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案件的侦破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5
谈足迹在入室盗窃类案件侦破中的作用足迹是入室盗窃类案件中出现率最高的痕迹物证,且近几年足迹系统建设也纳入了公安的信息化建设中,而入室盗窃类案件一直以来都是基层公安工作的重点,尽管有地域和季节等原因,间接造成入室盗窃类案件占所有刑事案件的比列出现起伏,但总体而言,入室盗窃类案件立案比例都占当地案件数的大头。
近年来许多重特大案件的突破点往往是在看着“小”的盗窃类案件中找到串并案线索,从而锁定犯罪嫌疑人。
加之入室盗窃类案件在侵财刑事案件中“作案成本”相对较低,屡犯率较高。
另外,由于媒体宣传、电视网络传播等各方面的影响,大部分犯罪嫌疑人作案时都采取了戴手套的方法以躲避侦查,造成现案比中率出现下降,且入室盗窃类案件作案时间短、案发现场难留下易于提取的痕迹物证的情况,基层技术人员有时也一筹莫展。
就现场遗留痕迹中,足迹的出现率及稳定性均高于指纹及DNA物证,这就为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足迹串并破获入室盗窃类案件服务提供了条件。
现如今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政治、经济双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不断的凸显出来。
入室盗窃类案件的高发给我们的公安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下面就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一下足迹在入室盗窃类案件侦破中的作用。
往年基层技术部门都以能起到直接认定作用的指纹、DNA作为现场勘查中首要提取的物证,往往遗漏了足迹的提取。
随着近几年工作模式的进一步转变,基层技术部门也越来越重视足迹的提取率及提取质量,但技术人员对足迹及利用有效性还未有全面的认知,于是形成了现场勘查技术人员到达现场认为认为足迹无用而有足迹不提取或者提取了足迹后不予分析利用的现状。
1.足迹的发现及提取1.发现足迹入室盗窃案现场通常是在住宅、店铺、公司、厂房等地,当事人需要尽快地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因此快速准确的发现足迹,对在有限的现场勘查时间内能否提取到有价值的足迹线索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入室盗窃案件中,技术人员到达现场后需要根据外围可攀爬物、入口开合方式、房屋内部结构、物品放置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才能更快找到有指向性的足迹,减少对现场的二次破环。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经济犯罪案件也随之增多。
其中,一起涉及巨额资金的诈骗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该案件涉及多家企业,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案情复杂,涉案人员众多,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
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迅速成立专案组,全力开展侦查工作。
二、案件侦破过程1. 犯罪嫌疑人的初步锁定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迅速对涉案企业、人员进行调查,初步掌握了案件的基本情况。
通过分析涉案企业的财务数据、交易记录等,初步锁定了几名犯罪嫌疑人。
2. 深入调查,锁定犯罪证据专案组对涉案人员进行深入调查,收集了大量证据。
通过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通过虚构交易、虚假投标等手段,骗取了巨额资金。
专案组将涉案人员分为多个小组,分别进行侦查。
(1)调查资金流向专案组对涉案企业的资金流向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资金主要流向了境外账户。
通过追踪资金流向,专案组锁定了部分犯罪嫌疑人。
(2)调查交易记录专案组对涉案企业的交易记录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部分交易存在虚假性。
通过调查,专案组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虚假投标、虚构交易等犯罪行为。
(3)调查涉案人员关系专案组对涉案人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发现部分涉案人员之间存在勾结关系。
通过调查,专案组掌握了犯罪团伙的整体架构。
3. 采取强制措施,抓获犯罪嫌疑人在掌握充分证据后,专案组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强制措施。
经过连续多日的侦查,专案组成功抓获了涉案的几名主要犯罪嫌疑人。
4. 深挖余罪,全面打击犯罪团伙在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后,专案组对犯罪团伙进行了全面打击。
通过深入调查,专案组发现犯罪团伙还存在其他犯罪行为。
在进一步侦查过程中,专案组又抓获了多名犯罪嫌疑人。
5. 追回被骗资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案件侦破过程中,专案组积极与涉案企业、银行等机构沟通,努力追回被骗资金。
