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及理念 ppt
- 格式:ppt
- 大小:484.00 KB
- 文档页数:43
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最新走向随着经济全球化、项目管理国际化的发展,工程项目日益复杂,建设速度日益加快,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已呈现出了既规范又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除CM、PM等通用的管理模式外,还有EPC(工程总承包)、BT(建设—移交)和BOT(建设—运营—移交)等方式,依据政府非营利性投资项目的运作,又出现了专业化公司代业主进行项目管理的“代建制”等新模式。
我国新时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可简要地用“两个竞争”、“三个提升”、“四个走向”来描述。
1.两个竞争(1)以降低报价为主的费用竞争转向技术、管理为主的竞争1984年我国实行招投标管理体制以后,第一次把项目实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施了“以定额为主线,设定标底,限制报价”的市场运作模式。
这一模式由于受量价合一定额的制约,使得标底和报价均严重脱离市场,从而导致市场竞争的模糊和不彻底,企业真正的水平和实力无法在投标竞争中体现,基本建设项目造价掌握也成为空中楼阁,单纯的拟合定额的竞争模式难以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
20XX年原建设部发布了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明确提出“无标底招标、清单计量、市场定价、企业竞耗”的市场模式。
虽然以综合单价自主报价的方式触动了企业的深层次竞争意识,但由于片面强调低标价中标,而且清单完全建立在技术已经定格的施工图设计基础上,不能也不利于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XX年,主管部门实施新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后,价格竞争空间大幅削减,促使企业强化管理、优化技术方案、广泛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来提升自身竞争实力。
特殊是随着政府大力引导企业推行工程总承包以来,把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纳入到竞争机制中,极大地调动了广阔企业的生产力进步意识,尤其是政府主管部门对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改革,施工图设计将逐步位移到施工企业,以初步设计(或方案设计)招标的总承包运作模式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新阶段的典型体现。
(2)市场准入以企业资质为主的竞争渐渐趋向于企业自主品牌能力的竞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业主对建筑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愈来愈重视承建自己工程的项目经理的综合素养以及项目团队能否供应高水平管理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