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处理15
- 格式:ppt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17
一、填空题1.任何一个随机系统,其信息熵都有一个值,即各状态出现为时,熵为最大。
2.H(p1,p2,,,pn) = H(p1,p2,,,pn,0) = H (p1,p2,,,pn,0,,,0),说明某系统的事件数增加了,但这些事件的出现概率为时,该系统的熵不变。
称为熵的。
3.任何一个随机系统(共有n个状态),各状态出现为时,且各个状态无相关性,其信息熵都有一个最大值。
4.任何一个系统(共有n个状态),各状态出现一般为,且各个状态有相关性,其实际信息熵(H)都有小于最大值,即。
5.冗余度使得信息传递的效率,冗余度可以信息传递中的抗干扰能力。
6.决定教师分析教材的和,称为教材观。
7.教材分析的类别总的可分为:和。
8.根据教材分析所采用的表现手段不同,可以分为基于的表现方法和基于的表现方法。
9.使用逻辑法分析分析时,在若干形成关系中,若某一目标对应多个低级目标,则优先安排那些目标水平的低级目标;若目标的水平相同,则应优先安排那些应用性的低级目标。
10.以ISM法分析教材结构,其分析流程有、、制作形成关系图、研讨。
11.逐语记录法是一种用于语言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教学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将变成,实现教学过程的数据处理。
12.Rt-Ch图中,Rt和Ch分别表示教学过程中的T 和。
17.T行为占有率Rt 表示教学过程中T行为,行为转换率Ch 表示教学过程中,T行为与S行为间的相互转换次数与总的行为。
13.针对具体的技能、知识、能力、适应性等特性的测试为测试,而针对心理特征的测试为测试。
14.教育信息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教育信息的结构形式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熵的大小主要用于表示概率系统的____________程度。
17.标准测试所依据的理论是____________。
《教育信息处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与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三)课程中文名称:教育信息处理(四)授课对象:教育技术学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工学院(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和线性代数等。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育信息处理》,傅德荣, 章慧敏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2]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 《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杨晓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 《教育信息处理原理》,薛理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5] 《教育信息论》,张铁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6] 《应用多元分析》,樊家琨,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
(八)课程性质《教育信息处理》是教育技术专业必修课程,基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适应教育发展、改革和人才需求的需要。
教育信息处理是以信息科学的思想与理论,技术与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型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程介绍了教育信息处理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它们可以用于规划、设计和评价各类教育信息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信息论基础、多元统计方法、解释结构模型法、结构化文本设计技术、教学分析、测试于测试理论、学生集团应答分析、s-p表分析法、生理信息与教学过程。
教育信息处理的研究与应用,不仅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它对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它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和学,学习者将能够:1. 了解一些教育信息处理的基本技术与方法2. 掌握各种教育统计的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处理的能力3. 学习之后,能够在实践中尝试用一些教育信息处理技术与方法,并能尝试引进和采用一些新的技术与方法。
填空:1、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各个学习者不同需求和特点的教学。
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而实现。
2、程序教学的特点是:小的学习步骤;自定学习进度;积极反应、即时反馈等。
3、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估教与学全过程的总方法。
4、我国教育技术源于欧美的视听教育,教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应用学科,整合了多门相关科学的理论。
5、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的指导理论。
现代学习理论可分4种类型,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认知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6、程序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代表是布鲁纳。
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罗杰斯,他认为,学习原则的一个核心,是要让学生自由学习。
8、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主要因素:学习基础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环境。
9、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的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10、教学活动过程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
11、教学的三种结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
12、教学资源指促进学习的一切物质条件、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社会与人文资源。
13、网上教育资源的特点是:多样性、便捷性、共享性、时效性、交互性、丰富性。
14、教育信息处理是计算机在教育应用中的重要方面,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检索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和各种有用信息,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效率。
15、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有: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数字化。
16、网上教学环境具有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优势互补性等特点。
17、个别指导教学形式是通过教师或教学软件(如CAI、个别化学习支持软件)对学生进行指导式实现的。
这种指导有同步指导和异步指导两种方式。
18、自主学习形式包括四个因素,问题、信息资料、提示、反馈。
19、比较典型的课堂教学媒体环境有组合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和语言实验室。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育信息处理》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香农将信息定义为()。
2、在现代通信中,信源和信宿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它们分别为信息的()和()。
3、按传输媒介可将信道分为:()和()。
4、教育信息系统由()、()、受教育者、()和教育信息传输子系统组成。
