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三要素法
- 格式:ppt
- 大小:285.50 KB
- 文档页数:9
WORD 格式.分享方法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一阶电路是指含有一个储能元件的电路。
一阶电路的瞬态过程是电路变量有初始值按指数规律趋向新的稳态值,趋向新稳态值的速度与时间常数有关。
其瞬态过程的通式为f (t ) = f (∞) + [ f (0+) – f (∞)]τt-e式中:f (0+) —— 瞬态变量的初始值; f (∞) —— 瞬态变量的稳态值; τ —— 电路的时间常数。
可见,只要求出f (0+)、f (∞)和 τ 就可写出瞬态过程的表达式。
把f (0+)、f (∞)和 τ 称为三要素,这种方法称三要素法。
如RC 串联电路的电容充电过程,u C (0+) = 0, u C (∞) = E , τ = RC ,则u C (t)= u C (∞)+[ u C (0+) − u C (∞)]τt-e结果与理论推导的完全相同,关键是三要素的计算。
f (0+)由换路定律求得,f (∞)是电容相当于开路,电感相当于短路时求得的新稳态值。
τ = RC 或RL=τ,R 为换路后从储能元件两端看进去的电阻。
三个要素的意义:(1) 稳态值f (∞):换路后,电路达到新稳态时的电压或电流值。
当直流电路处于稳态时,电路的处理方法是:电容开路,电感短路,用求稳态电路的方法求出所求量的新稳态值。
(2) 初始值f (0+):f (0+)是指任意元件上的电压或电流的初始值。
(3) 时间常数τ:用来表征暂态过程进行快慢的参数,单位为秒。
它的意义在于,a. τ越大,暂态过程的速度越慢,τ越小,暂态过程的速度则越快,b.理论上,当t 为无穷大时,暂态过程结束;实际中,当t =(3~5)τ时,即可认为暂态过程结束。
时间常数的求法是:对于RC 电路τ=RC ,对于RL 电路τ=L/R 。
这里R 、L 、C 都是等效值,其中R 是把换路后的电路变成无源电路,从电容(或电感)两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同戴维宁定理求R 0的方法)。
c.同一电路中,各个电压、电流量的τ相同,充、放电的速度是相同的。
《瞬态过程》教学设计设计者:陕西省黄龙县职业中学刘魁飞715700【教学内容】瞬态过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工基础》第2版周绍敏主编第13章)【教学目标】1.了解瞬态过程、换路定律和一阶电路初始值的计算;2.了解RC电路瞬态过程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
能确定时间常数、初始值和稳态值三个要素。
3.了解RL电路瞬态过程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
能确定时间常数、初始值和稳态值三个要素。
4.了解用三要素法分析一阶电路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1、换路定律。
2、一阶电路初始值、时间常数和稳态值的概念和计算。
难点:1、换路定律和初始值的求解。
2、一阶电路的分析。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启发式教学法。
(2)采取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以举例讲解为主流程。
(3)运用“引—激—举—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自制演示课件、多媒体机房、投影仪【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第1课时)师:火车在车站发车时,从停车的稳态可能直接(即不需要过程)达到每小时80Km匀速运动的稳态吗?电动机起动前是静止不动的,是一种稳态,可能起动后直接达到一定转速,即另一稳定状态吗?生:不可能。
师:凡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从一种稳态转换到另一种新的稳态,是不可能发生突变的,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物理过程就叫做瞬态过程,类似的现象在电路中也存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瞬态过程设计意图: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1、了解电路中的瞬态过程:a. 如图为第四章讲到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的电路图,它就是一个瞬态电路。
当开关接到“1”稳态时,即Uc1=E,当t=0时,开关由“1”扳向“2”时,其电压不可能马上至0,但放电结束后Uc1=0,如果将Uc1=E和Uc1=0看成开关S动作前后的两个稳态,那么从前者到后者之间的变化过程就是瞬态过程。
b.同样,通过第六章的自感实验我们也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安全生产标准化13要素安全生产标准化13要素近年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安全生产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为了规范生产过程,提高生产安全水平,国家制定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安全生产标准化13要素是其中的核心内容,本文将逐一介绍这13个要素。
第一要素:安全生产标准法规制度。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并将其贯彻到企业的各个层级中。
标准法规制度的建立可保证工作人员遵守相关规定,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第二要素:组织人事制度。
企业要按照不同岗位需求,设定相应的人员配备标准,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保证人事制度执行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第三要素:安全生产生产运行管理制度。
