量不断增加,假设类日伴星所释放的物质被白矮星全部吸收,并且两星之间的距离在一段时间内不变,两星球的总质量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星间的万有引力不变B.两星的运动周期不变C.类日伴星的轨道半径减小D.白矮星的轨道半径增大18.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以某一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中给出了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象。
2017-2018学年春期南阳市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Na-23 Ba-137 S-32 Cu-64 Cl-35.5 K-39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8.N A表示阿伏加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个数为①1mol苯乙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4N A②4.2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0.6N A③标况下,3.36LHF含有的电子数为1.5N A④常温下1L 0.5mol/L NH4Cl溶液与2L 0.25mol/L NH4Cl溶液所含NH4+的数目相同⑤常温下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0.3N A⑥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反应中,每生成1mol Cl2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 N A⑦1mol铁粉在1mol氯气中充分燃烧,失去的电子数为3N A⑧高温下,16.8g Fe与足量水蒸气完全反应失去0.8N A个电子.A.3个B.4个C.5个D.6个9.分子式C9H10O2的有机物,其结构中含有苯环且可以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12种B.13种C.14种D.15种10.X、Y、Z、W、R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Y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Y的氢化物的沸点比R的氢化物的沸点高B.Z、W、R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排列顺序是R>W>ZC.X2Y2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与X2R中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D.RY2通入Ba(NO3)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硝酸11.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能大量共存,当加入相应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12.室温下,将0.05 mol 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周考理综化学试题7.我国古代科技发达,下列有关古代文献的说法错误的是A.明朝的《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该段文字记载了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
B.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
C.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D.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是指加热时丹砂(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晶体。
【答案】D考点:考查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的相关知识。
8.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C. 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分子中含-COOH、-OH、碳碳双键、醚键,共4种官能团,故A错误;B.含-COOH 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含-OH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故B正确;C.不是苯环,只有-COOH 与NaOH反应,则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2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故C错误;D.碳碳双键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双键与-OH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原理不同,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名师点晴】本题为2015年山东高考题,侧重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官能团的判断。
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COOH、-OH、碳碳双键、醚键等,具有羧酸、醇、烯烃的性质。
2017-2018学年春期唐河一高高三年级理科综合化学高考模拟试题命题人:卓德义、龚春锁、穆冉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6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用黑色水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Pb-207 B-11 F-19 Cr-52 O-16 Ca-40 C-12 K-39S-32 Cu-64 H-1 Cl-35.5 N-14 Na-23 Si-28 Fe-56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8.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室温下向1 L pH=1的醋酸溶液中加水,所得溶液的H+数目大于0.1N AB.60g乙酸与足量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充分反应后断裂的C-O键数目为N AC.某无水乙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5.6 L H2,该乙醇分子中极性共价键总数为4 N AD.已知C2H4(g)+H2(g)=C2H6(g)△H= -137.0 kI/mol,乙烯与H2加成时放出68.5 kJ热量,则反应过程中被破坏的碳原子之间共用电子对数目为NA9.某芳香族化合物甲的分子式为C10H11ClO2,已知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其中一个取代基为—Cl,甲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则满足上述条件的有机物甲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多少种A.5种 B.9种 C.12种 D. 15种10.室温下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1:验证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B.图2:制取干燥的NH3C.图3: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SO2 D.图4:验证乙炔的还原性11.X、Y、Z、W为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中的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为金属元素,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Z位于同周期,Z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W能与冷水剧烈反应,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C.最外层电子数:Y>W D.Y、Z的氧化物都是两性氧化物12.