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式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163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压力容器安装、改造与修理的要求5.1安装改造修理单位(1)从事压力容器安装、改造或者重大修理的单位应当是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安装、改造或者重大修理的单位应刍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且有效运行,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对压力容器安装、改造、修理的质量负责;(2)安装改造修理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技术标准;(3)安装改造修理单位应当向使用单位提供安装、改造、修理施工方案、图样和质量证明文件等技术资料。
(4)压力容器安装、改造与重大修理前,从事压力容器安装、改造与重大修理的单位应向使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书面告知。
★特别提示:1)承担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的单位应按照TSG R3001-2006《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取得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资格许可证;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资格分为1、2级。
1级可以从事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2级可以从事维修;已取得压力容器制造的单位,可以从事制造许可范围的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工作,不需另取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证;已取得GC1级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的单位,可从事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工作,不需另取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证;已取得2级(含2级)锅炉安装资格许可资格的单位,可从事1级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工作,不需另取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证。
1)国质检特函[2007]402号(2007.6.7实施)《关于进一步完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的通知》文件中之五还规定了:“已取得GB类和GC2级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的单位,配备相应的数量起重工后,可以安装与其相关的D级压力容器,不需领取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证”。
“已取得GC1级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资格的单位,可以从事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工作,不需另取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证”。
3)告知“压力容器在安装、改造与重大维修前,从事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的单位应当向压力容器使用登记机关书面告知。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Supervision Regulation on Safety Technology forStationary Pressure Vesse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9年8月31日前言2007年5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下达制(修)订《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容规》)的立项计划。
2007年9月,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技术法规室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制(修)订工作组并且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工作组会议,讨论了《容规》制(修)订的原则、重点内容及主要问题、结构(章节)框架,并且就起草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制定了起草工作时间表。
2007年11月,工作组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工作会议,经过讨论,形成了《容规》征求意见稿,特种设备局以质检特函[2008]10号文征求基层部门、有关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
2008年5月,工作组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第三次会议,根据征求的意见,研究处理形成送审稿。
在制(修)订过程中,特种设备局还多次与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容规》制(修)订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并且委托中国特检院和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分别于2008年1月和2008年7月,组织召开2次专题研讨会,讨论《容规》中无损检测部分的修改。
2008年8月,特种设备局将送审稿提交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工作组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后形成了报批稿。
2008年1 0月,本规程的报批稿由国家质检总局向WTO/TBT进行了通报。
2009年4月,工作组回复了WTO/TBT的咨询意见,并且于2009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容规》定稿会,最终确定了《容规》报批稿的内容。
2009年8月31日,本规程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次修订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将《容规》转化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确立其在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中的位置;充分吸收事故教训;充分体现法规是安全基本要求的思想;解决《容规》中存在的对行业影响较大的突出问题,重要内容变化要有论证、调研、数据的支撑;强化使用管理和应急救援预案;体现节能原则;促进生产,方便企业;吸纳成熟的科技成果,有利于技术进步、科学发展;兼顾国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安全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协调一致。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Supervision Regulation on Safety Technology forStationary Pressure Vesse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9年8月31日前言2007年5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下达制(修)订《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容规》)的立项计划。