企业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生产计划、装备管理、工艺操作等方面的规定,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第四要素: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企业应制定资金和资源投入的严格管理制度,保证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第五要素: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企业应制定科学的培训教育计划,对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防范和控制安全生产事故。
第六要素:安全检查监督制度。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检查监督制度,明确检查频次和内容,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性。
第七要素:事故处理与调查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处理与调查制度,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提取教训,及时纠正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第八要素:应急救援与演练制度。
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救援和演练制度,定期组织演练活动,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前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
第九要素:职业卫生与环境保护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制度,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做好企业周边环境的监测与保护,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第十要素:安全信息化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电路分析》考试大纲(专科,专升本,本科)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特别是电子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对指导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普遍性。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定理,分析方法等,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课程前修课程为“大学物理”及“高等数学”。
二.主要教材:《电路分析》胡翔骏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内容及考核重点按教材章节列出,有*号的内容对专科不要求。
上篇电阻电路分析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集总参数, 电路模型。
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功率,电位,关联参考方向。
1-3. 基尔霍夫定律:KCL , KVL及其推广。
1-4. 电阻元件:定义,线性非时变电阻的欧姆定律(VCR),功率,开路,短路的概念。
电阻器的额定值。
1-5. 独立电压源及独立电流源:定义及其性质。
1-6. 两类约束及电路方程。
1-7. 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
1-8. 分压电路和分流电路:熟记分压分流公式。
第2章线性电阻电路分析2-1.电阻单口网络:线性电阻串联、并联、混联的等效电阻。
独立电压源串联,独立电流源并联。
含独立源电阻单口网络的两种等效电路及等效互换。
*2-2.电阻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相互等效变换的公式。
2-3.网孔分析法:列写方程的方法和规律,含独立电流源电路网孔方程列写。
2-4.结点分析法:列写方程的方法和规律,含独立电压源电路结点方程列写。
*2-5.含受控源电路分析:四种受控源的描述方程及符号。
含受控源单口网络的等效。
含受控源电路的网孔方程列写及结点方程列写。
2-6.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本章的总结。
第4章网络定理4-1.叠加定理:线性电路及其性质。
叠加定理解题。
4-2.戴维宁定理:用戴维宁定理解题的步骤方法。
4-3.诺顿定理和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用诺顿定理解题的步骤方法。
单选题(10.0 分)1. 电路中电流的实际方向是( )A) A:确定的B) B:唯一的C) C:假定的纠错(10.0 分)2. 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相反方向为电流的( )A) A:实际方向B) B:参考方向C) C:主方向纠错(10.0 分)3.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适用于()A) A:节点B) B:支路C) C:回路纠错(10.0 分)4.基尔霍夫电压定理适用于()A) A:节点B) B:广义节点C) C:回路纠错(10.0 分)5. 理想电压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流过理想电压源的电流()A) A:越大B) B:越小C) C:不能确定纠错(10.0 分)6. 理想电流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它的端电压()A) A:越高B) B:越低C) C:不能确定纠错(10.0 分)7.图1所示电路,E=10V,I S=2A,R L=2Ω,则U= ( )。