用酸性甲醛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a、b都是铜做电极时,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CuSO4+2H2O 2H2SO4+2Cu+O2↑- 4 OH—B.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C.当燃料电池消耗2.24L 甲醛气体时,电路中理论上转移2mol e--HCOOH + 2H+D.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为:HCHO+ H13.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硫酸氢铵溶液和醋酸铵溶液中,硫酸氢铵中的铵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较小B.在10mL 0.1 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6mL等浓度的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6 mL等浓度的Na2S溶液,溶液中又有黑色沉淀生成,说明Ksp(Ag2S)< Ksp(AgCl)C.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2 mol/L的弱酸HX及其盐NaX等体积混合后:c(X—)+ c(HX)= 0.02 mol/LD.己知Ksp(AgCl)=1.56×10-10,Ksp(Ag2CrO4)=9.0×10-12。
2017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生物三模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下列关于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膜蛋白能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B.细胞膜上的膜蛋白都能接受激素分子的信号C.膜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且都需要mRNA参与D.被HIV侵染的T细胞的膜蛋白的组成会部分改变2.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单子叶植物.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将发芽种子的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出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麦芽糖B.利用小麦叶肉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和盐酸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D.利用小麦根尖进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时,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3.动物和人体都是开放的系统,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都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而人体内则具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机理是促进肝糖原氧化分解供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其分泌存在反馈调节C.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D.有的内分泌腺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可看作反射弧的组成部分4.花卉栽培中常用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来繁殖,如四季海棠的叶落入潮缉的土壤后,适宜条件下可发育成一株幼苗,这一过程所涉及的有关生理活动中正确的是()①细胞分裂、脱分化、再分化、组织器官形成②细胞间只依赖受体进行信息交流③植物激素如脱落酸等的调节作用④植株可通过光合作用参与碳循环⑤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能产生突变和棊因重组⑥细胞中每对等位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④⑥D.④④⑤5.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 降解.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这种特异性siRNA内一定含有氢键B.此种siRNA会使细胞分裂速度加快C.细胞周期蛋白A的合成会受此种siRNA影响D.细胞周期蛋白A可能需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6.AA和aa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 n,则在此过程中()A.AA和aa的亲本不含等位基因,杂交结果不符合分离定律B.此过程共发生了n次等位基因的分离C.杂交后代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D.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二、非选择题:7.马奶酒是马奶经乳酸菌、酵母菌共同发酵后的制品,为研究乳酸菌与酵母菌共同发酵时菌体的生长的状况,更广泛的挖掘益生菌的实际应用价值,研究人员从马奶酒中分离得到两种优良菌株,以脱脂马奶为培养液设计了4组实验分组接种菌种培养条件A组乳酸菌37℃静置培养36hB组酵母菌30℃摇床培养36hC组乳酸菌、酵母菌(1:1)先37℃静置培养8h,后30℃摇床培养至36hD组乳酸菌、酵母菌(1:1)?注:此处摇床培养目的是增加O2的量每4h测定活菌数目,并按活菌数目的对数绘制生长曲线,图是酵母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请回答:(1)A组中乳酸菌的呼吸方式为,B组酵母菌产生CO2的主要场所是(2)C组双菌培养中,0~8h酵母菌生长速率明显小于酵母菌单菌培养,原因是都不是其生长的最适条件;培养至36h时达到最大值且大于单菌培养,原因是(填“乳酸菌”或“酵母菌”)优先生长,将马奶中的乳糖分解成,这些易于吸收的单糖为(填“乳酸菌”或“酵母菌")提供了碳源,并提供了一个合适的PH值.(3)表中D组的培养条件应该设置为.8.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流感病毒颗粒外表面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血细胞凝集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研究表明神经氨酸酶可催化裂解宿主细胞和病毒粒血凝素和NA上糖侧链末端的唾液酸残基,从而促进新形成的病毒粒子从感染细胞中分离与扩散,促进病毒粒子从感染社呼吸道黏膜向周围组织扩散.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月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维持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和病原学检测.临床应用表明,选用奥司他韦(又称达菲,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有一定效果.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重症患者在持续高烧39℃以上时,其体温的主要来源是.(2)选用奥司他韦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是在下列哪些过程中起作用的A.病毒侵染过程B.病毒复制过程C.病毒蛋白质合成过程D.病毒释放过程(3)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引起机体产生,在其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进而分泌大量抗体;当病毒进入细胞后,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发挥作用,必须借助才能清除病毒.(4)进行检查时,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9.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过程如图.据图回答.(1)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2)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个A基因(不考虑变异),A基因复制的模板是.