经过多方努力,专案组成功追回了部分被骗资金,为受害者挽回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案件反思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民法治意识通过此案,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民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办理盗窃案件的难点与心得办理盗窃案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警方具备丰富的调查经验和技巧,还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难点。
在长期的办案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将从难点和心得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办理盗窃案件的难点1. 缺乏直接证据:盗窃案件通常发生在没有目击者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往往能够有效地掩盖自己的犯罪行为,使得缺乏直接证据成为办案的主要难点。
因此,警方在办案过程中需要通过间接证据和技术手段来获取相关证据。
2. 作案手法多样:盗窃犯通常会采用各种巧妙的手段进行作案,如撬锁、破窗、技术开锁等。
这就要求警方在办案中对不同的作案手法进行了解和分析,寻找作案者的犯罪特点和行为模式,为进一步侦破提供线索。
3. 犯罪嫌疑人隐匿性强:盗窃犯通常会选择逃避监控探头和人群密集的地方进行作案,使得犯罪嫌疑人的隐匿性非常强。
警方需要通过调取监控录像、走访询问等方式来获取作案现场的线索,进一步追踪嫌疑人的行踪。
4. 犯罪团伙作案:盗窃案件往往不是个体犯罪行为,而是犯罪团伙的集体作案。
这就给警方的侦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深入调查和侦察,摸清犯罪团伙的组织结构和作案规律,从而找到打击的突破口。
二、办理盗窃案件的心得1. 重视现场勘查:对于盗窃案件,现场勘查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警方需要认真保护现场,并细致地收集、分析现场的各种物证和痕迹。
同时,要善于利用科技手段,如指纹、DNA等技术来寻找犯罪嫌疑人的线索。
2. 利用数据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警方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的手段来帮助办案。
通过对大量的案件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犯罪嫌疑人的潜在行为模式和规律,为案件侦破提供参考依据。
3. 加强合作与沟通:办理盗窃案件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包括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
警方需要与其他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沟通案件进展和需要协助的事项,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办案效率。
4. 强化技术手段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警方在办案中可以借助各种技术手段来提高办案效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我国某市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件。
受害者张先生在自家公司办公室内发现,价值数十万元的笔记本电脑、现金以及其他贵重物品被盗。
由于案发地点为公司内部,监控录像并不清晰,给案件侦破带来了极大难度。
在案件发生后,警方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调查。
二、案件侦破1. 调查取证警方在接到报案后,立即对案发现场进行勘查,提取了相关物证。
随后,对周边居民进行走访,了解案发前后的情况。
经过调查,警方发现案发时段内,有一名可疑人员出现在现场附近。
2. 指纹比对警方将嫌疑人的指纹与案发现场的指纹进行比对,发现两者高度相似。
但由于指纹磨损,无法确认是否为同一人。
此时,警方意识到,此案可能涉及团伙作案。
3. 技术侦查在指纹比对无果的情况下,警方决定采用技术侦查手段。
通过分析监控录像,警方发现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多次出现在案发现场附近。
在进一步调查中,警方发现嫌疑人曾入住一家酒店,并在酒店内多次拨打同一个人的电话。
4. 落网警方根据以上线索,迅速锁定嫌疑人身份,并在其家中将其抓获。
经过审讯,嫌疑人交代,其与同伙在案发当晚,趁张先生离开办公室之机,实施了盗窃行为。
三、案件分析1. 案发原因此案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公司内部管理不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二是嫌疑人法制观念淡薄,道德沦丧。
2. 案发地点案发地点为公司内部,这使得嫌疑人作案更加隐蔽。
同时,由于监控录像不清晰,给案件侦破带来了难度。
3. 犯罪手段嫌疑人采用暴力手段,强行进入办公室,盗窃贵重物品。
这种犯罪手段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严重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4. 案件侦破此案的成功侦破,得益于警方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强大的侦查手段。
在侦破过程中,警方充分发挥了技术侦查的作用,为案件侦破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反思与启示1.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对重要物品进行妥善保管,防止类似案件再次发生。