A) A:4VB) B:6VC) C:10V纠错(10.0 分)8.图1所示电路,E=10V,I S=2A,R L=2Ω,则U1=( )。
A) A:4VB) B:6VC) C:10V纠错(10.0 分)9. 当电阻R上电压u和电流i参考方向非关联时,欧姆定律的表达式为( )。
A) A:u=RiB) B:u=-RiC) C:u=R|i|纠错(10.0 分)10.若电源的开路电压为12V,其短路电流为30A,则该电源的内阻为( )欧姆。
A) A:2B) B:0.1C) C:0.4纠错(10.0 分)11.下图所示电路,Iab=( )。
A) A:1AB) B:0AC) C:2A纠错(10.0 分)12.下图所示电路中,I1=()。
A) A:1AB) B:0AC) C:2A纠错(10.0 分)13.下图所示电路中,I2=()。
A) A:1AB) B:0AC) C:2A纠错(10.0 分)14.电力系统的作用是()。
A) A: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B) B:传递和处理信号C) C:产生电能纠错(10.0 分)15.扩音机的电路作用是()。
直流电路、动态电路、交流电路(含耦合电感、变压器)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直流电路一、复习内容1.电压、电位、电流及参考方向、电功率:UI P =P.5(1)U 、I 参考方向关联:⎩⎨⎧<>=)(00提供实发实吸吸UIP (2)U 、I 参考方向非关联:⎩⎨⎧<>-=)(00提供实发实吸吸UIP 2.欧姆定律:(1)U 、I 参考方向关联:RI U =;(2)U 、I 参考方向非关联:RI U -=3.电压源、电流源及各自特性4.无源和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变换(最简等效电路)5.基尔霍夫定律:⎪⎩⎪⎨⎧==∑∑0ii U KVLI KCL6.两种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P.49(1)有伴电压源等效变换成有伴电流源;(2)有伴电流源等效变换成有伴电压源。
注意:任何支路或元件与电压源并联,对外电路而言,总可等效为电压源;任何支路或元件与电流源串联,对外电路而言,总可等效为电流源;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无等效关系。
P.487.支路电流法:1-n 个节点电流(KCL )方程,1+-n b 个回路电压(KVL )方程。
8.网孔电流法:P.98(1)当支路有电流源时的处理,P.99例3-6;(2)当支路有受控源时的处理,P.99例3-7,要列补充方程。
9.节点电压法:P.105(1)只含一个独立节点的节点电压方程:弥尔曼定理。
P.107图3-21;(2)含独立无伴电压源的处理:P.107例3-13;(3)含受控源的处理:P.108例3-14;(4)利用节点电压法求解运算放大电路:P.111例3-17。
10.叠加定理:P.115。
(1)电压源s U 不作用,短路之;(2)电流源s I 不作用,开路之;(3)线性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响应可以表为激励的线性组合。
11.戴维南定理:oc U ,开路电压;i R,除源后等效电阻。
I12.最大功率传递定理:当L i R R =时,max 4ociP R =13.运算放大器:利用虚短路、虚断路(虚开路),KCL ;利用节点电压法,注意不得对输出点列写方程。
色彩基础知识——色彩三要素
(总第13、14课时)
威海工业技术学校姜彦
一、项目名称:色彩基础知识
子项目名称:色彩三要素
课时安排:6课时,本节为第 5~6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12色相环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正确绘制12色相环色相、明度、纯度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绘画,了解绘画的艺术形式。
三、教学重、难点:对色彩正确的知觉与调色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例、课件,示范工具。
学生准备:水粉颜料、毛笔、卡纸、圆规、30厘米直尺、铅笔等
五、教学方法(策略):讲解演示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相关知识:(知识连接)
教师阐述项目任务:掌握12色相环色相、明度、纯度的变化规律
教师示范讲解:
12色相环变化
一、根据所学知识将12色相环中每一色相进行明度阶练习
学生作品
实施步骤:
通过多媒体放映,边讲边看:讲述某一类型就可以附示范图让学生观察
预计问题及对策:
学生第一次接触专业色彩理论,实践操作和辨别颜色的能力较差,对颜色的控制能力还不能有直观的认知,因此教学做出范例,并进行实践演示,并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建立色彩感觉。
师生互动或学生分组操作
观看老师示范和多媒体示范,参考老师制作的范例,进行操作。
项目评价:能够熟练绘制12色相环每色明度阶变化
项目作业:利用所学进行完成色相环练习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后记:。
《13 桥》学习单
任务一:关注文本,引“文本”
1.《13 桥》是一部(),它包含了()、()和()三要素。
2.梳理情节,概括文章大意。
()→()→()
我学习到了一个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解读环境,识“洪水”
1.用“____”画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
我们小组一共找到了()个描写洪水的句子,分别是第()然段的第()句(大声读句子),我做的批注是()。
2.这些句子都是()描写,作用是()。
任务三:解读人物,懂“老汉”
1.通过这两组词语,我看到了一个()老支书。
2.我们小组一共找到了()处老汉说的话,分别是第()然段的第()句(大声读句子)。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动作、语言,我看到了一个( )老支书。
任务四:解读结局,知“表达”
1.结尾揭示父子关系的设计有什么作用?