(3)若杂交植物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则杂交植物在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体所占比例为.(4)植物染色体杂交育种的优是.(要求写两点)10.蜜蜂是一种群聚的益虫,蜜蜂的筑巢、语言,以及采粉酿蜜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蜜蜂的侦查蜂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表明蜜源距离很近,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是.(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包含种间互助和.(3)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呢?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实验材料为蜜蜂100只,1朵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的植物花朵,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实验设计见表:组别假设操作步骤预测结果结论1通过花的味道识别2通过花的颜色识别3通过花的外形识别①第2组的“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等方面的要求是.②如果将3组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③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三、选做题【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共1小题,满分15分)11.(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请回答下列与实验室提取芳香油有关的问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可采用的方法有压榨法、和.(2)芳香油溶解性的特点是不溶于,易溶于,因此可用作为提取剂来提取芳香油.(3)橘子果实含有芳香油,通常可用作为材料提取芳香油,而且提取时往往选用新鲜的材料,理由是.(4)对材料压榨后可得到糊状液体,为除去其中的固体物获得乳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5)得到的乳状液加入氯化钠并放置一段时间后,芳香油将分布于液体的层,原因是.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6)从乳状液中分离得到的芳香油中要加入无水硫酸钠,此试剂的作用是.四、选做题【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共1小题,满分0分)12.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制备抗A蛋白抗体的部分流程如下图.请回答:(1)①代表的是过程.为获得A基因表达载体,需用酶对A基因和运载体进行切割.将A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2)利用PCR技术扩增A基因时,设计引物序列的主要依据是,加入引物的作用是.(3)与体内DNA复制相比较,PCR反应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才能进行,并且要严格控制等条件.(4)过程③采用的技术是,获得的X叫细胞.2017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下列关于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膜蛋白能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B.细胞膜上的膜蛋白都能接受激素分子的信号C.膜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且都需要mRNA参与D.被HIV侵染的T细胞的膜蛋白的组成会部分改变【考点】21:细胞膜的成分.【分析】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蛋白质功能多样性的体现: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进行信息传递,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2、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生物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解答】解:A、需要膜蛋白协助的跨运输,可能是协助扩散,也可能是主动运输,协助扩散是被动运输,A正确;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功能具有多样性,受体蛋白能接受激素分子的信号,B错误;C、膜蛋白与其他蛋白质一样,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需要mRNA为模板,C正确;D、被HIV侵染的T细胞是靶细胞,能被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因此膜蛋白质的组成会发生部分改变,D正确.故选:B.2.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单子叶植物.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将发芽种子的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出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麦芽糖B.利用小麦叶肉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和盐酸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D.利用小麦根尖进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时,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考点】1K:检测还原糖的实验;1E: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3U: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4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1、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2、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还原糖鉴定实验过程中需要水浴加热,A错误;B、叶肉细胞中具有叶绿体,利用小麦叶肉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C、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C错误;D、利用小麦根尖进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时,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正确.故选:D.3.动物和人体都是开放的系统,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都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而人体内则具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机理是促进肝糖原氧化分解供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其分泌存在反馈调节C.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D.有的内分泌腺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可看作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E1: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解答】解:A、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而人体内则具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但不能促进肝糖原氧化分解供能,B错误;C、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C 正确;D、有的内分泌腺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可看作反射弧的组成部分,D正确.