5、狭义的教育信息源是()的研究重点,实态教育信息源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定义,是()的研究重点。
6、根据在教育信息系统中所实现的功能,可以将教育信息分为()、()和()。
7、教学活动可以看作是按()信息所规定的顺序和方式来传递()信息的一系列过程。
8、教育信息系统中,教育者由()、教育研究人员、教育管理者、()和()等组成。
9、根据消息的不同的随机性质,可将信源分成()、()、()、()等。
10、离散信源输出的都是单个符号的消息,它们符号集的取值是()或()。
11、连续信源输出的是单个符号的消息,但其可能出现的消息数是不可数的无限值,这些消息数据取值是(),但又是()。
12、在信息传输的一般情况下,收信者所获得的信息量应等于信息传输前后不确定性的()的量。
13、从提高传输信息效率的观点出发,总是希望()或()剩余度。
14、所谓题目难度就是指()该题目的考生在()考生中所占的比率,有时也称为答对率或通过率。
15、所谓题目区分度则是指考生的()与其()的相关系数。
16、标准化试卷中对于是非题,偶然碰对的可能性是(),由四个选项构成的多项选择题偶然碰对的可能性为()。
17、考试过程可以看作信息传输过程,试卷为(),考生的思维为(),考生的答卷为接收到的信息。
18、信源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的熵(或平均信息量)称为信源的(),也叫()。
19、如果通过编码改变信源空间的概率分布P(X)使接收熵速率达到最大,则该最大值就是信道容量,它仅反映信道的()而与()无关。
20、课堂教学中,信道传递形式的多少影响着总信道容量。
传递形式越(),总信道容量越()。
教育信息处理课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信息概述1 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和信息处理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设计是在信息收集、分析、加工、处理的基础上,实现创造信息的操作过程;教学实施是信息的呈现、传递、处理和控制的阶段;教学评价是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阶段。
2 教育信息的获取:可利用(网络)调查(量表、问卷)、(网络)考试、(网络)交流工具、文献检索(书、杂志、光盘、搜索引擎)、访谈、观察、实地考察、实验等。
教育信息的处理:可利用教材分析(图、ISM)、教学分析(逐语记录、分类、时序、S-T)、结构分析(S-P表、IRS图)、多元分析(回归、聚类)、生物信息分析等方法,可用Excel、SPSS及专门软件等。
教育信息的表达和传送:可利用word、Powerpoint、Authorware、Frontpage等软件,网络、传统媒体等途径。
3 信息论的奠基者香农(C.E.Shannon)将信息定义为熵的减少,即信息可以消除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并将消除不确定程度的多少作为信息量的量度。
信息的价值因人而异。
是否是信息,不是由传者,而是由受者所决定。
4 教育信息表现的结构形式:矩阵、时间序列、图5教育数据数量化的尺度有四种,分别是名义尺度(nominal scale)、序数尺度(ordinal scale) 、等距尺度(interval scale,equal unit scale)、比例尺度(ratio scale)。
第二章:教育信息熵1 信息量:以2为底的对数,单位为字位(bit)。
若对数是以e或10为底,H的单位为nat或dit。
2 信息熵,简称为熵(entropy)。
熵的意义:熵的大小可用于表示概率系统的不确定程度。
设概率系统中有n个事件,每一事件产生的概率为:p i(i=1~n)当事件I产生后,给予我们的信息量为对于n个事件构成的概率系统,每一事件产生的平均信息量为:H为信息熵信息熵的基本性质:单峰性、对称性、渐化性、展开性、确定性3 相对信息熵h信息熵的计算与系统中事件数的多少有关,它不利于我们对不同系统的熵进行比较。
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二○○二年九月四日)序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我国社会生活和经济领域的诸多方面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教育、应用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竞争素质的高低,成为衡量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面对新世纪初叶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要求,制定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对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确保在新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回顾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而蓬勃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同志早在20年前就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等论断。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战略任务,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把推进信息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从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到中央的战略部署,都明确指明和绘制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基本蓝图。
1.1地位和作用教育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结合越来越密切,一方面;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事业,担负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知识贡献的重任;另一方面,作为教育主体的各高校必然参与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活动。
实现信息化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只有建设一大批具备现代信息化培养基础条件的大学、职业技术院校、中学和小学,培养一支庞大的具备现代信息化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确立起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观念,才能实现国家信息化、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综合素质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的原则。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C.教育与惩罚并重D.开除学籍【答案】 A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C.德育、智育、体育、关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答案】 C3、一位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兢兢业业,不干出点样不甘心;无私奉献,用花和果来成就事业;热衷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真情呵护年轻教师,甘为人梯。
这符合()的要求。
A.爱国守法B.爱岗敬业C.关爱学生D.终身学习【答案】 B4、初入园的小朋友害怕幼儿园厕所里的蹲坑,黎老师就在每个蹲坑的两边合适的位置,用环保油漆画上了可爱的小脚印。
孩子们看了既新奇又喜欢,如厕时都去踩自己喜欢的小脚印。
A.长期性B.示范性C.复杂性D.创造性【答案】 D5、下列属于隋唐时期作品的是()A.《碣石调·幽兰》B.《霓裳羽衣曲》C.《杏花天影》D.《潇湘水云》【答案】 B6、幼儿萌萌午休时不睡觉还发出吵闹的声音,何老师把她关在厕所里,以免影响其他幼儿休息、何老师的做法()。
A.不正确,侵犯幼儿的人身权和人格尊严B.不正确,侵犯了幼儿的思想自由和受教育权C.正确,有利于保障其他幼儿午间休息的权利D.正确,有利于引导萌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答案】 A7、小马(16岁)被劳动教养一年后,参加了当年的高考,成绩超过了报考学校的分数线,但学校因其曾被劳动教养过而拒绝录取。
该学校的做法违反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B.《民法通则》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治安管理处罚法》【答案】 A8、“请你记住,你不仅是你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