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 15三要素法 PPT
- 格式:pdf
- 大小:209.61 KB
- 文档页数:3
电工基础课件三要素法
三要素法是电学中描述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的方法,即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在恒温下,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所产生的电阻与电流强度成正比,与电路两端的电压差成反比。
即 U=IR,式中 U 为电压(伏特),I 为电流强度(安培),R 为电阻(欧姆)。
三要素法就是根据欧姆定律,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三个量进行分析和计算。
电压、电流和电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而三要素法则将这些概念进行了统一、系统化的描述和应用。
例如,在一个电路中,我们能够测量到电压和电流两个物理量,那么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就可以计算出电阻了。
三要素法就是根据这样的原理,通过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在进行电路分析时,我们可以根据三要素法将电路中的所有元件视为一个整体,并将电路中的电阻进行分类和拆分,然后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出电路中每一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和电阻,最终针对整个电路进行计算和分析。
对电路分析学习来说十分重要。
电工学讲义第3章一阶动态电路的分析§1三要素法前面已介绍,电容或电感的伏安关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是通过微分或积分来表示的,具有这种特性的元件称为动态元件,又称为储能元件。
如果电路中仅含有一个动态元件,利用戴维南定理,可以将动态元件以外的电路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相串联的电路,从而将原电路等效成如教材95页图3-1所示的简单RC或简单RL电路,这样的电路称为一阶动态电路。
本章介绍一阶动态电路在外加电源的激励下,或在初始储能的作用下,以及电路工作状态发生改变时,电路中电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介绍相应的分析计算方法。
动态电路的经典分析方法是:根据KVL、KCL以及元件的伏安特性建立描述电路动态特性的微分方程,然后求解满足初始条件下该微分方程的解,从而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对这种经典的动态电路分析方法,教材上有所介绍,有兴趣者可阅读教材。
我们在这里主要介绍工程上针对一阶动态电路常用的分析求解方法——三要素法,以及相关的一些概念。
一、有关概念零输入响应:所谓零输入响应,就是动态电路在没有外加电源激励时,由电路中电容或电感上的初始储能所产生的响应。
可以证明,简单RC电路和简单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都是随时间以指数规律形式衰减的,最后衰减到零(教材99页图3-3(a)图和(b)图)。
零输入响应描述了电容C或电感L的放电过程(其初始储能的释放过程)。
RC电路,在放电过程中电容C储存的电场能量,通过电流消耗在电阻元件中转换为热能,随着时间的推延,电阻消耗的能量逐渐增加,而电容的储能逐渐减少,电容电压也随之逐渐下降,因而电流也就逐渐减小,最后电容的储能被电阻消耗殆尽,这时电容电压为零,电流也为零,放电过程便全部结束。
所以,电容放电的过程就是电容的电场能量释放转换为热能的过程。
RL电路的放电(消磁)过程,是将磁场能量释放在电阻元件中转换成热能的过程。
零状态响应:所谓零状态响应,就是电路在初始状态为零的条件下(电容或电感的初始储能为零),由外加激励所产生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