故选:B.4.花卉栽培中常用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来繁殖,如四季海棠的叶落入潮缉的土壤后,适宜条件下可发育成一株幼苗,这一过程所涉及的有关生理活动中正确的是()①细胞分裂、脱分化、再分化、组织器官形成②细胞间只依赖受体进行信息交流③植物激素如脱落酸等的调节作用④植株可通过光合作用参与碳循环⑤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能产生突变和棊因重组⑥细胞中每对等位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④⑥D.④④⑤【考点】C7:植物激素的作用;24:细胞膜的功能;51:细胞的分化;9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分析】一种植物的叶落入潮湿的土壤后,可发育成一株完整的幼苗,这一过程涉及到细胞的分裂、分化,生长发育;细胞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但幼苗不存在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解答】解:①叶片发育成一株幼苗的过程为无性繁殖的过程,涉及到细胞分裂、脱分化、再分化、组织器官形成,①正确;②高等植物仙林的细胞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不需要受体,②错误;③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起调节作用,如生长素、脱落酸,③正确;④光合作用可以固定二氧化碳,植株可通过光合作用参与碳循环,④正确;⑤自然状态下的基因重组需要通过减数分裂才能实现,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能产生突变,不能产生基因重组,⑤错误;⑥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中,而形成幼苗的过程为有丝分裂,⑥错误.①③④正确.故选:A.5.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 降解.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这种特异性siRNA内一定含有氢键B.此种siRNA会使细胞分裂速度加快C.细胞周期蛋白A的合成会受此种siRNA影响D.细胞周期蛋白A可能需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考点】7C:DNA分子的复制.【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紧扣题干信息“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准确答题.【解答】解:A、这种特异性siRNA是一种双链RNA,因此含有氢键,A正确;B、此种siRNA会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使细胞分裂速度减慢,B错误;C、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由此可见,细胞周期蛋白A的合成会受此种siRNA影响,C正确;D、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而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因此细胞周期蛋白A可能需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B.6.AA和aa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 n,则在此过程中()A.AA和aa的亲本不含等位基因,杂交结果不符合分离定律B.此过程共发生了n次等位基因的分离C.杂交后代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D.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考点】B5:基因频率的变化;85: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AA和aa 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n,共进行了(n﹣1)此减数分裂,发生了(n﹣1)次等位基因分离;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是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如果没有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条件,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解答】解:A、AA和aa不含等位基因,但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 错误;B、AA和aa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n,共发生了(n﹣1)次等位基因的分离,B错误;C、AA和aa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n,杂交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C错误;D、由于没有突变、选择、没有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因此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7.马奶酒是马奶经乳酸菌、酵母菌共同发酵后的制品,为研究乳酸菌与酵母菌共同发酵时菌体的生长的状况,更广泛的挖掘益生菌的实际应用价值,研究人员从马奶酒中分离得到两种优良菌株,以脱脂马奶为培养液设计了4组实验分组接种菌种培养条件A组乳酸菌37℃静置培养36hB组酵母菌30℃摇床培养36hC组乳酸菌、酵母菌(1:1)先37℃静置培养8h,后30℃摇床培养至36hD组乳酸菌、酵母菌(1:1)?注:此处摇床培养目的是增加O2的量每4h测定活菌数目,并按活菌数目的对数绘制生长曲线,图是酵母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请回答:(1)A组中乳酸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B组酵母菌产生CO2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2)C组双菌培养中,0~8h酵母菌生长速率明显小于酵母菌单菌培养,原因是温度、氧气都不是其生长的最适条件;培养至36h 时达到最大值且大于单菌培养,原因是乳酸菌(填“乳酸菌”或“酵母菌”)优先生长,将马奶中的乳糖分解成半乳糖、葡萄糖,这些易于吸收的单糖为酵母菌(填“乳酸菌”或“酵母菌”)提供了碳源,并提供了一个合适的PH值.(3)表中D组的培养条件应该设置为先30℃摇床培养8h,后37℃静置培养至36h .【考点】3O: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根据表格分析,A组乳酸菌的生长条件是37℃,无氧;B 组酵母菌的生长条件是30℃,需氧;C组乳酸菌、酵母菌(1:1),条件先37℃静置培养8h,后30℃摇床培养至36h;D组乳酸菌、酵母菌(1:1),条件先30℃摇床培养8h,后37℃静置培养至36h.【解答】解:(1)A组中乳酸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B组酵母菌摇床培养目的是增加O2的量,则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场所是线粒体.(2)C组双菌培养中,0~8h条件为37℃静置培养,温度、氧气都不是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条件,则酵母菌生长速率明显小于酵母菌单菌培养;培养至36h时达到最大值且大于单菌培养,原因是乳酸菌优先生长,将马奶中的乳糖分解成半乳糖、葡萄糖,这些易于吸收的单糖为酵母菌提供了碳源,并提供了一个合适的PH值.(3)表中D组的培养条件和C组对照,应该设置为先30℃摇床培养8h,后37℃静置培养至36h.故答案为:(1)无氧呼吸线粒体(2)温度、氧气乳酸菌半乳糖、葡萄糖酵母菌(3)先30℃摇床培养8h,后37℃静置培养至36h8.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流感病毒颗粒外表面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血细胞凝集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研究表明神经氨酸酶可催化裂解宿主细胞和病毒粒血凝素和NA上糖侧链末端的唾液酸残基,从而促进新形成的病毒粒子从感染细胞中分离与扩散,促进病毒粒子从感染社呼吸道黏膜向周围组织扩散.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月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维持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和病原学检测.