2. 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对犯罪嫌疑人的法制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从根本上预防犯罪。
盗窃案破案交流发言材料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破案交流的材料。
我代表我们破案团队全体成员将我们的经验和思考汇总在百忙之中,向各位做一份简要的汇报。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破案团队一直致力于解决盗窃案。
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智慧,我们成功破案了几起长期悬案,还原了被盗财物,还给了受害者一个公平的对待。
一、案件背景盗窃案是一种犯罪行为,其危害性和社会影响不可忽视。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定义,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欺骗等手段,侵夺他人财物的行为。
盗窃案往往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严重的甚至危害到人身安全。
二、案件分析在我们多次办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盗窃案在案发原因、作案手法和案件侦破的难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首先,盗窃案往往是因为作案者有经济上的需求,或者是由于一时心切所导致的。
此外,作案手法也在不断地演变,作案者利用技术手段,如破解密码、入侵网络等,来实施盗窃。
最后,盗窃案的侦破难度较大,因为盗窃者往往留下的痕迹少之又少,很难找到准确的线索。
三、案件破案经验1. 创新思维:我们团队通过思考和激发创新的思维,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一次案件中,我们遇到了一个作案手法特别高明的盗窃者,难以获取有效的证据。
通过对案件的全方位分析和头脑风暴,我们最终发现了一个疏漏,成功将其抓获。
2. 团队合作:破案是一个团队性的工作,没有一个人可以独自完成。
在我们的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经验,我们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是我们成功破案的关键。
3. 技术应用:与时俱进的技术应用对我们破案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监控录像、DNA鉴定等,提高了案件的破案率和效率。
4. 惩罚与教育结合:在解决盗窃案时,我们不仅注重对作案者的惩罚,更加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教育。
我们鼓励作案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他们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帮助他们重回正轨。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财产逐渐增多。
然而,与此同时,盗窃案件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入室盗窃案件。
入室盗窃不仅严重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益,还对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入室盗窃案件为例,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
二、案件事实2023年5月,某市某小区居民李某在家中休息时,发现家中被盗。
被盗物品包括现金、首饰、电子产品等,总价值约5万元。
经调查,犯罪嫌疑人赵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赵某系小区居民,曾因盗窃罪被判刑,此次作案后潜逃。
三、案件分析1. 犯罪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案中,赵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进入李某家中窃取财物,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2. 犯罪形态本案中,赵某已经完成了盗窃行为,并将财物带离现场,属于盗窃罪的既遂形态。
3. 犯罪动机分析赵某的犯罪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贪婪欲望。
赵某在服刑期间没有改过自新,出狱后仍然无法摆脱对金钱的渴望,从而再次走上犯罪道路。
4. 犯罪手段赵某作案手段较为简单,主要是利用李某家中无人之机,翻墙进入室内进行盗窃。
这表明赵某在作案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具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
5. 社会影响本案的发生,不仅给李某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的财产安全。
同时,赵某的犯罪行为也对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四、法律适用1. 罪名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赵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2. 刑罚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本案中,赵某盗窃金额较大,且曾因盗窃罪被判刑,具有累犯情节。