补充: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的心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
5.推动情节的发展。
6.深化作品主题。
课题13 — 4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教学难点初始值和时间常数的计算。
教学目标掌握三要素法分析动态电路。
教学重点用三要素法分析动态电路。
课前复习
1.RC电路的瞬态过程。
2.RL电路的瞬态过程。
第四节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一、三要素法
1.一阶线性电路
2.三要素
初始值、稳态值和时间常数。
3.各类响应的通解
f ( t ) = f ( ∝ ) + [ f ( 0+ ) -f ( ∝ )] e-t / τ
式中:f ( 0+ ) 表示电压或电流的初始值。
f ( ∝ ) 表示电压或电流的新的稳态值。
τ表示电路的时间常数。
f ( t )表示电路中待求的电压或电流。
4.f ( 0+ ) 根据换路定律求得。
f ( ∝ )时电容相当于开路,电感相当于短路。
R为在换路后的电路中从储能元件(C或L)两端看进去的输入电阻。
二、举例
例P 210 [例1]、[例2]
课堂练习习题(《电工基础》第2版周绍敏主编)1.是非题(8)~(10)。
2.填充题(7)~(10)。
课堂小结三要素法及通解。
布置作业习题(《电工基础》第2版周绍敏主编)
4.计算题(8)~(10)。
《电路分析基础》作业参考解答第一章(P26-31)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a )解:标注电压如图(a )所示。
由(b 电流源的功率为W P 302152-=⨯-=(发出)电阻的功率为W I P 45953552223=⨯=⨯=⨯=(吸收)1-8 试求题1-8图中各电路的电压U ,并分别讨论其功率平衡。
(b )解:标注电流如图(b )所示。
由KCL 有 故由于电流源的功率为 电阻的功率为 外电路的功率为 且(1由补充题:1. 如图1R 。
图1解:由题得 因为I 32=0所以2. 如图2所示电路,求电路中的I 、R 和s U 。
图2解:用KCL 标注各支路电流且标注回路绕行方向如图2所示。
由KVL 有解得A I 5.0=,Ω=34R 。
故Ω=45,G 1= 故 或2-8 求题2-8图所示各电路中对角线电压U 及总电压ab U 。
题2-8图解:方法1。
将原电路中左边的∆形电路变换成Y 形电路,如下图所示: 由并联电路的分流公式可得A I 1412441=+⨯=,A I I 314412=-=-=故方法2。
将原电路中右边的∆形电路变换成Y 形电路,如下图所示: 由并联电路的分流公式可得A I 2.1614461=+⨯=,A I I 8.22.14412=-=-= 故2-11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题2-11图所示各电路的电流i 。
题2-11图故由即 故 1. 求图3中的电流I 。
图3解:方法1:标注电流如左上图所示。
因为 所以 由KCL 可得方法2:将原电路左边部分进行电源等效变换,其结果如右上图所示。
由此可得2. 如图4所示电路,求电压U 。
3.由故故3-12 用回路电流法求题3-12图所示电路中电流αI 及电压0U 。
解:取回路如下图所示(实际上是网孔电流法),其回路电流方程为 整理得 解得A I 51=,A I 72=,A I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