临床应用表明,选用奥司他韦(又称达菲,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有一定效果.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重症患者在持续高烧39℃以上时,其体温的主要来源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2)选用奥司他韦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是在下列哪些过程中起作用的A.病毒侵染过程B.病毒复制过程C.病毒蛋白质合成过程D.病毒释放过程(3)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引起机体产生淋巴因子,在其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进而分泌大量抗体;当病毒进入细胞后,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发挥作用,必须借助细胞免疫才能清除病毒.(4)进行检查时,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体温的维持是靠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热能完成的;2.病毒无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寄生在活细胞中,完成自身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3.体液免疫主要消灭细胞外毒素,细胞免疫主要消灭胞内寄生菌或病毒.【解答】解:(1)细胞呼吸过程中,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这部分热能主要用来维持体温,故重症患者在持续高烧39℃以上时,其体温的主要来源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二、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第14-18题为单选,第19-22题为多选)。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B .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规律与黑体的温度无关C .对放射性物质施加压力,其半衰期不变D .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波长相等 【答案】C 【解析】考点:原子核的结合能、半衰期、黑体辐射规律、德布罗意波。
【名师点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核内自身的因素决定的,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比结合能越大,将核子分解需要的能量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黑体辐射规律,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黑体辐射的强度越大;德布罗意波波长与动量有关,动能相等,动量不一定相等,德布罗意波长不一定相等。
15.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 =t 1时相交于P 点,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 ,△OPQ 的面积为S ,在t =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 .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 ′,则下面四组t ′和d 的组合可能是( )A .1t t =',S d =B .121t t =',S d 41= C .121t t =',S d 21= D .121t t =',S d 43=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在t 1时刻如果甲车没有追上乙车,以后就不可能追上了,故1t t <',从图象中甲、乙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即对应的位移看:因为要相遇两次,所以第一次相遇不可能在t 1时刻,A 错误;当121t t ='时,由几何关系可知甲的面积为S ,乙的面积为4S ,所以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多出S 43,即相距S d 43=时,正好相遇,故B 、C 组合不可能,D 组合可能;故选D 。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南阳市一中2017届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集合{}{}2|113,|230M x x N x x x =<+<=-->,则()()R R C M C N =A.[](]1,02,3-B. ()()1,02,3-C. ()[)1,02,3-D. ()1,3-2.i 为虚数单位,则201711i i ⎛⎫-= ⎪-⎝⎭A.i -B. 1-C. iD.13.已知{}n a 为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满足134,,a a a 成等比数列,n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3253S S S S --的值为A. -2B. -3C. 2D. 34.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328π+B.8323π+C. 8163π+ D. 168π+5.设实数,x y 满足约束条件02200y x x y x -≥⎧⎪-+≥⎨⎪≥⎩,若目标函数()0z mx y m =+>的最大值为6,则m 的值为A. 2B. 4C. 8D. 166.已知曲线ln y x x =+在点()1,1处的切线与曲线()()2210y ax a x a =+++≠相切,则a 等于A. 7B. 8C. 9D. 107.《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其中第六章“均输”中,有一竹容量问题,某教师根据这一问题的思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m 的值为35,则输入a 的值为 A. 4 B. 5 C. 7 D. 118.已知函数()()[]()2cos 0,0,f x x ωϕωϕπ=->∈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若3,22A B ππ⎛⎛⎝⎝,则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A. 32,2,44k k k z ππππ⎡⎤-++∈⎢⎥⎣⎦ B. 372,2,44k k k z ππππ⎡⎤++∈⎢⎥⎣⎦C. 3,,88k k k z ππππ⎡⎤-++∈⎢⎥⎣⎦D. 37,,88k k k z ππππ⎡⎤++∈⎢⎥⎣⎦9.在区间[]1,3-上随机取一个数x ,若x 满足x m <的概率为0.75,则m =A. 0B. 1C. 2D. 310.使()2log 1x x -<+成立的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1-∞B. (),0-∞C.()1,-+∞D.()1,0-11.三棱锥P ABC -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1PA PB PC ===,则其外接球上的点到平面ABC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A. 2B. 6C. 3D. 31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2,1AB AD AB DC AB AD DC ⊥===,图中圆弧所在圆的圆心为点C,半径为12,且点P 在图中阴影部分(包含边界)运动,若AP xAB yBC =+,其中,x y R ∈,则4x y-的最大值为A. 32+B.34-C.2D.3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若单位向量12,e e 的夹角为3π,则向量122e e -与向量1e 的夹角为 .14.过点()2,3P 作圆()2211x y -+=的两条切线,与圆相切于,A B ,则直线AB 的方程为 .15.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与抛物线()220y px p =>相交于,a b 两点,直线AB 恰好经过它们的公共焦点F,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16.已知函数()()ln 2x f x x=,关于x 的不等式()()20f x af x +>只有两个整数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推理、验算过程.17.