因此,对其应从重处罚。
案件分析报告范文【案件分析报告】。
一、案情概述。
2019年10月1日,某市公安局接到报警称,某小区内发生一起盗窃案件。
接报后,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展开调查。
经初步调查,案发时间定为9月30日晚上8点至10点之间。
被盗物品为一辆价值30万元的小汽车。
据现场居民提供的线索,嫌疑人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
二、案件分析。
1. 盗窃手段。
据现场勘查和询问居民得知,嫌疑人通过技术手段破解了车辆的防盗系统,并成功将车辆盗走。
由于小区监控设备不全,无法获得更多的作案线索。
2. 嫌疑人特征。
根据居民提供的线索,嫌疑人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年龄约在30岁左右,身高约1.75米,留着短发,穿着工装。
3. 破案方向。
根据案发现场的情况和居民提供的线索,初步确定嫌疑人是一名有一定盗窃经验的人员。
考虑到案发时间和地点,嫌疑人可能是借助夜间作案,且熟悉当地的外来务工人员。
因此,我们将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排查力度,同时加强对小区周边的监控设备的建设,以便更快地锁定嫌疑人。
三、侦破方案。
1. 加大排查力度。
根据嫌疑人的特征,我们将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排查,重点关注年龄在30岁左右,身高约1.75米,留着短发的人员。
同时,与当地派出所和社区合作,加大对小区周边的巡逻力度,提高警力的投入。
2. 强化监控设备。
我们将加强对小区周边的监控设备的建设,增加摄像头的数量和覆盖范围,以便更快地获取作案线索。
同时,加强对监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提高居民安全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和宣传栏,提高居民对防盗安全的意识,教育他们如何正确使用防盗设备,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以及如何及时报警。
四、结案建议。
1. 提高警力投入。
针对此类盗窃案件,我们建议加大对小区周边的巡逻力度,提高警力的投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排查力度,以便更快地锁定嫌疑人。
2. 加强监控设备建设。
我们建议加强对小区周边的监控设备的建设,增加摄像头的数量和覆盖范围,以便更快地获取作案线索。
基层民警在防范打击盗窃犯罪中的经验总结与分享作为基层警员,防范和打击盗窃犯罪是我们职责之一。
多年来,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技巧,现在将这些经验总结与分享给大家。
一、加强巡逻防控巡逻是基层民警工作的基本任务。
在防范盗窃犯罪中,加强巡逻是至关重要的。
我发现,增加巡逻的频次和时段,尤其是在夜间和人流密集的地区,能有效减少盗窃案件的发生。
此外,注意与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提高社区的安全感和警民合作。
二、优化社区安防设施社区安防设施的完善对于打击盗窃犯罪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对小区出入口的监控,安装高清摄像头,并确保设备良好运行。
2. 配备专业的安保人员,定期进行安防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安全隐患。
3. 建立警民联防机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巡逻,并设置报警按钮,提高紧急事件的处理速度。
4. 制定小区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重要部位的巡查频率,如小区后门、地下车库等。
三、加强情报收集和信息共享在盗窃犯罪的预防和打击中,情报收集和信息共享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工作:1. 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互动,主动收集线索和反馈,重点关注可疑人员和行为。
2. 建立与其他执法部门的联络渠道,及时共享情报信息,并加强协同行动,形成合力。
3.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分析和人脸识别技术,提高犯罪分析和破案的能力。
四、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作为基层民警,在防范打击盗窃犯罪中,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下面是一些建议:1. 参加相关培训和讲座,提高犯罪侦查和刑事执法能力。
2.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盗窃犯罪的特点和侦查方法。
3. 不断学习新的科技手段和工具,如现场勘查技术、指纹鉴定等,提高侦破案件的效率和成功率。
五、加强宣传教育和预防工作防范盗窃犯罪不仅仅是警方的责任,也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和预防工作:1. 制作宣传资料,向社区居民普及盗窃犯罪的危害和预防知识,提高居民的警惕性。
盗窃案件的侦破方法
•大家好
•很高兴在这里同大家一起探讨——盗窃案件的侦破方法
•盗窃案件是各类案件中数量最多的案件。
•盗窃行为可能构成侵犯财产罪,也可能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或者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