2007年9月,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技术法规室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制(修)订工作组并且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工作组会议,讨论了《容规》制(修)订的原则、重点内容及主要问题、结构(章节)框架,并且就起草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制定了起草工作时间表。
2007年11月,工作组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工作会议,经过讨论,形成了《容规》征求意见稿,特种设备局以质检特函[2008]10号文征求基层部门、有关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
2008年5月,工作组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第三次会议,根据征求的意见,研究处理形成送审稿。
在制(修)订过程中,特种设备局还多次与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容规》制(修)订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并且委托中国特检院和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分别于2008年1月和2008年7月,组织召开2次专题研讨会,讨论《容规》中无损检测部分的修改。
2008年8月,特种设备局将送审稿提交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工作组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后形成了报批稿。
2008年1 0月,本规程的报批稿由国家质检总局向WTO/TBT进行了通报。
2009年4月,工作组回复了WTO/TBT的咨询意见,并且于2009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容规》定稿会,最终确定了《容规》报批稿的内容。
2009年8月31日,本规程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次修订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将《容规》转化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确立其在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中的位置;充分吸收事故教训;充分体现法规是安全基本要求的思想;解决《容规》中存在的对行业影响较大的突出问题,重要内容变化要有论证、调研、数据的支撑;强化使用管理和应急救援预案;体现节能原则;促进生产,方便企业;吸纳成熟的科技成果,有利于技术进步、科学发展;兼顾国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安全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协调一致。
压力容器下料工艺规程1.本规程适用于压力容器筒体、封头的号料划线、切割下料、边缘加工和封头拼版等工序。
2.压力容器用料应符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检查规程》、GB150-1998和GB151-1999中有关规定,压力容器筒体及封头的下料除应符合上述规程及标准的有关规定,还应符合本工艺规程的规定。
3.严禁将未经检验合格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有探伤要求还没有完成的材料及无材料标记或标记不清楚的材料用于下料。
4.号料前准备4.1工艺排版图必须执行GB150、GB151和《固容规》等有关规定,合理安排焊缝和开孔位置,便于组对焊接等工序要求,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产品质量。
4.2 号料者认真审查核算下料尺寸是否正确。
4.3 仔细查看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制造工艺过程流转卡有无特殊规定;4.4 检查材料是否与图纸要求一致,材料标记是否清晰准确,代用材料的变更单是否齐全有效。
4.5详细检查排版图、零部件下料单,检查来料尺寸,合理进行安排。
注意节约用料,提高材料利用率。
4.6 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及下料方法留出相应的加工余量和切割间隙。
4.7 坯料尺寸应考虑现有设备的加工能力及吊运能力。
4.8 在号料时应按规定做好标记移植,材料标记在零件外表面上。
5. 拼版5.1 封头坯料的拼接5.1.1封头坯料的下料尺寸应在制造工艺过程卡中加以注明,并应符合外协厂家的要求。
5.1.2封头下料的拼接应符JB/T4746-2002和GB150-1998的有关规定。
5.1.3封头坯料拼接需符合图纸要求,车间规定小于1400mm的封头不准拼接。
5.2 筒体料的拼接5.2.1筒体坯料的拼接应符合图纸和制造工艺过程卡上规定。
若图纸上及工艺过程卡无规定,应符合GB150的有关规定。
5.2.2 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900mm的筒体不准拼接焊缝。
5.2.3公称直径大于900mm,若拼接纵缝但长度等于或小于2000mm时不准拼接环缝。
5.2.4筒体的拼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最大长度不超过2000mm。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规程岳阳建华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标准YYJH-CY-焊接通用工艺规程- 53目录岳阳建华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标准YYJH-CY-焊接通用工艺规程- 53一:总则---------------------------------------------------3 二:焊工------------------------------------------------- 3三焊接工艺评定-----------------------------------------5 四:焊接材料-----------------------------------------------9 五:焊前准备----------------------------------------------11 六:焊接--------------------------------------------------146.1预热: --------------------------------------------146.2手工电弧焊焊接:-----------------------------------156.3 埋弧自动焊焊接:----------------------------------166.4不锈钢材料焊接:----------------------------------186.5手工钨极氩弧焊:-----------------------------------196.6换热器管束焊接:-----------------------------------216.7管一板自动焊焊接:---------------------------------236.8 CO2气体保护焊:-----------------------------------256.9复合钢的焊接-------------------------------------29七:焊工钢印打印位置规定----------------------------------43 八:焊缝外观质量检查标准--------------------------------- 45 九:焊缝返修规定----------------------------------------- 47 十:焊接材料选用原则--------------------------------------49一:总则1.1本规程适用于我厂碳素钢、低合金钢、珠光体耐热钢等金属材料手工电弧焊,钨极氩弧焊,换热管管束焊接,管板自动焊,复合钢的焊接,气体保护焊和埋弧自动焊。
压力容器筒体拼接规定
压力容器筒体的拼接规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拼接方法:常用的拼接方法有焊接、铆接和螺栓连接等。
具体采用哪种拼接方法,应根据容器的材质、形状和工作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 焊接规定:对于采用焊接拼接的压力容器,应遵守焊接工艺规程,并采取必要的预热、焊后热处理和后续检验等措施,以确保焊缝的质量和可靠性。
3. 板材和焊缝的准备:在拼接之前,应对接口处的板材进行清理和表面处理,以保证焊接或铆接的质量。
对于焊缝,还需要进行坡口处理和倒角等工艺操作。