(本题满分12分)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cos15.2A AB AC =⋅= (1)求ABC ∆的面积;(2)若tan 2B =,求a 的值.18.(本题满分12分)某蛋糕店每天制作生日蛋糕若干个,每个生日蛋糕的成本为50元,然后以每个100元的价格售出,如果当天卖不完,剩下的蛋糕作垃圾处理,现搜集并整理了100天生日蛋糕的日需求量(单位:个),得到如图所示的柱状图.以100天记录的各需求量的频率作为每天各需求量发生的概率.若蛋糕店一天制作17个生日蛋糕.(1)求当天的利润y (单位:元)关于当天需求量n (单位:个n N ∈)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天的利润不低于750元的概率.19.(本题满分12分)如图(1)所示,已知四边形SBCD 是由直角SAB ∆和直角梯形ABCD 拼接而成的,其中90SAB SDC ∠=∠=,且点A 为线段SD 的中点,21,AD DC AB SD ===.现将SAB ∆沿AB 进行翻折,使得二面角S AB C --的大小为90,得到图形(2),连接SC ,点,E F 分别在线段,SB SC 上.(1)证明:BD AF ⊥;(2)若三棱锥B AEC -的体积为四棱锥S ABCD -体积的25,求点E 到平面ABCD 的距离.20.(本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2222:10x y P a b a b +=>>的右焦点为()1,0F,且经过点23⎛ ⎝⎭(1)求椭圆P 的方程;(2)已知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C 在椭圆P 上,顶点,B D 在直线7710x y -+=上,求该正方形ABCD 的面积.21.(本题满分12分)已知0a ≥,函数()()22.xf x x ax e =-(1)当x 为何值时,()f x 取得最小值?并证明你的结论; (2)设()f x 在[]1,1-上是单调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请考生在第22、23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给分;作答时,请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涂黑。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带电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电荷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微元法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假设法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理想模型法D.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15.如图所示,地球可以看成一个巨大的拱形桥,桥面半径R=6400km,地面上...行驶的汽车重力G=3×104N,在汽车的速度可以达到需要的任意值,且汽车不离开地面的前提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汽车的速度越大,则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也越大B.不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何,驾驶员对座椅压力大小都等于3×104NC.不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何,驾驶员对座椅压力大小都小于他自身的重力D.如果某时刻速度增大到使汽车对地面压力为零,则此时驾驶员会有超重的感觉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右面靠墙,角为α,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当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这个斜面上自由下滑时,小车对右侧墙壁的压力大小是A.mg sinαcosαB.Mmg sinαcosα/(M+m)C.mg tanαD.Mmg tanα/(M+m)17.如图甲所示,一矩形金属线圈abcd垂直匀强磁场并固定于磁场中,磁场是变化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线圈的ab边所受安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图中的(规定向右为安培力F的正方向)A B C D18.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物理参考答案
1-7、DBCADDB,8.BCD 9.AB 10.AC 11.CD 12.AD
13.(1)6.125±0.002 (2)63.60
14.(1)(2)(3)增加
15.(1)B,D;(2)1.50;1.00;
16.解:⑴设小球击中斜面时的速度为V,竖直分速度为V Y
∴设小球下落的时间为T,竖直方向位移为Y,
水平方向位移为X
∴
设抛出点到斜面最低点的距离为H,以上各式联立:代入数据得
⑵在时间T内,滑块的位移为S
∴且
联立,代入数据得:
17.
18.(1);方向水平向右;(2)电势能减小
了;
(3),方向与V垂直,斜向右上方,即与电场E方向夹角为,
斜向上(1)小球所受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一定沿速度V方向,即有:TAN=
,得;方向水平向右;
(2)竖直方向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故上升时间为;上升的高度为
到最高点时速度为水平方向,设为,则有:
,
O由动能定理得得
,
即电势能减小了。
(3)将初速度分解为沿V反方向的分量
和垂直此方向的分速度;
小球在方向做类竖直上抛运动,到“最高点”处速度仅有垂直于方向的分速度,
此时合力对小球做的负功最多,即小球的速度最小,且为,方向与V垂直,
斜向右上方,即与电场E方向夹角为,斜向上。
19.(1)2/S2。
(2)16/S.(3)L=48,Q=160J.。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膜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膜蛋白能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B. 细胞膜上的膜蛋白都能接受激素分子的信号
C. 膜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且都需要mRNA参与
D. 被HIV侵染的T细胞的膜蛋白的组成会部分改变
2.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单子叶植物。
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 将发芽种子的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出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麦芽糖
B. 利用小麦叶肉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和盐酸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D. 利用小麦根尖进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时,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3. 动物和人体都是开放的系统,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都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
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而人体内则具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 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机理是促进肝糖原氧化分解供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其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C.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D. 有的内分泌腺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可看作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4. 花卉栽培中常用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来繁殖,如四季海棠的叶落入潮湿的土壤后,适宜条件下可发育成一株幼苗,这一过程所涉及的有关生理活动中正确的是