•盗窃犯罪不仅使国家和人民在经济上遭受损失,而且还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给企业的生产、工作造成影响。
•下面我们系统地探讨一下盗窃案件的侦破方法。
•第一节最初的侦查措施
•案件发生后,要采取现场保护;现场勘查;现场访问这三项在去年的课程中我们已讲过,今天讲:四、控制与发现赃物。
•盗窃分子在盗窃财物后,有的很快将赃物出售脱手,有的则把赃物转移或藏匿起来。
因此案件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措施,严密控制犯罪分子可能销赃、藏匿或转运的行业和场所。
因此,侦查人员在访问事主时,要详细询问被盗物品的名称、数量、性能、用途、规格、型号、价值及其具体特征。
制作被盗物品清单,侦查人员人手一份。
•如果被盗物有存折、支票、信用卡及其他有价证劵,要及时将号码及有关事项,通知银行等相关场所。
•(案例:如玻璃纸工程指挥部85年的炉排被盗案)
第二节分析判断案情、确定侦查方向
•一、分析判断罪犯在现场上的活动情况。
•首先要分析犯罪分子是怎样进入现场的。
•1、打开门锁,从房门进入。
•2、采用撬破方法进入。
如撬门撬锁、破坏门窗、挖洞、翻墙等。
•3、利用门、窗没关、没锁,乘虚而入。
•4、事先潜伏进屋,等夜深人静时出来作案。
•为了分析这个问题,要了解钥匙的保管情况,是否丢失过,要仔细勘察门窗上是否有破坏工具的痕迹,头一天晚上门、窗插销是否插上,门锁是否有撬坏或锯断的痕迹,痕迹是否正常等。
•其次,要分析犯罪分子在现场上是怎样活动的,先破坏哪个物体,后破坏哪个物体,用什么方法破坏的,是撬坏的,还是用钥匙开的,还是用钻钻的,用的是什么工具?是就地取的,还是事先带来的?作案后是从入口逃离现场的,还是从另外出口逃离现场。
整个作案过程估计需要多少时间。
•案例:如1998年恒联玻璃纸公司2、58吨玻璃纸被盗案。
•二、分析判断犯罪分子作案的目的、动机
•盗窃案件一般都是以贪财为目的,但有的时候可能同时盗窃了各种不同性质的物品。
所以,究竟犯罪分子是否以贪财为目的,需要进行仔细分析研究。
例如,犯罪分子既盗窃了钱财,又偷走了手枪,其作案的目的可能以盗窃钱财为主,顺便拿走了手枪;也可能是以盗窃手枪为主,顺手拿走了钱财,究竟犯罪的目的是什么?应当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和事主提供的材料进行研究。
•三、分析判断犯罪分子本人情况。
•分析判断犯罪分子本人的情况,是确定侦查方向,开展摸底、排队的必要前提。
•(一)犯罪分子的人数和他们的生理特点(性别、年龄、身高、体力等)。
•这方面的情况可以从现场的痕迹,被盗物品的数量和重量,被盗物品所处位置的高低等进行分析。
•(二)犯罪分子的职业特点
•这方面可以从罪犯实用的工具、技能、现场遗留物,以及是否熟悉被盗物品的性能来判断。
•(三)犯罪分子的个人爱好
•这方面可以从犯罪分子选择被盗物品的种类来分析。
如:盗窃烟、手提电脑等能反映罪犯的个人爱好。
•(四)犯罪分子是内部人员还是外部人员
•分析这个情况,对于确定侦查范围,特别重要,以下情况可考虑为内盗:•1、从现场情况看,犯罪分子出入现场的路线,破坏门窗的部位都选择的比较恰当,被盗现金、物品选择的准确。
•2、从作案手段看,犯罪分子作案经过周密的策划,例如:实用了事先配制的钥匙、或者是先拧松现场窗户插销的螺钉,调换了大门的挂锁等。
•3、从作案时间看,选择作案的具体时间比较合适,掌握了事主的作息规律。
•4、现场上遗留只有本单位员工才有的个人用品。
•5、犯罪分子作案利用了只有内部少数人员才知道的某些情况。
例如:保险柜的密码、存放钥匙的地方等。
•有以下情况的可考虑为外盗:
•1、犯罪分子在现场乱翻乱撬。
撬、翻了不放财物的桌子或柜子,而存放有现金或贵重物品的地方却未撬、未翻。
•2、现场上遗留有非本单位员工应有的物品或从其他单位盗得物品或工具。
•3、发案前有陌生人,前来探听、查看有关情况。
•4、存放现款、单据的保险柜被搬在外面砸开,单据遍地丢弃。
•5、作案手法和本地或外地未破同类案件极其相似。
•应当注意,在研究内盗、外盗时,除了上述一般特点外,还要注意具体案件中的特殊情况和某些假象,如有的内部人员作案,可能故意伪装成外盗。
有的外部人员作案,也有可能事前经过踩点,作案目标和作案时间比较准确,或者在作案后故意伪装成内盗现象。
•此外,还应当注意这样的情况,根据现场情况分析,应是内部人员作案,但实际上内部有作案嫌疑的人,经排查却无作案时间,这就考虑是否可能内外勾结作案,或者是已离开的内部人员作案。
•如果在分析判断案情时,根据已获得的材料,尚不能肯定是内盗还是外盗时,应作几种可能的推断,齐头并进开展工作待进一步收集材料逐渐缩小侦查范围以后,再确定重点方向。
•(五)犯罪分子是本地人还是流窜犯、是偶犯还是惯犯。
•这方面可以根据罪犯的作案手段,作案留下的痕迹以及对盗窃物种类的选择来判断。
如本地人作案一般是什么值钱的拿什么,而流窜作案多盗现金,便于携带的值钱物。
偶犯作案一般比较简单笨拙,而惯犯作案手段狡猾等。
第三节摸底排队、发现犯罪嫌疑人
•在侦查盗窃案件中,一般要根据以下条件通过摸底排队,发现犯罪嫌疑人。
•一、过去有过盗窃行为,思想品质不好,或在案发前后言行表现反常。
•二、案发时间内去向不明的。
•三、了解被盗财物存放保管情况,或在案发前,曾借故到过被盗地点或探询过被盗财物有关情况的。
•四、有类似的作案工具或鞋子的
•五、熟悉被盗物品性能、用途、并急需该物品的。
•六、经济困难,急需用款或案发后突然富裕、大吃大喝,还债、送礼、购买高档商品等情况不正常的。
•七、有类似被盗物品的
•对于在摸底排队中发现的嫌疑对象要逐个审查。
如果嫌疑人在某些重要环节上证明确与本案无关(如犯罪时间确有去处)或者某些重要疑点确已被否定,应及时予以排除,以逐步缩小嫌疑人范围。
当嫌疑重点突出集中在某个人身上时,则要集中力量,对重点嫌疑人的各项线索,全面逐项进行核实审查。
如果排队提出的嫌疑人,经审查全部被否定,则要深入分析研究,每个嫌疑人的各种可疑线索,否定得是否有根据,是否都已经查证落实,在侦查实践中,往往因为对嫌疑人审查不落实或被犯罪分子制造的假象所迷惑而轻易否定嫌疑人,从而漏掉犯罪分子。
•任何一点不合理的因素都有可能成为破案的线索。
好了!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探讨了盗窃案件的侦破方法。
为以后盗窃案件的侦破奠定了理论基础,大家在实践中要很好的利用,已做好此项工作。