4. 焊工和检验人员的要求:焊接过程中的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焊工资质,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检验人员则应具备相应的非破坏性检测和破坏性检测的资质,对焊缝进行质量检验和评定。
5. 拼接质量要求:拼接处的强度和密封性是关键要求。
焊缝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通过非破坏性检测等方式进行验证。
铆接和螺栓连接的紧固力需要符合规定,保证容器的密封性。
此外,根据不同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还可能存在其他具体的拼接规定,如焊缝的尺寸和形状限制、材料的选用和材质的确认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遵守。
因此,在进行压力
容器筒体的拼接时,应参考并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拼接质量和容器的安全可靠性。
适用范畴:本标准适用于压力容器(塔、换热器、贮槽、吸附器等)及管道的焊 接(包括压力容器及管道的部件、管件等)。
本规范要求不仅适用于本厂产品制造,也适用于现场安装。
要求:容器、管道制造及安装中除必须遵循本标准规定的差不多要求外,还 必须遵循有关国标、部标、产品图样的技术要求、用户在合同中提出的技 术要求及其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等。
图样:各类压力容器图样和技术文件应符合《压力容器图样和技术文件要求 的暂行规定》外,在总图上必须注明:容器的类不、名称、容积、(几何容积)设计温度、设计压力介质、要 紧受压元件的材质、焊缝系数和腐蚀裕度等;制造和安装所依据的技术标准代号和标准名称;耐压试验、气密试验和检验要求;专门技术要求,如钢板探伤、焊后热处理及容器安装使用讲明等;每条焊缝(不受力构件或容器外支座等的焊缝采纳标注焊接符号者除 外)均编焊缝号码。
管道图样上必须载明:各条焊缝按GB324-80《焊缝代号》规定,标注焊接符合;管道设计压力设计温度、介质、材质、焊缝系数等;检验要求。
压力容器焊接工艺由专职焊接工程师负责制订,并监督实施。
现场安 装的焊接技术要求,一样应由本厂提出,并委派专门人员或由安装单位指 定专人负压力容器及管道制造、安装焊接 规范责指导、监督、执行、检查。
如遇重大技术咨询题,由用户、安装单位及本厂共同协商解决。
对容器、管道结构上的要求:容器管道的结构设计除必须符合一机部、石油部、化工部颁发的《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及有关标准的规定外,焊缝设计应考虑制造时便于焊接,且应考虑便于无损探伤,并使气密性试验时便于观看、检漏。
固定的全位置焊缝打底层以及仅能进行单面焊的铝容器、管道的环焊缝应采纳嵌入环式的不锈垫板焊。
不等厚度焊件的对接焊,较厚一侧的板材应作14°削薄。
铝焊件厚壁的过滤应带有一段(至少为25mm)的园颈,在其余应符合JB741-80《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条件》和JB1580-75《铝制焊接容器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TSG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固定式压力容器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承载着高压、高温、有毒有害等介质,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确保固定式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制定了 TSG21-2016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这个规程对固定式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使用、检验等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设计方面,规程规定了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设计文件应当包括设计计算书、设计图样、安装与使用维修说明等内容。
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压力容器的工作条件、介质特性、材料性能等因素,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制造环节是确保压力容器质量的关键。
制造单位同样需要取得相应的资质,并且要按照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进行制造。
在制造过程中,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控制,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焊接、无损检测等工艺也要严格按照规程执行,以保证制造质量。
安装是将压力容器投入使用的重要步骤。
安装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按照设计文件和安装规程进行安装,并在安装完成后进行验收。
在安装过程中,要保证安装位置的合理性、基础的稳固性以及管道连接的正确性等。
改造和修理是对压力容器进行改进和维护的重要手段。
改造和修理单位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并且要制定详细的改造或修理方案,经过审批后实施。
改造和修理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检验和验收,确保压力容器的性能和安全性符合要求。
使用环节是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关键时期。
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压力容器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并制定应急预案。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检验是保障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检验分为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
定期检验应当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按照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JB/T 4744—2007目 次前 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4 试件准备 (2)5 试件力学性能检验类别和取样 (3)6 检验方法和合格指标 (4)7 复验 (10)附录A(规范性附录) 钢制焊接气瓶产品焊接试件力学性能检验 (12)JB/T 4744—2007前 言本标准对JB 4744—2000进行修订。
本标准依据JB 4744—2000实施以来所取得的经验,参照国际同类标准进行了下列变动。
1. 将产品焊接试板改名为产品焊接试件。
2. 适用范围从压力容器扩大到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和压力管道。
3. 增加铝制、钛制产品焊接试件,增加管状试件。
4. 撤消JB 4744—2000中第3章“符号”,增加“总则”。
5. 第4章修改试件准备。
6. 第5章修改试件力学性能检验类别、取样数量和位置。
7. 第6章修改拉伸试验方法和合格指标;修改弯曲试样尺寸和试验方法;修改冲击试验取样位置、数量和检验项目。
8. 第7章修改复验要求。
9. 增加附录A(规范性附录)“钢制焊接气瓶产品焊接试件力学性能检验”。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JB 4744—2000。
本标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参加本标准编制工作的单位及人员有;本标准于2000年8月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2)负责解释。
IIJB/T 47442007—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承压设备(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和压力管道)产品焊接试件准备、试样制备、检验方法和合格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
产品焊接试件包含产品焊接试板、产品检查试件,模拟环和鉴证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