①细胞分裂、脱分化、再分化、组织器官形成
②细胞间只依赖受体进行信息交流
③植物激素如脱落酸等的调节作用
④植株可通过光合作用参与碳循环
⑤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能产生突变和基因重组
⑥细胞中每对等位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④⑥
D. ①④⑤
5. 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这种特异性siRNA内一定含有氢键
B. 此种siRNA会使细胞分裂速度加快...
C. 细胞周期蛋白A的合成会受此种siRNA影响
D. 细胞周期蛋白A可能需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6. 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杂交产生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 n,则在此过程中
A. AA和aa的亲本不含等位基因,杂交结果不符合分离定律
B. 此过程共发生了n代的等位基因的分离
C. 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保持不变
D. 理想状态下,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二、非选择题
7. 马奶酒是马奶经乳酸菌、酵母菌共同发酵后的制品,为研究乳酸菌与酵母菌共同发酵时菌体生长的状况,更广泛的挖掘益生菌的实际应用价值,研究人员从马奶酒中分离得到两种优良菌株,以脱脂马奶为培养液设计了4组实验
注:此处摇床培养目的是增加O2量
每4h测定活菌数目,并按活菌数目的对数绘制成生长曲线,下图是酵母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请回答:
(1)A组中乳酸菌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B组酵母菌产生CO2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
(2)C组双菌培养中,0~8h酵母菌生长速率明显小于酵母菌单菌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都不是其生长的最适条件;培养至36h时达到最大值且大于单菌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填“乳酸菌”或“酵母菌”)优先生长,将马奶中的乳糖分解成_________,这些易于吸收的单糖为_______________(填“乳酸菌”或“酵母菌”)提供了碳源,并提供了一个适宜的PH值。
...
(3)表中D组的培养条件应该设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
流感病毒颗粒外表面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血细胞凝集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
研究表明神经氨酸酶可催化裂解宿主细胞和病毒粒血凝素和NA上糖侧链末端的唾液酸残基,从而促进新形成的病毒粒子从感染细胞中分离与扩散,促进病毒粒子从感染社呼吸道黏膜向周围组织扩散。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月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维持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和病原学检测。
临床应用表明,选用奥司他韦(又称达菲,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有一定效果。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重症患者在持续高烧39℃以上时,其体温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
(2)选用奥司他韦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是在下列哪些过程中起作用的_____
A.病毒侵染过程
B.病毒复制过程
C.病毒蛋白质合成过程
D.病毒释放过程
(3)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在其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进而分泌大量抗体;当病毒进入细胞后,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发挥作用,必须借助_________才能清除病毒。
(4)进行检查时,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过程如图。
据图回答。
(1)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
(2)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_____________个A基因(不考虑变异)。
(3)若杂交植物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则杂交植物在_____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4)植物染色体杂交育种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两点)
10. 蜜蜂是一种群聚的益虫,蜜蜂的筑巢、语言,以及采粉酿蜜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1)蜜蜂的侦查蜂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表明蜜源距离很近,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包含种间互助和________________。
(3)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呢?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为蜜蜂100只,1朵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的植物花朵,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
实验设计见下表:
①第2组的“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等方面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将3组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③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请回答下列与实验室提取芳香油有关的问题: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可采用的方法有压榨法、_______和________。
(2)橘子果实含有芳香油,通常可用________作为材料提取芳香油,而且提取时往往选用新鲜的材料,理由是________。
(3)得到的乳状液加入氯化钠并放置一段时间后,芳香油将分布于液体的______层,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从乳状液中分离得到的芳香油中要加入无水硫酸钠,此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12. 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制备抗A蛋白抗体的部分流程如下图。
请回答:
(1)①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过程。
为获得A基因表达载体,需用__________酶对A基因和运载体进行切割。
将A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PCR技术扩增A基因时,设计引物序列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加入引物的作用是________。
(3)与体内DNA复制相比较,PCR反应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才能进行,并且要严格控制____________等条件。
(4)过程③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